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主讲教师:徐志奇,六.代词, 代词的分类 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 无定代词 辅助性代词,1.代词的分类,古代汉语代词可分如下五类: 指示代词:此、之、是、斯、兹、然、尔、若 其、彼、夫 焉、诸 人称代词:我、吾、予(余)、朕、卬 女(汝)、尔、若、乃、而 其、之、彼、厥,疑问代词:谁、孰 何、胡、奚、曷 安、恶、焉 无定代词:或、莫、他 辅助性代词:者、所,2.指示代词 1)近指代词:有“此、之、是、斯、兹、然、尔、若”。除“然、尔、若”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如此”、“这样”之外,其他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些、个、种)”。,“是、此、斯”可作主语、宾语或定语,“之、兹”常作宾语和定语。例如: 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吕氏春秋举难) 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史记苏秦列传)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 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大雅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若”只作定语,“然”只作谓语,“尔”既可作谓语也可作状语和宾语。例如: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 汝乃我家出,亦敢尔邪?(后汉书邓禹列传)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2)远指代词:有“其、彼、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那(个、些、种)”,指人或事物。 “彼、夫”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孟子公孙丑下) 挹彼注兹。(诗大雅泂酌)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论语微子),“其”一般只作定语。例如: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孟子梁惠王上)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史记项羽本纪)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史记太史公自序),3.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予(余)、朕、卬”等。 “我、吾”单复数无别,其他只表单数。一般都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郤 克)曰:“余病矣!”(左传成公二年),居,予语汝。(庄子达生) 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尚书舜典) 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邶风匏有苦叶) 不卬自恤。(尚书大诰),2)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乃、而”等。“女(汝)、尔”单复数无别,其他只表单数。 “女(汝)、尔、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例如: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僖公四年) 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尚书汤诰)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卫风氓) 若为庸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而、乃”多作定语,少数作主语,一般不作宾语。例如: 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史记留侯世家)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 朕心朕德,惟乃知。(尚书康诰),3)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彼、厥”。“其、厥、之”单复数无别,“彼”只表单数。“彼”可作主语或宾语,极少作定语;“之”一般作宾语,“其”和“厥”一般作定语,少有例外。例如: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爱公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他日,吾见蔑之面而已,今吾见其心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尚书康诰) 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墨子非攻中),3)兼词:一个词兼有两个词性,具有两个词的意义,称为兼词。古汉语有“焉”和“诸”两个常见兼词。 “焉”用在句末,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常指代与人或事物有关的处所范围,相当于“于之”、“于是”,有时相当于“之”。例如: 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韩非子定法),吾闻子之剑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公羊传宣公六年)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左传僖公四年),“诸”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是代词兼介词。例如: 冉有问曰:“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论语先进)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左传隐公元年) 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左传襄公四年),“其”作定语,作用相当于“彼+连词之”。“其”在句中放在动词前时,是构成偏正结构,隐含的“之”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它象在作主语,实为定语。例如: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史记管晏列传)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史记商君列传),4)人称代词的复数表示法 人称代词“我、吾、女(汝)、尔、其、厥、之”单复数无别,故可以它们来表复数。另外,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加“侪、属、曹、辈”等词,也可以表示不只一个人,今译为“们这一类(班、辈、些)人”。所加词均有实义,故和“我们”、“你们”结构、意思都不同。例如:,吾侪何知焉?(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 ,今欲尽杀若曹。(汉书东方朔传)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后汉书马援传) 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晋书孙绰传),5)谦称和尊称 汉族自古注重礼貌语言,认为用人称代词称呼尊辈或平辈以及自称是无礼行为,因此交谈中为礼貌起见,改用名词来称人称己,称人的为尊称,称己的为谦称。 谦称,一是自己的名;二是自己的身份,常见的有“臣、民、下官、在下、弟子、仆、走、下走、牛马走、妾、婢”等;三是有不好品性意的词语,如“寡人、不穀、孤、鄙人、小人、不才、愚、区区”等。例如:,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左传僖公三十年) 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战国策秦策) 仆非敢如是也。(司马迁报任安书),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走虽不敏,庶斯达矣。(张衡东京赋) 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修农圃之畴,畜鸡种黍,俟见二子,没齿而已矣。(汉书萧望之传),尊称,一是对方的字、号;二是对方的身份、爵位、地望,常见的有“君、王、卿、将军、大夫”等;三是有美好品性意的词语,常见的有“子、夫子、吾子、先生、大人、叟”等,四是对方的处地或使命的人,如“陛下、殿下、阁下、麾下、节下、膝下、足下、执事”等。例如:,今子卿知吾心耳。(汉书苏武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战国策齐策)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今吾视先生之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战国策赵策)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孟子梁惠王上) 间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战国策秦策) 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战国策燕策),4.