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地理学940606749.ppt_第1页
音乐地理学940606749.ppt_第2页
音乐地理学940606749.ppt_第3页
音乐地理学940606749.ppt_第4页
音乐地理学940606749.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音乐地理学,要点: 音乐与音乐地理学 音乐的起源与扩散 音乐地域差异与音乐文化区 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音乐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音乐景观,第一节 音乐与音乐地理学,一、音乐 (一)音乐的定义 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二)音乐的分类,史前古乐 古代音乐 近代音乐 革命音乐 流行音乐,戏曲音乐 摇滚音乐 爵士音乐 说唱音乐 民族音乐,二、音乐地理学,(一)音乐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音乐地理学是研究音乐的地域分布规律、形成演化过程及地域扩散特点的学科 音乐地理学是研究音乐地域系统的学科,(二)音乐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音乐的起源与扩散 音乐地域差异与音乐文化区 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音乐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音乐景观,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与扩散,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一、弦乐器的起源传说 墨丘利(Mercury)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据说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时,脚触一物发出美妙的声音,他拾起一看,发现原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所发出的声响。墨丘利从此得到启发,而发明了弦乐器。虽说后人考证在墨丘利以前就已经有了弦乐器,但也可能是由此得到了启发。,二、管乐器的起源传说 中国古代历史记述了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有一位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他进入西方昆化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故事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可将其看做是有关管乐器起源的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三、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最初的帝王黄帝,是五千年前创造了历法和文字的名君。当时,除了前述的伶伦之外,还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乐家。据说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弹奏了张有五十弦的琴,由于音调过于悲伤,黄帝将其琴断去一半,改为二十五弦。,二、音乐扩散,文化与地理最密切相关的问题便是扩散、迁移。因此对于音乐渊源、传播途径、区域感染以及媒体障碍的研究有助于把握音乐的地域扩展与空间演变的文化价值。,第三节 音乐地域差异与音乐文化区,一、音乐地域差异 以美国学者为先导的研究焦点集中在音乐活动与表演特色的空间分布上。其方法是通过图表分析 得出结论。如, 依据统计资料, 绘制音乐大赛分布图、音乐家出生地分布图、音乐协会会员数量分布图等等。此类研究详细、确切, 注重具体现象, 而对研究效益很少问津, 忽略了音乐文化的社会效益研究。,通过对代表地方特色和反映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如: 抒情诗、地方小曲、精美的乡土乐器) 的搜集, 唤醒和帮助人们对区域景观的感知。这种音乐地理的研究手法也正是以往地理学研究中所欠缺的。 分析音乐产生的地理背景时, 对歌词的理解很重要。无论是摇滚乐、通俗歌曲, 还是古典音乐, 均可以从歌词中得知它们各自不同的主题, 如城市印象、旅途暇思、地理景观等。(Henderoon) 把从18901970 年近百年间音乐对纽约城市的咏唱综合起来研究, 从而探讨了纽约城市风格的演变。这一研究方法很值得借鉴。,二、音乐文化区,依据音乐同类性质划分音乐文化区是音乐地理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在全球大范围内音乐文化不断产生撞击, 因此, 音乐文化区往往是相对的, 在同一个音乐文化区内,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其它音乐文化的冲突与对抗。,第四节 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山歌与高原、山地的关系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山歌,是一种令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唱形式和民歌品种。