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ppt_第1页
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ppt_第2页
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ppt_第3页
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ppt_第4页
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一、导论的基本内容,1. 论纯粹知识与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知识:经验性的;先天的;纯粹的 2. 我们拥有某些先天知识 必然性;普遍性;严格的/纯粹的 3.哲学需要一门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的科学:经验与超验 4.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分析判断;综合判断;经验判断;先天综合pd,5. 所有理论科学中都包含着作为原则的先天综合判断: 数学;自然科学;形而上学至少就其目的而言纯粹是由先天综合命题组成的 6. 纯粹理性的普遍课题 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纯粹数学;纯粹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 7. 一门名为纯粹理性批判的特殊科学的观念和划分:导论/预科;先验批判,二、形而上学的主题,CPR的两版序言都指出,形而上学是批判探讨的主题。在第二版序言中提出“我们是否能将形而上学转变成一门科学”的问题。 康德认为要想推动“形而上学的革命”,使形而上学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学习科学家的方法,建构系统化的理论,康德通过数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革命来理解他所谓的“形而上学革命”。,康德为了使形而上学成为一门“科学”,需要先建构出一套系统化的形而上学理论,他借用“哥白尼假说”做类比,来说明他想建构的是什么样的系统化理论,凸现一种对于“知识”和“事实”之关系的特殊观点: 我们不是被动记录感官经验的观察者,在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主动加入一些感官经验所无法提供的成分。,根据“哥白尼式假说”,为了解释天体表面上的运动,我们应该诉诸观察者的位移,而不是天体本身的位移。 康德将上述观点应用到形而上学知识:,(1)形而上学知识是无法通过经验加以证明的。换句话说,这种知识必然是先天的。 (2)然而,我们可能拥有的先天知识,只可能关系到经验知识中由我们主动加入的成分,而不可能关系到经验对象所提供的成分(我们只可能通过经验才能知道后者)。 (3)因此,形而上学知识必然只关系到我们在经验知识中所加入的成分。,命题(2)是批判前半部想要解释清楚的一个中心思想。其包含如下思想:比方说,我意识到眼前有一台电脑,并对它做出各种观察和判断,如,它是浅灰色的,是台式机等。这些经验判断是我对这个物体的认识。 另一方面,我可以在相当抽象的层面将此物理解成一个“被认识的对象”。无论眼前的物体是什么,它是否需要满足某些条件,才能成为“被认识的对象”?,实体的持存性、因果法则等。 “任何事物要成为被认识的对象,都必须满足这些条件”意味着,“被认识的对象必然体现这些条件所表达的秩序和规律”。 对康德而言,这些秩序和规律就是“经验知识中由我们主动加入,而非经验对象本身所能提供的成分。”,对康德而言,任何事物若要成为“被认识的对象”,就非得满足某些条件不可。 有两种这样的必要条件: 经验性的条件,关于这些条件的研究并不属于形而上学的先验范围。 先天条件一些通过先验研究才可以确认的条件。我们是否可以纯粹以先验方式知道,任何事物如要成为“被认识的对象”,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康德在批判中找到了这些条件,包括:,康德认为,假如我们确实以先验方式知道上述条件,即我们确实可以拥有一些不需要通过经验加以证明的先天知识,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将形而上学转变成一种“科学”。 而要确立先天知识存在的必然性,只有通过追问“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三、先验与经验,1、先天与后天 (a priori & a posteriori ),三种表面上不同的描述: (1)先天知识“独立于经验,甚至独立于所有感官印象(impressions of senses)”(B2) (2)“一个命题若被思考成一个具有必然性的命题,那么它就是先天判断”(B3) (3)“如果一个判断是和严格的普遍性思考在一起那么它就绝对先天地具备有效性”(B4),以上三种描述分别对应于三个特征,是先天判断的充分标准: 独立于经验 必然性 普遍性,“必然性和严格的普遍性乃是先天知识明确的标准”(Necessity and strict universality are sure criteria or marks of a priori knowledge; B 4 ),但是,普遍性和必然性其实没有很大差别,因为所谓 “严格的普遍性”“不可能有例外”“必然成立” 普遍性必然性 而康德对“必然性”的特征并没有明确阐述 因此,只有“独立于经验”可以辨别先天判断。