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介绍_第1页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介绍_第2页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介绍_第3页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介绍_第4页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 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将已纯化后的甘油菌种活化后于37下培养2024h ,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及菌体形态和菌落特征的观察。染色方法参照微生物鉴定实验指导2.生长条件试验 (1)耐盐性试验(NaCl 浓度:0. 85 、1. 20 和1. 71) (mol/ L) ;(2)耐酸碱试验(p H :4. 3 、5. 7 、6. 8 、8. 4 、8. 6 和8. 7) ;(3)温度梯度试验(温度: 10、30、40、50、55、60和65) 。分别将参试菌接种于以上处理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 ,记录生长状况。3.生理生化试验 过氧化氢酶测定将实验菌接种于PGY培养基斜面上,37培养20h24h,取一环接种的培养物,涂于干净的载玻片上,然后在其上滴加3%15%的过氧化氢,有气泡则为阳性反应,无气泡为阴性反应。葡萄糖产酸产气实验在PY基础培养基内加入30g葡萄糖和5%吐温-80,1.6g/100mL的溴甲酚紫1.4mL作指示剂, 在培养基内放置一小倒管,分装试管置37培养24h, 经培养后,指示剂变黄表示产酸,倒管内出现气泡,表示产气。淀粉水解实验接种新鲜的菌种于含有0.5g可溶性淀粉的PY基础培养基中,取少许培养液于比色盘内,同时取未接种的培养液作对照,分别在其中加入卢哥氏碘液.不显色表示淀粉水解,显蓝黑色或蓝紫色时,表示淀粉未水解或水解不完全。明胶液化实验将实验菌接种于明胶基础培养基中,置37培养,以一支未接种的试管作为对照。将接种的和未接种的对照管置于冰箱或冷水中,等待对照管凝固后记录实验结果,反复观察对比多次。如对照管凝固时,接种管液化为阳性反应,凝固为阴性反应甲基红(M.R)试验接种实验细菌于PYG培养基,于37培养2天后,于培养物中加入几滴甲基红酒精溶液,如呈红色,表示阳性。乙酰甲基甲醇V-P实验接种新鲜的实验菌种于培养基中, 37培养2天后,取培养液1mL在其中加入1ml 10的NaOH,混匀,再加入34滴2%氯化铁溶液。数小时后,培养基表面的下层出现红色者,为阳性柠檬酸盐取幼龄菌种接种于柠檬酸盐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37天,培养基呈碱性(蓝色)者为阳性反应,不变者则为阴性酪素水解试验牛奶平板的制备:取5g脱脂奶粉加入50mL蒸馏水中(或用50mL脱脂牛奶),另称1.5g琼脂溶于50mL蒸馏水中,将两液分开灭菌。待冷至4550时,将两液混匀倒平板,即成牛奶平板。将平板倒置过夜,使表面水分干燥,然后将菌种点接在平板上,每皿可点接35株菌。适温培养1、3、5天,记录菌落周围和下面酪素是否已被分解而呈透明。配制该培养基时,切勿将牛奶和琼脂混合灭菌,以防牛奶凝固厌氧生长测定将菌种接入营养肉汤平板后,用密封带包好放入CO2培养箱37培养2天后,观察生长情况,生长则为阳性(10)厌氧硝酸盐产气接种封油:以斜面菌种用接种环接种后,用凡士林油(凡士林和液体石蜡为1:1)封管,封油的高度约1厘米。必须同时接种不含有硝酸钾的肉汁胨培养液作对照。观察结果:培养27d,观察在含有硝酸钾的培养基中有否生长和产生气泡。如有气泡产生,表示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为阳性反应。但如不含硝酸钾的对照培养基也可产生气泡,则只能按可疑或阴性处理。(11)石蕊牛奶的反应牛奶中主要含有乳糖和酪蛋白,在牛奶中加入石蕊是作为酸碱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石蕊在中性时呈淡紫色,酸性时呈粉红色,碱性呈蓝色,还原时则自上而下地褪色变白。观察其产酸、产碱、胨化、酸凝固、凝乳酶凝固、还原情况(12)糖发酵实验将需要测定的糖或醇类等碳水化合物加入PY基础培养基中,按表分装含5mL培养基的试管.分别取0.2mL,被鉴定菌株接到灭菌后的碳水化合物培养基中37培养24h,振荡培养。检测时取培养液少许置于比色盘内,同时取未加碳水化合物的PY培养液作为对照,滴加试剂比较颜色的变化,记录产酸的强弱.附一些培养基:PY培养基(100mL):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1.0g,无机盐溶液4.0mL盐溶液成分:无水CaCl2 0.2g,MgSO4 20.0g ,K2HPO4 1.0g, ,KH2PO4 1.0g,NaHCO3 10.0g,NaCl 2.0g(将CaCl2和MgSO4一起溶解于300mL蒸馏水中,再加500mL蒸馏水,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加入其他盐类.继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混合后贮备于4)PYG培养基:PY在基础培养液内加入1.0g葡萄糖营养明胶 蛋白胨5g、牛肉膏3g、明胶120g、蒸馏水1000mL、pH6.87.0;加热溶解、校正至pH7.47.6,分装小管,121高压灭菌10min,取出后迅速冷却,使其凝固。复查最终pH应为6.87.0柠檬酸盐斜面培养基:柠檬酸钠 3g NH4H2PO4 1g MgSO4 0.2g K2HPO4 1g NaCl 5g 琼脂1520g 水1000mL 加热溶解后,调pH至7,再加入1.6%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10mL,培养基呈绿色,分装试管,每管5mL,121灭菌30min含硝酸钾的营养肉汤 加入2g硝酸钾入营养肉汤4.16S rDNA 序列分析 这个LZ另外查好了,很多学问。5.生长曲线活菌计数方法:采用涂布法,进行菌落计数,每隔一段时间(2-4小时)测实验九 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日期:2009-5-30来源: 作者:孔庆学字体:大 中 小 实验九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1目的 1.1了解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反应原理 1.2掌握测定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技术和方法 2原理 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由于细菌特有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特性,这种差异就表现的更加明显。