它产生于野外的劳动和生活之中,主要功能是抒发感情,或倾诉、渲泄郁结在心头的愁闷。少数民族和部分地区的山歌又被称之为情歌。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流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山歌多产生于高原、山地。北方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陇东高原、青海高原等海拔在20005000米的西北高原地区,流传着较多的山歌体裁。晋西北的“山曲”、内蒙古西部的“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甘宁青一带广为流行的“花儿”,均具典型的西北山歌的风味。这里沟壑纵横,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成为传唱山歌的理想环境,常年“赶脚”的汉子,为驱赶荒郊野岭的孤独与寂寞,用山歌的形式消遣自娱,歌声中既能让你感受到西北高原的空旷和苍茫,也能使你透析出歌唱者内心的深沉与凄凉。经典山歌有蓝花花(信天游)、走西口(山曲)、阳婆里抱柴哥哥(爬山调)、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等。这是西北山歌的独有风格。而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则很少有山歌的分布。,中国典型的山歌区还有西南山歌区,包括云贵高原和西藏高原,这里山多人少,交通不便,因此,其山歌具有自由、悠远而绵长的特点。由于它的气候、植被及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的不同,其山歌风格又与西北山歌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云南的“风庆调子”、“弥渡山歌”、川南的“神歌”、苗族的“飞歌”、贵州的“山歌”、藏族的“山歌”等等,既有着强烈的区域环境特色,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其代表性山歌有云南赶马调、川南槐花几时开、贵州毛风细雨等。,总之,南方地形复杂多样,最有利于山歌的形成。全国山歌分布除西北高原区外,大多数都集中分布在南方。著名的南方山歌还有江浙山歌,湘鄂山歌,闽、粤、赣的客家山歌等等。代表性曲目有浙江对鸟、江苏红菱牵到藕丝根、湖南好郎好姐不用媒等。,二、田歌与稻作区的关系,田歌又叫“田秧歌”、“秧歌”(安徽)、“秧号子”(安徽、苏北)、“薅草歌”、“薅秧歌”(湖北、四川、贵州等地),“调子”或“号子”(陕南)。主要用于插秧、耕田、车水等劳动场合,以激昂情绪,鼓舞士气,提高工效。 稻作区的范围首先取决于地理纬度、气候条件等因素,而田歌的产生,就与稻作区的分布呈因果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田歌的分布受到了自然地理要素的深刻影响。,中国的水稻种植区基本上在南方,长江流域除了青海外,都因气候适宜而以种植水稻为主,因此成为田歌的主要流行区域。由于水稻的种植季节性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相互协作性要求高、劳动场面人数多,因此,很适合于田歌这种集体性娱乐形式的产生。田歌虽然与劳动号子一样都产生于劳动场合,且均具鼓舞精神的实用性,但田歌基本上不受劳动的强度、速度和节奏的限制,也无需协调劳动者动作,灵活度大,节奏比较自由,因此容易流传。,田歌是各地“田秧歌”的统称,不同的地域有几十种不同的称谓,如“插田歌”、“喊秧歌”、“薅秧歌”、“车水歌”、“花锣鼓”、“挖山鼓”等等。稻农俗语常说:“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可见田歌功能的实用性和广泛性。代表性曲目如安徽巢县的黄山秧歌、江苏江都的一根丝线牵过河等。,三、牧歌与草原的关系,牧歌多产生于草原地区,而且多为游牧民族所传唱。其基本范围在大小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由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西部天山牧场,属中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这里自古为广阔的天然牧场所在。“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均分布在这一带。敕勒歌所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意境,正是草原音乐的核心所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一类的草原歌曲,总是离不开蓝天、白云、骏马、牛羊。在草原上驰骋主要靠马,因此,马是草原的象征,是游牧民族的骄傲,也是草原歌曲的最基本内容。蒙古族用来表演草原音乐的乐器就是马头琴。人们常说“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草原音乐因产生于宽广的草原地区,因此,其音乐特色表现为舒展、宽广、悠长。蒙古族的“长调”,就以深沉、委婉、气息绵长而见长。长调类型多种多样,有的长调辽阔、开放,有似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广阔大草原;有的长调则具史诗般的雄浑气魄。,哈萨克族多生活在北疆的天山脚下,长期以放牧为主,能歌善舞,“冬不拉”是他们随身的乐器。哈萨克牧歌生活性较强,句首常常是由主音和四度或五度的音程构成的呼唤音,带有呼赶羊群的意味;也因为草原辽阔,地广人稀,大声歌唱可以打破草原的宁静,赶走自身的孤寂。代表性曲目如哈尔哈什、蓝色的河等。,如果说西北地区“信天游”一类的山歌有似空谷传音,引起人们对山川田园的怀念,那么草原牧歌就像无垠大地上空的苍鹰,使我们胸襟开阔,自由翱翔。