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轻型车排放标准介绍_第1页
国六轻型车排放标准介绍_第2页
国六轻型车排放标准介绍_第3页
国六轻型车排放标准介绍_第4页
国六轻型车排放标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六轻型车排放标准介绍.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六轻型车排放标准介绍国六轻型车排放标准介绍 20171110 国六标准历程国六标准历程 2015.1 标准启动 2016.6 公开征求 意见 2016.10.3 WTO/TBT 通报 2016.10.18 部常务会 审议通过 2016.12 发布 采用燃料中立的更严格的限值 蒸发排放控制要求 低温下的污染物排放 实际行驶状态下的排放控制(RDE) OBD要求 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国六标准控制重点 国6标准定位 创新创新 国六排放标准 延续延续 欧盟排放标准 协调协调 全球技术法规 融合融合 美国排放标准 国6标准概要 5 国6排 放标准 工况排放 (WLTC,L+M+H+ExH): 燃油中性,不区分汽柴油 1、CN6a:EU6C限值(CO;700mg/km) 2、CN6b:PN不变,PM加严1/3,气体污染物加严50% 蒸发排放 1、密闭室蒸发排放 (加严测试规程) LEVII 2、加油蒸发排放 (ORVR)- LEVIII (分别补充了耐久性劣化因子规定。) 实施日期:2020-7-1(6a) 2023-7-1(6b) 适用范围:GVW3500kgM1,M2,N1,N2 -7度低温排放 (WLTC 低速和中速段): CO,THC:相当于国5的2/3; 新增NOx限值 0.25g/km 耐久性:16万公里 规定了乘法老化因子 和加法老化因子 OBD:参考了CARB OBD II 2013版,OBD 阈值统一采用EU6-2汽 油车限值,将NMHC + NOx 进行组合。 在用车符合性: 可检查排气污染、OBD系统、 蒸发污染物以及加油污染的符 合性要求 生产一致性检查: 可检查I,II,III,IV, VI,VII 和OBD系统 RDE:参考EU的RDE的PEMS测试要求,采用 移动平均窗口法评价。2023年强制引入NTE限 值要求(PN-CF值为2.1;NOx-CF值为2.1) 标准适用范围(1) 6 标准适用范围与国五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相同 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M2,N1类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制造厂 要求下,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但不超过4500kg的M1,M2,N2类汽车也可按本标 准要求进行检验。 M1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 M2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汽车。 N1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汽车。 N2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但不超过12000kg的载货汽车。 型-常温排放 限值及结果判定 循环曲线修正及换挡要求 阻力加载 RCB修正 混合动力 8 8 1.增加了N2O污染物限值。 2.增加了汽油车PN限值,2020年7月1日前,汽油车PN适用于6.01012个 /km的过渡限值。 3.汽油车与柴油车统一了限值。 4.国6b限值大幅降低。 国六标准介绍及应对 污染物污染物 THC(g/km)CO(g/km)NOx(g/km)NMHC (g/km)N2O(g/km)PM (mg/km)PN (#/km) 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 国五国五100-10005006018068-无无4.54.5无无 6.0 1011 国6a100700国6a1007006060686820204.54.5 6.0 10 11 国6b505003535国6b50500353520203 3 6.0 10 11 国五国六限值对比(第一类车) 主要变化点:主要变化点: 型-排放限值型-排放限值 型结果判定 第一次试验 某种污染物限值 否 否 第二次试验 某种污染物限值 否 否 第三次试验 否 