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E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学科 教学专题研修,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 徐华琴,培 训 安 排,1、培训遵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进行: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2、本课程共30课时,其中脱产集中培训15课时(2天半,一个专题辅导半天),校本培训(含自学)15课时。 3、每专题集中培训3课时。 4、集中培训可采用“2+X”模式:主讲教师辅导报告2课时,其它时间安排互动式讨论。,主题一:课程标准的新体系 主题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P7 主题三:课程标准的新策略P13 主题四:课程标准的新方式P18 主题五:课程标准的新课堂P25,4,第三专题 课程标准的新策略,一、学生主体 二、平等对话 三、人文渗透,5,三、人文渗透,6,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的认识 “人文”,早见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因此,人文教育,可理解为“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总和”的教育,即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7,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有关人文性的表述: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8,一、背景 1、语文教育现状的需要 人文教育的缺乏 ; 人文底蕴的流失 ; 忽略从文本和人本的整体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向“标准化”、“机械化”转向 2、语文课程的内在需要 语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人文精神是隐含于文化中的一条红线,是文化的“根” 4、时代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既是高科学素质的人,又是高人文素质的人,10,三:实施策略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 1、体会课文蕴含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化精髓。 (1)人文沉积“物”。如万里长城、赵州桥等文。(2)人文色彩的“事”。如司马光砸缸、登山等文。(3)人格魅力的“人”。如詹天佑、江姐等文。(4)哲学启蒙的“理”。如小马过河、画杨桃等文。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 2、拓展课文蕴含的人文内涵。,11,例:新课程小学语文第二册小伙伴的人文性解读,预设目标: 1、联系生活,学会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2、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体验,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有乐于帮助别人的愿望,并真诚地去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要学生通过朗读切身体会困难学生的难过 ,体验帮助别人时的心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满怀着热情去帮助一切有困难的人。,12,(附案例1)引导学生用眼去欣赏春天,用耳去倾听春天,用心去感悟春天,并提供学生展示找春天,画春天,读春天的交流平台。由此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缤纷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 风儿是你的呼吸 草儿是你的绿鞋 花儿是你的脚印 雨儿呢 是你不小心散落的珍珠项链! 柳树醒了她的长发拂着我的笑脸铮亮的鹅卵石赶紧咔嚓一声 拍下了我和柳树。,13,(二)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 1、在语言诵读中体会人文意蕴,14,(附案例2)春天的雨点教学片断: 师:哪些句子让你特别感动呢?你能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动吗? 生:“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10岁的达丽玛搂在怀里。” 师:你为什么把“解”和“搂”读得特有感情? 生:乌汉娜老师虽然只有21岁,但她能像妈妈一样解开自己的衣襟,把10岁的达丽玛搂在怀里,这是多么的不容易。这里特别让我感动。 师:是啊,不是妈妈,胜似妈妈!你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齐读。 生:“在绵绵春雨中,她送孩子回到家里,然后转身走了。” 师:难道达丽玛没有挽留过乌汉娜老师吗?她会怎么说? 生:老师,进来歇歇吧,等雨停了再走!,15,师:老师听了达丽玛的话心里暖烘烘的,她抚摸着达丽玛的小脸蛋会说什么? 生:不,我还要回去备课呢! 生:不,我还要回去改作业呢! 师:此时此刻,乌汉娜老师心里想的还不是自己,还是她的学生,这是多么无私的爱!你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 师:乌汉娜老师的爱也就像这绵绵春雨,虽然她不那么起眼,但是她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地,悄悄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润物细无声。,整堂课以读为手段,情感为纽带沟通了教材老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促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懂得了爱,懂得了热爱崇高,追求美的心灵。,17,2、在语言感悟中弘扬人文理念,A、感悟语言中的情味 例:江雪 (附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江雪这一古诗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老翁真在钓鱼吗? 生:老翁在欣赏冰天雪地间晶莹剔透的美景。 生:在告诉人们他非常坚强,你瞧他能在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 环境下钓鱼。 生:老师上课时介绍说柳宗元是一个革新派,但由于改革失败, 被降职而被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做官。我想柳宗元是因为不能实现 自己的远大抱负而心里感到失落难过。 因而“独钓寒江雪”是他在宣泄自己的痛苦。 生:我想柳宗元离家很久了,想亲人又不能立刻团聚,因此感到孤独。 看得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孤傲的人。 生:我认为老翁在钓一个春天。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18,(三)关注课堂的人文交流,1、营造和谐的氛围 宽松 民主 和谐 2、尊重独特的体验 例:郑振铎鸬鹚教学片断“一抹” 鸬鹚教学片断: 师:“一抹”还可能抹出了什么? 生:“一抹”还可能抹出了金钱。 师:好,这就叫劳动致富。 生:还抹出了丰收。 生:还抹出了乐趣。 生:还抹出了幸福的生活。 3、呼唤心灵的对话,19,(四)作业设计的人文性,1、尊重差异性,引进选择 必做:能有感情地背诵赠汪伦。 选做:(1)背诵其他送别诗一首或多首。 (2)编写踏歌的歌词。 2、突出学科性,挖掘潜力 3、加强实践性,沟通生活,20,(五)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性,1、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2、理念上弄清作文教学的“人文性” “言为心声”,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心声的表露。在练说练写的过程中“品生活”,进而感悟人生,净化心灵。 3、作文贵在真实,引导学生写“自己”的话 (学做真人,说真话),试看一段动画,作文松鼠要搬家 这部动画片充满着浓浓的人文色彩,通过松鼠力尽千辛万苦找家的历程,赞颂了母子之间伟大的高尚的爱,同时也赞颂了松鼠的机智勇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真挚的母子之情和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和不怕挫折的精神。,松鼠要搬家这个动画片中伟大的母爱、温馨的亲情、挚诚的友情,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善良与邪恶的拼争又紧紧地牵动着学生的情。