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分为GM1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采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方案,并于生后3日龄后予常规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GM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每日一次静点,疗程714天。结果治疗组显效70.0%,有效2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40.0%,有效33.33%,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能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NBNA评分,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o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期缺氧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的一种疾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的脑部病变,临床上以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惊厥、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可遗留后遗症,如癫痫、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视听障碍及行为异常等,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新生儿期以后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及智能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是含唾液酸的酸性糖脂,是最重要的神经节苷脂之一,在神经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我科自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从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日龄1h7天,均有宫内窘迫及产时窒息史;出生体重4000g43例,4000g17例;生后Apgar评分:重度窒息38例,轻度窒息32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1996年10月制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2。 临床表现:患儿均有明显的围生期缺氧窒息史,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症状,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过度兴奋、易激惹、抽搐、淡漠、嗜睡、昏迷、惊厥、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等。60例均行头颅CT扫描检查,表现为程度不一的多灶性低密度区,轻度HIE12例,中度25例,重度20例。其中合并颅内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室出血4例。把上述60例患儿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GM1治疗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中度窒息13例,重度8例;胎龄3740周22例,>40周4例;新生儿体重<2500g3例,3999g23例,4000g4例;出生后5minApgar评分<3分6例,47分15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中度窒息15例,重度4例;胎龄37-40周21例,>40周9例;新生儿体重<2500g4例,-3900g23例,4000g3例;出生后5minApgar评分<3分2例,4-7分28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1)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入院后3d内严格限制液体的入量在60ml/(kgd),同时给呋塞米1mg/kg,地塞米松0.5mg/kg,甘露醇0.25g/(kgd),34次/d;(2)迅速控制惊厥:苯巴比妥钠首剂20mg/kg静脉推注;(3)维持血气和pH稳定,维持良好的血液灌注,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及时纠正酸中毒、低血压、低血糖。并于生后3日龄后予常规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GM1)20mg(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714天为1个疗程,两组间疗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2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用药治疗3-5天内患儿意识恢复,呼吸平稳,肌张力恢复正常,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可引出、抽搐明显减轻或停止,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原始反射恢复;有效:用药5-7天,意识转清,呼吸平稳、肌张力有所改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部分引出,抽搐减轻,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原始反射部分恢复;无效:治疗7天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病情加重,原始反射未恢复,部分患儿治疗中死亡或自动出院。 1.3统计学处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统计程序包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显效21例(70.0%),有效7例(23.33%),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2例(40.0%),有效10例(33.33%),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绝大多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具有典型的异常产科病史,如脐带异常、妊高征、滞产,同时常表现为兴奋激惹,数小时内转为抑制甚至昏迷,有的表现为吸吮、吞咽和舌运动障碍等不典型症状3。一般认为主要由缺氧缺血损害与再灌注损伤等共同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是由于脑组织缺氧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缺血缺氧期,脑组织含氧量减少,再灌注恢复脑组织氧供应,使氧自由基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增多,氧自由基具有极为活泼的反应性,可以经其中间代谢产物,不断扩展生成新的自由基,形成连锁反应,与各种细胞成分如膜磷脂蛋白质、核酸等发生反应,造成脑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 外源性GM1可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嵌入细胞膜,以保护其完整性,稳定各种酶的活性,起着保护细胞膜的作用,还可防止细胞凋亡,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防止细胞内钙积聚,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害。4稳定神经细胞膜,保护膜的Na+、K+ATP酶活性,促进神经重构,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保护脑细胞,改善神经传导,促进脑电活动,恢复神经支配功能5。可促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再生及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神经节苷脂可以减少聚合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促成神经功能的重构,增加受损脑组织的血流量,激活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6。 经临床观察,神经节苷脂GM1作为一种安全的新型神经保护剂在降低伤残率,促进脑的发育和改善预后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在症状改善,控制合并症等方面,疗效都比较好,且用药安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2. 2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99100. 3胡亚美,注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1. 4张艺,李志骏,罗劲松,等.神经节甘脂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案例分享
-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 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医美诊所客户服务培训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工程项目管理培训课件模板
- 豆蔻镇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青少年体适能训练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氮族元素66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茶山旅游开发与承包合作协议
-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 新安全生产法2025全文
- 感恩地球活动方案
- 2025年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知识竞赛考试试题(综合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GB/T 26100-2010机械产品数字样机通用要求
- GB/T 25317-2010绝缘子串元件的槽型连接尺寸
- GB/T 1634.1-2019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 GB/T 15972.42-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2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
- 基础2000词汇-英语
-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课件(公司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