接受CO2声明值或CO2三次试验 平均值 不合格 是 是 是 接受CO2声明 值 是 是 某种污染物限值 满足表C.2中“第二次试验” 要求 满足表C.2中“第一次试验” 要求试验判断标准污染物排放MCO2 第一次 试验 第一次试验结果 17601.20 IV 型-蒸发 相较于国五,国六蒸发试验变化如下: 预处理行驶工况调整为WLTC或WLTC各阶段组合; 对炭罐进行预处理仅允许BWC方式,去除重复加热燃油箱 方式; 增加38高温浸车和高温预处理,以模拟运转损失排放; 热浸试验温度调整为38; 昼夜试验由24h调整为48h; 要求测量炭罐逐秒脱附流量和脱附体积并在型式检验申报 材料进行申报(A.4.2.10.2.6.17); 对整体、非整体炭罐以及非整体炭罐仅控制加油排放炭罐 系统(NIRCO)进行区分。 脱附流量测量设备 型-蒸发整体和非整体系统(不包括NIRCO) 开始 放油和40%加油 浸车6h36h 预处理行驶 放油和40%加油 炭罐吸附至临界点 (丁烷) 高温浸车12h36h 高温行驶 热浸试验 常温浸车6h36h 2日昼间换气试验 结束 第1-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 型-蒸发NIRCO系统 开始 放油和40%加油 浸车6h36h 预处理行驶 炭罐吸附至临界点 (丁烷) 脱附 放油和95%加油, 或加载等量丁烷 放油和40%加油 高温浸车12h36h 高温行驶 热浸试验 常温浸车6h36h 2日昼间换气试验 结束 型-蒸发 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汽车类型进入高温行驶前电池电荷状态 整体系统及非整体系统 NOVC全周期低速中速高速高速,电量保持 OVC车外充电至电池电荷最高水平 NIRCO系统 NOVC全周期低速中速高速高速,电量保持 OVC全周期低速中速高速高速,电量保持 蒸发试验高温行驶前电池状态确认 V型试验耐久性里程要求 1、生产企业可以在底盘测功机上或试验场进行耐久性试 验,其中6a阶段耐久里程160000km,6b阶段耐久里程 200000km(2023年7月1日前,耐久里程可为160000km); 2、生产企业也可按附录G.3所述的发动机台架老化试验 方法进行耐久试验; 3、生产企业也可以使用替代的老化试验方法进行耐久性 试验,但应提供详细的书面说明,证明与前述实际耐久 性试验的等效性。 4、生产企业可以按附录G所述的程序在试验场进行耐久 性试验,确定型和型试验劣化修正值。 5、 生产企业也可以使用规定的劣化系数(修正值)。 6、在里程积累试验期间,允许储能装置在24h内进行两 次充电。 V型试验劣化系数(修正值)的使用和变更 对于使用规定的劣化系数(修正值)通过型式检 验的车型,如生产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可以用实测得 到的劣化系数(修正值)替代规定的劣化系数(修正 值),并变更型式检验报告。 VI型试验的测试工况 速度 区间 行驶 距离 平均 车速 最大 车速 最大加 速度 最大减 速度 RPA 加速 比例 减速 比例 怠速 比例 匀速 比例 km km/hkm/hm/s2 m/s2 m/s2 % % % % 低速 段 3.09 18.956.51.47 -1.47 0.205 28.431.124.515.8 中速 段 4.76 39.576.61.58 -1.5 0.196 36 30.310.623.1 型试验 柴油车也需要进行低温试验,除CO和THC外,还需测量NOx,试验 循环包括WLTC低速和中速部分。 预处理循环: WLTC低速和中速部分,生产厂家提出要求可以采用完 整WLTC循环预处理。 汽油车试验用油为低温试验用油(蒸汽压65-80),试验燃料温度不 高于16。 试验结果判定: VI型试验的限值 测试质量(TM)/(kg)CO /(g/km)THC/(g/km) NOx /(g/km) 第一类车-全部 10.0 1.20 0.25 第二类车 TM 1305 10.0 1.20 0.25 1305TM 1760 16.0 1.80 0.50 1760TM 20.0 2.10 0.80 VII 型试验 (ORVR- 加油污染物排放)要求 35 排放要求: 测试结果与相应的劣化系数相加后不应超过:0.05g/l 同时进行1次I型排放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限值要求。 测试规程参考了美国标准 根据系统结构不同,分别规定了整体控制系统和非整体控制系统的测试方法, 相关的定义见蒸发排放测试部分中的规定。 