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课程设计-陈明央.doc_第1页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陈明央.doc_第2页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陈明央.doc_第3页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陈明央.doc_第4页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陈明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工艺设计 学 院:海洋科学学院 专 业: 环境工程 班 级: A09环工 姓 名: 陈明央 学 号: 090107114 指导教师: 高锋 2012年6月目录某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工艺设计2第一章 绪论31.1 设计的目的31.2设计资料41.3、设计要求51.4、设计成果51.5、设计要点61.6主要参考资料7第二章 总体设计72.1 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比选7第三章 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123.1生活污水设计流量123.2格栅133.3污水提升泵房163.4 平流式沉砂池183.5、初沉池213.6 A2/O活性污泥法233.7 二沉池313.8接触池333.9污水浓缩池34第四章 附属建筑物的确定38第五章 净水厂总平面布置395.1 厂区平面设计395.2 厂区高程设计40【摘要】: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加大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势在必行。现拟建一座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5000m3/d,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0.65,可生化性较好,其它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一般不超标: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COD、SS值为典型城市污水值。针对以上特点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考虑到出水要求脱氮除磷目地,根据国内外已运行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可采用“A2/O活性污泥法”。【关键词】:城区 污水处理 A2/O活性污泥法第1章 绪论1.1 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掌握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工艺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和工艺计算。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城市污水的水质和水量等特点,掌握城市污水处理的一般方法和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选择和处理工艺单元构筑物的尺寸计算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查阅参考文献和资料的能力,对各构筑物计算公式中的参数能够合理的取舍,能够对各构筑物和管路的水头损失概念有初步认识。且锻炼学生工程绘图和撰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1.2设计资料 1.2.1 废水资料 (1) 设计人口:近期规划100 000 人,远期规划150 000 人。每人每天排放量近期为180L,远期为200L/(人天)。城市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全部经过厂内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污水量近期为 5000 m3/d,远期达10000 m3/d ,工业污水的时变化系数为 1.3,污水性质与生活污水类似。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混合后的水质预计为: BOD5 = 260 mg/L , SS = 275 mg/L , COD = 400 mg/L , NH 4-N 30 mg/L ,总 P4 mg/L 。 (2)纳污河流:位于城市的东侧自南向北,最高水位411.62m。 (3)拟建污水厂场地:在该城市东北方向,位于纳污河流下游河流岸边有一块空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413.62m,地下水位-9.0m。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4)来水方向:于场区西面,城市污水主干管终点(污水厂进水口)的管内底标高406.82m,管径D=1300mm,管坡i=0.003,充满度h/D=0.59。(5)混合污水温度:夏季28,冬季10,平均温度为20。1.2.2处理要求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BOD530mg/L、SS30mg/L;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污泥脱水”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就近排入纳污河流。1.3设计要求1. 方案选择应论据充分、具有说服力。2. 计算时所选用公式要有依据、来源,参数选择应合理,计算应有足够的准确性。3. 图纸应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4. 计算说明书应层次清楚、语言简练、书写工整、说明问题。1.4设计成果1. 设计计算说明书 1 份。2. 完成图纸 2 张 厂区平面布置图1 张; 处理系统高程布置图1 张。1.5设计要点1.5.1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一般规定该市排水系统为分流制。处理构筑物流量:曝气池之前,各种构筑物按最大时流量设计;曝气池之后(包括曝气池),构筑物按平均日平均时流量设计。