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ppt_第1页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ppt_第2页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ppt_第3页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ppt_第4页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1、气候、临海性和发展 2、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 3、新区域主义,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法律及其政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指出: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肥沃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而少于进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气候对人类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非洲骚动的大陆热带气候 欧洲平和的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矛盾的大陆(多变的大陆)季风气候,,Company Logo,全球气候分布情形,(柯本盖格波尔分类法),,Company Logo,变量之二:人口,变量之一:人口,将1994年的人口数据置入托布勒等人所设计的5*5的格网中,获得每平方公里的全球人口密度的分布图,如上,,Company Logo,北美有两条航运水道把这个大洲的广阔内陆和海洋联系起来,非洲并没有 江海联运河 流由海洋伸 向大洲的内 部,变量之二:100公里以内的陆地,,Company Logo,由此图可看出影响人均GDP的主要因素是气候与距海岸线的距离。热带地区几乎都是贫穷的,而沿海地区通常比内陆地区收入来得高,,Company Logo,人口与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布,用GIS人口数据、人均GDP和气候带,计算了经济活动和全球人口在气候带和临海地区的分布。,,Company Logo,分气候带的人口、人口密度,,Company Logo,分气候带的GDP、人均GDP,,Company Logo,温带气候带的收入密度,气候和临海性的关键地理特征,气候和临海性是经济能否发展的两大关键地理特征。 以下的共识或结论: 1、温带气候带和距航运水道100公里以内的区域,是世界超过50%经济产出的来源地,但只占世界有人居住陆地的8% 2、近海气候带GDP密度是离海区的10倍 3、近海温带区的经济密度平均是离海非温带区的18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 与重振世界地理,世界银行在200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掠影,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是塑造世界经济地理和重新制定政策框架的重要依据,2009报告:解读重塑世界经济地理,该报告利用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实证明了:不平衡的经济增长和和谐性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高密度、短距离和低分割仍将是经济成功发展的基本条件,40亿人口中约有16亿生活在黑暗中! 蜡烛、煤油灯为主要照明光源,16,经济密度为何靠近东京会带来收益?,日本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经济距离为何美国人必须流动,美国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经济分割阻碍非洲进步的因素在西欧不起作用,边界对商品、资本、人口和观念流动的限制,市场如何看待世界?,一国在图中的大小与其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相对应,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塑造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重振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迫切性,服务于国家地缘政治安全的需要 服务于国家地缘经济安全的需要 增进各国了解、交流、及维护国际正义的需要 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的需要,什么是地缘政治,地缘政治是研究地理环境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要素与人类社会政治现象、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科学。 通常指由国家间、民族间因区位和历史地理因素而结盟、对抗以及扩张、争夺战略要地的战略思想和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谋取领土、支配权力及控制权力而斗争。,地缘政治提出渊源,地缘政治学最早是由瑞典政治学家道夫契伦于上世纪初提出的,并同拉采尔所创立的“政治地理学”中的“国际空间”、“国际秩序”和“国际权力”等学说, 以及豪斯霍弗的“国家有机体” 和“生存空间学说”、麦金德的“心脏地带中枢地位”学说一起,成为德国扩张主义辩解的理论基础。,地缘政治影响,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时代的地缘政治思想支配了当时世界上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世界各国及国家集团间的政治、军事关系有所淡化,但地缘政治与国家发展关系仍非常密切,国家最高决策标准由政治法则逐步过渡到政治原则与经济原则的结合。,什么是地缘经济,地缘经济是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导致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围绕着商品市场、原料供应、资金流向的斗争而形成的结盟与对抗,本质上是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由于利益冲突而形成的。 地缘政治状况的变化,往往通过地缘经济和国家安全影响到国家高层决策。按照地缘政治的观点,密切的地缘经济是政治上的“稳定装置”。,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世界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多极化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变单极世界和“单边主义”的政治经济格局为当前已形成了美国、欧盟、东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84%,制造业出口总额占全球的80%); “金砖国家”(brics)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 从G8发展到G20。,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竞争与合作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地缘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据英国经济学杂志公布的的数字,目前世界上有109个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组织,其中最著名的有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10+3、海湾合作委员会和非洲联盟组织等。,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全球主要大国的战略重点纷纷转向亚洲 美国从“9.11”事件以后,全球经济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向亚洲; 欧盟从推动贸易出发,将战略重点从美洲转移到亚洲;日本出于地缘经济战略考虑,将投资和出口市场重点转向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俄罗斯也在推行“新亚洲外交”,力图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9.11后,中国抓住机遇发展了十年,而美国被反恐战争拖累了十年。 未来欧洲、美国用何种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值得关注!,地缘政治经济风貌,地缘政治在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在各个时期,皆呈现不同的特色与风貌。 在新的世纪,地缘政治正面临重新调整的关键时刻。首先,经济已取代以往军事议题,成为衡量一国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其次,资源的主控权成为新世纪各国未来是否具备成为大国的关键因素。