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非ICU科室感染性疾病细菌学分析.doc_第1页
我院非ICU科室感染性疾病细菌学分析.doc_第2页
我院非ICU科室感染性疾病细菌学分析.doc_第3页
我院非ICU科室感染性疾病细菌学分析.doc_第4页
我院非ICU科室感染性疾病细菌学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院非ICU科室感染性疾病细菌学分析 作者:阚志超 龙莉 张建东 张富玉 陈毅丽 杨亚敏【关键词】 细菌学; 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自抗菌药物诞生以来,由于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使细菌发生了变迁。为了解我院感染性疾病细菌学的变化趋势,为今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现将我院非ICU病房各类细菌学标本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做一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细菌株及药敏结果取自我院非ICU各病房20022007年住院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医院感染患者的痰、血、尿、便、脓液等标本培养结果。应用 VITEKJR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2 结果 2.1 20022007年细菌检出情况,见表1。表1 20022007年细菌检出情况 按菌株数排名前5位,2002年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2007年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铜绿假单胞菌、MRSA。 2.2 培养出的细菌仍以G-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杆菌ESBL(+)者逐年增加,所占全部G-菌的比例亦随之增加,由2002年8.70%(53/609株)增至2007年14.81%(465/3 14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者无明显增长。2005年、2007年均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ESBL(+)菌。因此全部ESBL(+)菌占G-菌的比例有增长趋势,由2002年11.17%(68/609株)增至2007年17.36%(545/3 140株),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略有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由2002年24.47%(149/609株)下降至2007年15.38%(483/3 140株);不动杆菌由2002年19.54%(119/609株)降至2007年7.90%(248/3 140株)。 2.3 G+菌中MRSA的菌株数检出绝对值增长,占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百分比无明显增长:2002年MRSA 138株占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173株)79.77%、2003年占83.00%(166/200株)、2004年占78.10%(82/105株)、2005年占60.22%(162/269株)、2006年占75.91%(331/436株)、2007年占77.36%(311/402株)。 药敏试验结果,MRSA仍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喹奴普汀或达福普汀敏感性100%;米诺环素敏感性98.6%;其余抗生素均耐药。 2.4 G+菌中肠球菌数逐年增长,尤以粪肠球菌增长明显。粪肠球菌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性100%;米诺环素敏感性90.7%;喹奴普汀或达福普汀敏感性79.4%。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一直保持耐药,而屎肠球菌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性100%;对喹奴普汀或达福普汀敏感性仅72%;对其他抗生素均耐药。 2.5 G+菌中,MRCNS增长迅速,占G+菌的比例也随之增长。由2002年5.53%(13/235株)增至2007年38.54%(511/1 326株)。该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或达福普汀保持敏感性;米诺环素敏感性96.4%;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药。 2.6 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也发生了变化,对红霉素敏感率由94%(2002年)下降为49.5%(2007年),克林霉素由97.7%(2002年)下降至65.9%(2007年),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一直保持在75%80%,2005年分离出26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均耐药,2007年分离出肺炎链球菌11株,对青霉素虽然敏感,但对克林霉素敏感性由96.2%(2005年)下降至27.3%(2007年),对红霉素耐药,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仍100%。 对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下降,仅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喹奴普汀或达福普汀敏感性仍保持100%。 大肠埃希杆菌ESBL(+)者仍对多数抗生素耐药,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等。仅对头孢哌酮或舒巴坦、哌拉西林或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大肠埃希杆菌ESBL(-)者药敏无明显变化。 2.7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增加趋势,2002年分离出该菌12株,2003年23株,2004年19株,2005年31株,2006年13株,2007年分离出26株。另外,在2007年发现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2株。x【关键词】 细菌学; 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自抗菌药物诞生以来,由于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使细菌发生了变迁。为了解我院感染性疾病细菌学的变化趋势,为今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现将我院非ICU病房各类细菌学标本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做一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细菌株及药敏结果取自我院非ICU各病房20022007年住院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医院感染患者的痰、血、尿、便、脓液等标本培养结果。应用 VITEKJR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2 结果 2.1 20022007年细菌检出情况,见表1。表1 20022007年细菌检出情况 按菌株数排名前5位,2002年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2007年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铜绿假单胞菌、MRSA。 2.2 培养出的细菌仍以G-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杆菌ESBL(+)者逐年增加,所占全部G-菌的比例亦随之增加,由2002年8.70%(53/609株)增至2007年14.81%(465/3 14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者无明显增长。