管渠设计流量:按最大时流量设计。各处理构筑物不应小于2组(格或座),且按并联设计。各处理构筑物形式自定,设计参数参见教材、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等资料。1.5.2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厂区平面布置时,除处理工艺管道之外,还应有空气管,厂内污水管、自来水管、雨水管,超越管,放空管等,管道之间及其与构筑物,道路之间应有适当间距。污水厂厂区主要车行道宽68m,次要车行道34m,一般人行道13m,道路两旁应留出绿化带及适当间距。污水厂厂区适当规划设计机房(水泵、风机、配电用房)、办公(行政、技术、中控用房)、机修及仓库等辅助建筑。 厂区总面积自定,图面重点表达构(建)筑物外形及其连接管渠,内部构造及管渠不表达。1.5.3工艺流程布置图 考虑构筑物及管道水头损失,合理进行高程布置。1.6主要参考资料(1). 排水工程;(2).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五、十、十一册等; (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等。 (4)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5) 期刊杂志:给水排水、中国给水排水等。 (6) 王社平 等编,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化工出版社,2011。 (7) 崔玉川 等编,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化工出版社,2004。 (8) 张志刚 等编,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第2章 总体设计2.1 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比选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方案时,既要考虑有效去除BOD5和COD还要考虑适当去除N、P、SS。从原污水水质可以知道可采用的工艺有很多,而相对来说处理效果好而且技术成熟的工艺有以下几种。 (1)、A2/O工艺(2)、奥贝尔(Orbal)氧化沟工艺(3)、周期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2.1.1 A2/O工艺A2/O工艺流程图如图2.1所示。进水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回流污泥排放剩余污泥图2.1 A2/O工艺流程图内循环2.1.2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奥贝尔(Orbal)氧化沟工艺流程图如图2.2所示。进水沉砂池奥贝尔氧化沟沉淀池回流污泥排放剩余污泥图2.2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工艺流程图2.1.3 CASS工艺CASS工艺流程图如图2.3所示。进水沉砂池CASS池回流污泥排放剩余污泥图2.3 CASS工艺流程图格栅 三种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具体比较如下表:表2.1 三种工艺方案比较如下表 工艺内容A2/O奥贝尔(Orbal)氧化沟CASS工艺技术可行性先进、成熟、应用广先进、成熟、应用广先进、成熟、应用广水质指标出水水质好、稳定易于深度处理,对外界条件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出水水质好、稳定易于深度处理,对外界条件变化的适应性较好出水水质好、稳定易于深度处理,对外界条件变化的适应性较好基础建设费用较高高高运行费用较高高较高运行管理运转操作单元较多复杂操作单元较少方便操作单元较少方便维修设备多、维修量大设备少、维修量低设备少、维修量低占地较大较大较小要求管理水平高高较高环境影响噪音较大、臭味较小噪音小、臭味较小噪音较大、臭味较小2.1.4 工艺方案选择综上所述, 此三种方法都能达到除磷脱氮的效果,且出水水质良好,但相对而言,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氧化沟中进行不断的循环运动,具有良好的去除BOD、COD及脱氮除磷的功能。另外,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0.65,可生化性较好,其它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一般不超标: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COD、SS值为典型城市污水值。针对以上特点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考虑到出水要求脱氮除磷目地,根据国内外已运行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可采用“A2/O活性污泥法”。2.1.5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述图1 工艺流程图2.1.6沉砂池的作用及选型:污水中的无机颗粒不仅会磨损设备和管道,降低活性污泥活性,而且会板积在反应池底部减小反应器有效容积,甚至在脱水时扎破滤带损坏脱水设备。沉砂池的设置目的就是去除污水中的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沉砂池常见的形式有: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及涡流式沉砂池,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第3章 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3.1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居民平均日生活用水量定额q=180L/(cap)。居民平均日生活污水量为:=208.3L/s查得总变化系数为: 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312.5L/s式中 各排水区域平均日居民生活污水量标准 L/(cap); 各排水区域在设计使用年限终期所服务的人口数(cap); 生活污水量的总变化系数。