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检测的临床意义.doc_第1页
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检测的临床意义.doc_第2页
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检测的临床意义.doc_第3页
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检测的临床意义.doc_第4页
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检测的临床意义.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探讨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状况。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检测34例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发病时和恢复后上午8时和下午4时静脉血清皮质醇浓度,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上午8时血清皮质醇发病组与恢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组与恢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午4时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胆汁淤积型肝炎患者在发病时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表现为上午8时分泌高峰低平。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皮质醇 病毒性淤胆型肝炎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以甲、戊型肝炎多见,病程自限,预后好;慢性以乙型肝炎多见,病程长,如迁延不愈可致肝硬化,相对预后差。尽管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该病患者的疗效存在争议,但在临床上部分该病患者仍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成为可能2,但该病是否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检测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探讨该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4例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男27例,女6例,年龄(4712.6)岁,体重(57.715.7)kg;所有病例均为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本院的感染科住院患者;38例正常对照组来自于同一社区体检者中的健康志愿者(后称正常组),男30例,女8例,年龄(4810.7)岁,体重(58.114.4)kg。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本次发病病程大于3周,临床上有黄疸,肝肿大,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凝血酶原时间为1114 s,平均(12.71.42)s,谷丙转氨酶(327181.6)IU/L,谷草转氨酶(324149.3)IU/L,总胆红素(384.4207.1)mmol/L,直接胆红素(293.4119.9)mmol/L,并排除重症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内外胆管扩张及梗阻、肝内肿瘤等,34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1。 1.3 方法 所有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病例在确诊次日(发病组)上午8时(7:308:3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 ml,下午4时(3:304:30)抽取肘静脉血3 ml,随访肝功能正常后3个月(恢复组),以同样方法于上午和下午同时间段内抽取静脉血3 ml,待血块自然收缩后分离血清,-20 保存备检;正常组采用前法抽取上午8时和下午4时静脉血3 ml,-20 保存备检。受检者无肾上腺、下丘脑、垂体疾病,受检前未用过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甘草单铵或甘草二铵制剂。皮质醇的检测由雅培公司生产的AXSYM自动系统完成,试剂批号37215M200,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操作由专人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2 结果 34例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发病组、恢复组和38例正常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检测结果和比较见表1。 2 讨论 国内张绪清等3曾研究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患者,发现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血清皮质醇浓度无明显改变,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降低,并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成正比。胆汁淤积型肝炎为一种常见临床类型,该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以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多见,病程自限;慢性型常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多见,黄疸深,消退慢,病程长,可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部分患者可用皮质激素治疗1。该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是否存在紊乱,值得关注。血清皮质醇作为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3,4。本研究选择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胆汁淤积型肝炎患者34例,通过测定发病时和肝功能恢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间接反映相应时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状况。为排除治疗药物对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可能影响,34例患者发病期间均未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排除治疗期间用过强力宁、甘利欣、美能可能存在类激素样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5,在痊愈后3个月测定血清皮质醇。 本研究显示,34例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上午8时血清皮质醇水平发病组与恢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组与恢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午4时比较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患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在发病时存在上午8时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低下而下午4时无明显异常,表现为上午8时分泌高峰节律低平,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紊乱。皮质醇的正常节律性分泌有赖于完整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4。有作者认为,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血清皮质醇减少的原因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被抑制,ACTH分泌减少等因素所致5;由此推测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可能受类似原因影响,这有待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明。 对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进行的血清皮质醇检测的结果表明,该病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并未明确。临床上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部分患者无效,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2 万谟彬. 特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核苷类似物的应用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增刊):29-33.3 张绪清,王小红,李梦东,等.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检测 的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 1995,3(2):113.4 FerraiE, Cravello, Mu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