把这样优秀的动画片作为教学媒介和载体,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开发能力。“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善良、友爱、正义的种子。,24,今后的思考与展望:,1、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高人文素质的教师。 2、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决不能孤立,也不可泛论,关于考试,考 试 说 明,1、此课程全省统一考试。由省里统一命题,采用试题库出卷。属于省重点课程。 2、考试参考书: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究、语文课程标准。 3、提供的“学习点击”可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4、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试 题 类 型,1、观点界说(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说明正确的在哪里,不正确的在哪里。 2、问题阐述(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相当于简答题,但防止填空题,答的不仅仅是标题,要作出相应的简单说明,不必举例。 3、教学叙事(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从研究角度转化成描述(叙事性描述)性的语言,就是从文学角度讲,降低了要求:A、有完整的事件,可长可短;B、必须展开课程;C、运用文学语言D、体现一件事一个主题,不要泛泛而谈,反映一、二个教学理念。 4、教例(案)分析(1题,共18分)。 本册子上占60分。,学习点击,主题一:观点界说 P6 1、语文课程标准就是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 错误。因为A指导思想的变化。教学大纲以基本知识为主线,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课程标准以发展素养为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B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大纲按学科知识体系编排,教学目标侧重知识,而且比较单一并与教学内容分离;而课程标准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C教学内容的变化。课程标准在原有教学大纲的知识基础上,删减部分比较陈旧、难度较大的内容,补充现实生活知识和高新科技知识。,D教学要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提出了许多具体性的“教学要求”,而课程标准则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建议”。 E教学评价的变化。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鉴定、选拔、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区别”;课程标准更强调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和反馈,强化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调控作用,2、语文教学要从“最高要求”走向“基本要求”。,正确。以前的教学大纲有最高要求,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课程标准只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标,并不求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方面都是“优秀”,要求绝大数学生在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方面都是“优秀”。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每一方面都基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要求。,3、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客观事物具有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自然属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而文化属性则蕴含着人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等。语文主要体现的是它的文化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所以不能光从知识的角度出发,不能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和方法照搬到语文教育中来。,4、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集优的思想。,正确。以前的教学大纲体现的是编写着的主观愿望。现在的课程标准所蕴含的“集优、兼容、整合”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A整体性和阶段性有机联系,追求整个过程的优化设计;B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尊重多元文化相结合,追求对整个人类文化的整体关注;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外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兼容,追求各种观念的碰撞和启迪。,二、问题阐述。,1、为什么说语文课程标准是时代使然? 因为A、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方案应该包括的是规定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基本要求的各科课程标准,而不是直接指导教学的教学大纲;如此改革折射出了语文教育在新时期的变化和调整思路。B、从“最高要求”走向“基本要求”。新课标要求绝大数学生都必须达到这个要求(保底);绝大数学生“基本”达到这个要求(不封顶);改变过去的“最高要求”,限制了学生的发展。C、从“学科课程”到“整合课程”。由原来的强调学科本位到积极倡导新的课程观:生成的课程观、活动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2、从语文教学大纲走向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新的变化?,A指导思想的变化:教学大纲以基本知识为主线,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课程标准以发展素养为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 B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大纲按学科知识体系编排,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比较单一。课程标准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C教学内容的变化。课程标准在原有教学大纲的知识基础上,删减部分比较陈旧、难度较大的内容,补充现实生活知识和高新科技知识。,D教学要求的变化。教学大纲具体性的“教学要求”,而“课程标准”则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建议”。 E教学评价的变化。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鉴定、选拔,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区别”。课程标准更强调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和反馈,强化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调控作用,注意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相互结合与渗透。,3、从操作维度看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有哪些特点?,A、整体设计:表现在(1)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2)语文单一性学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形成一个整体;(3)语文课程内部听、说、读、写形成一个整体;(4)语文课程与其它方面形成一个整体,实现语文课程与生活的统一。 