3.1.1 工业废水设计流量=75.2 L/s3.1.2城市污水最高时日设计流量=312.5+75.2=387.7 L/s3.1.3城市污水平均时日设计流量=208.3+57.9=266.2 L/s3.2格栅 3.2.1格栅作用:格栅是有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安装以拦截较大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及杂质,起到净化水质,保护进水泵正常运转的作用,并尽量处理那些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物。3.2.2格栅设计数据 (1) 流速 过栅流速:0.61.0m/s 栅前渠道流速:0.40.9m/s (2)格栅倾斜角度: 人工清除:4560 机械清除:6080 A、格栅工作台(平台) B、格栅上部必须设工作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 C、工作台两侧过道宽度不应小于0.7m,工作台正面过道宽度,采用机械清除时不应小于1.5m,采用人工清除时不应小于1.2m。(3)栅渣量与地区的特点、格栅的间隙大小、污水流量以及下水道系统的类型等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采用: A、格栅间隙1625mm: 0.10.05m3栅渣/103m3污水 B、格栅间隙3050mm: 0.030.01 m3栅渣/103m3污水 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3.(4)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 m3),一 般应采用机械清渣。(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3.2.3格栅的设计计算3台平面矩形格栅,2用1备,则单台最大设计流量Qmax=0.3877/2=0.1939m3/s(1) 单台格栅的间隙数量n取过栅流速0.9m/s,格栅倾角=75,栅条间距b=20mm,栅前水深0.4m取n=27式中: 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a-格栅倾角b-栅条间隙.mh-栅前水深,mv-污水流经格栅的速度,m/s(2) 格栅的建筑宽度 B ,m 设计采用圆钢为栅条,即栅条宽度s= 0.01m(3) 过栅水头损失h1,m A、进水渠道肩宽部分的长度L1,m设进水渠宽B1=0.65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a1=20。,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mB、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m=0.12m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1,m式中:-阻力系数,其值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栅条迎水面为半圆式的矩形,取0.73k-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取3(4) 栅后槽的总高度H,m式中:h2-栅前渠道超高,取0.3米(5) 格栅的总建筑长度L,m式中:H1为栅前渠道深,H1=h+h2=0.7m(6) 每日栅渣量的计算,m3/dW = = = 0.56m3/d式中:KZ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 W1为栅渣量,取0.1m3/103m3污水因为每日栅渣量0.23,宜采用机械清渣3.2.4 格栅设计草图3.3污水提升泵房3.3.1设置作用 将污水提升以让其在后续的处理过程重力流流过。3.3.2 提升泵房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地下湿式矩形合建式泵房。设计参数设计流量选用最高日最高时流量Qmax = 33480m3/d,集水池最高水位400.86m,集水池最低水位为398.84 m,出水管提升到计量间,其水面高程为418.65 m,泵站原地面高程为413.62 m,泵房的设计计算1、集水池计算最大设计流量为33480 m3/d,采用3台污水泵(2用1备),则每台污水泵的设计流量为:Q1 = Qmax/3 = 33480/(324) = 465 m3/h。按一台泵最大流量时6 min的出水量设计,集水池容积V = Qt = (4656)/60 =46.5 m3;取有效水深h = 1.1 m,集水池面积F = V/h = 46.5/1.1 = 42.3 m2。集水池平面尺寸LB =7.05 m 6 m,保护水深0.71 m,实际水深1.81 m。2、水泵总扬程估算H(m)(1)集水池最低工作水位与所需提升最高水位之间的高差为418.65 m - 398.84 m = 19.81 m(2)出水管线水头损失每一台泵单用一根出水管,其流量为Q1 = 465 m3/h,选用的管径为350mm的铸钢管,得v = 1.34 m/s,1000i = 3。设管长为1.3 m,局部损失占沿程损失的30%,则总水头损失h = (5.0331.3)/1000 = 0.02 m。泵站内的管线水头损失假设为1.5 m,自由水头为1.0 m,水泵扬程H = (1.5+0.02+19.81+1.0) m = 22.33m。 3.4 平流式沉砂池3.4.1沉砂池一般规定(1) 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A. 当污水为自流进入时,应按每期的最大设计流量计算;当污水为提升进入时,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B. 在在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使得设计流量计算。(2) 沉砂池个数或分隔数不应少于2个,并宜按并联设计设计。当污水量较少时,可考虑一格工作、一格备用。(3) 城市污水的沉沙量可按106m3污水尘砂30m3计算,其含水率为60,容量为1500kg/m3;合制流污水的沉砂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4) 砂斗容积应按不大于2d的沉砂量计算,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55。(5) 除砂一般宜采用泵吸式或气提式机械排砂,并设置贮砂池或晒砂场。排砂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6) 当采用重力排砂时,沉砂池和贮砂池应尽量靠近,以缩短排砂管长度,并设排砂闸门于管的首端,使排砂管畅通和易于养护管理。(7) 沉砂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3.4.2沉砂池设计数据(1) 最大流速0.3m/s,最小流速为0.15m/s。