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换之流程》PPT课件.ppt_第1页
《图文转换之流程》PPT课件.ppt_第2页
《图文转换之流程》PPT课件.ppt_第3页
《图文转换之流程》PPT课件.ppt_第4页
《图文转换之流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文转换之流程图、方位图,1、注意图中出现的所有文字 2、注意挖掘隐含的深意 3、注意细节(特别是变化情况) 4、注意画面主体(从此角度陈述) 5、注意联想和想象(据图而想) 1、注意表格的标题注释等重要信息 2、分析数据,观察变化情况,寻找规律,同类归在一起 3、据题目要求对信息舍次留主 4、据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推断,做题方法步骤:,二、观察分析,图画(漫画),图表,(注意调查者的目的),三、表述(注意字数、句式、内容的要求),四、检查(错别字),一、审题干(不漏一字),二、课堂思路,【教学目的】: 1回顾图文转换漫画类、表格类做题方法; 2了解图文转换各种题型的特点; 3掌握图文转换中流程图、方位图的做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图文转换中流程图、方位图的做题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答题更规范。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思考: 1、流程图中由文字转换成图,哪些内容填在方框里?哪些内容填在箭头上? 2、方位图答题中,是否要将所有的参照物写上?(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只看到06年的全国题,由它所给的答案看来,应该是这样。但如果一幅图中给出很多参照物呢?),3、讲练结合,在练习中使学生掌握流程图的特点和解题思路,一、流程图做题注意: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 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二、流程图的特点和解题思路,1、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 (2006年广东高考题),答,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是这样的:从观察个别经验事实出发,通过归纳,概括为科学定律,然后用事实对它进行检验和证实,上升为科学理论,再通过演绎,去解释新的事实、预见新的问题。,小结:流程图做题注意: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 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2.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 (6分)06年广东题,流程图,包括三部分内容:框框、箭头、箭头上的文字,展现一个事件的流程,答题时注意把整个过程表述清楚,讨论:这种题型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己归纳题型的特点),2、科学知识增长是通过观察经验事实,在归纳他们的基础上,总结出科学定律,接着通过检验和证实,慢慢演变为科学理论,再通过一系列的演绎推理,解释和预见新的问题等方式来实现的。,1、根据经验观察事物,归纳出科学定律,检验此定律的科学性,最后演绎及解释这一新问题。,2分遗漏环节、语句不通顺、对原意理解不准、缺陈述对象,4分用语不够准确,用一些误例启发 归纳正确的做题方法:,看看这些答案能拿多少分? (满分6分),参考答案1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是这样的:从观察个别事实、总结经验出发,通过归纳,概括为科学定律,然后用事实对它进行检验和证实,上升为科学理论,再通过演绎,去解释新的事实、预见新的问题。,参考答案2 人类科学知识增长是从观察个别经验事实出发,通过归纳,概括为科学定律,然后用事实对它进行检验和证实,上升为科学理论,再通过演绎,去解释新的事实、预见新的问题的方式来实现的。,用参考答案引导学生注意答题的关键:,从这个答案中你发现了什么?(做这类题最关键的地方是?) 用一些词把几个环节连缀起来(注意关系),3、在大量地观察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相关的科学定律,通过实践检验形成科学理论,凭借科学理论指导可以演绎、推断诸多现象,预见发展趋势。这就是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巩固练习 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下面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答案:,重点检查学生做题是否按方法做,表述是否规范,竹画创作的过程是这样的: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竹子,再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缺了陈述对象,用词不当,表意不清晰,2.先将现实之竹,通过审美选择,出眼中之竹,然后再改造加工,成为胸中之竹,最后形诸画卷成画中之竹。,参考答案,(1).看到美丽的、优美的晨间竹图,然后选择美丽的竹改造加工成为胸中理解的竹,最后画成画中之竹。,没审准题,被题目迷惑了/用词不当,重点检查学生做题是否按方法做,表述是否规范,要加工服装类产品工艺,首先要验布,检验布料的材料,跟着要对检验合格的布进行裁剪,裁剪完成后要印上绣花,让布料更美观,紧接着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要将印上绣花的布料进行缝制衣服的大致的款式,再进行整烫,这就完成一件衣服了,最后还要对衣服进行检验包装,就可以在市面出售了,表达不规范流畅,把两环节合并了,多写了无关的东西.,3、请用较简洁的语言完成服装产品工艺流程的叙述。(6分)(字数在120字左右,要求写出每个步骤的含义),服装类产品工艺流程图,3、请用较简洁的语言完成服装产品工艺流程的叙述。(6分)(字数在120字左右,要求写出每个步骤的含义),首先对布料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服装用料的要求。接着把符合用料的布匹按设计图纸加以裁剪,做成服装的“各个零部件”。接着又把需要做图案装饰的零部件印或绣上绣花。接着就把服装的各个部件接边缝制成件。再把成件的衣服用熨斗熨平。接着把成品交给质检部门检验质量是否合格。最后把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服装类产品工艺流程图,参考答案:,4.读下边一段文字,做题。 美国贝尔电信公司的申农博士认为,通讯就是在两个系统之间传播信息,即从信源发出信息,信息通过编码变换成信号,信号在信道中传输,通过信道传输的信号再通过译码变换成信息,信宿(接收者)就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这种从通讯系统中提出的信息概念,被称为狭义的信息概念。 在下边的方框和箭头上填词,以图解申农博士所说的信息传递经过。(5分),4.读下边一段文字,做题。 美国贝尔电信公司的申农博士认为,通讯就是在两个系统之间传播信息,即从信源发出信息,信息通过编码变换成信号,信号在信道中传输,通过信道传输的信号再通过译码变换成信息,信宿(接收者)就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这种从通讯系统中提出的信息概念,被称为狭义的信息概念。 在下边的方框和横线上填词,以图解申农博士所说的信息传递经过。