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在高龄老年患者临床应用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护理.doc_第1页
利奈唑胺在高龄老年患者临床应用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护理.doc_第2页
利奈唑胺在高龄老年患者临床应用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护理.doc_第3页
利奈唑胺在高龄老年患者临床应用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护理.doc_第4页
利奈唑胺在高龄老年患者临床应用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护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奈唑胺在高龄老年患者临床应用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摘要】 目的 了解利奈唑胺治疗老年病房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53例共70例次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其中,利奈唑胺注射液组15例次,利奈唑胺片剂组51例次,4例患者为序贯应用片剂和注射液。结果 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降低,利奈唑胺片剂组和注射液组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35.2%和46.7% (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高龄老年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较好,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关键词】 利奈唑胺;老年;血小板减少;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and adverse effects of linezolid in the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then to develop appropriate nursing interventions.Methods We analyzed 70 cases in 53 patients treated by linezolid retrospectively,among which linezolid injection were 15 cases,linezolid tablets were 51 cases and linezolid injection followed by linezolid tablets were 4 cases.Results The most severe adverse effect was thrombocytopenia,and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cytopenia in linezolid tablets treated and linezolid injection treated patients were 35.2% and 46.7%,respectively.Conclusion Linezolid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We ca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cytopenia,release clinical symptom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through nursing interventions.Key words linezolid;gerontism;thrombocytopenia;nursing利奈唑胺(linezolid) 是第一种用于临床的新型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 抗菌药,在英美等国已相继批准上市。利奈唑胺为化学全合成恶唑烷酮类抗菌药1,对革兰阳性细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因其肾毒性轻微,轻中度肝功能不全者和老年人使用无需调整剂量,故在肝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感染者中使用具有优势,本品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头痛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严重不良反应中以血小板减少最受关注2,3,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的变化,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收治年龄高于80岁的老年患者,曾应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或片剂治疗,其中男51例,女2例,平均年龄(88.114.0)岁,所有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如血液系统肿瘤、肺部或消化道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上消化道大出血、近期接受外科大手术等;43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53例患者,共有70例次接受利奈唑胺治疗,其中15例次应用利奈唑胺注射液,51例次应用利奈唑胺片剂,4例次为序贯应用注射液和片剂。1.2 应用剂量 15例次应用利奈唑胺注射液,其中14例次为0.6 g,静滴,1次/12 h;1例次为0.6 g静滴,1次/12 h,3天后因不良反应改为0.6 g静滴,1次/天;51例次应用利奈唑胺片剂中,均为0.6 g,口服,3例次患者为1次/天,其余为1次/12 h;联合应用的4例次中,注射液及片剂均为0.6 g,1次/12 h。1.3 具体应用情况1.3.1 应用利奈唑胺注射液 15例次患者,疗程312天,平均(9.272.77)天,临床有效9例,占60%(9/15),细菌清除者8例,占80%(8/10)。其中2例血行感染患者,1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临床均治愈,细菌清除。痰菌分布情况见表1。表1 应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患者的痰菌分布情况1.3.2 应用利奈唑胺片剂 51例次患者,疗程333天,平均(10.805.28)天,临床有效者31例,占60.8%(31/51),细菌清除者26例,占60.5%(26/43)。其中,3例血行感染患者均治愈,细菌清除。痰菌分布情况见表2。1.3.3 序贯应用4例患者序贯应用注射液和片剂两种剂型,2例患者先应用片剂,后改为注射液,2例患者先应用注射液,后改为片剂,应用疗程及细菌分布情况,见表3。其中,病例13临床有效、细菌清除,病例4无效。2 结果53例患者,出现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血小板降低,见表4。从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上看,注射液组偏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观察上看,血小板下降至低谷一般是在开始应用325天出现,见表4。无论中途是否停药,血小板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及从开始治疗到降至低谷的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应用利奈唑胺片剂患者的痰菌分布情况表3 序贯应用两种剂型的疗程及细菌分布情况3 护理3.1 出血倾向观察 密切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紫癜,避免皮肤黏膜受刺激而引起出血;观察呼吸道有无咯血,痰中带血,并记录量及颜色,如需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患者气道黏膜;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呕血、黑便、腹痛;注意观察大便的量、颜色性质,必要时做隐血试验;观察尿液颜色;注意观察有无口腔、鼻腔、牙龈出血,患者刷牙时使用软毛牙刷,禁用牙签剔牙。3.2 穿刺处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合理安排治疗,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静脉输液尽量选用浅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暂停肝素,改用生理盐水;相对固定几位有经验、技术熟练的护士专为患者穿刺;注射时选用小号针头;穿刺抽血时避免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穿刺后延长局部压迫时间,并贴用促进吸收的静脉贴膏。表4 70例次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注:注射液组及片剂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比较,P>0.05,#P>0.053.3 心理护理 血小板减少患者较少有自觉症状,大部分患者对此不够重视,一旦出现症状后情绪焦虑紧张,担心病情继续发展,护士应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认真坦诚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治疗与护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整齐;护士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使患者感到安全可靠;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家庭支持系统。3.4 用药护理 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机械通气,所以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防止任何情况下引起的患者血压升高,必要时给予镇静,降压药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的变化,当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头痛、喷射性呕吐时,应视为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紧急救治;输地塞米松时应观察不良反应,有无精神症状及水钠潴留等;免疫球蛋白输注前后要用生理盐水,速度要慢,并注意观察有无变态反应,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3.5 陪护人员知识宣教 对陪护人员进行血小板减少方面知识的宣教,加强看护,患者24 h身旁不离人,防止外伤,患者卧床休息时床旁加护栏,防止患者摔床。3.6 一般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软食或半流食,禁食粗糙,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指导患者避免剧烈咳嗽,同时给予镇咳药物;保持全身清洁,剪指甲,不要搔抓,保持皮肤清洁,穿棉织宽松衣物;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房间每天用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椅等设施。血小板是止血三要素之一,当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血小板减少与临床出血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所有患者年龄>80岁,还有多种基础疾病,注射液组发生血小板降低为46.7%,片剂组为35.2%(P<0.05),国外报道中,血小板发生率最高为19%,可能与本研究组患者高龄,骨髓代偿能力下降有关,因此,对于老年高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合并血小板减少者,恰当合理的治疗、采取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很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Jones RN,Fritsche TR,Sader HS,et al.Zyvox annual appraisal of potency and spectrum program results for 2006:an activity and spectrum analysis of linezolid using clinical isolates from 16 countries.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7,59(2):199-209.2 Stevens DL,Dotter B,Madaras-Kelly K.A revie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