岩石力学课件6.岩体初始应力.ppt_第1页
岩石力学课件6.岩体初始应力.ppt_第2页
岩石力学课件6.岩体初始应力.ppt_第3页
岩石力学课件6.岩体初始应力.ppt_第4页
岩石力学课件6.岩体初始应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六 章,岩 体 初 始 应 力,6-1 基本概念,原岩:未经工程开挖而又不受开挖影响仍处于自然平衡状态的岩体,称为原岩。 原岩应力:原岩中天然赋存的应力称为原岩应力,又称为初始应力或地应力。 围岩:受工程开挖影响应力发生重新分布的岩体,称为围岩。 围岩应力:洞室开挖后,周围岩体失去原来的支撑,开始向洞内位移,引起洞周一定范围内岩体应力改变,重新调整形成新的应力,称为围岩应力,也称次生应力或二次应力:岩体开挖扰动了原岩的自然平衡状态,使一定范围内的原岩应力发生变化,变化后的应力称为次生应力或二次应力。,6-1 基本概念,自重应力:地壳上部各种岩体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应力。它是由岩体自重引起的。 构造应力:由地质构造作用产生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或地壳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促使构造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力量,这就是构造应力。 原岩应力场:原岩应力在岩体空间有规律的分布状态称为原岩应力场,又称为初始应力场。即未经采动的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应力状态。 构造应力场:构造应力在空间有规律的分布状态称为构造应力场. 原岩应力自重应力构造应力,6-2 岩体的自重应力,一、均匀岩体中的基本公式 在均匀岩体中,岩体的自重初始应力状态为: 其中为侧压力系数。 对于成层岩体:,6-2 岩体的自重应力,6-2 岩体的自重应力,在地壳浅部,可认为岩体处于弹性状态,=0.200.30,在深部,岩体转入塑性状态, =0.50 ,1,则有: x= y= z 各向等压的应力状态,又称为静水压力状态。,6-2 岩体的自重应力,二、各向异性岩体中的基本公式 对于各向异性岩体,例如薄层状沉积岩: 当岩层水平时,则有 :,6-2 岩体的自重应力,对于各向异性体,例如薄层状沉积岩: 当岩层垂直时 联立求解上式得:,6-2 岩体的自重应力,三、岩体自重应力的特点 (1)水平应力x、y小于垂直应力z ; (2)x、y、z均为压应力; (3)z只与岩体密度和深度有关,而 x、y还同时与岩体弹性常数E、有关; (4)结构面影响岩体自重应力分布。,6-3 岩体构造应力,一、构造应力场的概念 构造应力:由地质构造作用产生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或地壳内长期存在着一种促使构造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力量,这就是构造应力。 岩体构造应力是构造运动中积累或剩余的一种分布力。 构造应力场:是构造运动中积累或剩余的一种应力场,相对于人类活动时期而言,除构造活动区外,它是剩余应力场。,6-3 岩体构造应力,二、构造运动的起因 地质学家分析地球表层(包括地壳和地幔)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和发展,提出了各种大地构造学说,最具代表的是地质力学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1、地质力学学说 该学说认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产生两种推动地壳运动的力: 一种是经向水平离心力;一种是纬向水平惯性力。这两种力是引起地壳岩体中出现构造应力的根本原因。大量的实测资料说明岩体中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说明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 2、板块构造学说 该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核心是海底扩张。海底扩张是由于地幔对流引起的。 源于1915年德国魏根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认为1.5亿年前,地球表面有一个统一的大陆联合古大陆,其周围全是海洋。从侏罗纪开始,联合古大陆分裂成6大板块,它们覆在软流圈上各自漂移,最终形成现今大陆和海洋的分布。,非洲,6-3 岩体构造应力,三、构造应力场分析 根据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对构造运动留下的遗迹(构造形迹)进行分析,以判断构造应力的主应力方向。 (一)构造形迹的形成机理 1、褶皱形成机理,6-3 岩体构造应力,三、构造应力场分析 (一)构造形迹的形成机理 2、断层和节理的形成机理 断层、节理形成机理有三种:张性的、扭性的、压性的。 (1)张性断层是由于岩体中的张应变超过极限而产生的。这种断层层面不规则,断层走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小的张性断裂两盘岩石不一定发生错动,称之为张性节理。 (2)压性断层和扭性断层都可用莫尔库伦理论来解释。,6-3 岩体构造应力,三、构造应力场分析 (一)构造形迹的形成机理 2、断层和节理的形成机理 由地质特征推断构造应力方向 详图见下页,6-3 岩体构造应力,(二)构造体系及区域构造应力场 对一个区域而言,在一次构造运动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和节理等。这些构造形迹尽管形态各异、性质不同、大小悬殊,但大都不是孤立出现,而是相伴而生,共同形成一个构造体系。 例如:米字型构造体系。 S1,S2扭性断层 张性断层 (详图见下页),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一)基本原理 地下某点的岩体处于三向 压缩状态,如用人为的方法解 除其应力,必然发生弹性恢复, 测定其恢复的应变,利用弹性 力学公式则可算出岩体初始应 力。,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1、孔底应力解除法 孔底应力解除法测定岩体应力的步骤: (1)打大孔至测点,磨平孔底。 (2)在孔底粘贴电阻应变花探头。 (3)解除应力,测量其应变。 (4)取出岩心,测其弹性参数。 (5)计算岩体应力。