B、分段设计: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将九年义务教育划分为4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并分别拟定了学习目标。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不仅使总体目标变得更加具体,而且分解总体目标,降低了目标的达成难度。,C、三维设计。语文课程目标是多元的、立体的,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 D、弹性设计:新课程立足于开放教育思想,在具体目标的表达和实施建议中留下了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三、教学叙事。,1、请叙述一个反映“生成课程观”的案例。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册五彩池,老师问:还有什么话说?学生问:五彩池里可以游泳吗?(这个问题是预设外的) 教师进行巧妙地处理:能不能游泳取决于池子的大小,请大家读读书。(从池子的深浅上理解) 师:游泳要注意安全,可以游吗?再读课文。(有石笋) 师:能不能游泳还取决于水的温度,水太凉会抽筋。 学生找出海拔是4200多米高的雪山上。 另外顺着老师的思路,学生说著名风景区企能随便游泳?,2、请叙述一个反映“整合课程观”的案例。,在学习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燕子专列的课堂上,老师是这样总结课文的:同学们,像这样的故事不仅在欧洲的瑞士有,在其他国家也有,十八年前在中国就发生了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接着,教师就为学生出示了一位女大学生为救丹顶鹤而失去生命的故事。学生欣赏完故事后,老师再作深情的课堂总结:同学们,不论在欧洲,还是在亚洲,不论是黑皮肤的人,还是黄皮肤的人,我们都关心着小动物的生命,小动物也热爱着我们,就是这种相互间的关爱,才使得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一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有机的整合,学生不仅仅了解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人类关爱动物的一种体验,建构了相关的情感,也树立保护自然界动物的价值观。,教例分析,不能用对或错去判断,去下结论,用分析、要用辨证的观点说明问题。 甲:对此表示赞同。 乙:有畏难情绪。(很实在的老师) 丙:不予理睬。(解决观念问题,思路决定出路。) 丁:边学边做,与新课标一起成长。(用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课改),学习点击,一、观点界说: 1、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所以提倡“理念领先”。 正确。所谓“理念”指的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观点,先有观点、观念再有行动,所以人只要思想转变了,行动也会随之而变化。 2、语文素养就是语言能力或语文素质。 错误。A、“语文素养”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具兼容性,更为宽泛,因而“语文素养”比“语言能力”更能反映全面而真实的语文水平。,B、“语文素养”与“语文素质”,两者都是指语文教育的一种结果形态,而“养”是一个动词性词素,反映了语文学习的持续过程及学生在其中的主体作用;“质”是一个名词性词素,反映的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静止的终结状态。所以,“语文素养”比“语文素质”更能揭示语文水平生成特点及原因。C、“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热爱祖国;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 ;培养语感;提升思维水平;养成良好的个性;完善健全的人格。,3、语文积累指的是多读课文,多背古诗文。,不全面。因为语言积累包括4个基本方面:A、语言知识的积累;B、语感的积累(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C、语言法则的积累,包括词法、句法、章法和修辞法则;D、规范语言的积累。如课文精彩片段的记忆,优秀诗文的诵背等等。,4、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正确。A、是不能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出发构建语文课程体系。这样的话,语文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学术性课程,而非学生使用的学习性课程。B、是不能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应放弃传统“先系统讲解语文知识再安排相应练习”的思路,提倡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感性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和体验语文知识和语文原理。,二、问题阐述。,1、如何解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A、“致力于”不同于以往的“培养”。“致力于”要求加大力度,全神贯注。 B、“语文”不同于以往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套负载信息的符号系统,其功能是单一的;而“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多元的。,C“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重在“功用性”。而“素养”指的是人通过长期学习逐渐养成的涵养达到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能力)。 D“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过程意识。“形成”强调是是过程的动态性和基础性,“发展”强调的是语文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2、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A、热爱祖国语文。(1)语言文字 (2)语言文化 B、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P8(5大态度) C、丰富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 D、发展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并促使这些能力适应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 E、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学敏锐的领悟和品位能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F、养成良好的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视台主持人口试指南预测试题及答案解读
- 电仪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 2025年仓库安全员必-备知识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赫初可颜眼部护理误区
- 制作风筝教学课件
- 信息化交流教学课件
- 田径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单词教学主题课件下载
- 贵州省毕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新解读《GB-T 18916.37 - 2018取水定额 第37部分:湿法磷酸》
- 联想超融合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 精选同济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题库(全)
- 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图GDAQ20102
- 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解读(73页)
- 南方332全站仪简易使用手册
- 分汽缸安装施工方案1
- 高低压配电安装工程-技术标部分(共41页)
- 开业筹备(西餐厅采购物品)
- 日产700吨平板玻璃电助熔窑炉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 光缆熔接光纤熔接
- 受限空间作业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