2005年、2007年均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ESBL(+)菌。因此全部ESBL(+)菌占G-菌的比例有增长趋势,由2002年11.17%(68/609株)增至2007年17.36%(545/3 140株),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略有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由2002年24.47%(149/609株)下降至2007年15.38%(483/3 140株);不动杆菌由2002年19.54%(119/609株)降至2007年7.90%(248/3 140株)。 2.3 G+菌中MRSA的菌株数检出绝对值增长,占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百分比无明显增长:2002年MRSA 138株占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173株)79.77%、2003年占83.00%(166/200株)、2004年占78.10%(82/105株)、2005年占60.22%(162/269株)、2006年占75.91%(331/436株)、2007年占77.36%(311/402株)。 药敏试验结果,MRSA仍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喹奴普汀或达福普汀敏感性100%;米诺环素敏感性98.6%;其余抗生素均耐药。 2.4 G+菌中肠球菌数逐年增长,尤以粪肠球菌增长明显。粪肠球菌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性100%;米诺环素敏感性90.7%;喹奴普汀或达福普汀敏感性79.4%。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一直保持耐药,而屎肠球菌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性100%;对喹奴普汀或达福普汀敏感性仅72%;对其他抗生素均耐药。 2.5 G+菌中,MRCNS增长迅速,占G+菌的比例也随之增长。由2002年5.53%(13/235株)增至2007年38.54%(511/1 326株)。该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或达福普汀保持敏感性;米诺环素敏感性96.4%;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药。 2.6 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也发生了变化,对红霉素敏感率由94%(2002年)下降为49.5%(2007年),克林霉素由97.7%(2002年)下降至65.9%(2007年),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一直保持在75%80%,2005年分离出26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均耐药,2007年分离出肺炎链球菌11株,对青霉素虽然敏感,但对克林霉素敏感性由96.2%(2005年)下降至27.3%(2007年),对红霉素耐药,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仍100%。 对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下降,仅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喹奴普汀或达福普汀敏感性仍保持100%。 大肠埃希杆菌ESBL(+)者仍对多数抗生素耐药,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等。仅对头孢哌酮或舒巴坦、哌拉西林或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大肠埃希杆菌ESBL(-)者药敏无明显变化。 2.7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增加趋势,2002年分离出该菌12株,2003年23株,2004年19株,2005年31株,2006年13株,2007年分离出26株。另外,在2007年发现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2株。 3 讨论 近6年来,我院细菌室分离出的感染性疾病标本的细菌数(非ICU科室)逐渐增多。2007年分离的菌株数是2002年的5.29倍。这说明近年来高龄、有严重基础病患者较多,容易合并感染性疾病。从细菌的变化看,仍以G-菌为主,G+菌亦有轻微增长,以肠球菌、MRCNS及MRSA增长为主。 自1961年英国报告了MRSA后,其流行情况调查逐年增长1。我院MRSA检出菌株数由2002年138株增长至2007年311株,占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多高于70%,高于方晓霞2报道的56.6%,而上述细菌的敏感药物只有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虽对米诺环素敏感,但严重感染者口服米诺环素无效,应用剂量过大还会引起肝损害。因此,万古霉素的应用量会大幅度提高。将来是否会选择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是令人担心的。 由于临床大量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甚至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因此选择出大量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菌株,2007年又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ESBL(+)株。ESBL(+)菌占全部G-杆菌的比例由2002年11.17%增至2007年的17.36%。这些细菌对第二、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定等)、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等)、第四代氨基糖苷类均耐药,与王运铎3报道的相似。只有第三代头孢霉素加酶抑制剂及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这会造成后两类药物的大量使用,从而会选择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02年分离出该菌12株,至2007年分离出26株,与赵德军等4报道相同。这种细菌流行则会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我院6年来细菌分布趋势说明,目前使用抗菌药物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每位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取慎重态度,不能乱用高档广谱抗菌药物,更不能在感染未控制的情况下随意用激素。另外,对痰培养等各种标本病原学细菌及药敏的报告,一定要结合临床判断培养出的细菌是定植菌、污染菌还是真正本病的致病菌。 确诊为ESBL(+)菌、MRSA、MRSCNS等细菌的感染,应注意预防其在院内流行及带到社会上,例如MRSA,由于细菌的耐药质粒能在不同细菌之间互相传播,像mecA基因既能通过遗传垂直传播,也能通过基因转座,在菌株之间水平传播,在各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中均可检出,只要患者体内有一种葡萄球菌耐药,那么这种特性会迅速传给体内其他葡萄球菌。因此一个病区中只要有一个耐药葡萄球菌的传染源,就可能通过交叉感染迅速传播4。为了预防其在院内流行和带到社会上,应严格采取标准化预防,床头设有标识,最好住单间,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分泌物应消毒后再处理。医护人员检查处置该类患者后一定要认真洗手。如果是感染伤口,换药医生一定要注意换药前后的洗手,防止经医生手的传播。此外,无感染的导尿要避免无原则的膀胱冲洗,以免造成外源性的医院感染。 总之,目前细菌变迁形势严峻,要求我们医生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防止泛耐药菌的出现。【参考文献】 1 Johnson AP, Pearson A, Duckworth GSurveillance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