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健康管理.ppt_第1页
骨质疏松的健康管理.ppt_第2页
骨质疏松的健康管理.ppt_第3页
骨质疏松的健康管理.ppt_第4页
骨质疏松的健康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质疏松,2012年10月,三十岁以前,骨形成大于骨破坏,三十岁以后相反 骨破坏速度大于骨形成,造成骨钙丢失即骨量丢失,骨结构疏松,骨质变细变脆而折断,寂静的流行病,定义 疾病特点 危险因素 症状 诊断 实验室检查 预防和治疗 11点提示 九点误区,一、定义(WHO)什么是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量低下 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危害,二 、疾病特点,全身性骨病,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 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 脆性骨折: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 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60岁60% 60到70岁1/3 70到80岁1/2 80岁以上2/3,继发 肿瘤 药物 内分泌疾病 风湿类疾病 炎症性疾病 废用性疾病 其他,原发 绝经后 老年性 特发性,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甲亢、肾上腺皮质增生、糖尿病、类风湿、截瘫、偏瘫等 长期用强的松、甲状腺素片,髋部骨折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三、危险因素,人种(白黄种人) 老龄 女性绝经 母系家族史,低体重 吸烟 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 饮食中缺钙 维生素D缺乏(饮食或光照) 体力活动缺乏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继发性) 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继发性),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四、症状,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发现,疼痛 脊柱变形 脆性骨折,典型症状,1、疼痛:腰背酸痛、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困难。 2、脊柱变形:身高缩短、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 3、脆性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即可发生,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四、症状,疼痛 骨折,骨吸收 增加,病情 加重,骨质疏松 恶性循环,活动 减少,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 骨密度测定:骨密度能反映大约70%的骨强度。 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有过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五、诊断,诊断金标准:双能X线吸收法(DXA) ,国际公认 诊断参考:如各种单光子(SPA)、单能X线(S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定量超声测定法(QUS)、X线摄片法等 2、DXA诊断: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 正常:不足1个标准差 骨量减少:降低12.5个标准差 骨质疏松:降低2.5个或以上标准差 严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一处或多处骨折,骨密度检查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它危险因素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 有脆性骨折史或(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 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 X线摄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史,骨密度测定指征,健康体检,骨密度测定意义,诊断骨质疏松症 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监测自然病程 评价药物干预疗效,健康体检,X线摄片法,优点: 了解骨的形态结构 骨折定性和定位 鉴别骨质疏松与其他疾病 缺点: 早期诊断的意义不大。 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 骨量下降30才可以显现,六、实验室检查钙调节激素,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进骨的吸收,维持机体钙、磷平衡 降钙素(CT):抑制骨吸收,调节成骨细胞的活性,生物学作用广泛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包括维生素D、25(OH)D3、1,25(OH)2D3等。维生素D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重要激素,广泛参与细胞代谢与组织功能调节。,六、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 25-羟维生素D 1,25-双羟维生素D,骨吸收指标: 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 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 l型胶原C端肽(S-CTX) 尿吡啶啉(Pyr)和脱氧吡啶啉(d-Pyr) 尿I型胶原C端肽(U-CTX)和N端肽(U-NTX),骨形成指标: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骨钙素(OC)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l型前胶原C端肽(PICP) N端肽(PINP),(一)调整生活方式: 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适当户外活动,体育锻炼 忌烟、限酒 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防止跌倒和外伤,七、预防和治疗,目的:缓解骨疼、增加骨量、减少骨折,中华医学会指南 ,体形、运动能力、衰弱,(二)补充剂: 1、钙剂: 钙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缺钙是骨质疏松的主因 应与维生素D联合使用 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钙剂选择要考虑其安全性,其次为吸收率、口感、经济等 钙的吸收位置:小肠,主动吸收为主,被动吸收为辅 吸收率:3040%,绝无大于90%之说 大部分钙盐的吸收均需胃酸解离,为此每次剂量不宜超过600mg,最佳时间是进餐时 每天补充的钙剂如一次给予,则其效果只能维持几小时,故推荐将每天剂量分成几次,在等间隔时间服用,是增加钙吸收的良好方法,补钙量(元素钙量): 成人每日钙推荐量800mg 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量1000mg 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mg 平均每日应补充钙量为500600 mg,钙剂种类: 无机钙(碳酸钙、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磷酸氢钙等) 有机钙(葡萄糖酸钙、醋酸钙、乳酸钙、泛酸钙、枸橼酸钙、苏糖酸钙、天冬酸钙、氨基酸钙、螯合钙等),(二)补充剂: 2、维生素D: 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 D缺乏继发甲旁亢,增加骨吸收,加重骨质疏松 