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8).ppt_第1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8).ppt_第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8).ppt_第3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8).ppt_第4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新 闻 两 篇,什么叫新闻,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新闻的特点,真实。,及时,简明,小结,用一句话、一个短语,对事件高度概括,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在开头告诉人们,对事件进行具体、翔实的报道,新闻知识,消息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 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前三个是不可缺少的。,文体知识,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 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必不 可少,“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消息的结构; 3、体会消息的语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 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 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 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 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 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 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 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里。,背景材料,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 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 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 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 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文朗读,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 熟悉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结合新 闻文体提出自己的问题?,人民解放军渡江情景,字词辨析,要塞( ) 阻塞( ) 堵塞( ) 塞子 ( ) 荻港( ) 获得( ) 溃退( ) 歼灭( ) 阡陌( ) 纤维( ) 锐不可当( ): 当真( ) 不含: 业已:,si,s,s,si,d,hu,ku,jin,xin,qin,dng,dng,不可抵挡。,不包括。,已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导语,主体,1、找出这篇新闻的五结构。 2、找出这篇新闻的六要素。,作业,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复习检测,1、本文的体裁是: 作者是: 新闻的六要素包括 、 、 、 、 、 。 消息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也可适当的:,2、一则消息通常包括 、 、 、 、 五部分。其中前三个必不可少。,3、消息的特点: ; ; .,一、文体知识,复习检测,1、要塞( ) 阻塞( ) 堵塞( ) 塞子 ( ) 荻港( ) 获得( ) 歼灭( ) 阡陌( ) 纤维( ) 锐不可当( ): 当真 ( ),2、不含: 业已:,二、字词辨析,si,s,s,si,d,hu,jin,xin,qin,dng,d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抵挡。,不包括。,已经。,整体感知,阅读课文,试理清这篇消息叙事的六要素。,人物: 时间: 地点: 原因: 经过: 结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20日夜起-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1000余华里的战线,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20日夜起,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占领广大南岸地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导语,主体,标题,电头,1,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稿子的来源和时间等的文字。,小知识,分析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其中的信息含量,课文结构,第1、2两句,其余部分,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 导语 主体,并找出文中的各个部分,课文分析,1、标题:,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课文分析,3、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从渡江人数、战线及渡江区域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语 意明确,不发生歧义。(因为当时“九江”还没有解放),“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为什么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 九江”?,答:这样才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大军渡江情况的 顺序相吻合。,课文分析,4、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 胜利的重要意义。,一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答: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课文分析,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为了详写东路军。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D,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厌战情绪的句子是?,答:“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 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研读揣摩,理解课文,思考讨论:,1、本文为什么先介绍中路军渡江情况?,2、介绍中路军渡江情况以后,为什么按西路军东路军的 顺序介绍?,本文按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来安排结构顺序。,1,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作业处理,二、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1、时间上的衔接: 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2、渡江部队的衔接: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内容上的衔接: 第二层有“和东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 第三层有“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 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第二层的“汤恩 伯21日到芜湖”衔接。,研读揣摩,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分析品味语句,1、语段中突出表现我军英勇精神的词语有 、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2、本语段在表达方式属于 。,“不起丝毫作用”、 “不料”、“又” 等词句充满了对战犯汤恩伯的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此句中的“不料”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 ),同时又是对敌人的强烈的( )。,神勇,嘲讽,“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一句中,能把“南京”改为“蒋介石政府”吗?,不能;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本文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1、“冲破”“渡至”“渡过”“渡完”等。,2、我方: 敌方:,“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微弱”“泄气”“毫无斗志”等;,1、“西起九江(不含)”为什么不含九江? ( ) A、因为九江是地点。 B、因为九江在长江以南。 C、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D、因为进军时间太早。 2、本文的导语部分是: 。,5、主体部分记叙了三路大军的进军情况,详写的是( )A、西路中路 B、东路西路 C、东路中路 6、电头的作用是 。7、找出文中议论句,并分析其作用: 。,8、从文章主体部分找出两个表现我军英勇精神的词语: 。9、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 。10、导语部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写出了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 。,作业处理,三、分别比较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第一组:第2句好。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则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