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文阅读》PPT课件.ppt_第1页
《云南古文阅读》PPT课件.ppt_第2页
《云南古文阅读》PPT课件.ppt_第3页
《云南古文阅读》PPT课件.ppt_第4页
《云南古文阅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板块 古 文 阅 读,一、考什么(考纲解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 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怎么考(命题范围) 考查内容:纵观几年来宁夏的高考试题,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出“言”“文”并重的特点。“言”即文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古今词义的辨析、词类的活用,特殊句式等;“文”则主要指文意。 从能力考查的角度理解,对本专题的考查,就是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1、 整理文言实词 (1)古今异义 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已不相同的词,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演变转移了,有的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变化,这些变化都造成了古今异义。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灾,绝食者千余家 (断绝粮食) B小学而大遗失 (小的方面要学习) C古之学者必有师 (读书求学的人)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解析】 “绝食”是词义演变了。“小学”古是“小”和“学”两个单音节词相连,今义则是一个双音节词;“学者”古义是泛指求学读书之人,今指有专门学问之人,词义缩小了;“所以”古义表示“的原因”或“通过的途径、方法”,今表示结果,词义转移了。 诸如此类的古今异义词,教材里多处出现,同学们在课后应做分类整理,加强记忆。只要大家留心整理,记忆,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语感,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遇到此类现象会自然想到是否有古今异义的情况,然后结合上下文比较推断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来。 【答案】 D,(2)一词多义 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 例2、下列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C、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假如)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不真,与“真”相对) 【解析】宽假:宽容,是一个双音复词,“假”的义项有借、凭借、借助、不,真、给与、如果、假如等,这些都是课内所见妁。在课外文言丈的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实词,就会联想到这个词在教材见过哪些义项,试着把这个义项代入到具体语境中去判断,则能推断出正确的理解。记得多了,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答案】 C,(3)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 相 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如“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中“莫”通“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知明而行无过 (智)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什么)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 D、虽有镐暴,不复挺者 (又,曝) 【解析】 “何”有“什么”义,但这里把“什么”代进去是讲不通的,有通假的意识,就要想到是近音通假,“何”通“呵”,呵斥的意思。 【答案】 B,(4)单音节词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如古代说“冠”,现在说“帽子”;古代说“朝”,现在说“早晨”。因此,不能把单音节词误认为双音节词,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地”,土地;“方”,方圆。也不能把连绵词拆开来理解,如“望洋向若而叹”(秋水),“望洋”是仰视的样子,不能拆成“望”和“洋”来理解。还要注意同义词(近义词)连用,如“中道崩殂”(出师表),“崩”,特指天子死亡;“殂”,死亡。“崩殂”在这里是同义词连用,可以看成一个词,“死亡”的意思。,(5)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是说,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作息”一词从文章意义上分析是“劳动”的意思,那么这个词语的意义就偏重于“作”,“息”就成了陪衬。再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正处于充满危机、有可能亡国的时候;“存亡”中只有“亡”表达了意义,“存”做陪衬。,(6)词类活用的知识 词类活用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2、整理文言虚词 整理内容: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整理方法:凡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虚词,应一一归纳整理出其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相应的例句进行整理记忆。,3、整理常用句式: 整理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 整理方法:明确句式特点,结合典型例句,掌握翻译的方法。,(三)整理文言句式 1、 倒装句 2 、 省略句 3、 被动句 4、 判断句,1、 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前置。 以“之”或“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例 1、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沛公安在? 4、大王来何操? 5、微斯人,吾谁与归? 6、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夫晋,何厌之有?,2、定语后置句 (1)以“者”为标志 (2)以“之”为标志 (3)以“之、者”为标志 例: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3)状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于,以”在古文言中常放在动词后作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要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 例: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4)主谓倒装句 为了强调谓语使之前置 1、甚矣,汝之不惠! 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2、省略句 主要是省主语、谓语动词、动词或介词宾语和介词,在翻译文言句式时一定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使语句完整,连贯。 例: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6、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7、竖子不足与谋。 8、牛何之?将以衅钟。 9、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0、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被动句: (1)有被动词于、见、见于、受于、 为、为所、为所、被的被动句。 (2)意念被动句: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应该放在动词后作宾语,但在句子中把它移到了动词前作主语,这样就变成了被动句。,例: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 也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11、为伯父让之所鞠 12、身死国灭,为天下笑,4、判断句: (1)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用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2)以判断副词“诚、乃、皆、固、本、素、则、是、为、即”为标志的判断句。 (3)因果式的判断句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3、梁,吾仇也 4、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5、刘备天下枭雄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是乃仁术也。 8、环滁皆山也,9、斯固百世之遇也 10、本长安娼女。 11、相如素贱人 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子元。即今傫然在墓者也。 1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二)掌握解答的方法 1、文言实词的解题方法 联系和推断 联系: 联系课文学习过的词义。所以,首先要求大家对所学过的课文要熟读成诵,其次,要强化联系的意识,建立起课内与课外联系的通道。,。,推断: (1)联想推断: 联想课本有关句中或熟悉的固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互相比照,辨其异同,然后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解析:陈情表“孩生六月,慈父见背” (指代“我”),由此可推断指代第一人称,作宾语前置。 此句理解为“不因我是外夷而轻视我”。,(2)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句子结构整齐,讲究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如: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根据前句就能推断“以”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根据对仗句的特点,推断出“固”为名词,“腰”为动词。,(3)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根据他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作状语,副词“确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作定语,形容词“真实” 信义著于四海 作主语,名词“信用、信誉”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作宾语,名词“信使、使者”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作定语,形容词“可靠的” 欲信大义于天下 作谓语,是动词“伸张”,(4)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前者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及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有些句子的实词义可以借助句子的内部语境来推断。 如: 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应和节拍) (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入出相对,指对内、对外),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 如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的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言”为“叙述” 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言”为“记载”。,(5)邻字帮助法 有在文言文中,有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同义复词,一是偏义复词。 如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推断为“疲劳”。 如2 “昼夜勤作息,大人故嫌迟” “作息”,本指工作和休息,但语境中不停地工作,因此,“作息”就是偏义复词,“息”只起陪衬作用。,(二)文言虚词的解答方法 1、看语法结构 先妣抚之甚厚。 “抚之”是动兵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老妪”,一位“她”。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2)看对应位置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仗,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如: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语气助词,(3)看特殊标志 短语段,句语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至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与此相同的还有”至、至若、至如“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用在句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4)看语气表达 有些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表达的语气来推断。其作为语气副词,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用法也不同。 其李将军之谓也 -表推测语气“大概”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表反诘语气“难倒” 吾其还也。 表商量语气“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命令语气“一定”,(5)看具体语境 虚词用法较为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的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如:永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前者连词表明“不果行”的原因,而第二句中“以”与其后的“之”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兴”的状语,因此,作介词,释为“凭借”。,a)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b)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得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c)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得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d)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6)看句式特点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3、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1)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着眼于对整篇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概括。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段含意的前提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4)掌握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观点态度的方法。,“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斥责、讽刺;对文中所写的事是拥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