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三)课件岳麓版选修3.ppt_第1页
2010-2011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三)课件岳麓版选修3.ppt_第2页
2010-2011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三)课件岳麓版选修3.ppt_第3页
2010-2011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三)课件岳麓版选修3.ppt_第4页
2010-2011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三)课件岳麓版选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共40分) 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政变,【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时间上看,1932年正处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围绕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的斗争,大大激化了相互之间的矛盾。材料中的信息“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正是体现了这一历史现象。,2.三十年代,德国是通过组织法西斯党,走议会斗争的道路,进而建立法西斯政权。其启示正确的是( ) 警惕反动势力以合法身份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凡是通过合法道路建立的国家政权我们都必须肯定 德国法西斯政权通过合法道路建立,所以比日本法西斯政权温和 夺权方式合法,未必这个政权就一定具有正义性 A. B. C. D.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说法错误,因此要排除。故选C。,3.(2010嘉兴高二检测)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中所提到的慕尼黑协定的内容,依教材知识可判断该计划为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阴谋。故选C。,4.(2010大连高二检测)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 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 B. C. 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任何国家制定任何政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的说法正确;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紧张,的说法错误;美国的中立政策也是一种绥靖政策,其实质是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因此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的说法正确;而美国也并非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的说法错误。故选A。,5.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 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 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 于( )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 B.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二战爆发的原因。A、C、D三项都是二战发生的原因,但不合题意。而B项则正确地反映了题干中材料所述原因。,6.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是 ( ) A.主要参战国都相同 B.都是美英同盟对德意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 D.都是陆海空三军配合的战役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析能力。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对德国法西斯的胜利。中途岛海战是美国对日本法西斯的胜利,是空军、海军配合作战,故排除B、D两项。A项明显与史实不符,应排除。,7.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应是( ) A.法西斯的罪恶 B.战争带来的灾难 C.绥靖政策的恶果 D.胜利者的世界,【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图片反映的既有德日两国景象,也有受害国的景象,而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它不仅给被侵略国带来灾难,同样也使侵略国遭受破坏。,8.(2010成都高二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是在( ) A.英法对德宣战后 B.德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后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D.意大利对法宣战后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美国、英国对日宣战。接着,中国等20多个国家向日本宣战。日本的盟国德国、意大利等也向美、英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故选C。,9.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作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中关键信息“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可判断出答案为D项。,10.(2010余姚高二检测)“二战”中的下列四次战役的时间顺序是( ) 莫斯科战役 中途岛海战 不列颠之战 诺曼底登陆战 A. B. C. D.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发生于1941年9月,发生于1942年6月,发生于1940年,发生于1944年6月。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0分,第12题20分,第13题12分,第14题18分,共60分) 11.(2010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中写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民主国家若不能联系成更大的机构,那么他们的结构和习惯便缺乏能够保证人类安全的毅力和信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指的是什么?试举一例。(4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六卷被丘吉尔命名为胜利与悲剧。有人在评价二战时这样说:“战争纪念更是一种对战争的理性的反思和警醒。”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是对二战中西方国家绥靖政策的考查。第(2)题是观点评论题,首先要确定观点的正误,然后进行论证。 答案:(1)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如慕尼黑阴谋。 (2)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必须牢记战争带来的灾难,吸取战争的深刻教训;要牢固树立和平意识,坚决反对战争;各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维护世界和平。,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不仅能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还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到印度洋的航道,加强其在地中海东部的实力。所以,墨索里尼上台后,处心积虑地准备入侵埃塞俄比亚。 材料二 国际纵队由54个国家的反法西斯主义者组成。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志愿参与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时,都在一份誓言中签过名,这一誓言的结尾是这样的:“我自愿来到这里,为了拯救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如果需要,我将献出最后一滴血。”,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内战的性质。(4分) (3)分别指出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和意义。(6分) (4)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一方面要提炼材料,另一方面结合当时背景分析原因。第(2)题西班牙内战具有双重性质,随着德、意法西斯的干涉发生了变化,由内战转变为反法西斯的民族战争,要结合过程准确把握。第(3)、(4)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其中第(3)题需要依托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两国反法西斯斗争的典型史实概括提炼来说明。 答案:(1)原因: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并且自然资源丰富;法西斯国家企图控制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扩大战争作准备。,(2)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3)主要特点和意义:埃塞俄比亚19351936年抗意民族解放战争,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它不畏强暴、坚持抗敌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的启迪。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4)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两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又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13.(2010益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二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击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应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4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4分) (3)分析材料二、三,指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的政策?(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要联系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兵工厂”三字的潜台词。第(2)题从材料二中“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判断英国的目的,从“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分析美国拒绝丘吉尔的理由。第(3)题要结合材料二、三来分析美国的政策,注意从外交(军事)、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指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表明美国向上述国家提供军事援助。 (2)丘吉尔意在让美国为维护英国利益不怕冒对日作战的危险。罗斯福不愿仅为英国的利益对日作战。 (3)尽量避免过早同法西斯国家交战;利用战争机会发展经济,增加黄金储备以发战争财。,14.(2010温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 材料二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材料三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 材料四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苏、美、英三巨头,材料五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尔塔会议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有何影响?(3分) (2)材料二宣言的发表对大战进程有何影响?(3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是指什么?二战中具有同样的意义的战役还有哪些?(3分),(4)材料四中会议中的中心主题是什么?之后根据此会议主题进行了怎样的军事行动?(3分) (5)依据材料五,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精神。(3分) (6)结合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请指出二战取得的最积极的影响。(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2)、(3)、(4)题比较简单,直接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5)题则由材料五中关键信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进行归纳、概括。第(6)题应注意围绕“积极”二字来回答。,答案:(1)材料一事件发生在1941年。影响:标志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