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高中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和空间向量,第66讲,空间距离及其计算、折叠问题,1.了解空间各种距离的概念,掌握求空间距离的一般方法. 2.能熟练地将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3.了解折叠问题的基本内涵,掌握分析求解折叠问题的基本原则.,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若AB=BC=a,AA1=2a,则点A到直线A1C的距离为( ),C,A. a B. a C. a D. a,如图,点A到直线A1C的距离,即为RtA1AC斜边上的高AE. 由AB=BC=a,得AC= a. 又AA1=2a,所以A1C= a, 所以AE= = a.,2.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AB=2,AA1=1,则点A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 ),B,A. B. C. D.,取BC的中点M,连接AM、A1M,可证平面A1AM平面A1BC. 作AHA1M,垂足为H,则AH平面A1BC. 在RtA1AM中,AA1=1,AM= ,A1M=2, 故AH= .,3.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 E、F分别是B1C1、BB1的中点,则: (1)直线EF与CD间的距离为 ; (2)直线EF与平面D1AC1的距离是 ; (3)平面AB1D1与平面C1BD间的距离是 .,a,a,a,(1)取EF的中点G,连接CG,则CG为异面直线EF与CD的公垂线段,且CG= a. (2)易知EF平面D1AC1.过E作EHBC1于H. 因为D1C1平面BB1C1C,所以D1C1EH, 故EH平面D1AC1,从而EF与平面D1AC1的距离为EH= a. (3)因为平面AB1D1平面C1BD,连接A1C,设A1C分别与平面AB1D1和平面C1BD交于O1、O2,则O1O2为所求距离,且O1O2= A1C= a.,4.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BD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几何体ABCD,则在几何体ABCD中,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D,A.平面ABD平面ABC B.平面ADC平面BCD C.平面ABC平面BCD D.平面ADC平面ABC,由已知BAAD,CDBD,又平面ABD平面BCD,所以CD平面ABD. 从而CDAB,又BAAD,故AB平面ADC. 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DC.,一、空间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 的长度. 2.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 的长度. 3.点到平面的距离:自点向平面引垂线, 的长度. 4.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任意取一点向另一条直线引垂线, . 的长度.,线段,点到垂足之间线段,点到垂足间线段,到垂足间线段,点,5.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夹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 的长度. 6.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从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向平面引垂线, 的长度. 7.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夹在两平行平面之间的 的长度.,线段,这点到垂足间线段,公垂线段,二、求距离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其实是平面几何中的问题,可用 求解. 2.平行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可归结为求 的距离. 3.求距离的基本步骤是:()找出或作出有关距离的图形;()证明它符合定义;()在平面图形内计算.,平面几何方法,点面间,三、折叠问题 1.概念:将平面图形沿某直线翻折成立体图形,再对折叠后的立体图形的线面位置关系和某几何量进行论证和计算,就是折叠问题. 2.折叠问题分析求解原则: (1)折叠问题的探究须充分利用不变量和不变关系; (2)折叠前后始终位于折线的同侧的几何量和位置关系保持 .,不变,例1,题型一 点面距离和线面距离及求法,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 ,AB=BC= AD=a,PA平面ABCD,且PA=a,点F在AD上,且CFPC. (1)求点A到平面PCF的距离; (2)求AD与平面PBC间的距离.,(1)通过论证平面 PAC平面PCF,找到点A在平面PCF上的射影H位于PC上,然后解三角形求AH的长. (2)由于AD平面PBC,可考虑依据问题情境在AD上选择具备特殊位置的点A,然后推理过A点的平面PAD平面PBC,找到过点A的垂线.,(方法一)(1)连接AC.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CF. 又CFPC,PAPC=P, 所以CF平面PAC, 所以平面PFC平面PAC. 过点A作AHPC于H,所以PH平面PCF, 即AH为点A到平面PCF的距离. 由已知AB=BC=a,所以AC= a,PC= a. 