VII型试验也适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预处理行驶 浸车12h- 36h I型试验 蒸发预处理 放油和加油 浸车6h-36h 加油排放 排放量计算 结束 冲 洗 脱 附 炭 罐 满 载 密 闭 测 试 最多1hWLTC:低 +中+高+超高 环境温度: 235 最多10min 要求过排放 环境温度: 235 最多2min WLTC:低 +低+中+低 环境温度: 235 环境温度:233 油温:201 加油至少85%0.5L 加油速率:(371)L/min 整体蒸发控制系统的加油排放测试流程 蒸发密闭试验 环境温度:233 开始 放油和加油 浸车6h-36h 预处理行驶 放油和加油 炭罐吸附 起始温度: 235 WLTC:低 +中+高+超高 对所有HEV,继续重复试验循环 直到进入CS模式 50%丁烷/50%氮气以丁烷 40g/h速率吸附至2g临界点 环境温度:235 油温:188 加油至40%0.5L 最多2h 环境温度:233 环境温度: 235 油温:188 加油至40%0.5L 环境温度:20-30 油温:188 加油至10%0.5L VII 型试验整体控制系统车辆加油排放测试流程 OBD 系统概要 37 目前国6草案的OBD主要参考了CARB OBD II 2013 版的内容,同时参考了 2015版草案中部分内容修改形成的COBD6。 OBD阈值 OBD阈值要求 (参考(参考EU6-2EU6-2阈值,但将阈值,但将 NMHC和NOxNMHC和NOx 进行组合,同时 要求燃油中性) 进行组合,同时 要求燃油中性) OBD系统缺陷的管理规定 生产企业可以请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受带有一个或多个缺陷,不 能完全满足本标准要求的OBD系统。 在考虑生产企业申请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作出判断,是否切实合 理地符合了本附录的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基于生产企业提供的数 据,分析判断生产企业是否采用了现有最好可用的监测技术来满足本附 录的要求。生产企业需要提供为满足本附录要求已尽最大努力的证明。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接受完全没有所要求的诊断监测功能的缺陷。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接受检测不出能够导致排放超过OBD阈值2倍以 上的故障的缺陷。 对于J. 4.1、J.4.2、J.4.3、J.4.4、J.4.6、J.4.7、J.4.13以及J. 5.2、J.5.4、 J.5.5、J.5.6、J.5.8、J.5.9等排放相关重要监测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接 受超过3项以上的监测项带有缺陷,但每个监测项目中可允许1个或多个 缺陷。 OBD 量产车辆评估测试 40 1、标准化验证 生产企业应对车辆开始生产后的两个月内进行测试以确认所有车辆满足SAE J1978 扫描工具与要求的排放相关信息之间具有正确通讯的要求。 2、监测要求验证 在开始正常生产后的六个月内,生产企业应对其中一辆(或多辆)量产车辆(测 试车辆)的OBD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提交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3、在用监测性能的验证和报告 在车辆开始正常生产后12个月内,生产企业应按照要求收集能够代表该OBD系族 的在用监测器性能数据并报告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测试要求 41 车辆分类: 不可外接充电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NOVC 可外接充电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OVC 试验要求: OVC需要在CD和CS两种模式下测试; NOVC在CS模式下测试 试验有效性判定:对CS模式下的排放测试,如果REESS整个循环中是放电状态, 并且SOC大于燃料能量消耗量的1%,则试验无效。 混合动力汽车测试程序 与国六市售油标准相匹配; 指标范围尽量窄,避免因基准油批次差异造成排放 试验误差; 指标值真实反映油品实际情况,有代表性; 基准油生产企业应能保质保量生产。 