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doc_第1页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doc_第2页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doc_第3页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肝胆道疾病多系肝胆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胆气不降,气滞血瘀或砂石虫体阴塞胆道,气机不畅所致。笔者近几年来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48例临床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15例,女33例,年龄1765岁,以中年妇女为多,病程3天-10年。本组病例多有发热、畏寒,恶心吐呕,纳呆,厌油腻,腹部胀满疼痛,以右上腹疼痛为甚,痛剧时可向肩背部放射痛,大便多秘结,小便短赤,部分有皮肤巩膜黄染,舌质多红,苔多黄腻或黄白相兼,脉多弦滑数,右上腹部均有压痛,莫菲氏征多阳性,B超检查多有胆囊增大,胆壁增厚,胆汁混浊或胆总管扩张等阳性征。 二、治疗方法 1、基础方: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子、郁金、茵陈、金钱草、甘草。 2、随证加减:热甚酌加栀子、蒲公英、黄芩、大黄;湿甚者加川黄连,生茵陈,酌加苡仁、茯苓、车前、木通;肝郁气滞者酌加青皮,佛手;肝郁脾虚者酌加白术、茯苓、党参。痛甚者加重白芍,徐长卿,川连子,酌加延胡索、木香。血瘀者酌加桃仁、丹参、赤芍、大黄;胆石者加重金钱草,酌加内金、海金砂。蛔虫梗塞者酌加乌梅、川楝子、槟榔。 3、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服。 三、治疗结果 本组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40例;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6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 四、病案举例 例一:金某,女,42岁,老师,2006年2月21日入院,住院号:112157,入院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满不适,疼痛伴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胃纳差,厌油腻,小便短赤,大便2天未解,无明显发热畏寒,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亮菌甲素)等药物,但未见好转而转入院。 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尚软,右上腹压痛,轻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滑,B超报告,胆囊约6.83.7,囊内未见异物反射,提示急性胆囊炎,审证参脉,此乃肝胆湿热蕴结,气失舒展。治宜疏肝理气,通腑泄热,止痛,处方:柴胡10g,白芍30g,徐长卿20,枳实10g,茯苓20g,香附子10,川连子15,延胡10g,川朴10g,甘草6g,茵陈20g,大黄5g。服3剂后,上腹部疼痛、腹胀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食欲增进,大便每天1次,再服4剂,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住院8天痊愈出院。 例二:李某,女,47岁,2006年5月7日入院。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病史5年,近5天来食欲不振,厌油腻,睡眠欠佳,发热畏寒,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放射至肩背部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大便3天未解,小便短赤。在当地治疗无效而入院。检查:体温37.90C,脉搏90次/分,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莫菲氏征阳性,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数。B超报告,胆囊增大,大小约7.53.6,囊壁厚约0.5,囊内可见少许杂乱光点,提示胆囊炎,胆汁混浊。此乃肝胆湿热蕴积,胆汁受阴。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泄热,处方:柴胡10g,茵陈20g,金钱草20g,茯苓30g,白芍30g,徐长卿20黄芩10g,蒲公英30g,只实10g,川楝子10g,甘草6g,大黄5g(后下)。服3剂后,发热畏寒基本消失,呕吐减少,腹痛减轻,胃纳仍差,大便已通。上方加内金10g,川黄连10,再服4剂后,临床证状体征消失,住院10天痊愈出院。 五、讨论 1、胆与肝互为表里,相互沟通,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笔者认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太过,蛔虫上扰,均可阻碍气机,影响肝气疏泄和胆气通降的功能,是本病诱发因素。其病机主要是肝气郁滞,温热蕴结,阻碍肝胆疏泄功能。湿邪阻滞中焦,肝胆不能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下注膀胱面身黄目黄尿黄。湿热郁阻,侮脾凌胃,脾胃升降失司,胃气雍滞,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湿热之邪停于中焦,湿遏热伏,热蒸湿重面发热,恶寒。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瘀血停滞致肝失疏泄,络脉不和而引起脘痛、胁痛。足少阴胆经起于目锐眦,经肩出手少阴后入缺盆,故本病常放射至肩背部痛。 2、胆为六腑之一,生理特性为“泻而不藏”,“动而不静”。其病理特征是“不通则痛”。主要抓住疏泄和通降二大治疗原则。以达到疏肝理气,清利湿热、利胆泻实排石的功效。“通则不痛”。总之,肝郁者疏之,胆热者清之,里实者泻之,气机不畅者理之,胆汁郁积极者利之,胆石阻滞者排之。 3、基础方中茵陈、金钱草清热利胆退黄,张钖纯认为“茵陈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清郁开,胆汁入小肠之路毫无阻隔也”。柴胡为治少阳经证的要药,能疏肝利胆,清解郁热,畅达气机。周学海读医随笔说:“柴胡功用等于大黄,是清解之品,能泄肝中逆气,清胆中热气浊气”。香附子,枳壳、郁金行气解郁、活血祛瘀,破气消积,下气通便。与柴胡升降并用,调畅气机,以散解郁热。配合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育,散收并用,使肝得养。大黄能“平胃下行”,(名医别录)和“主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