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类、脂肪类和蛋白类物质的能力不同,所以其发酵的类型和产物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即使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在菌株的分类鉴定中仍有很大作用。 3材料 3.1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斜面菌种 3.2培养基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 3.3试剂 40NaOH溶液、肌酸、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1.6%溴甲基酚紫指示剂。 3.4器具 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管、杜氏小套管。 4流程 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 5步骤 (一)糖类发酵试验 1目的 了解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的能力及实验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原理 可根据细菌分解利用糖能力的差异表现出是否产酸产气作为鉴定菌种的依据。是否产酸,可在糖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溴甲酚紫(即B.C.P指示剂,其pH在5.2以下呈黄色,pH在6.8以上呈紫色),经培养后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产气,可在发酵培养基中放入倒置杜氏小管观察。 3材料 3.2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的斜面菌种 3.培养基 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 流程 发酵液试管标记接种培养观察记录 5步骤 5.1试管标记图9-1糖发酵产气 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不产气;产气 4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均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和空白对照。 5.2接种培养 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各相应试管中,每种糖发酵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均不接菌。将装有培养液的杜氏小管倒置放入试管中(图9-1),置37恒温箱中培养,分别在培养24h、48h、和72h观察结果。 5.3观察记录 与对照管比较,若接种培养液保持原有颜色,其反应结果为阴性,表明该菌不能利用该种糖,记录用“”表示;如培养液呈黄色,反应结果为阳性,表明该菌能分解该种糖产酸,记录用“”表示。培养液中的杜氏小管内有气泡为阳性反应,表明该菌分解糖能产酸并产气,记录用“”表示;如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记录用“”表示。 (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P试验) 1目的 了解鉴别不同肠杆菌科各菌属的乙酰甲基甲醇试验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原理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液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3材料 3.1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斜面菌种 3.2培养基 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 流程 培养液试管标记接种培养观察记录 5步骤 5.1标记试管 取5支装有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5.2接种培养 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相应试管中,空白对照管不接菌,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48h。 5.3观察记录 取出以上试管,振荡2min。另取5支空试管相应标记菌名,分别加入35ml以上对应管中的培养液,再加入40NaOH溶液1020滴,并用牙签挑入约0.51mg微量肌酸,振荡试管,以使空气中的氧溶入,置37恒温箱中保温1530min后,若培养液呈红色,记录为V.P.试验阳性反应(用“”表示);若不呈红色,记录为V.P.试验阴性反应(用“”表示)。 注意:原试管中留下的培养液用作甲基红试验。 (三)甲基红试验(M.R.试验) 1目的 了解鉴别肠杆菌科各菌属的甲基红试验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原理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3材料 3.1菌种 同VP试验 3.2培养基 同VP试验 4流程 培养液指示剂观察记录结果 5步骤 于V.P.试验留下的培养液中,各加入23滴甲基红指示剂,注意沿管壁加入,仔细观察培养液上层,若培养液上层变成红色,即为阳性反应;若仍呈黄色,则为阴性反应,分别用“”或“”表示。 (四)吲哚试验 1目的 掌握吲哚试验(Ehrlich法)的原理和方法 2原理 有些细菌含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吲哚本身没有颜色,不能直接看见,但当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时,该试剂与吲哚作用,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3材料 3.1菌种 测试菌株 3.2培养基 蛋白胨水培养基 3.3试剂 二甲基氨基苯甲醛溶液、乙醚。 4流程 标记试管接种培养观察记录 5步骤 5.1试管标记 取装有蛋白胨水培养液的试管5支,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5.2接种培养 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到以上相应试管中,第5管作空白对照不接种,置37恒温箱中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