,“纯粹”与“先天”,“纯粹”和“不纯粹”两种先天命题 “任何变化都有原因”先天命题,不纯粹的先天命题 “任何存在都有原因”纯粹的先天命题,一个命题是不是先天的,取决于该命题的证明是否“不诉诸经验”而定,而一个先天命题是不是纯粹的,则取决于构成该命题的判断是否“不包含任何经验概念”而定。,先天知识是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知识。我们的一切知识确实始于经验,但这并不能得出它们源于经验。 除先天知识之外,还有经验知识,即源于经验的知识,康德称之为“后天知识” ( a posteriori ),2、先验与超验 (transcendental & transcendent),康德将他对于“使得经验成为可能之必要条件”的哲学探讨称为“先验”( transcendental )的探讨。 “超验”( transcendent )指“思辨或玄想形而上学”(speculative metaphysics)超越经验之极限的企图。,“先验哲学”旨在通过探讨“使得经验称为可能的必要条件”以证明某些综合命题(由“范畴”所构成的命题)乃是先验的真理 “必要条件”“必然性”“逻辑上的必然性” 康德对于“使得经验成为可能之必要条件”的探讨是一种“概念的分析”。,B25,我把一切不研究对象、而是一般地研究我们关于对象的认识方式就这种方式是先天地可能的而言的知识称为先验的。这样一些概念的体系可以叫做先验哲学。,A56/B81,并非任何一种先天知识、而是惟有使我们认识到某些表象(直观或者概念)仅仅先天地被应用或者仅仅先天地可能以及何以如此的知识,才必须被称为先验的(即知识的先天可能性或者知识的先天应用)。因此,无论是空间还是空间的某个几何学的先天规定,都不是一种先验的表象,而惟有关于这些表象根本不具有经验性的起源的知识,和它们尽管如此依然能够先天地与经验的对象发生关系的可能性,才可以叫做先验的。此外,空间在一般对象上的应用也会是先验的:但是,如果它仅仅局限于感官的对象,它就叫做经验性的。因此,先验的和经验性的之间的区别仅仅属于对知识的批判,不涉及知识与其对象的关系。,先验这种思想代表着康德知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针,他的知识学就是以先验观点为指导原则进行的。 “先验感性论”考察感性的先天形式作为一切显象的先天条件的可能性;“先验分析论”考察知性的先天范畴作为一切知识的先天条件的可能性;“先验辩证论”考察在一定认识中出现必然的错误和矛盾的可能性。,3、经验,康德批判的核心内容就是证明某些综合判断是“使得经验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necessary for the possibility of experience) 那么,他所谓的“经验”是什么样的“经验”呢?,(1)“经验”意指我们在一系列“意识流”中的意识不管是否有一个客观世界存在,或者是否有外在事物对应于我们的意识内容。 这是洛克和休谟所谓的“经验”。这种“经验”预设了我们即使在外在世界不存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确定自己意识的“内容”。这是当代心灵哲学中所谓的“狭义的内容”。,(2)“经验”意指一般人相信自己拥有的那种“经验”,这样的“经验”包括对于外在、存在于三度空间之事物的“经验”。换句话说,这样的“经验”预设这类外在事物确实存在。这种经验内容是当代心灵哲学中所谓的“广义的内容”。,康德在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导论”一开始都区分“经验”和“作为 经验之原始材料的感官印象” 后者是第(1)种意义上的“经验”,因此,康德想要和后者(感官印象)区分开来的“经验”应该属于第(2)中。 康德在第二版中明确指出,所谓的“经验”是一种“对于客体或客观对象的认知”,如果康德的“经验”是第(2)种意义上的,那么在证明某些综合判断是“使得经验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时,就会遭到怀疑论者的挑战:”我们可以合理地相信自己拥有对于客体的认知吗?”,四、分析与综合,1、分析命题(analytic propositions),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的判断 “矛盾律”是“所有分析知识的普遍而且完全充分的原则” 一个命题是分析命题,当且仅当该命题的否定是自相矛盾的。,假如主词概念S包含了谓词概念P,则“S is not P”是自相矛盾的。 