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检测重点》PPT课件.ppt_第1页
《粉尘检测重点》PPT课件.ppt_第2页
《粉尘检测重点》PPT课件.ppt_第3页
《粉尘检测重点》PPT课件.ppt_第4页
《粉尘检测重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粉尘浓度检测,前 言,粉尘是职业病危害主要因素, 其造成的尘肺病严重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危害程度,为了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和减少尘肺病发生,进行作业现场粉尘的监测。,相关定义:,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由于某种劳动的性质或者特殊的劳动环境而引起的疾病。 法定职业病: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机械性刺激、化学药品刺激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即由于人体受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影响,造成人的某些器官发生病变,或者引起全身性疾病。,相关定义,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呼吸性粉尘:能够进入并沉降在肺泡区的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相关定义,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以气溶胶状态或以烟雾状态存在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工作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粉尘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数量或质量 mg/m3 (总粉尘浓度 呼吸性粉尘浓度),相 关 定 义,尘肺: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矽肺: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占尘肺的50%,粉尘相关的卫生标准,_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 采样规范 _GBZ 160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 因素 _ GBZ 17061-1997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粉尘相关的卫生标准,_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 _ GBZ/T 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 分: 呼吸性粉尘浓度 _ GBZ/T 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 粉尘分散度 _ 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_ GBZ/T 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 石棉纤维浓度,粉尘测定,_ 粉尘(总尘、呼尘)浓度的采样及检测 _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采样及测定 _ 粉尘分散度的采样及测定 _ 石棉纤维浓度的采样及测定,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采样、 浓度检测,总 粉 尘 测 定,测定原理 : 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呼吸性粉尘测定,测定原理: 空气中粉尘通过采样器上的预分离器,分离出的呼吸性粉尘颗粒采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的区别:,采样器相同,采样头不同。 呼尘采样头有预分离器。 预分离器:对粉尘粒子的分离性能应符合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要求,即采集的粉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7.07m以下,且直径为5m的粉尘粒子的采集率应为50%。,工作场所测尘点选择原则,1. 满足卫生标准要求,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粉尘 浓度最高和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接尘地点。 2.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 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一般应 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3.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 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采样对象的选择( 定点、个体 ),定点采样点数的确定: 1. 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 个采样点。 2 .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 13 台设置1 个点; 410 台设置2 个点 10 台以上,至少设置3 个点。,采样对象的选择( 定点、个体 ),3 .有2 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 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 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 点 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 点 的数目参照2确定。 4 .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 置1个点。 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 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 个采样点。,个体采样对象数量,包括: 不同工作岗位、接触浓度最高、接触时间最长者,其余的随机选择 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当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在采样对象的范围中,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 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 35 2 6 10 3 10 4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当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在采样对象的范围中,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 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 6 5 79 6 1014 7 1526 8 2750 9 50 11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采样时段的原则,采样时段: 指在一个监测周期(如工作日、周或年)中,选定的采样时刻。,采样时段的原则,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作1小时后) 2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 3. 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4.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采样前的准备:,1、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粉尘采样头)及粉尘采样器的 性能和规格,符合GB/T 17061-1997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 的技术规范要求(需要防爆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采样器) ,仪器进行充电。 2、采样前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在校正时,必须串 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流量计的流量误差不能大于 5%。 3、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器,应校正定时装置。 4、滤膜: 已称量好的过氯乙烯或其他测尘虑膜,对滤膜的要求,如有高温,可溶解滤膜的有机溶剂存在时,改用玻璃纤维滤膜),当空气中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37mm或40mm的滤膜;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75mm。个体检测用直径37 mm滤膜。,采样前的准备,5、采样点的明细单(采样点的名称、位置)、现场调查表 6、现场采样记录表(项目编号、检测项目名称、样品编号、仪器编号、采样车间及位置、时间、流量,温湿度、生产情况、工人佩戴的防护用品,厂房的通风方式,工人工作时间,采样人、采样日期、陪同人及日期) 7、采样记录夹、笔、镊子,采样器支架等等,流量校正的意义: 采样的流量误差=采样体积误差=检测结果误差 17061-1997要求: 全程采样流量的误差设定流量的5%,粉尘采样,定点采样 个体采样 符合GBZ 159-2004 的要求 符合相应粉尘测定标准的特殊要求,定 点 采 样,定点检测 是将采样仪器放在选定的采样点,收集器置于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一般距地面0.51.5m高度,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测定。 主要用于评价检测和日常检测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定 点 采 样,按照检测要求,可以采用短时间采样或长时间采样。 短时间采样:在呼吸带高度以15L/min-40L/min的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常用流量20L/min,主要用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卫生标准检测评价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装好滤膜的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L/min-5L/min的流量采集1h-8h的空气样品,(由采样现场的粉尘浓度确定)常用流量2L/min,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卫生标准检测评价。,个 体 采 样,个体检测 是将个体采样空气收集器佩戴在检测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测定。 主要用于评价劳动者接触毒物的程度。 以1L/min5L/min流量采集1h-8h的空气样品,常用流量2L/min,全工作日或整工作班,粉尘浓度测定,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滤膜质量法 GBZ/T 192.1-2007 GBZ/T 192.2-2007,粉尘浓度测定,粉尘采样仪的使用 滤膜的安装 采样后滤膜的折叠 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样品的运输和保存,采样后,取出滤膜,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或污染。(常温),粉尘浓度测定,滤膜称量: 将采样前后的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小时以上 除静电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 在滤膜袋和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和编号 将称量好的滤膜和衬纸放入干净的滤膜袋中备用,滤膜上粉尘的增量()要求 最低检出浓度为0.2 mg/m3。以0.01 mg天平,采集500升空气样品计,个体采样滤膜粉尘的增量要求,粉尘检测浓度的计算,检测结果的应用,举例: 检测项目:其他粉尘 检测浓度样品数量 3个/点 工人实际接触时间4小时/天 计算 CTWA(mg/m3)、超限倍数,检测结果的应用与评判,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定义: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是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主要指标,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 方法:按8小时工作日内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 ;工作时间不足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