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外治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doc_第1页
足部外治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doc_第2页
足部外治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doc_第3页
足部外治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doc_第4页
足部外治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足部外治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摘要】 通过对近年来足部外治法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运用总结,阐述足部外治法机理,说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足部外治法;儿科;呼吸系统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加之其服药存在困难,往往影响疗效。呼吸系统疾病为儿科临床常见病患,临床常见发热、咳嗽、咽痛、喘促、热惊等症状,其病位位于上焦,而足部为人一身之下,近年来根据个体差异,通过“上病下治”的足部外治法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显示出了优势,在临床上得以广泛使用。1足部外治法1.1足浴足浴是传统外治法中的一种,医学著作中最早提及该疗法的当属五十二病方一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山海经礼记等1,可见它是中医古老而有效的治疗、保健方法之一,受到儿科治疗的关注。徐和祥2用艾苏煎剂浴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8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下,治疗组采用艾叶、紫苏叶等份加水至2 500 mL,煎药后取汁,浸泡双足 1015 min。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时间最短12 h,最长5 d,平均3.25 d;对照组治愈时间最短24 h,最长7 d,平均5.6 d。2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林伟3运用自制煎剂治疗小儿咳喘30例,临床见咳嗽痰多、舌苔白厚者,运用基本方(生麻黄10 g、桂枝10 g、细辛5 g、橘红5 g、炙款冬花15 g、制半夏6 g、炒黄芩10 g、白芥子5 g)加茯苓10 g、炒苍术10 g、焦薏苡仁10 g煎汤取水泡足,结合基本方煎剂浸手,治疗结果显示:显效1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 %。1.2敷贴敷贴疗法是将药物外敷于体表或特定穴位,从而使药性通经贯络而作用于全身,起到清热或散寒、化痰消滞之功效的治疗方法。敷贴疗法既有内服药物的特点,且具备针灸、理疗的特长,又由于小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所以敷贴疗法在儿科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徐艳玲等5在研究足部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过程中发现,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中药喘宁贴2号(麝香、细辛、吴茱萸等药物适量,黄酒调成糊状)于足底涌泉穴位贴敷,每晚贴敷1次,贴敷前用温水泡脚20 min,1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EV、FEVI %、PEFR)2次标准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陈丽亚6运用清咽散外敷涌泉穴配合补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组退热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Z=7.675,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王飞7以醋调石膏萸黄散(生石膏1015 g、吴茱萸36 g、生大黄36 g共研细末,陈醋适量调和成饼)外敷涌泉的方法,治疗小儿肺炎(非危重期)180例,结果显示治愈115例,占63.89 %;好转59例,占32.78 %;无效6例,占3.33 %。1.3针灸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在治疗上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的作用8。黄传萍9探讨药物灸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的过程中,在哮喘发作期取双侧涌泉穴及足背对应的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中药桃仁、杏仁、栀子和糯米共研成细末,调成糊状后灸于穴位上,配合缓解期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艾灸和普米克气雾剂组(2= 11.89,P<0.05)。治疗3月后,研究组肺通气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普通艾灸和普米克气雾剂组(P<0.05)。韩新强10针刺涌泉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39例,所有患儿来诊时均处在抽搐状态,体温均在39以上,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1225 mm毫针,直刺穴位612 mm深,用泻法,不留针,抽搐不止稍运针,治疗结果示39例患儿均在针刺后立即停止抽搐,疗效显著。1.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以达到平衡阴阳、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等作用11。足部穴位的按摩与热药共同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疏通经络的作用12。邵雪英等13运用足穴推拿防治小儿哮喘38例,治疗组先用热水(4045 )浸泡双足10 min后,患者仰卧采用揉搓法按摩左足至全足发热5 min,再用拇指推按法刺激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反射区5 min,用点按法刺激涌泉、太溪、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穴,每穴1 min,同法按摩右足,共治疗3月,对照组仅以热水浸泡双足,无足穴推拿,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测定指标PEF,FEV1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王小莉等14对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研究中,在采用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下,治疗组运用按摩双脚趾、足背、足跟、足三里、涌泉穴,配合中药浴足,对照组口服美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机理研究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清代外治法专家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一书中,系统介绍了外治法的历史、种类、理论根据等,根据吴氏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学说,结合儿童脏器清灵、皮肤娇嫩的生理特点,通过外用药物及给药途径的变化对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病证的治疗,疗效颇佳,有其独特的优点。