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儿童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儿童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儿童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儿童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提高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除肺部病变外,还可引起多种肺外病变,所有病例均用阿奇霉素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治疗,重症者加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儿童诊断治疗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病变,近年发病有增多趋势。MP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常有多系统肺外并发症,易误诊。我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支原体肺炎120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发病年龄5月-1岁5例,2-3岁16例,4-6岁42例,7-14岁57例,全年均有发病,冬春季节为主。 1.2诊断标准(1)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显著,胸片可见两肺点网状阴影或斑片状阴影或大片状阴影;(2)全身症状比肺部体征明显;(3)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4)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疗效好;(5)血清MP-IgM阳性1-2。 1.3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其中发热96例(80%),热型不规则,多为弛张热及不规则热,高热60例,中等度热者20例,低热16例,发热持续时间最短4天,多数在1周以上。1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以刺激性咳嗽为主,无或少许痰84例(70%),咳白色或黄色黏痰36例(30%),持续时间多数在2周以上。肺部体征:有不同程度呼吸音粗糙90例(75%),干罗音96例(80%),干湿罗音40例(33%),哮鸣音15例(12.5%),呼吸音降低12例(10%)。 1.4肺外并发症120例患儿中出现肺外并发症41例(34.2%),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20例(16.7%),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大,转氨酶增高,少量腹腔积液;皮肤黏膜损害3例(2.5%),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全身红色斑丘疹;心血管系统损害3例(2.5%),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脸色苍白,心律不齐;神经系统受损5例(4.2%),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呕吐,抽搐,脑脊液检查正常;血液系统受损10例(8.3%),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异常淋巴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1.5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85例(70.8%),白细胞增高16例(13.3%),白细胞低于正常19例(15.8%),血小板增高6例(5%);尿常规异常者10例(8.3%),尿蛋白+至+;血沉增快20例(16.7),冷凝集试验阳性80例(66.7%);c反应蛋白大多数正常,部分轻度升高,重症支原体肺炎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120例中MP-IgM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均有明显改变,其中肺部斑片状阴影100例(83.3%),表现为间质性肺炎20例(16.3%),合并胸腔积液2例(1.7%);心电图异常15例(12.5%),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ST-T改变。 1.6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确诊后均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给予静脉用阿奇霉素10mg/Kg.d,每日一次,连用5天,为一疗程,停药4天后改用口服阿奇霉素,服用3天,停用4天,连续2个疗程。同时给予其他辅助治疗,对症降温,祛痰,雾化吸入,神经系统受累者给予甘露醇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心血管系统受累者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果糖;消化系统受累者给予肌酐保肝治疗,同时保护胃肠粘膜治疗。 2结果 全部发热病儿用药3-9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4天热退,4-8天后咳嗽症状明显减轻,肺部罗音消失,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日为10天,100例患儿出院前复查胸片提示病变已吸收或有好转,其余20例2周后门诊复查胸片亦吸收,随访期间病情无反复,预后良好。 3讨论 支原体肺炎的致病菌为肺炎支原体,它是非细胞内生长的最小微生物,含DNA和RNA,无细胞壁,本病常年皆可发病,冬春季多发,流行周期为4-6年,主要经呼吸道传染,MP尖端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受体上,分泌毒性物质,损害上皮细胞,使粘膜清除功能异常,且持续时久,导致慢性咳嗽。由于MP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体,故感染后可形成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免疫损害3。 典型的支原体肺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胸片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不难,不典型的支原体肺炎需与下面疾病鉴别: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任何年龄皆可发病,发热1-3周,热型多为弛张热,中毒症状较重,肺部体征弥漫,X线常见脓肿,肺大泡,脓气胸,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明确。2)腺病毒肺炎:多见于6月-2岁,发热1-3周,热型多为稽留热或弛张热,中毒症状较重,早期嗜睡,肺部体征3-5天后明显,X线大片较多,重者有积液,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明确。临床上婴幼儿肺炎抗病毒治疗不满意时,要想到支原体肺炎的可能。ELISA法检测MP-IgM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等特点4,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分析本研究资料,儿童MP感染有如下特点:1)以学龄儿发病为主;2)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高发;3)MP肺炎发病率高,发热,反复咳嗽,持续时间长,病程迁延;4)全身症状比发病体征明显;5)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可合并消化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受损。其原因与MP感染后产生的强烈免疫应答反应有关。6)预后良好:本组大多数发热在3-8日后退热,恢复期需1-2周,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晚2-3周。 目前公认对MP有效的药物主要有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5。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目前儿科用于治疗MP感染的首先药物为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红霉素为首选,克拉霉素疗效也不错。阿奇霉素具有穿透组织能力强,半衰期长,抗炎作用强,胃肠道副作用小,能渗入细胞内,以及最低抑制浓度小,具有更强的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穿透细胞膜的作用,并且有抗生素后效应,目前使用较多。 参考文献 1王慕逊.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8.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