补D可能会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危险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 推荐剂量成年人200单位(5ug)/d,老年人400800IU(1020ug)/d,2、维生素D: 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 D缺乏继发甲旁亢,增加骨吸收,加重骨质疏松 补D可能会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危险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 推荐剂量成年人200单位(5ug)/d,老年人400800IU(1020ug)/d,缺钙和维生素D的病症,儿童:骨骼发育不良、佝偻病、型腿 孕妇:小腿抽筋、四肢麻木、腰酸背痛 成人:腰酸背痛、小腿抽筋、关节疼痛、 骨质变脆、骨质疏松症 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三)药物 用药指征: 已有骨质疏松症(T-2.5) 已发生过脆性骨折 已有骨量减少,基础:生活方式+补充剂,1、抗骨吸收药物:预防骨量丢失 双膦酸盐类: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 阿仑膦酸盐(福善美或固邦) :早晨空腹以200ml清水送服,进药30分钟内不能平卧和进食,10mg/片(每日一次)和70mg/片(每周1次) 羟乙基双膦酸盐,1、抗骨吸收药物:预防骨量丢失 降钙素类: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数量。 鲑鱼降钙素(密盖息)和鳗鱼降钙素类似物。 能明显缓解骨痛,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鲑鱼降钙素50IU/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周25次 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IU/日 鳗鱼降钙素20IU/周,肌肉注射 可有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偶有过敏现象。,1、抗骨吸收药物:预防骨量丢失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至妇女绝经前水平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雷诺昔芬,60mg、每日一片 对乳房和子宫内膜无不良作用 对血脂有调节作用 少数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潮热和下肢痉挛症状 潮热症状严重的围绝经期妇女暂时不宜用 轻度增加静脉栓塞的危险性,故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1、抗骨吸收药物:预防骨量丢失 雌激素类: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 是女性患者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用药指征: 有绝经期症状及(或)骨质疏松症及(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妇女 提倡绝经早期开始用收益更大、风险更小 激素治疗的方案、剂量、制剂选择及治疗期限等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 应用最低有效剂量 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 是否继续用药应根据每位妇女的特点每年进行利弊评估,绝对禁忌证 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血栓性疾病 不明原因阴道出血 活动性肝病 结缔组织病 相对禁忌证(慎用) 子宫肌瘤或内膜异位症 乳腺癌家族史 胆囊疾病 垂体泌乳素瘤 有子宫者应加孕激素,对抗对子宫内膜的刺激 已切除子宫者只用雌激素,不加孕激素,2、促进骨形成药物: 甲状旁腺激素(PTH): 小剂量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治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危险, 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 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年 一般剂量是20ug/d,肌肉注射 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2、促进骨形成药物: 甲状旁腺激素(PTH): 小剂量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治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危险, 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 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年 一般剂量是20ug/d,肌肉注射 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3、其它药物: 活性维生素D: 适当剂量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抑制骨吸收 增加骨密度,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危险,进而降低骨折风险。 老年人更适宜选用 1-羟维生素D(-骨化醇),在肝功能正常时才有效,0.250.75 ug/d 1,25-双羟维生素D(骨化三醇),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0.250.5ug/d 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可与其它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3、其它药物: 中药:如强骨胶囊 植物雌激素:无明确有效证据,预防(三级)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一级预防: 主要人群:为儿童及青少年。 重点: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 合理的饮食结构,提倡“平衡饮食”,提倡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品,如鱼、虾、海带、牛奶及牛奶制品、杂粮类、豆及豆制品类和绿叶蔬菜类。禁烟酒,不喝浓咖啡、浓茶,坚持户外活动、体育锻炼,晚婚、晚育及哺乳期不过长。 总体目标:保持体内钙质不过多丢失,尽可能提高骨密度峰值,为人生不同阶段预防骨质疏松症打下良好基础。,二级预防: 主要人群:中年,特别是绝经后妇女。 预防的主要手段: 除了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外,使用部分药物来预防骨质疏松症。 补充剂、钙调节剂(降钙素等)、雌激素(尼尔雌醇、雌三醇等) 。 积极防治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甲旁亢、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等。,三级预防: 主要人群: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者。 重点:通过药物促进骨的形成、抑制骨吸收。强调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科学干预。,三级预防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各类人群应有侧重地进行防治,不可将三级预防分割开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八、卫生部关于骨质疏松防治的11点提示,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 步行或跑步等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1.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5.靠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