在RtPAC中,得AH= a.,(2)因为BCAD,BC 平面PBC, 所以AD平面PBC. 过A作AEPB于E, 又AEBC,PBBC=B,所以AE平面PBC, 所以AE的长度即为所求的距离.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B中,PA=AB=a, 所以AE= a.,(方法二)(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A(0,0,0),B(a,0,0),C(a,a,0),D(0,3a,0),P(0,0,a). 设F(0,y,0). 则 =(-a,y-a,0), =(-a,-a,a). 因为PCCF,所以 , 所以 =(-a)(-a)+(-a)(y-a)+0a =a2-a(y-a) =0.,所以y=2a,即F(0,2a,0). 设平面PCF的法向量为n=(x,y,z), n =-ax+ay=0 x=y n =-ax-ay+az=0 z=2x. 取x=1,得n=(1,1,2). 设点A到平面PCF的距离为d, =(a,a,0), 则d= = = a.,则,,解得,(2)由于 =(-a,0,a), =(0,a,0), =(0,0,a).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n1=(x0,y0,z0), n1 =-ax0+az0=0 x0=z0 n1 =ay0=0 y0=0. 取x0=1,得n1=(1,0,1). 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h,因为AD平面PBC,所以h为AD到平面PBC的距离, h= = = a.,由,,得,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通常情况下化归为点面距离求解,求空间点面距离,若利用传统构造法,关键是“找射影”,一般是应用垂面法求射影.若利用向量法,建系和求平面法向量是关键.,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2,AB=1,ABC=90.点D、E分别在BB1、A1D上,且B1EA1D,四棱锥CABDA1与直三棱柱的体积之比为35.求异面直线DE与B1C1的距离.,因为B1C1A1B1,且B1C1BB1,A1B1BB1=B1, 故B1C1平面A1ABB1,从而B1C1B1E. 又B1EDE, 故B1E是异面直线B1C1与DE的公垂线段. 设BD的长为x,则四棱锥CABDA1的体积为 V1= S四边形ABDA1BC = (DB+A1A)ABBC = (x+2)BC.,而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 V2=SABCAA1= ABBCAA1=BC. 由已知条件V1V2=35,故 (x+2)= , 解得x= .从而B1D=B1B-DB= . 在RtA1B1D中, A1D= = = . 又因为SA1B1D= A1DB1E= A1B1B1D, 故B1E= = .,例2,题型二 折叠问题,在直角梯形ABCD中,D=BAD=90,AD=DC= AB=a(如图),将ADC沿AC折起,使D到D,记平面ACD为,平面ABC为,平面BCD为(如图).,(1)若二面角-AC-为直二面角,求二面角-BC-的大小; (2)若二面角-AC-为60,求三棱锥D-ABC的体积.,(1)在直角梯形ABCD中,由已知D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C= a, CAB=45. 过点C作CHAB,由AB=2a, 可推得AC=BC= a, 所以ACBC. 取AC的中点E,连接DE,则DEAC. 又二面角-AC-为直二面角,所以DE.,又因为BC平面,所以BCDE, 所以BC. 而DC ,所以BCDC, 所以DCA为二面角-BC-的平面角. 由于DCA=45, 所以二面角-BC-的大小为45.,(2)取AC的中点E,连接DE,再过点D作DO,垂足为O,连接OE. 因为ACDE,所以ACOE, 所以DEO是二面角-AC-的平面角, 所以DEO=60. 在RtDOE中,DE= AC= a, DO=sin60DE= a, 所VD-ABC= SABCDO= ACBCDO, = a a a= a3.,分析求解折叠问题的关键是分辨折叠前后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在求解过程中充分利用不变量和不变关系.,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和6,高为3的等腰梯形(如图).将它沿对称轴OO1折成直二面角(如图). (1)证明:ACBO1; (2)求二面角OACO1的正弦值.,(方法一)(1)证明:由题设知,OAOO1,OBOO1, 所以AOB 是所折成的直二面角的平面角,即OAOB. 从而AO平面OBCO1. OC是AC在面OBCO1内的射影. 因为tanOO1B= = ,tanO1OC= = , 所以OO1B=60,O1OC=30, 从而OCBO1,由线面垂直得ACBO1.,(2)由(1)知,ACBO1,OCBO1,知BO1平面AOC. 设OCO1B=E,过点E作EFAC于F,连接O1F, 则EF是O1F在平面AOC内的射影. 由线面垂直得ACO1F, 所以O1FE是二面角O-AC-O1的平面角. 由已知,OA=3,OO1= ,O1C=1, 所以O1A= =2 ,AC= = , 从而O1F= = .又O1E=OO1sin30= , 所以sinO1FE= = .,(方法二)(1)证明:由题设知 OAOO1,OBOO1. 所以AOB是所折成的直 二面角的平面角,即OAOB. 故可以O为原点,OA、OB、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右图.则相关各点的坐标是A(3,0,0),B(0,3,0),C(0,1, ),O1(0,0, ). 从而 =(-3,1, ), =(0,-3, ), 故 =-3+ =0,所以ACBO1.,(2)因为 =-3+ =0, 所以BO1OC. 由(1)知ACBO1,ACOC=C, 所以BO1平面OAC, 所以 是平面OAC的一个法向量. 