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制度 军事制度 赋税制度,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府兵制 募兵制,租庸调制 两税法,隋唐制度的革新,三 省 六 部 制,过程 构成 特点 作用,隋文帝确立 唐太宗明确职权,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草拟颁发政令 审核政令 吏、户、礼、兵、刑、工,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监督,形成完整体系,提高效率,加强中央统治力量,相权一分为三,长官品级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过程 时期 表现 特点及意义,初步形成 确立 巩固 完善,战国 秦朝 西汉 隋唐,韩非子思想 商鞅变法,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中央地方官制行政机构,郡县与封国制并存,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形成完整体系;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关于三省六部制 1.下列有关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隋炀帝确立,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 B.三省的运行机制是:尚书中书门下 C.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权力 D.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就大大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2.唐朝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主要表现 A.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中央机构有了明确的分工和制约 D.加强了对藩镇的控制,加强了皇权,3、关于三省六部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隋炀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和地方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B.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C.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品级较低.三省下各设六部,分工合作 D.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加强了皇权,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科 举 制,背景 过程 作用,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明经为主 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冲破垄断 扩大来源 提高素质 加强集权,自西汉到隋唐时期,中央实行的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汉、唐选官制度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变化:,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德.才,门第族望,才学,中央,中央,地 方,两者不同: 途径不同:前者为自下而上的推荐,后者为中央政府分科考试; 标准不同:西汉至东汉前期以才能和品德(声望)为标准;东汉后期注重出身门第;唐代以才能(主要是考试成绩)为标准.,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关于科举制度 1.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B.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 C.科举制形成始于隋文帝 D.中国古代社会中对血缘关系起到否定的作用,2.唐朝“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有时甚至“非以辞赋登科者莫得进用”。针对这些史料的正确认识是 进士科在科举制度中最为重要 非进士者不能担任中央高级官员 反映了庶族地主的崛起 这种现象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A. B. C. D.,3、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 B.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制形成 C.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但有才能的平民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 D.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由中央分散到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4.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产生的最直接作用是 A.扩大了地主阶级统治的政治基础; B.满足了中小地主阶级参政的愿望; C.完善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地主阶级统治; D.缓和了封建社会的矛盾.,5.中国古代社会中对血缘关系起到否定作用的进步制度是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科举制 D.士族制度 6.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选拔人才的标准日趋完善; B.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 C.政府与世家大族争权夺利的斗争;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C,B,府 兵 制,基础 特点 过程 影响,均田制 兵农合一、寓兵于农,西魏时实行 隋文帝时改革 唐太宗时调整健全 武则天时府兵地位下降 唐玄宗前期崩溃,农民 国家,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四.关于府兵制和募兵制 1.关于府兵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府兵制源于西魏,实行军民异籍 B.隋炀帝时将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民” C.唐太宗时,增加军府的数量,三分之一的军府驻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2.关于募兵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开始实行 B.服役期间免征赋役,自备武器,粮食 C.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D.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天宝年间军阀割据势力形成,3.关于府兵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隋文帝时开创,其特点“兵民合一”,有利于民族融合 B.唐太宗时兵将长期在一起,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C.府兵制得以推行的经济基础是均田制 D.武则天时,府兵制崩溃,4.关于募兵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唐高宗时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 B.“寓兵于农”、“兵农合一”有利于农业生产 C.有利于消除胡汉分治,促进民族融合 D.到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租 庸 调 制,前提 过程 作用,国家掌握一定土地,实行均田制,北魏 租调制 隋朝 租庸调制(庸有年龄限制) 唐朝 租庸调制(庸无年龄限制),农民 国家,两 税 法,背景 内容 影响,封建经济发展 土地买卖兼并 均田制无法实行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标准 时间,资产户税;田亩地税 夏季、秋季,概括西汉至唐中期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演变,西汉:实行编户制度,北魏:实行租调制,隋和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实行两税法,趋势,1、税种由繁多向单一发展,2、征税标准由按人丁收税逐渐发展为按土地财产收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3、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4、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过渡,五.有关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1.有关租庸调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一制度始于北魏 B.隋朝以庸代役开始部分实行 C.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D.庸:指在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2、隋唐实行租庸调制,其中“庸”所起的直接作用是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B.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C.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 D.维护了府兵制与均田制,3.有关两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宝年间,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行 B.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C.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D.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六、其他 1、下列现象发生在武则天时期的有 A.开始部分推行以物代役制度 B.用高官主持科举成为定制 C.贵族与官僚私自役使府兵 D.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2.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实施的共同作用是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C.加强对农民的剥削 D.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发展 3.唐初统治者实施的下列措施中,客观上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 A.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B.租庸调制 科举制 C.均田制 科举制 D.均田制 租庸调制,4.隋朝在政治上的主要贡献有 统一全国 开凿大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防洪排水工程合同履约保证金管理合同
- 2025年度社保补偿协议范本编写指南与案例分享
- 2025版高压水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合同书
- 2025版托管班学生托管与亲子活动策划合同
- 2025版智能制造与工业4.0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旅游线路开发及代理权授权合同
- 2025版个人消费信贷授信额度调整合同
- 2025版外墙涂料施工与建筑立面美化合同范本
- 贵州省兴义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牛奶品牌跨界合作采购合同范本
- Python数据集处理试题及答案
- 钢化玻璃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财税基础(AI+慕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居家办公免责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化服务市场分析现状
- 河南郑州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儋州市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硬件设备自动测试软件系统架构的理论分析与设计
- 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调配制度
- 设备缺陷月度分析报告
- 学生姓名贴标签贴模板(编辑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