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临床分析作者:梁金元许永刚李金华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脑心卒中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脑心卒中 急性脑血管意外诱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称为脑心卒中。我院1993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1266例,其中18例并发AMI,占142%。现报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1993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1266例,其中18例并发AMI,占142%。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7岁。急性脑梗死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AMI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临床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0例,右侧肢体活动障碍8例,失语2例,头痛、头晕12例,眩晕1例,恶心、呕吐8例。并发胸闷、气短16例,出汗4例,低血压2例,胸痛10例。无痛性AMI8例,占444%。急性脑梗死后6h7d内并发AMI9例。814d6例,15d4周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7例,冠心病史者5例,糖尿病史者2例,高脂血症者4例。 13辅助检查颅脑CT扫描示低密度灶影位于右基底节7例,多发性低密度灶影3例,右额、颞脑叶1例,左基底节区5例,左顶、额脑叶1例,左大脑半球1例。AMI部位:广泛前壁8例,前间壁5例,下壁2例,正后壁2例,高侧壁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心房颤动3例。AMI后定时查心肌酶示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增高,并符合AMI的动态变化。空腹血糖124mmol/L1例,108mmol/L1例。血清胆固醇超过572mmol/L3例,血清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1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超过364mmol/L2例。 14治疗及转归应用阿司匹林、血栓通、尼莫地平以抗凝、扩血管、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痉挛。高血脂者给予辛伐他汀或非诺贝特以调脂治疗。血糖高者应用普通胰岛素或诺和灵30R,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应用20%甘露醇、呋塞米治疗脑水肿。伴高血压者应用硝酸甘油静滴;前壁心肌梗死伴高血压者给予卡托普利治疗;低血压者先扩容,无效者应用多巴胺,均从小剂量开始,并根据血压调整剂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其中5例应用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本组病人未行溶栓治疗。结果18例痊愈15例,死亡3例(占167%)。 2讨论 本组急性脑梗死1266例并发AMI18例,占142%,并非罕见。脑梗死后6h2周发生AMI15例,占837%。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67岁。有高血压病史者7例,冠心病史者5例,糖尿病史者2例,高脂血症者4例。表明老年人有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这种共同的病理基础,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多,并发症多。由此可以看出心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脑心卒中的发生机制:急性脑卒中常影响视丘下部自主神经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并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加速儿茶酚胺的合成。血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而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后颅内压的增高、压迫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发作使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减慢,血液粘滞度增高,从而使冠状动脉循环恶化,导致心肌梗死。饮水量不足,出汗、呕吐,以及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利尿利的应用,导致血容量不足,血粘滞度增高;并发症多,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周围血管血栓脱落等,促发心肌梗死。综上所述,多种因素造成了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微循环障碍,心肌缺血缺氧,促进了AMI的发生1,2。 据报道,AMI患者约有15%20%无疼痛症状3。本组无痛型心肌梗死占444%。脑心卒中病人无痛型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因为:病人多为中、老年人,以老年人为多。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大脑长期缺氧,使痛觉迟钝。脑心卒中病人病情重,合并症如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等可掩盖疼痛。脑梗死病人可有意识障碍、失语等表现,使患者不能正确表述机体不适感。合并糖尿病者心肌梗死发作时常无疼痛,是由于糖尿病累及感觉神经的缘故。所以,对于脑卒中病人要加强监护,以免无痛型心肌梗死漏诊。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神志的变化,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恰当的抗凝治疗,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对于有胸痛、意识障碍、休克表现者应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以治疗,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李玉华,张洪检.急性脑梗塞并发心肌梗塞19例分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3,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