李娟等15在研究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中认为,外治法中的经皮给药具有无创伤,无痛苦,节省人力、物力,特别适合婴幼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用药的患者,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等特点,进一步说明了外治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另外,现代研究表明,外治药物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发挥治疗作用外,还有调整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以发挥其间接的治疗作用16。中医学认为经络与体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体表与内脏相联系的通路,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气散布的所在。腧穴是经气流注之处,故腧穴敷药可刺激十二皮部经穴,通过药粒的压力与渗透作用,激发经气,引起传导和调控作用,使中药发挥治疗相关脏腑疾病的作用 17。所以,中药外治的疗效就与所取经络与穴位有很大关系,外用中药局部刺激经络腧穴可取内病外治之效。双足是人体的一个缩影,它同眼、耳、鼻、舌、手一样,是人体的全息。人有“四根”,即“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根中之根”, 也就是说鼻、乳、耳是人体精、气、神三个凝聚点,而足才是精气总的“凝聚点”,如果我们打开这个总的“凝聚点”,其疗效势必来得更快。人体的脚掌皮肤与呼吸道黏膜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联系。如果双脚受凉,呼吸道黏膜内毛细血管立即收缩,造成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分解病菌和异物酶的活性,削弱了白细胞对异物的吞噬和消化作用;同时使支气管内纤毛运动减弱,人便容易发生感冒咳嗽。通过药物穴位贴治,调整经脉调节机制,恢复经脉的正常联系,因而达到止咳化痰的效果18。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明代万全提出小儿五脏“两有余三不足”的理论,其中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决定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与肺脾肾密切相关。而五脏中的脾肾二经均与足部有关,对足部反射区、经络和穴位的按摩能起到调和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19。通过外治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可以补肾益气,协调脏腑气血功能,健脾胃以资生化而充肺气。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根,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此穴是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交通阴阳,此经又能络脾入肺,使药力循经直达肺脾肾,调其功能,补其虚损,达到阴阳平衡状态。又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在脏者取之井。”井穴可调治脏腑神志疾病。故儿科呼吸系统常见发热、咳嗽、热惊等症时,运用此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3讨论运用足部外治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取“上病下治,内病外治”之意,结合经络腧穴的特定治疗作用采取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从目前口服药物品种的增多,经胃吸收药效减缓及儿童医从性较低几点因素出发,足部外治法就其使用简便、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就目前研究而言,仍有不足之处:(1)缺少通过辨证论治而进行外治治疗,吴师机指出中药外治必须先辨证、次论治、再用药,并申明辨证有五,临床实践必须用辨证来用药,方可取得好的疗效;(2)临床观察多为回顾性临床应用研究,缺乏严格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特别是药物机理作用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研究甚少;(3)临床研究多为定性分析,对于外治过程中药物及治疗时间、程度的定量分析少。针对以上情况,亟待同行今后进一步加强相关临床及实验观察研究,服务广大患儿,从而深入提高儿科的临床诊疗及学术研究水平。【参考文献】 1花春玲,刘臣.推拿配合中药足部熏浴治疗小儿多种疾病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9,25(8):52.2徐和祥.艾苏煎剂浴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80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8):507.3林伟.中药浸手泡足治疗小儿咳喘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123.4丁峰.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1):50.5徐艳玲,宫成军.中药涌泉穴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3.6陈丽亚.清咽散外敷涌泉穴治疗疱疹性咽峡炎64例J.河南中医,2008,28(10):60.7王飞.石膏萸黄散外敷涌泉治疗小儿肺炎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48.8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94-195.9黄传萍.药物灸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50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3):37.10韩新强.针刺涌泉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39例J.中国针灸,2005,25(12):872.11林毓霞.中药足浴的方法及护理要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1):2295.12杨晋翔,赵丽平.李元文,等.中华药浴M.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23.13邵文英,俞琦.足穴推拿防治小儿哮喘38例效果评价J.浙江中医药杂志,2009,44(6):447.14王小莉,文芳.中药足浴方加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9):36.15李娟,杨军,肖岳,等.评价经皮给药治疗仪佐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