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阐运用】(步骤二) 3、这种手法的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析效果】(步骤三)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1 表达方式 2 修辞方法 3 表现手法 4 结构技巧,(一)第一类: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一)第一类:表达方式 诗歌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 一、描写: 人物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 侧面描写:他人的介绍、评价和陪衬,景物描写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角变化、色彩渲染、意象叠加,1、渲染 原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阳暗向背,增加所画事物质感和立体感,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渲染,正面着意描写)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诗人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出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白居易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2、烘托 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其他事物进行描述,作为陪衬,使所“托”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多是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氛围)。也就是不说本意(主要事物),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次要事物),达到突出本意(主要事物)的目的。(被烘托之物不写,只写侧面一面),古代诗歌中,渲染和烘托往往成对出现。既渲染气氛,又烘托人物。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烘托) 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烘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渲染、烘托),例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 。,3、衬托(正衬、反衬)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两物皆写,以次衬主)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 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反衬,以动衬静,以光线衬幽暗(以明衬暗),以乐景写哀情,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相同点: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 不同点: 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B、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对比,衬托(反衬),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托哀情的艺术手法(步骤一) 。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 作者面对如画的景色,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步骤二),特别是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深切的思乡之情(步骤三) 。,4、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写人: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 写事: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写景:不尚华丽,不事雕琢,务求朴实、真实。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白描手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暮雪中的山村图景,直叙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见闻,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5、工笔(细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此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从色彩入笔状物。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1)何谓动静: 静止与活动、安静与声响,6、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 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 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 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 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2)动静手法的几大细类: 动静结合: 在写景时既描写动态景物业描写静态景物,动态与静态相映成趣。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b la鸣。 以动衬静(反衬) 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突出静态,也属于反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化静为动 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化动为静 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鸟鸣山更幽”,通过这些动景, 以动衬静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分析“动静” 关系: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阐明“动静” 的表达效果(或作用)。,答题步骤,简言之:分动静+点关系+说效果,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7、虚实 (1)何谓虚实: 古诗的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古诗的 “虚”则是指 想象虚构之景 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已逝之景之境 指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仙鬼神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未来之景为虚。这是还没有发生的景象,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景物。 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起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具体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限写无限)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具体写抽象),(一)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就是作者把心绪情感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 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有形的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具体可感。,又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用“桃花潭水 深千尺”来形容汪伦的深情厚谊,形象而 生动。,诗人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形容内心的思想 情感,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中 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 “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绝,用江南暮 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诗 人内心的无限“闲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写作时化虚为实, 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变得具体 形象。,即化景物为情思,(二)化实为虚,典型代表有诗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三)虚实结合,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译文:寒霜落尽,胡天明澈,牧马已还,在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请问那梅花究竟在何处落下,没想到在春风的吹拂下,一夜之间便布满了关隘山川。 赏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寒冷的夜晚,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参考答案】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第一次实写,是作者身临其境之景;第二次虚写,是作者想像团聚时刻、西窗共话时的回忆之景。由此来表现作者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望江南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参考答案】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题海热身,请从“虚”和“实”的角度鉴赏。,参考答案: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从而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点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衬实,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B互相映衬,烘托渲染情绪。,答题步骤,简言之:分虚实+点关系+说效果,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析效果(a.对比反衬,突出主旨、情感 ) (b.烘托渲染氛围,表达情感),小结3:,8、正(直接)侧(间接)结合 指诗歌在写人写景时,既从正面描写,也从侧面描摹,两者结合起来以突出人或物的特点。 单独正面描写渲染、白描。 单独侧面描写烘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9、点面结合 (整体-局部 ) 以简练的笔调勾勒出阔大的背景,再着意写出该画面中的一个细节,或与画面相比显得细小的形象。 “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作精妙的描画。例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大作用 。,10、视角变化 指诗歌在写景时,远近、高低、俯仰结合在一起,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 远近高低俯仰:由远到近、由近及远;从高到低;俯视与仰视相结合。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11、五感结合: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结合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12、色彩角度 色彩渲染 (红-黄-绿-蓝-紫-青-白-黑 ) 通过景物色彩的渲染、对照来突出景物特点,构建画面,营造意境。 色调 (冷-暖) 有冷暖、明暗之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12、意象叠加/组合(列锦) 所谓意象组合,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人间词话),13、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动作、心理、语言) 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简单来说,细就是细微,在其不经意中的特写镜头似的放大,节就是关键,对整首诗歌表达情感、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凸显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2、表达出复杂、细微的思想感情; 3、具体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征; 4、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总结:古典诗歌细节的作用有哪些?,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一个“又开封”,将“万重”意绪无从表达又恐表达不尽的复杂心态婉转表现出来,耐人寻味。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细节描写,采莲子皇甫松 船动湖光潋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译文:小船掀动了满湖风光,水波相连一派清秋,痴情贪看年轻人,让小船任意飘流。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赏析:抛莲子,是少女抓起一颗莲子(那是她初恋的一颗心),扔过水面,扔向那少年。这一抛莲子,实在是太大胆,连少女自己的矜持也置之于不顾了。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 半日羞,抛了莲子后,才猛然感到远处有人看见呐!也许是岸上的旁人,也许是邻舟的女伴吧。这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一)第一类:表达方式 二、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间接抒情: 情景关系、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1、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乐景: 哀情:,美好热闹的景物,哀伤悲凉的情感,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判断“景”和“情”是否和谐一致。 (一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是因眼中所见景物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感情,就是先有 “景” 后有“情”,触“景”而生“情”。 寓情于景是先有“情 ”,后有“景”,缘“情” 而找 “景”,因情生景,借相关的“景”来抒发感情,往往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无论是触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都是手段,都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景与情的内在关系,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诗歌借景抒情,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作者以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等意象,从动态到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尽的爱意乐景 ,借乐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一)乐景写乐情,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塞下”、“秋”、“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二)哀景写哀情,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三)乐景衬哀情,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四)哀景衬乐情,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多源数据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研究-洞察及研究
- 胰腺囊肿免疫标志物研究-洞察及研究
- 仓储机器人协同-洞察及研究
- 员工体验优化方案-洞察及研究
- 知识付费培训骗局套路课件
- 铁矿山行业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钻石行业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危机应对机制-洞察及研究
- 知识产权月培训中心课件
- 2025年IT安全管理面试题及答案大全
- 中级政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标准)工作就业协议书
- 医疗公司加盟管理办法
- 2025年浙江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 如何用飞书高效讲解
-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
- 2025年陕西教师编制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信息公开条例培训课件
- 2025年留疆战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Ⅱ卷点评及2026备考方向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