(5分),图表来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图表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具备对图表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将图表中包含的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说到底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理解,按照方法去做题,表述规范,想拿高分不难。,结构图表概括题 此类题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要注意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现出来。,以下是某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循环利用的过程。(5分),双箭头的又如何表述?【要多关注这些常见的“图”】,果园底层空间可以直接用来蚯蚓养殖而进行加工成饲料运送的鸡场,鸡粪可直接或通过猪场间接供回蚯蚓养殖,最后增加果园的土壤肥力。 审图不准,表述不清,此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的过程是这样的: 果园的底层空间为蚯蚓养殖提供场所,养殖的蚯蚓又能为鸡场提供饲料,鸡场的鸡粪经过加工后也为猪场提供饲料;而猪场和鸡场所产生的粪便融入土壤为蚯蚓提供养料的同时,经蚯蚓分解后能增加土壤肥力,最后为果树提供营养,如此循环利用。,把握方框和方框的关系,把方框和箭头上的文字的关系表述清楚,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鸡粪,、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40字左右).,【分析】几个概念不难理解,关键是“箭头”指向所揭示的关系及如何表述这种关系。,答案,用激励来激发努力,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进而形成自觉的努力。,、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语言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文字,着力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图:,、四个方格内应该填四种能力,依次顺序是,、写出示意图中所有的概念(包括方框中填写的)之间的关系: 。 , 。,听,说,听,说,读,读,写,写,听、说属于口语系统,读、写属于书面语系统;听、读属于接收系统,说、写属于发表系统;听、读影响说、写,说、写反过来影响听、读;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下面是基础研究功能模式图示,读图后,请从“单线模式”角度用一句话阐述其弊端。,答:单线模式强调以成果为中心,但是 。,忽视了以人为体的培养人才、学术环境、科学理念等方面的研究。,5、中国历史教材中关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图示是:,从以上两图比较可以看出,其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 。(限30字以内作答),有人认为上图有误,应是:,皇帝与地方官(郡守、县令等)有无直接关系。,环式图表阅读概括: 这类题目一般是用圆环表示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要求读者讲明这种关系。如:,人所面对的社会的三个时间领域,根据上图所表示的内容,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不超过60字) 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面对着社会的三个时间领域,即经验领域存在领域发展领域。 。,答案:人在由青年到老年的过程中,发展领域越来越小,经验领域越来越大。,4、讲练结合,在练习中使学生掌握方位图的特点和解题思路:,例1. 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 .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用说明方法进行图文转换。这是一幅奥林匹克公园的平面图,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坐落其中。做题前要认真观察,辨明方向,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新馆的位置。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方位表述准确”和“用语富于变化”。一般的说明文字要有一定的说明顺序,或空间、或逻辑,这是一个平面图,所以要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方法,从方位的角度表述新馆的位置。,从奥运主体育场向上走,顺着奥运水系前进,中国科学技术馆就在右边,北边来到森林公园。 审题不清,用语不准(缺乏常识),有语病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位于奥运水系的中部,在它的北部是森林公园,沿着水系向南走便走到奥运主体育场。 方位表述不准 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在它的西边是奥运水系,南边是奥运主体育场,北边是森林公园。 没注意“用语富于变化”的要求,例1. 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 .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参考答案】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运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场,北邻森林公园。,参考答案:,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运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场,北邻森林公园。 (地图-注意:方位表述恰当此题还应注意用语富于变化),同学们要积累一些表方位的词语,小结方位图答题注意:,1、先说出它所处的位置 2、看清楚参照物 3、用准方位词 4、条理清楚(最好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 学生应积累一些表方位的词语: 傍、依、靠、倚、近、望、接、邻,2、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广州新体育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5分),参考:广州新体育馆位于广州市白云大道西侧,隔道东望鸣泉居度假村和风景秀丽的白云山,西傍白云新城,南接蓝天花园,北邻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三、归纳,六步走: 课前感知-课堂归纳-点拨总结- (特点/方法) (特点/方法) 练习巩固-优化答题-课后深化 (示例纠错),四、图文转换备考策略,题型的特点-了解学生的问题-课堂上解决-课后跟踪落实 1、分项练:漫画、会徽、图表、坐标曲线图、柱状饼式图、流程图、方位图(分项练好了,综合起来考就没问题) 2、关注信息(一模后很多模拟题) 3、及时总结做题方法 4、强化训练与隔周训练相结合,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二胡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压缩语段” (概括),能力层级为D。要把握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