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占领。他曾组织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他将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南宋统治者身上,但仕途不顺,几经沉浮。1207年9月病卒。 当时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和战之争。辛弃疾是主战派,他智勇兼备,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恢复,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长期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对辛弃 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不敢放手使用, 使他一生不得重用,最终抱憾而终。,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苏词“豪旷”,辛词“豪壮”。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著有稼轩长短句。,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诗歌背景】,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层楼:高楼。 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人少年时有没有愁?,少年时没有愁,所谓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作者登上高楼,效仿前辈的文人雅士抒发所谓的忧苦之情,只是故作深沉。,词人少年时没有愁,为什么还要写?,作者描述这一矛盾现象,真实地写出了他少年时的生活,既是回忆,也是自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找出文中的一处叠句,思考其作用?,此叠句有力带起下文,A同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B同上片结句构成因果关系。即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叠句把两个不同层次联系起来,起到“中间枢纽”作用。,A,B,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小结上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词人成年以后的愁又是一种怎样的愁呢?请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说一说。,成年以后愁太多了,作者归南宋三十年来,深受投降派的排斥,空有满腔抗金救国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虚度年华,这是一种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哀愁。,“而今识尽愁滋味”的“而今”和“尽”字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尽:概括、包含着词人一生众多的艰难与辛酸 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 领起“欲说还休”,“而今识尽愁滋味”, “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下阕中又有一处叠句,思考其作用?,A紧承“尽”,愁到极点无言说。B紧连下文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意在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形下,不便直言,转言天气。秋色入心即为愁,深沉含蓄。,B,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片叠句与上片互为呼应,表现自己愁闷已极,反映出作者饱经忧患的心路历程。,A,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明明要说愁,为什么却说天气了?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因为愁多愁深而无法说清;因为投降派把持朝政,说了也于事无补;因为在当时抒发这样的忧愁是种大忌,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了。表现了作者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分析“却道天凉好个秋!”中的“却”字的表达效果,今昔对比,突出强调了今日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愁之深重。,词的上片是追忆,下片转入记实。 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小结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前一句“欲说还休”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赏析】,后一个句“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如今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满含辛酸,将词人无处倾诉的苦衷写了出来。,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中“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一样?,问题探究一,不一样。前者为“闲愁”-涉世未深“少年”的无根之愁、做作之愁。后者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受到压抑、无以言说、无法解脱之愁。,问题探究二,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结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问题探究三,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把原来想说的话咽回去,改口说,天气凉快了,多好的一个秋天。短短两句词,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两副面孔:一副是心事重重,愁思百结;另一副是吞下苦泪,强作笑颜。“欲说还休”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的真实生活处境,而“却道天凉好个秋”是看似洒脱,却欲言不能,充分展现了他那深沉、复杂、矛盾、哀怨的内心世界,更耐人寻味。,问题探究四,“少年”和“而今(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对银行客服管理办法
- 新设备试用管理办法
- 武汉市征收管理办法
- 学校积分制管理办法
- 沈阳市餐厨管理办法
- 学校水电暖管理办法
- 多能工培养管理办法
- 机电零事故管理办法
- 商标及专利管理办法
- 木材厂安全管理办法
- GB/T 9813.2-2016计算机通用规范第2部分: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 GB/T 19378-2003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 上海高一数学教材电子版
- GB 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 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故障分析与维修2例
- 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 供应商库入库资料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河北省廊坊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危货运输安全知识
- 沈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范文证明书(三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