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科教兴农.doc_第1页
新农村建设科教兴农.doc_第2页
新农村建设科教兴农.doc_第3页
新农村建设科教兴农.doc_第4页
新农村建设科教兴农.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农村建设 科教兴农工作简报第 9 期 (总 第 61 期) 浙江大学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7 年 9 月16日发挥科技优势 真情服务“三农”我校获省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12位教师分获优秀科技特派员、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荣誉称号9月3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表彰20062007年度科技特派员、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我校获20062007年省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农学院骆耀平、汪自强、徐志宏、汪炳良、张士良,动科院叶志毅、舒妙安,环资学院吴良欢,生科院刘志强,生工食品学院沈建福等10位教师获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教务处汪定焓、研究生院陈智峰2位教师获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荣誉称号。这也是自2003年我省实施科技特派员,2004年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以来,我校连续4年获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连续3年获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校党委副书记庞学铨代表学校出席会议。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决策,是加快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浙江大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自2003年至今,我校共派出97人次优秀中青年教师到欠发达地区担任科技特派员,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不辞辛劳富有成效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仅2006年度,我校23位教师在5个市14个县23个欠发达乡镇任省科技特派员,他们累计实施了高山果蔬,油茶新品种选育,水库网箱养名优鱼等科技项目188项,项目总投资额5416万元,先后引进果蔬、茶叶、土鸡、山羊、兔等动植物新品种439个,推广蔬菜瓜果绿色农产品安全控制、猪鸡鱼高效生态循环养殖等新技术229项,创办科技企业70家,协助组建专业合作社56家,创品牌14个,创建利益共同体23个,联系示范户7043户,示范基地面积达64380亩,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农民收入5345万元,新增就业人数7824人,举办培训班406次,培训32140人次,发放资料36300份,组织外出参观72次,写出调研报告76份,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自2004年开始,我校已派出6位科级干部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路线,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民排忧解难,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许多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派驻乡镇(街道)政府和广大干部农民的好评,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强化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工作力量,我校向湖州派出26名挂职干部为了强化市校共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工作力量,经校市双方协商,浙江大学选派优秀干部、教师和博士后及博士生到湖州市挂职。他们于9月5日分赴湖州市有关部门及各县区和有关乡镇担任行政助理。浙江大学派驻地方挂职干部制度,是学校培养干部队伍,加强地方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教育和人才支持的重要措施, 已在宁波、台州、绍兴和丽水等市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派驻湖州挂职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市校双方合作共建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加强重点合作项目的工作支持力度及协调督查力度,争取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等方面有重点突破,并推动实验示范区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挂职湖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并担任湖州挂职工作组组长金佩华表示:要尽力做好校地、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以及有效组织者的作用,快速、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建设进程。工作组将在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共建规划、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组织协调、追踪督查评价、总结推广经验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不断完善和提升新农村建设中的“湖州模式”,努力抓好大项目、构筑大平台、组织大团队、争取做出大贡献。简讯: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与安吉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安吉县金牛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共建无公害稻米标准化示范园区研讨会,7月20日在安吉县举行。示范园区由浙江大学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依仗安吉的生态条件,通过水稻合作社平台发展无公害稻米生产,使水稻从单一品种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拓展综合利用的空间,推广节约型无公害稻米生产方式,稳定粮食生产规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唐中祥对依托浙江大学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模式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革,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2006年度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农业技术推广)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通报,浙江大学农学院骆耀平、动科院尹兆正榜上有名。 9月6日,教育部简报以“浙江大学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新模式”为题,全文刊登了我校报送的信息专报,着重介绍了由我校开创的政府、学校、农民、专家四方受益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2002年,我校与杭州余杭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浙江大学农业专家创业园”,开始了新型农业推广模式的尝试。几年来,园区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专家教授的悉心经营下,各项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推动源头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反哺属地农民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8月27日至9月16日,受丽水市农业局的委托,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承办的“丽水市茶叶技术培训班”,为期二十二天的培训由专家分别从产、加、销各环节进行授课。来自丽水市九县(市、区)的农技人员和企业领导共48人参加了培训。 9月10日,由浙江大学承担的“德清县现代(果蔬)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