这又回到了“主词概念是否包含谓词概念”的问题。 因此,“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是康德判定“分析命题”的基本标准。,有些命题不适合用这个标准加以判定,如“所有哲学家都是男性,或者正方形是四角形”。 主谓词的标准可以用来解释这个命题中的两个“子命题”,但却不能用来解析这个命题本身,但我们知道:,(1)这是个“选言命题” (2)根据康德“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的判断,该选言命题中的一个选项是分析命题,而且 (3)该选言命题的否定是自相矛盾的。,根据“矛盾律”的标准,由于(3)成立,因此该选言命题是分析命题。 康德认为,对于任何命题而言,一个命题若含有子命题,则其中不能再加以分解的子命题必定符合主、谓词的形式,因此,在认定分析命题的过程中,如不需要直接诉诸“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这个判断,也至少要间接诉诸该判断。,“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具有真值的分析命题” 主词概念不包含谓词概念(1)“综合命题”; (2)“具有假值的分析命题”。如“正方形有六个边”,对于任何主词概念不包含谓词概念的命题而言,如果其否定命题的主词概念也同样不包含谓词概念,则该命题和其否定命题都是综合命题;如果其否定命题的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则该命题和其否定命题都是分析命题。 “桔子是黄色的” “正方形有六个边”,为了使用“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这个标准,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判定哪些是一个概念所包含的“子概念”。 有些子概念是明晰的,如“单身汉”未婚、男性 有些概念可能含有一些“隐藏其中、一直被我们思考的子概念”“概念分析”这种分析使得“原本对我们而言模糊的子概念变得清晰的过程”。,但是,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确实是(1)在从事概念上的分析,并且因此使得原本模糊的子概念变得清晰,而不是(2)找出某个有关概念所指称的事物的“经验真理” (1)和(2)等同于分析真理与经验真理的对比。,2、分析与综合的区分,(1)是否有一套明确的标准来判定所谓的“分析真理”?Quine (2)假如某一命题简直显然是错误的,而且如有必要,我们也会使用诉诸经验证据的办法来证明此一命题是错误的,那么它就是经验命题(错误的经验命题);假如某一命题的成立难以想像,而且我们并不认为有必要寻找反例来推翻该命题,那么这就是分析命题(错误的分析命题)Grice&Strawson,有些哲学家们坚持“分析真理”确实存在,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些真理是先验的,或者说,超乎经验可以证明或否定之范围的。 康德主张经验科学中包含有先验真理,但是对他而言,这些先验真理是综合的而非分析的。,五、先天综合判断,在第二版增加的第五节中,康德举出一些他认为不但成立而且既非分析、亦非经验的判断,并以这些判断为例,来证明确实有“综合先验命题”的存在。 他举出的是一些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命题的原则。 尽管数学命题的“非分析”性质所提出的论证欠缺说服力。,但康德试图证明,他所谓的“某些综合先验原则”不但是使得数学与自然科学基本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使得任何经验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对所有先验概念而言,在其先验演绎中,整个探讨都必须遵循一项原则,那就是:这些概念都必须被认定为使得经验成为可能的先验条件”,先天综合知识,莱布尼茨和休谟的问题:一切偶然的和经验的判断确实都是综合的,但并非所有必然的先天判断都是分析的。 是否知识的扩展必定需要经验? 因果律如果既非观念关系亦非事实问题,则它是否是知识?是何种知识? 综合判断中的“X”能否是先天的? 形而上学知识如果是先天的,如何能够扩展我们的知识?,1. 数学判断与自然科学判断,数学判断的必然性和先天性是明显的,但综合性则不明显 莱布尼茨认为数学和几何学判断是分析的 康德则认为是综合的:75能分析出“75”的整体,但分析不出这个整体是多少 45456467456456462125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直线与最短距离之间需要综合 自然科学:牛顿力学,2.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至少就其目的而言纯粹是由先天综合命题组成的。 3. 结论 康德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