,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1、孔底应力解除法 应变花种类:等角应变花、直角应变花,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1、孔底应力解除法 对于等角应变花,孔底平面内的应力按下式计算:,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1、孔底应力解除法 对于直角应变花,孔底平面内的应力按下式计算:,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1、孔底应力解除法 孔底平面位置处的原岩应力按下式经验公式计算: 对于深孔,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 式中:x,y,z为孔底的原岩应力,CT,C l为孔底横向和轴向应力集中系数,大多采用Van.Heerden的结果: CT1.25,C l0.75(0.645 ),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1、孔底应力解除法 孔底平面位置处的原岩应力按下式经验公式计算: 对于浅孔,按平面应力问题处理: 采用孔底应力解除时,单孔不能确定岩体应力的六个分量,必须进行三孔测定,才能确定岩体的原岩应力。,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2、孔径变形法 孔径变形法通过测定钻孔孔径变形求解 岩体应力,其应力解除工序为: (1)打大孔至测点,磨平孔底。 (2)打同心小孔,安装孔径变形计探头。 (3)延伸大钻孔解除应力,同时测量孔径变形。 (4)取出岩心,测其弹性参数E、。 (5)计算岩体应力。,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2、孔径变形法 假定孔径变形计探头的三个触头 相对于岩体应力1 的夹角为1、 2、3,测得的孔径变形分别为U1、 U2、U3,孔壁径向位移为其1/2。,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2、孔径变形法 当1、2、3的间隔为600时,按下式计算岩体应力:,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2、孔径变形法 当1、2、3的间隔为600时,按下式计算岩体应力: 如果(d)式成立,则1为1 与U1的夹角,否则为2 与U1的夹角。上式中的K,对于浅孔,可作平面应力问题处理,K=d/E ; 对于深孔,可作平面应变问题处理,K=(12)d/E 。其中d为钻孔直径,为岩石的泊松比。,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2、孔径变形法 当1、2、3的间隔为450时,按下式计算岩体应力:,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2、孔径变形法 当1、2、3的间隔为450时,按下式计算岩体应力: 如果(d)式成立,则1为1 与U1的夹角,否则为2 与U1的夹角。 上式中的K,对于浅孔,可作平面应力问题处理,K=d/E ; 对于深孔,可作平面应变问题处理,K=(12)d/E。其中d为钻孔直径,为岩石的泊松比。,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2、孔径变形法 按上式计算得出的1 , 2 是钻孔断面内的次主应力。 要确定一点的全应力,必须向测点打三个不同方向的钻孔,进行同样测定,然后再按最小二乘法求解。,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3、 孔壁应变法 孔壁应变法是通过测定钻孔孔壁的应 变求解岩体应力的6个分量,其应力解除 工序与孔径变形法相似: (1)打大孔至测点,磨平孔底。 (2)打同心小孔,安装应变花探头。 (3)套孔解除应力,超过小孔5cm,同时 测量孔壁应变。 (4)取出岩心,测其弹性参数E、 。 (5)计算岩体应力。,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一、应力解除法 (二) 应力解除方法 3、 孔壁应变法 应变计探头孔壁布置 3个应变花,每个应 变花由3个应变片组成 采用直角应变花形式。 按最小二乘法求解岩 体6个应力分量。,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二、水压致裂法 1、基本原理 对测试段钻孔用特制封隔器密封起来,然后对密封段加高压水直至孔壁岩石产生张裂隙。根据裂隙的方向及泵压的大小分析确定原岩的应力状态。 2、基本假设 (1)一个主应力方向是垂直的,其大小等于上覆岩层的自重应力。而另外两个主应力是水平的,且破裂方向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 (2)岩体是均质、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二、水压致裂法 3、水压致裂法测定系统,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二、水压致裂法 4、水压致裂试验成果,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二、水压致裂法 4、水压致裂试验成果,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二、水压致裂法 4、水压致裂试验成果 (1)试验曲线只有一个关闭压力ps 破裂始终是沿孔轴方向。 A、 岩石抗拉强度: B、 最大水平应力: C、 最小水平应力: D、 垂直应力按岩体自重计算:,6-4 岩体初始应力场测定,二、水压致裂法 4、水压致裂试验成果 (2)试验曲线有两个关闭压力ps1和ps2 裂隙开始沿孔轴产生,随后转为水平方向。 A、 最小水平应力: B、 垂直应力: C、 最大水平应力:,6-5 岩体初始应力(原岩应力)分布状态,目前,原岩应力的实测深度达3000m。在这一深度内,原岩应力变化规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原岩应力场是相对稳定的非稳定场; 二、水平应力H普遍大于垂直应力v ,即 侧压力系数H/v 1;,6-5 岩体初始应力(原岩应力)分布状态,三、原岩应力三个主应力Hmax,Hmin,v均随深度 增加而增大 1、平均水平应力H与垂直应力v 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2、两个水平应力的关系一般有,6-5 岩体初始应力(原岩应力)分布状态,三、原岩应力三个主应力Hmax,Hmin,v均随深度 增加而增大 3、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 4、实测垂直应力v基本上等于上覆岩层的重力 在252700m深度内,v 随深度线性增加,大致相当于按平均重度=27kN/m3计算出来的重力H,即,Hmax6.70.0444H(MPa),Hmin0.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