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分解.ppt_第1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分解.ppt_第2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分解.ppt_第3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分解.ppt_第4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分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监局危化科,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一、重大危险源的概述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物品分类 三、危险化学品危险因素辨识,3,一、重大危险源的概述,(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国际劳工组织第174号公约、1993年预防重大事故公约)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无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安全生产法解释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4,(二),(二)国内重大危险源监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列入“八五”技术攻关项目。 1997年开展普查试点(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成都六个城市) 2000年制定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2004年国家下发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扩展了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开始重大危险源第二次普查试点工作。 近年来,国家安监总局大力推进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建设,为各地提供技术服务,全国共有8家单位开发的软件通过了总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应用技术审查,其中福建省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开发的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及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软件于2005年5月通过国家局评审,可用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和监控。,5,(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危 险 化 学 品 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GB18218-2009)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对78种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GB18218-2000:共分为1-4个附表,共142种物质。其中爆炸性物质26种、易燃物质34种、活性化学物质21种、有毒物质61种。,6,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物品分类,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危害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 危险物品的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7,进行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物品分为以下10类。: (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其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而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易燃气体:甲烷、天然气、氢气、乙炔、石油气等。易燃液体:苯、甲苯、丙酮、乙醇、乙醚等。易燃固体:黄磷、烷基铝等。,8,(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气体含S元素的、烷烃类的气体;氯气 氟气 氯化氢 硫化氢 氨气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氟化氢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磷化氢等。,9,(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10,(5)有毒物质:以不同形式干扰、妨碍人体正常功能的物质。它们可能加重器官(如肝脏、肾)的负担,如氯化物溶剂及重金属(如铅)、烷烃类等。 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物体的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 工业毒物:工业毒物按化学性质分类,这在物质危险识别过程中是经常采用的分类方法。工业毒物的基本特性可以查阅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GB5044-1985) 335种剧毒化学品: 2003年6月24日联合公告了2003年第2号 (2002年版),共收录了335种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目录,11,(6)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阻碍人体细胞的正常发育生长,致癌物造成或促使不良细胞(如癌细胞)的发育,造成非正常胎儿的生长,产生死婴或先天缺陷;致突变物质干扰细胞发育,造成后代的变化。 致癌物质,典型的:亚硝胺类。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等有机化合物如联安苯,烯环烃亚硝酸,黄曲毒素等都是化学致癌因子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从香烟的烟雾中可以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子。致畸物质:汞。 (7)造成缺氧的物质:蒸气或其他气体,造成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减少或者阻碍人体有效地吸收氧气(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氰化氢)。,12,(8)麻醉物质:如有机溶剂等,麻醉作用使脑功能下降。如: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等。 (9)氧化剂:在与其他物质,尤其是易燃物接触时导致放热反应的物质。 (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2、O2、Cl2、Br2、I2、S等(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含有变价元素的高价化合物,如KMnO4、KClO3、浓 H2SO4 、HNO3、MnO2 、FeCl3等。,13,(10)生产性粉尘:主要产生在开采、破碎、粉碎、筛分、包装、配料、混合、搅拌、散粉装卸及输送除尘等生产过程中的粉尘。 生产过程中,如果在粉尘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肺病。尘肺病是无法治愈的职业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爆炸下限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生产性粉尘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分析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和部位。 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类比识别。 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扩散传播的途径、作业时间、粉尘特性,确定其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围。 分析是否具备形成爆炸性粉尘及其爆炸条件。 爆炸性粉尘形成的4个必要条件为: 粉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 粉尘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粉尘的形状与表面状态; 粉尘中的水分。,14,河北秦皇岛粉尘爆炸事故,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4号车间2010年2月24日16时发生爆炸事故,15,事故原因为车间粉尘爆炸,造成21人死亡4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73万。,16,消防官兵在现场搜救,防控组分别在厂房西门和南北两侧设置3个水枪阵地,防止二次爆燃。,工程机械正在清理燃爆事故现场,17,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2月24日16时许,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燃爆事故。事故发生时现场共有107人,其中39人平安,21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8人伤势较重。 直接原因:平台清理作业过程中产生了粉尘云,局部粉尘云的浓度达到了爆炸下限,维修振动筛和清理平台时,使用了铁质工具,产生了机械撞击和摩擦火花。包装间、仓库设备和地面淀粉积尘严重是导致两次强烈的“二次爆炸”的直接原因。,18,三、危险化学品危险因素辨识,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贮存和运输是企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些运输物质中,有不少是易燃、可燃等危险品,一旦发生事故,必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19,(1)爆炸品贮运危险因素识别。主要根据以下几方面要求进行识别 从单个仓库中最大允许贮存量的要求进行识别; 从分类存放的要求方面去识别; 从装卸作业是否具备安全条件的要求去识别; 从铁路运输的安全要求是否具备进行识别; 从公路运输的安全条件是否具备进行识别; 从水上运输的安全条件是否具备进行识别; 从爆炸品贮运作业人员是否具备资质、知识进行识别。,20,(2)易燃液体分类及其贮运危险因素识别 (1)易燃液体的分类。 根据易燃液体的储运特点和或存在危险性的大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987)将其分为甲、乙、丙3类;甲类 闪点28 ;乙类28 闪点60 ;丙类 闪点 60 根据易燃液体闪点高低,依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易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下列3类。 第1类 低闪点液体,闪点-18;第2类 中闪点液体, -18闪点23;第3类 高闪点液体,闪点23。 (2)易燃液体贮运危险因素识别: 整装易燃液体的贮存危险从以下两方面识别: 从易燃液体的贮存状况、技术条件方面去识别其危险性; 从易燃液体贮罐区、堆垛的防火要求方面去识别其危险性。 散装易燃液体贮存危险识别。宜从防泄漏、防流散,防静电等方面识别; 整装易燃液体运输危险识别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识别: 装卸作业中的危险;公路运输中的危险;铁路运输中的危险;水路运输中的危险。 散装易燃液体运输危险识别。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识别: 公路运输的危险识别;铁路运输的危险识别;水路运输的危险识别;管道输送的危险识别。,21,3)易燃物品分类及其贮运危险因素识别 (1)易燃物品的分类。易燃物品包括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种类繁多、数量极大,根据其燃点的高低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自燃物品根据氧化反应速度和危险性大小分成一级自燃物品(黄磷、还原铁、还原镍 )和二级自燃物品(桐油酸、亚麻酸 )。遇湿易燃物品(电石、碳化铝、甲基钠 )按其遇水受潮后发生化学反应的激烈程度、产生可燃气体和放出热量的多少,分成一级遇湿易燃物品和二级遇湿易燃物品。 (2)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 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表现为:燃点低;与氧化剂作用易燃易爆;与强酸作用易燃易爆;受摩擦撞击易燃;本身或其燃烧产物有毒;易燃性。 自燃物品不需外界火源,会在常温空气中由物质自发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放出热量。 遇湿易燃物品: 活泼金属及合金类;金属碳化物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类;金属磷化物、金属硫化物;生石灰等。,22,4)毒害品分类 (1)毒害品的分类。 无机剧毒、有毒物品,包括:氰及其化合物,如KCN,NaCN等;砷及其化合物,如As2O3等;硒及其化合物,如SeO2等;汞、锑、铍、氟、铯、铅、钡、磷、碲及其化合物。 有机剧毒、有毒物品,包括: 卤代烃及其卤化物类,如氯乙醇、二氯甲烷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类,如二乙基汞、四乙基铅等; 有机磷、硫、砷及腈、胺等化合物类,如对硫磷、丁腈等 某些芳香环、稠环及杂环化合物类,如硝基苯、糠醛等; 天然有机毒品类,如鸦片、尼古丁等; 其他有毒品,如硫酸二甲酯、正硅酸甲酯等。,23,5)毒害品运输危险因素识别 主要从以下4方面识别: 贮存技术条件方面的危险因素: 是否针对毒害品具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