这就是音乐的地域性特色及其文化价值所在。,第五节 音乐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一、政治与音乐 音乐作品的产生往往具有一定的特殊目的。无论是高雅音乐, 还是通俗音乐, 总少不了政治色彩。信仰与追求是音乐中表达最多的政治倾向。社会学家曾分析过, 在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 Inter alia古典音乐在帮助统治者维持社会秩序中起了作用。该音乐歌咏了亚利安民族的卓越和智慧, 要求人民屈服于亚利安人的统治。今天, 仍有许多音乐向人们灌输对执政政权的忠贞: 树立人们热爱国家的信仰,有的甚至起到了使某种思想追求达到永恒的作用。,音乐有时也表达出一种对社会的抗争情绪。如, 抗日战争中很有代表意义的地道战主题歌, 是一首不朽的歌, 它鼓舞了当时的一代人去杀鬼子、保家乡, 也是后来人对历史记忆的最好方式。再如,英国的年轻人在十九世纪50、60 年代, 通过演奏摇滚乐和异形妆束表达了与贵族派和成熟的中产阶级典范的鲜明对立。还有, 越南战争中的许多英文歌曲都是具有反战情绪的, 但是这种表达很含蓄。在当代, 通俗歌曲中也有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挑战, 但是大多数表现出的是爱国主义情操。象那些漫不经心的、颓废的, 追求享乐的歌曲并不负有历史使命感。,二、音乐产业文化,音乐的产业与发展具有经济动机, 在此方面加以注意, 等于为文化地理的研究在文化与经济方面开僻了一条新途径。 作为一种文化事业, 音乐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探索, 这就是人文科学的多元化。音乐文化可以从经济效益上直接服务于人类, 它可以成为直接的出口创汇者, 还可以为其它事业提供附加利益。尤其是, 音乐文化可以作为都市革新的催化剂, 为提高区域地位、树立地方形象、改变生产和生活环境、吸引外资作出贡献。,基于此, 这里提出了以音乐为前提的, 都市文化产业三模式: 模式一: 音乐媒体模式。利用音乐媒体, 大力推销文化产品。以电影、电视、电台节目为主干, 着重于电子产品和媒体自身的发展。 模式二: 音乐活动模式。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是观光业。尽管在广大的旅游市场中, 各种文化形式均得到了发展, 然而, 城市观光业中文化品位的提高, 却少不了高品位的音乐艺术, 诸如, 卡拉O K 歌舞厅, 大型音乐艺术节等等。这些高品位的音乐文化产业要广泛开展, 以此吸引外地人入市, 增加“进口”收入。 模式三: 音乐化妆模式。文化产业功能化被叫做“化妆”。在都市中, 音乐文化使已经景色宜人的城市风光“锦上添花”, 这种城市面貌的再创造就好比经过了美容师装扮后的新人, 使城市成为一个极富吸引力的地方, 延长了滞留时间。不仅如此, 那些工业的投资者也会因城市“生活质量”的优化而择定投资区位。可见, 都市化妆也能直接收到效益。,音乐文化参与经济革新, 成功的例子屡见不鲜, 如日本的索尼等公司为了稳定其技术市场, 大胆参与美国音乐和电影业。事实上, 当日本经济占领美国市场时, 日本文化随后也闯入了美国的好莱呜。文化产业与经济策略具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三、音乐象征性文化,就音乐的象征性而言, 乡村音乐总是倾诉着对伊甸园追求的幻灭和对旧时生活的怀念。在乡村音乐中, 平和、低稳的曲调悠扬地唱出对以往简朴生活方式的回味, 对家乡的追忆。这种乡村音乐往往产生于寻找心中的伊甸园之幻想破灭之后, 从情感深处把乡村景色和过去的农耕生活方式理想化的思维情况下。因而, 乡村音乐会在移民和游子人群中广为流传, 表现出思乡和甜中带苦的对无可挽回的生活方式的怀旧情绪。乡村音乐作为对往事回忆的象征产物, 也反映了对童年、青年时期天真无邪的怀念, 对个人梦想破灭的失望。,在都市环境中, 音乐文化同样具有象征意义。比如, 东亚的一些城市里, 一系列流行音乐在商店、饭馆、市场、大排挡中演奏, 成为影响过客的非书面语言, 自觉与不自觉地把都市风格印入过客的脑海,这种音乐以隐晦的方式塑造了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四、音乐媒体文化,把音乐视为文化交流的媒体, 分析其产生与接受的地域差异, 是地理学的重要任务。 在音乐中, “文字是整个声音的一部分”。但是, 歌词却往往只代表了词作者的个人感受, 听众实际上可能对歌曲的词没有太多的留意。如, 就高中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 70% 的学生声称他们仅仅是被音乐的声音所吸引, 而不是歌词。只有在分析音乐产生的背景时, 歌词的理解才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音乐文化的媒体作用在曲与词相互配合下意义就更大, 就好比T 恤衫上写了文字而成为文化衫, 公共汽车上画上广告而成为流动宣传线。这种文化叫做格式塔文化, 即完形文化。,鉴于音乐文化的产生与接受存在差异, 在此, 我们引用约翰逊的“文化巡回”理论来探讨音乐的文化媒体作用。 音乐家通过他的歌抒发了自己的思想, 然而当这支歌为听众接受时, 其感受有时与作者一致, 有时则不一致。就某一支歌曲而言, 各种各样的理解同时存在于整个社会体系中。“文化巡回”理论分析音乐文化, 就等于给音乐作品赋予了多层涵意。也就是说, “文化巡回”理论完整地表现了音乐作品的文化意义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性别、宗教、阶层中的差别。,音乐, 作为媒体文化, 其外在表现也很明显。仅听众参与音乐的交流活动, 即可包括三个方面: 直接交流跟唱、拍节、舞蹈; 感情沟通在音乐欣赏中思绪万千, 就好象朝圣者在旅程中摆脱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