最后,科技的发展,已使得地缘政治的视角由以往陆、海、空三维空间,转为以陆、海、空、电、天五维空间发展,更增添了地缘政治的多变性。,世界经济地理的新变化,迫切需求我们重振世界地理研究,世界地理研究已经是我们今天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盛行的牺牲品。,战略资源的争夺,战略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基础矿产资源(铁矿及铝、铜、铅、锌、镍、锡等10种主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核原料)、水资源(尤其对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地区,如中亚、西亚及中部非洲等地)。围绕着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运输外国资本展开的激烈竞争,以及垄断与反垄断斗争。,战略要地的争夺,战略要地主要包括海洋中的岛屿、海峡、海湾与港口的争夺。 据统计,全世界有54个主要通航海峡,其中最重要的具有国际意义的只有20多个。 海峡作为航运的咽喉,牵一发而动全局。,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政治经济,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的地缘经济:近年来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与能源地缘经济,中国加强了与中亚各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但是随着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的减弱,美国及北约乘虚而入,特别是美国利用反恐幌子,在哈、吉、塔三国相继建立了空军基地,并力图通过“橙色革命”对我国形成了新的包围圈。 中印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印度支持达赖叛国分裂集团,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印经济上既有同质竞争(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也有互补性(IT产业软件业等)。长期以来印度具有大国情节,并视中国为竞争对手,近年发展速度较快,又拥有“准核武器”,并同美国联系紧密,因此对印度的研究不能放松。 中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政冷经热” 中俄与中蒙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中国与东盟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我们从1950年代的两大阵营到1960-1970年代后的四面受敌 。从1980年代以来“冷战”的结束,影响了国际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逐步让位于经济斗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至于一直延续至今天的我们: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以及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重要环节。 思考:今天的“中国模式”在哪? 我们的长处、特色在哪? 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万亿GDP,海洋地理研究,中国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沿海还有6500个大小岛屿,其岸线长达1.4万公里。海洋作为“蓝色的宝库”,是21世纪及未来能源及多种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部分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世界海洋水产品的潜在产量为2亿吨,目前年捕捞量仅8000多万吨;世界海洋石油储量估计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立方米,超过陆上油气资源储量;世界深海金属矿产储量达3万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7万亿吨;世界海洋潮汐能、波能、海水热能、海流等等理论储藏量达1500多亿千瓦,其中可供利用的约70多亿千瓦,相当于世界发电能力的几十倍。围绕海洋资源的开发,各国的争夺将更加“白热化”。,北半球,“北极之争”会愈演愈烈,未来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因素,未来影响地缘政治的新元素有三,分别为: 经济的一体化 资源的争夺 高科科技的发展 上述这三个面向将在未来赋予地缘政治一个全新的面貌及视角。,更多见:沃勒斯坦的东亚地缘政治观,以及:/fbc/commentaries/chinese-simplified.html 戴旭的演讲视频,/fbc/commentaries/chinese-simplified.html,/info/sortContent12.asp?sortid=416,新区域主义,这种小国对大国做出的单方面让步现象被称之为新区域主义(New Regionalism),当前学界普遍认为,区域主义是管理世界秩序的一种途径,区域,这个术语的含义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区域主义重要性,区域主义是对全球化的一种现实性回应,也是对国家民族主义需求的一种重要的延伸,因而它可以在国家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 “区域的影响经常扮演调解国家和全球影响”,所以“它既不太热,也不太冷,而是正好合适”。 更重要的是,新的世纪,面对新区域主义发展的综合性,不少学者认识到:全球背景下的区域主义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更需要能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综合的理论或方法。,这么多区域合作和组织,亚太经济圈;北美经济圈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经济圈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南太平洋经济区”,“图们江三角洲开发区”,中国的“华南经济圈”,泰、老、缅、滇组成的“四角经济圈”,由泰、缅和印支三国组成的“铢经济圈”,特别是东盟内部的小经济圈的合作更趋活跃,主要是由菲、印尼、马、文莱四国构成的“东盟增长三角地带”经济圈东盟东四角经济区,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组成的“新柔廖经济增长三角”(东盟北三角经济区) 等; 其他一些地区性经合组织还有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非洲统一组织、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东非共同体,西非经济共同体,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马格里布联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安第斯条约组织,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巴西、阿根廷一体化联盟,南锥体共同市场。,新区域主义的“轮轴-辐条”理论,当一国与多个国家分别缔结区域贸易协定时,该国就像一个“轮轴”,而与此缔结协定的各国就像“辐条”,因为它们之间没有相互的区域贸易协定。,小国的“轮轴轮辐”战略,区域主义渊源:冷战时期的 “知识遗产”,区域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特点是来自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次浪潮。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欧洲一体化快速复兴的刺激下、冷战缓和直至结束的有利国际环境中,区域主义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这次浪潮强于前者。,区域主义愿望与要点,愿望:安全共同体就是该共同体内的成员确信,彼此之间不进行物质上的争夺,而是用其他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争端。如果整个世界变成一体化的安全共同体,战争就会自动被消除 要点:安全共同体关键点:“合并” 与“多元”,区域主义:派别,以卡尔多伊奇为代表的交流主义(transactionism) 以厄恩斯特哈斯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 以斯坦利霍夫曼为代表的政府间主义( intergovernmentalism) 自由政府间主义,区域主义:派别,交流主义理论:如何通过建立政治共同体来废弃战争; 新功能主义理论:(经济、政治)“功能外溢” 政府间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联系;欧洲一体化与国家的外部性密不可分;但缺乏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