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ppt_第1页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ppt_第2页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ppt_第3页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ppt_第4页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就是人类交往、会话、接触等诸类活动的尺度。,1米,1厘米,这是对皮肤研究性的观察。,1毫米,我们进入一个微观的世界中,它和遥远的星球同样陌生。,0.1毫米,在接下比这更小的图中,我们观察的是血管中流过的细胞。,一、细胞发现史:,1、秦汉时期:尔雅记载了590多种动物和植物,并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2、17世纪前:人们试图回答植物和动物的组成,但受观察工具的限制。,3、1590年:一位荷兰人用两块透镜制造出了第一台显微镜。,4、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二、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590年荷兰眼镜制造商人用两块透镜制造出了第一个我。1670年,荷兰人列文胡克发明了用作科学实验的显微镜,它以反光镜反射光源,通过玻璃透镜来观察物体。此后,出现了复式显微镜。今天我们所见到并使用着的光学显微镜比起那个时代,已经大有改进了。,显微镜的自我介绍,胡克所用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显微镜的发展,实验室中的显微镜,目 镜,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象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与目镜长度成反比,物 镜,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象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 放大倍数与物镜长度成正比,压片夹,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固定玻片标本,免得玻片滑动,载物台,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玻片标本,镜 筒,显微镜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镜头 把目镜和物镜聚合起来,通光孔,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使光线通过,镜 臂,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握镜作用,转换器,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镜座,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稳定显微镜,镜柱,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支持作用,粗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升降镜筒调节焦距,升降幅度较大 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升降镜筒调节焦距,升降幅度较小,微调用 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 调节清淅度,反光镜,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作用:反射光线 有平面镜、凹面镜两种 凹面镜具有聚光作用,遮光器 (有光圈),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作用:调节通光量 光圈改变光通量,光圈越大,视野越亮,镜座,镜臂,倾斜关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反光镜,物镜转换器,细准焦螺旋,目镜和物镜,粗准焦螺旋,(最重要),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是指边长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放大倍数,连接目镜和物镜,调节焦距,调节焦距,提握镜身,支持镜身,稳定镜身,使光线射入物镜,光线通过,调节光线强弱,放玻片标本,固定玻片标本,放大倍数,调换物镜,显微镜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原理,微型钟表在显微镜下,指针按 时针旋转,顺,使用显微镜,一.提取和安放:,2.放置:平稳地放在水平桌面上,略偏左,使镜臂向后,镜筒向前,距桌边46厘米处,1.提取:左托右握 轻拿轻放,3.安镜:取下镜盖,在镜筒上方插入目镜,在转换器上安装不同倍数的物镜,注意:揩拭镜头用专用擦镜纸,若倾斜观察,角度不大于45o,以免重心不稳,临时装片不能倾斜,防止水溢出.,使用显微镜,一、提取和安放,2.转动集光器.选择大光圈正对通光孔,3.转动反光镜.选择面镜(一般选凹面镜),4.转动粗准焦螺旋器.使低倍镜前端距载物台约1-2厘米的距离,二、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使用显微镜,一、提取和安放,2.转动集光器,选择大光圈正对通光孔,3.转动反光镜,选择面镜(一般选凹面镜),4.转动粗准焦螺旋器,使低倍镜前端距载物台约1-2厘米的距离,二、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5.左眼看目镜,同时双手将反光镜有目的转向光源并调节,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 亮的圆形视野,使用显微镜,二.对光,三.低倍镜找图象并观察:,一.提取和安放,使用显微镜,二.对光,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三.低倍镜找图象并观察:,一.提取和安放,1.放置玻片:,两眼从侧面注视,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降至距标本约0.5厘米时停止(切忌眼看目镜,下降镜筒),2.下降镜筒:,使用显微镜,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 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3.上升镜筒寻找物象:,二.对光,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三.低倍镜找图象并观察:,一.提取和安放,1.放置玻片:,两眼从侧面注视,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降至距标本约0.5厘米时停止(切忌眼看目镜,下降镜筒),2.下降镜筒:,使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把要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到视野正中央,四.高倍镜观察:,二.对光,三.低倍镜找图像观察,一.取用和安放,1.低倍换高倍镜之前:,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使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把要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到视野正中央,四.高倍镜观察:,二.对光,三.低倍镜找图像观察,一.取用和安放,1.低倍换高倍镜之前:,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3.低倍换高倍镜之后:,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使用注意,2.观察物象时两眼均睁开,左眼看目镜,右眼看画图,1.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准焦螺旋,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高倍镜下,细胞数目 ,细胞体积 ,视野 。,少,大,暗,3.镜头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不能用手转动两物镜以免使光轴发生弯曲,4.使用新鲜材料做临时装片,必须在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防止污染镜头,使用显微镜,五.显微镜复原:,擦镜纸擦镜头,纱布擦镜身和载物台,以防污染发霉和腐蚀。取下目镜,放回镜盒,盖上镜盖。转动转换器,使两物镜成外八字形,并将镜筒下降,将反光镜竖直,然后将显微镜和镜盒放入镜箱,四.高倍镜观察,二.对光,三.低倍镜找图像并观察,一.取用和安放,步 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注意三个先后:,1.先低倍、后高倍,2.先粗调、后细调,3.先下降、后上升,从镜箱取出显微镜,安放目镜和物镜,1.取用和安放,2.对 光,转动转换器,调节反光镜,3.低倍镜观察,放置玻片标本,侧视物镜降至距标本约0.5厘米,4.观 察,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整理实验台,低倍物镜和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看,右眼睁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1)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眼看物镜,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装片。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4)把观察到的结果用铅笔画出来。 (5)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1)上升镜筒,物镜呈“八”字形朝前下降镜筒 (2)关掉集光器,垂直反光镜。(3)装入箱子,放在桌子左边。,1、几个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的时候,视野有时是黑的。为什么?,2、如果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能不能看到明亮的视野和看清标本?为什么?,3、观察对象的放大倍数跟什么因素有关?放大率跟观察的物象有什么联系?,5、要改变视野的明或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4、分别将玻片向上、向左移动,观察所看到的物象向哪个方向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7、视野中看到一污点,移动装片或转换物镜,污点仍然存在,则污点可能在哪里?,8、反光镜上停了一只苍蝇,想想会成像吗?,9、视野中看到的图像部分模糊,部分清晰是何原因?,6、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怎样?这时应注视显微镜的什么结构?为什么?,1. 组合,视 野中看到细胞体积 最大, 组 合,看到细胞数目最多,2.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观察一直径为0.1mm的小圆点,则视野中小圆点像的直径为 ,面积放大 倍。,3.实验时,先用显微镜的10倍目镜和10倍物镜观察,在视野中看到8个细胞,现目镜不变,换上40倍物镜观察,那么看到的细胞数目为( ),A、8个 B、32个 C、2个 D、无法确定,练习,a.d,b.c,D,40mm,160000,4、如图是显微镜下看到的两个视野,要把甲图变为乙图,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3.6.5.2,再 见,操作技能,如何操作使物象更容易找到?,如右图所示,在放置载玻片时,使观察对象置于通光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