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学史概况》PPT课件.ppt_第1页
《代文学史概况》PPT课件.ppt_第2页
《代文学史概况》PPT课件.ppt_第3页
《代文学史概况》PPT课件.ppt_第4页
《代文学史概况》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060年代文学史概况,三 次 文 代 会,第一次文代会,时间:1949年7月219日、北平。,内容: 听取了周恩来、郭沫若以及茅盾、周扬等人的报告,总结了各个地区的工作经验,尤其是肯定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它是“我们今后的文艺运动的总指标”。 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艺术界联合会章程,成立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舞蹈等协会,意义 实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标志着全国 文艺界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对中国当代文 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新中国文 艺事业的总方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 总方向。,第二次文代会,时间: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主要收获: 强调文艺工作必须以抓创作为主,鼓励作家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确定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 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 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总结建国以来文学工作的经验教训; 明确了全国文联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改进组织领导。,影响 推动了文艺创作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 存在的片面之处为以后的文艺发展埋下隐患,如片面强调塑造新英雄人物等。,第三次文代会,时间:1960年7月22日至8月13日,7月23日毛泽东接见部分代表,主要内容(P45) 总结了第二次文代会以来的成绩和经验; 重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再次强调“双百方针”但同时提出“放百花”、“锄毒草”的问题; 提出今后文艺工作的主要任务; 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影响: 对于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不仅没有进行纠正,反而予以肯定,“左”倾思想明显,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严重失误。,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武训其人: 武训,清末民初一个热心于教育的人。出身贫寒,靠忍辱负重的“苦操奇行”行乞兴学,批判的缘起: 1951年3月文艺报出现了质疑的文章,认为武训精神是 不可取的,因为武训采取的是改良主义和投降主义的态度,历 史观是错误的。由此展开了对武训传的论争。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 应当重视电影的讨论,使这次文艺论争变成一场 全国性的政治批判运动 。,影响 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斗争,将文艺问题强调成一场政治斗争,给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批判的兴起 俞平伯 李希凡、蓝翎 红楼梦研究 VS关于及其他 红楼梦简论 评 两个年轻人的观点得到了毛泽东的关注和肯定, 遂引发了另一场全国性的政治批判运动。,俞平伯,对俞平伯的批判 批评俞平伯的唯心主义批评标准,看不到红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盛衰的、具有反封建倾向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批评俞平伯否定了红所体现的具有丰富人民性的现实主义传统; 批评俞平伯醉心于琐碎的考证。,影响 用现实主义的原则来阐明、解释红楼梦,看待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问题 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超出了捍卫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学术范畴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胡风(19021985) 我国现代著名文艺理论 家、诗人、翻译家。 高扬“主观战斗精神” 可以认为是胡风文艺思想 的精髓。,胡风和妻子梅志,为达到文艺界思想的统一,从1952年9月开始,中宣部召开了四次有胡风本人参加的胡风文艺思想座谈会; 1953年,林默涵、何其芳分别在文艺报上发表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 1954年7月,胡风向党中央递交了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状况的报告(“三十万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文艺观点,反驳了林默涵、何其芳等人对他的批评。 变成全国性的肃反运动,最终以胡风入狱宣告结束,双百方针的提出,基本情况:1956年5月2日由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 。,具体内容: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 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 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 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总是应当通过艺术界科 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 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影响:促进了文艺界的繁荣 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冲破禁 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文学创作上,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的作品,敢于揭露生 活的矛盾,有意识地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 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表现出对个人生活 和情感价值的维护和开掘,文艺界的整风反右斗争,兴起 1957年4月,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大鸣大 放局面出现;6月8日,毛泽东起草党内指示组织力量反对右 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 什么?,反右斗争全面展开 。,后果 过于严重化,把思想学术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挫伤了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 反右后,浮夸粉饰的文学盛行,直至发展为瞒与骗的文学。 为日后“左”倾思潮的泛滥作了铺垫。,文艺政策的调整,背景 1960年,党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 定对国民经济试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与 此同时,党对文艺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重要举措 文艺界从1961年至1962年,先后召开了“新侨会议”、“广州会议”和“大连会议”,纠正文艺工作中的偏差。 1962年4月颁布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即“文艺八条” 。,结果: “文艺八条”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学创作、文艺理论等方面都出现了可喜的成果。(P53-54) “左”倾思潮的泛滥很快又把这个局面压了下去,文艺工作再一次走入低谷 。,社论要点: 武训传狂热地宣扬封建文化,歌颂了不应歌颂的行为; 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反衬投降办学的胜利,污蔑了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了中国历史,污蔑了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便其历史唯物论丧失了批判的能力。,俞平伯 (19001991)原名铭衡。浙江德清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先后在上海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多年。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作品包括新旧体诗集、散文集、古典文学研究论著多种,其中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论著(1923年初版的红楼梦辨和1952年改名再版的红楼梦研究)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1954年曾引起广泛的批评和讨论。 此外还出版了脂砚斋红楼梦辑释,与人合编出版了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校订出版了红楼梦八十回本等一批有关红楼梦的研究资料。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他有关红楼梦研究的所有文字汇集成俞平伯论红楼梦出版。,旧红学派 自清代乾隆年间红楼梦产生以来到1919年“五四”以前这100多年间,称为“旧红学”。“旧红学”中以两派影响最大:一为评点派,一为索隐派。其共同特点是煞费苦心地要在红楼梦中找出微言大义,广征博引地要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