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 地球内部圈层.ppt_第1页
地理必修一 地球内部圈层.ppt_第2页
地理必修一 地球内部圈层.ppt_第3页
地理必修一 地球内部圈层.ppt_第4页
地理必修一 地球内部圈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6.地球的圈层结构,考试说明对本学案的基本要求有: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2.理解并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 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 重点解决: (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关系; (2)地球内部圈层和大气圈的基本特征。,返回目录,水 圈,大 气 圈,生 物 圈,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地核,地幔,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构成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外部圈层。,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岩石弹性震动,地球内能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递,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液、 气三态物质,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 物质,1.地震波:,一、地球的内部圈层:,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依据:,界面:,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莫霍面,古登堡面,17,2900,岩石,铁、镁的硅酸盐类,铁、镍为主,由岩石组成 厚度不均,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例1】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 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 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图,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 面的名称。,地核,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幔,(2)最近,我国在渤海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地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 _波。,横,3.岩石圈 内部圈层的特殊圈层,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与人类具有最紧密关系的外部圈层。,软流层以上的部位属于岩石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1、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问题:低层大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干洁空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 汽,固体杂质,(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机体有氮才能生长,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吸收太阳紫外线,使生物免受伤害,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水汽凝结的凝结核,水汽和固体杂质有何作用?,1.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保温,大气圈,2、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 大气底层,厚度随季节和纬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递减; 各层中最薄,但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空气对流强烈,天气复杂多样。,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低纬: 1718千米,中纬: 1012千米,高纬: 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提问: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平流层:大气中臭氧的主要分布区。 因其大量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递增。 空气做平流运动,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天飞行。,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呈递增趋势,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天气晴朗,单一,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的高空范围。 密度小,与星际空间接近。 该层中有大量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大气密度极小,距地面远,受到引力小,电离层能反射无 线 电波,气温随高度递减;空气对流运动剧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气温随高度递增;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晴气朗。,气温随高度递减;上冷下热,空气对流剧烈,也称高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很快,空气稀薄,以氧原子为主,吸收超短波辐射而增温。,热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外层,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度的层次。,(2010福州3月)2007年10月26日,首都北京遭遇入秋以来第一次大雾天气,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1千米,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北京市气象台也首次一天发布两个大雾黄色预警。据此材料及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1-2题。,1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 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D,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朗而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导致水汽易于凝结,形成大雾天气,B,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强,使光线很微弱,从而能见度降低。,(二)水 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3/4,33,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淡水储量的0.3%,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水分和能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水溶解岩石、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 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动力:水分循环不仅调节气候、净化大气,而且几乎伴随着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了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了水圈,空间分布,按照各种水体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陆地水又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淡水仅占3%,其中又有2/3储藏在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冰川中;大气层中也有一小部分水,基本上以水汽形态存在,水圈:,地球上的水97%以上是海洋咸水,说明: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以及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并且共同组成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三).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层。,生物圈:,生物圈的质量较小,但它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重要的地理圈层之一,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在地理环境中,生物圈并不是单独占有空间,而是分别存在于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表面,说明: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20多千米。生物圈的质量仅相当于大气圈的1/300、水圈的1/7000,但生物圈是唯一的有机圈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