设n=(x,y,z)是平面O1AC的一个法向量, n =0 -3x+y+ z=0 n =0 y=0,,由,,得,取z= ,得n=(1,0, ). 设二面角OACO1的大小为,由n、 的方向可知=n, , 所以cos=cosn, = = = , 则sin= . 即二面角OACO1的正弦值为 .,1.对于空间中的距离,我们主要研究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的距离及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其重点是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要注意其作法,一般要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来做.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用等体积法. 2.求距离传统的方法和步骤是“一作、二证、三计算”,即先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再证明它是所求的距离,然后再计算.其中第二步证明易被忽略,应当引起重视.,3.在求距离时,要注意各种距离的转化;在选择求距离的方法时,也要灵活.一般来说,空间关系在不太复杂的情况下使用传统方法,而在距离不好作、空间关系较复杂的条件下可用等积法. 4.将平面图形折叠,使形成立体图形,通过对折叠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树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5.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图形,主要抓住变与不变的量,所谓不变的量,即是指“未折坏”的元素,包括“未折坏”的边和角,一般优先标出未折坏的直角(从而观察是否存在线面垂直),然后标出其他特殊角,以及所有不变的线段.,(2009重庆卷)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ADBC且ADCD;平面CSD平面ABCD,CSDS,CS=2AD=2;E为BS的中点, CE=2,AS=3.求: (1)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 (2)二面角E-CD-A的大小.,(方法一)(1)因为ADBC,且BC平面BCS,所以AD平面BCS,从而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等于点D到平面BSC的距离.因为平面CSD平面ABCD,ADCD,故AD平面CSD,从而ADDS.由ADBC,得BCDS.又CSDS,故DS平面BSC,从而DS为点D到平面BCS的距离.因此,在RtADS中,DS= =3-1=2.,(2)如图所示,过点E作EGCD,交CD于点G,又过点G作GHCD,交AB于H,故EGH为二面角E-CD-A的平面角,记为.过点E作EFBC,交CS于点F, 连接GF.故= -EGF. 由于E为BS的中点, F为CS的中点故CF= CS=1. 在RtCFE中,EF= =2-1=1.,因为EF平面CSD,又EGCD, 故可证得FGCD, 从而又可得CGFCSD, 因此 = . 而在RtCSD中,CD= = = , 故FG= DS= = . 在RtEFG中,tanEGF= = , 可得EGF= , 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方法二)(1)如图所示,以S(O)为坐标原点,射线SD、SC分别为x轴、y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xA,yA,zA). 因为平面COD平面ABCD, ADCD,故AD平面COD, 即点A在xOz平面上, 因此yA=0,zA=| |=1. 又xA2+12=| |2=3,xA0,解得xA= .,从而A( ,0,1).因ADBC,故BC平面CSD,即平面BCS与平面yOz重合,从而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为xA= . (2)易知C(0,2,0),D( ,0,0). 因为E为BS的中点,BCS为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含实操模拟题)
- 腔镜规范化操作理论试题及答案
- 足球知识面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总行机关招聘面试题库及答案
- 高炉煤气合同模板(3篇)
- 安考易起重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全国离婚标准协议样本与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执行
- 垫资借款合同书(科技研发中心)
- 公园内特色商业区租赁与运营管理合同
- 二级园林专业试题及答案
- 脑科生理病理图谱解读
- 足球教练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
- 产地证培训讲义
-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课件
- 养殖场远程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 二手车转让免责协议书范本
- 化粪池及隔油池清洁服务方案
- 骨科患者辅助器具选择与使用
- 电力电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劳动课种植教学方案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计算题包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