基准燃料指标制定原则 项目技术指标国六汽油试验方法 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RON)9294959892/95GB/T 5487 抗爆指数(RON+MON)/2 不小于879087/90GB/T 503 、 GB/T 5487 密度(1)(20)/(kg/m3)735755 745760720-775GB/T 1884、GB/T 1885 馏程: GB/T 6536 10蒸发温度/ 5065不高于70 50蒸发温度/90105110 90蒸发温度/150165190 终馏点/ 190200205 残留量(体积分数)/不大于22 蒸气压/(kPa)566040-65GB/T 8017、SH/T0794(2) 未洗溶剂胶质不大于3030 GB/T 8019 溶剂洗胶质含量不大于35 诱导期/min 不小于960480GB/T 8018 硫含量/(mg/kg)不大于1010SH/T 0689 博士试验通过通过SH/T 0174 铜片腐蚀(50,3h)/级不大于11GB/T 5096 水溶性酸或碱无无GB/T 259 机械杂质及水分(3)无无目测 汽油标准指标比较 苯含量(体积分数)/不大于0.80.8SH/T 0713 芳烃含量(4)(体积分数)/27323035不大于35 GB/T 30519 烯烃含量(4)(体积分数)/1015 不大于 18/15 GB/T 30519 氧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2.72.7NB/SH/T 0663 甲醇含量(5)(质量分数)/不大于0.30.3NB/SH/T 0663 铅含量(5)/(g/L)不大于0.0050.005GB/T 8020 铁含量(5)/(g/L )不大于0.010.01SH/T 0712 锰含量(5)/(g/L)不大于0.0020.002SH/T 0711 铜含量(5)/(g/L)不大于0.001无规定SH/T 0102 磷含量(5)/(g/L)不大于0.0002无规定SH/T 0020 (1)允许采用SH/T 0604,在有异议时,以GB/T 1884和GB/T 1885的测定结果为准。 (2)在有异议时,以供应商或中转站留样为检测样品,仲裁方法双方约定。 (3)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观察,应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和水分。在有异议时,以GB/T 511和GB/T 260测定结果为准。 (4)也可采用GB/T 11132、GB/T 28768,在有异议时,以GB/T 30519的测定结果为准。 (5)不得人为加入,同时不得人为加入乙醇、甲缩醛、苯胺类、卤素以及含磷、含硅等化合物。 汽油标准指标比较 项目技术指标国六柴油试验方法 十六烷值5254不小于51/49/47GB/T 386 密度(20)(1)/(kg/cm3)828834820845/800840 GB/T 1884, GB/T 1885 馏程: GB/T 6536 50%馏出温度/ 245300不高于300 90%馏出温度/315335355 95%馏出温度/325350365 氧化安定性, 2.5 SH/T 0175 总不溶物/(mg/100mL)不大于2.5 硫含量/(mg/kg )不大于1010SH/T 0689 酸度/(mgKOH/100mL)不大于77GB/T 258 10%蒸余物残炭(2)(质量分数)/% 不大于 0.30.3GB/T 268 灰分(质量分数)/% 不大于0.010.01GB/T 508 铜片腐蚀(50,3h)/级不大于11GB/T 5096 水分(3)(质量分数)/% 不大于0.02痕迹SH/T 0246 柴油标准指标比较 机械杂质(4)无无GB/T 511 运动粘度(20)/(mm2/s)2.07.52.58.0 GB/T 265 冷滤点/ 不高于-108 4 -5 -14 -29 -44SH/T 0248 闪点(闭口)/ 不低 于 5560/50/45GB/T 261 多环芳烃(质量分数)/% 不大 于 47SH/T 0606 润滑性 420SH/T 0765 校正磨斑直径(60)/m 不大 于 460 脂肪酸甲酯(5)(体积分数)/% 不大 于 0.51GB/T 23801 总污染物含量/(mg/kg )不 大于 2424 等待国标试验方 法 柴油标准指标比较 常温冷起动排放限值 48 常温冷起动排放(I型试验,WLTC, L+M+H+ExH) I 型试验限值 CN6a I型试验限值 CN6b Test Mass, kg 限值 COTHCNMHCNOxN2OPMPN mg/kmmg/kmmg/kmmg/kmmg/km(mg/km) (个/km) 第一类车-all7001006860204.56.01011 第二类车 ITM13057001006860204.56.01011 II1305TM17608801309075254.56.01011 III1760TM100016010882304.56.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