疑问代词 1)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和“孰”。“谁”专指人,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卫风河广) 杀不辜者,谁也?(墨子天志上)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孟子告子上) 瞻乌爰止,于谁之屋?(诗小雅正月) 立者谁子?年几岁?(汉书武王子传),“孰”可以指人,也可指事物。意同现代汉语的“哪一个”。一般作主语、宾语,不作定语。主要作用是表示选择。有时不表选择,用法同“谁”。例如: 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 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尽心下) 圣人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史记黥布列传)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孰与”连用,一可用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二可以表反问。 表比较时可译为“与 相比怎么样”“与相比谁” 或“哪里比得”。例如: 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战国策齐策一) 君之圣孰与尧也?(战国策楚策四) 我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表反问时可译“与谁”或“怎么”。例如: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公羊传宣公十五年),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何”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例如: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天之所欲者何也?所恶者何也?(墨子天志中),君何患焉?(左传隐公元年) 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问曰:“周公何人也?”(孟子公孙丑下) 夫子何哂由也?(论语先进),“胡、曷、奚”一般作状语,问原因,表示“为什么”“怎么”;“曷”作状语,主要询问时间,表示“何时”例如: 谁为君夫人,余胡弗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诗齐风南山)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劝学) 子奚哭之悲也?(韩非子和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王风君子于役) 赵孟曰:“吾子其曷归?”(左传昭公元年),“胡、曷”用作宾语,主要见于“胡为,曷为”,仍表“为什么”,“奚”用作宾语,表示事物或处所。意思是“什么”或“哪里”。例如: 客胡为若此?(战国策齐策四)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齐”。(庄子人间世),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主要作状语,也可作宾语。例如: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将恶避逃之?(墨子天志上)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孟子尽心上) 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论语微子),5.无定代词,无定代词,是所指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代词。有“或、莫、他”等。一般指代人,有时也指代事物。,“或”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有的”。只用作主语。例如: 或劳心,或劳力。(孟子许行) 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左传哀公七年)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十百,或相千万。(孟子许行) 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只用作主语。例如: 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庄子秋水)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莫”汉以后可作否定副词,在祈使句中表禁止,同“勿”,在陈述句中同“不”,见否定副词部分。(略),“他”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其他”、“别的”,指旁的东西或旁的人,即第三者。可作宾语、谓语、定语。例如: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 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左传成公二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郑风褰裳),“他”在魏晋时代以后,才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还他马,赦汝罪。(后汉书方术列传),6.辅助性代词,有“者”和“所”两个。其特点是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同其他词或词组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以充当句子成分。有的语法著作称之为“助词”。由于它们实际上有明显的指代作用,故是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1) 辅助性代词“者”,有两种作用: A.放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和形容性词组之后,指代发生动作行为或具有某种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可译“的”、“的人”、“的东西”。例如:,见者,惊犹鬼神。(庄子达生)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战国策齐策)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孟子梁惠王下)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国语越语) 国之不服者三十三。(韩非子十过) 择子弟可立者立之。(史记高祖本世纪)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史记陈丞相世家),B.放在数词之后,表示一定范围或种类,可译“样”、“种”、“方面”或“岁的人”。例如: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孟子告子)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深惠王上),辅助性代词“者”的来源,许多学者认为是指示代词“者”经过实词虚化逐渐演变来的。说文解字释“者”为“别事词也。”段玉裁认为即俗语“者个、者般、者回”之“者”,是今日“这”的本字。例如: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去那人攀。(敦煌曲子望江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化苗木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果公益捐赠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您的读书分享
- 精制制盐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Module 5 Unit 2 There are forty.(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智能监控与数据分析报告
- 石油勘探测量工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16 滑轮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青岛版
- yyp高级安全驾驶培训课件
- 读书改变的力量
- 医院普通外科病史采集、查体及病历书写要点精讲课件
- 食品执行标准对照新版表
- 大班科学《神奇的洞洞》课件
-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 控制计划CP模板
- 最新苏教牛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Hobbies》Grammar time 公开课课件
- 路面压浆施工方案
- 第8课时 主题阅读《雨的四季》-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 Linux基础入门培训
- 现场技术服务报告模版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