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_第1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_第2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_第3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_第4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七单元,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实力 国家性质 国际形势 ,影响因素,20C50S“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20C70S“外交突破与转机” 20C80S以来“全方位外交”,(基础),(突破),(调整),阅读史料: 材料一: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材料二: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 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3课,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义愤填表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回答下列问题:,屈辱外交。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原因:“两半”社会;国力弱; 政府腐败无能。,区别:旧中国: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1)弱国无外交;zxxkw 2)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在怎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的?,显著特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 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微观探究,2: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基本方针呢?,形势: 中国: 美国: 苏联:,敌视新中国,孤立遏制,社会主义,有利于打破孤立,两大阵营对峙,社会主义, 建国初国力薄弱,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目的: 实质:,破封锁,结情谊 倡和平,现成熟 步世界,显智勇,与苏联等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二、展大国雄姿(成就),连连看,新中国面临诸多挑战,也就会经常遇见那些恶意提问的美国记者。组卷网 有记者问:“中国有没有妓女?” 周总理马上肯定的回答:“有。”人们都一愣。随后,总理微笑着接着说:“在中国的台湾省。”绝妙的回答引得掌声雷动。 曾经有美国记者问:“为什么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却叫马路?” 周总理回答:“很简单,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又问:“你们中国人走路都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走路是挺胸抬头。” 周总理答:“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而你们走的是下坡路。”,三、品风云人物,印尼万隆会议(在刚到机场的欢迎仪式),总理要对欢迎他的人们做一个演讲,当时,天降大雨,人们在雨中站立。有工作人员给总理撑起一把雨伞,周总理推开了那把伞,说:大家都站在雨中,我要和大家一样。欢迎的人们群情振奋,他们想不到一个大国的总理会这样。大雨滂沱,但依然难掩周总理儒雅的风度和人们的热情。 ,通过上述小故事,你觉得作为一位外交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以下我认为完美的外交家需要具备的素质:忠于事实、准确、冷静、耐心、风度翩翩、谦虚和忠诚。它们同时也是完美的外交需要具备的条件。但是许多读者会反对:你忘了知识、洞察力、谨慎、好客、迷人、勤劳、勇气、还有圆滑。我并没有忘,只是将他们视为理所当然而已。 康威.汉德森(美),1949年10月3日,中苏建交。,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核心 基础,保证,条件,归宿,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954年),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思考1 : 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思考2 :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面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一些亚非国家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亚非会议既然不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求同存异”的方针,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