(2) 最大流量时停留时间不小于30s,一般采用3060s。(3) 有效水深不应大于1.2m,一般采用0.25m1m,每格宽度不宜小于0.6m。(4) 进水头部应采取消能和整流措施。(5) 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当设置除砂设备时,可根据设备要求考虑池底形状。3.4.3沉砂池设计计算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max=558.288m3/d=23.262m3/h=0.3877m3/s,设计水力停留时间t=30s 水平流速v=0.25mS(1)采用v=0.25m/s,t=30s,则沉砂池长度L=vt=0.25=7.5m(2)沉砂池水流断面面积A=1.52m(3)采用2个分格,当每格宽b=0.6m时,池总宽B=1.2m(4)沉砂池有效水深=(5)沉砂室所需容积 每一分格有两个沉砂斗,每一个沉砂斗容积为= (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计算 设斗底宽为0.5m。斜壁与水平面成50时,沉砂斗容积(+0.5)+0.50.504-1=0=1.14m或-1.74m 的两个数值,负值务使用价值,不予考虑。故采用=1.14m (7)采用重力排砂,在斗底部设置底阀 (8)验算最小流速,在最小流量,只用一个分格(n=1)工作0.15(9)沉砂池设计草图3.5初沉池 初沉池的作用是对污水中密度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沉淀池一般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辅流式三种。每个沉淀池分为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选型:平流式沉淀池3.5.1 设计参数最大流量Qmax =0.39 m3/s,表面负荷q = 2.0 m3/(m2h),沉淀时间t = 1.5 h,设计水平流速v = 5 mm/s,污泥量取25 g/(人d),两次清泥间隔时间T = 2 d。3.5.2 设计计算1、池子总表面积A = 3600Qmax/q = 0.393600/2.0 = 702m2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 = qt = (2.01.5) = 3.0 m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 = A h2 = (7023.0) = 2106 m34、沉淀池长L = 3.6vt = (3.61.55) = 27 m5、沉淀池总宽度B = A/L = 702/27 =26 m,取B = 26 m6、池子个数n设每座池宽b = 5.0 m,则n = B/b = 26/5= 5.2个。则取n为6,分3组,每组两座。7、校核长深比:L/ h2 = 27/3 = 9.0在8-12之间(符合要求)长宽比:L/b = 27/5 = 5.4 4(符合要求)8、污泥部分需要的总容积V初沉池SS的去除率采用50%,设污泥含水率为p = 97%S=V=每座沉淀池所需污泥量 V = 160/5 = 160/5 = 32m39、污泥斗容积 V1斗壁与水平面倾角为60,上口面积f1 = 4.54.5 m2,下口面积f2 = 0.50.5 m2,污泥斗的高度h4 = (4.5-0.5)tan60/2 = 3.46 m。则V1 = h4f1+f2+(f1f2)1/2 /3 = 3.460.52 +4.52 +(0.524.52)1/2/3=26.24 m310、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斗容积V2设流入口至挡板的距离为0.5 m,流出口至挡板的距离为0.3 m,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上底长度L1 = (27+0.5+0.3) = 27.8 m,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下底长度L2 = 4.5 m,池底纵坡取0.01,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高度为h4 = (27+0.3-4.5)0.01 = 0.228 m则V2= (27.8+4.5)0.2284.5/2 = 16.57 m311、污泥斗和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1 + V2 = (26.24+16.57) = 42.81 m3 32m3故每座沉淀池的污泥斗课储存2 d的污泥量,满足设计要求。12、沉淀池总高度H采用机械刮泥H= h1 + h2 + h3+ h4取h1 = 0.3 m,h2 = 0.5 m ,h4 = h4 + h4 = (0.228+3.46) = 3.69 m则 H = (0.3+3.0+0.5+3.69) = 7.49 m 取8米3.6 A2/O活性污泥法 首先判断是否可采用COD/TN=400/30=13.338TP/BOD5=4/265=0.0150.06 符合条件3.6.1、设计参数设计最大流量Q=22999.68m3d 池型:廊道式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 BOD5污泥负荷 N=0.2kgBOD5/(kgMLSSd)回流污泥浓度XR=8000mg/L 污泥回流比R=100%3.6.2 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2)反应池容积 (3)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 t=V/Q=7474.9/22999.68=0.32d=7.8h(4)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厌氧:缺氧:好氧=1:1:3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厌=0.27.8=1.56h,池容V厌=0.27474.9=1494.98m3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缺=0.27.8=1.56h,池容V缺=0.27474.9=1494.98m3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好=0.67.8=4.68h, 池容V好=0.67474.9=4484.94m3(5)厌氧段总磷负荷(6)、反应池主要尺寸反应池总容积V=7475m3,设两组V单=V/2=3737.5m3取有效水深h=3.0m, 则S单=V单/3=1245.83m3采用7廊道式推流式反应池,廊道宽b=5m校核:b/h=5/3.0=1.67 (满足b/h=12)L/b=35.6/5=7.12 (满足L/B=510)取超高为1.0m,则反应池总高H=3.0+1.0=4.0m3.6.3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1)进水管 单组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Ql=Q2=22999.68286400=0.1331m3s 管道流速v=1.0ms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A=QlV=0.13311.0=0.1331m2 管径 取出水管管径DN=1000mm校核管道流速 (2)回流污泥渠道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渠道设计流量QR 渠道流速, 取回流污泥管管径DN=600mm (3) 进水井 反应池进水孔尺寸: 进水孔流量孔口流速v=0.3m/s 孔口过水断面积A=Q/V=0.2662/0.3=0.89m2 孔口尺寸取1.2m0.9m 进水竖井平面尺寸2.5m2.5m(4) 出水堰及出水竖井按矩形堰流量公式: b=5m 堰上水头高 H=0.27m 出水孔过流量 孔口流速v=0.3ms孔口过水断面积A=Q/v=0.4659/0.3=1.553m2 孔口尺寸取2.0m1.0m 进水竖井平面尺寸2.5m2.0m(5) 出水管单组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 Q5=Q3=0.4659m3/s 管道流速v=O4ms, 管道过水断面积 A=1.71m 取出水管管径DN=2000mm校核管道流速 v=0.22m/s 3.6.4 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 (1)平均需氧量 取,则 = 每日去除的 去除每千克BOD5的需氧量=4887.46/5289.9=0.93kgO2/kg BOD5 接近与经验数值 (2) 最大需氧量 在不利条件下运行,最大需要量与平均需氧量之比为1.7,则 O2=1.7O2=1.7203.7=346.2kg/h (3) 供气量 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曝气器铺设于池底,距池底0.2m,淹没深度3.8m,氧转移效率EA=20%,计算温度T=30C。 微孔曝气器出口处绝对压力空气离开曝气池时氧的百分比为 曝气池中平均溶解氧饱和浓度为 20C脱氧清水的充氧量: 取 相应最大时标准需氧量 曝气池平均供气量 相应最大时供气量 (4)所需空气压力p P=h1+h2+h3+h4+h=0.2+3.8+0.4+0.5=4.9m(5) 曝气器数量计算(以单组反应池计算)。按供氧能力计算所需曝气器数量。 (6) 供风管道计算供风干管道采用环状布置流量流速v=10m/S管径 取干管管径为DN=1000mm单侧供气(向单侧廊道供气)支管 流速v=10m/s管径 取支管管径为DN=400mm双侧供气 ,管径取支管管径DN=550mm (7)污泥回流设备污泥回流比R=100污泥回流量QR=RQ=122999.68=22999.68设回流污泥泵房2座,内设3台潜污泵(2用l备)单泵流量 水泵扬程根据竖向流程确定。(8)混合液回流设备混合液回流泵混合液回流比混合液回流量 设混合液回流泵房2座,每座泵房内设3台潜污泵(2用l各) 混合液回流管 混合液回流管设计 泵房进水管设计流速 管道过水断面积 A=0.2925m管径 d=0.610m 取泵房进水管管径DN=700mm 校核管道流速 泵房压力出水管设计流 ,故设计流量v=0.6m/s管道过水断面积 A=0.4875m 管径 d=1.01m 取泵房压力出水管径DN=1100mm3.7 二沉池 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二沉池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共2座。3.7.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0.39,表面负荷为1.5, 沉淀时间2.5h3.7.2池体设计计算 (1) 二沉池表面面积A=Q/2=0.393600/1.5=936(2)单池面积(3)二沉池直径D= 24.5m (4)池体有效水深=qt=1.52.5=3.75m(5)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1766.98(6)沉淀池底坡度落差(取池底坡度 i=0.05)(7) 沉淀池周边有效水深校核径深比:D/H=25.4/4.75=6.125 (符合要求612)(8)沉淀池总高度(9)二沉池污泥区所须存泥容积 取存泥时间不宜小于2h, T=4.0h3.8接触池采用隔板式接触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取t=30min,平均水深h取1.5m,水平流速v=0.15m/s池底坡度取20%,排泥管采用DN=150m(1)接触池容积 (2)隔板间隔 (3)表面积 (4)廊道总宽采用10个隔板,廊道总宽(5)接触池长度 至于每天的加氯量: 加氯量=388L/s360024h7mg/L=234.66kg/d 该接触池采用季节性消毒措施。3.9污水浓缩池3.9.1 污泥浓缩池设计计算(1)污泥浓缩池作用与选型污泥浓缩的目的在于去除污泥颗粒间的空隙水,以减少污泥体积,为污泥的后续处理提供便利条件。采用连续运行的歇式重力浓缩池使用带有栅条的刮泥机刮泥。(2)污泥浓缩池设计数据与一般规定:(3)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4)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 m2d)。(5)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6)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7)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8)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9)构造及附属设施(10)一般采用水密性钢筋混凝土建造。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11)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椎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度,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12)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流到初尘池前进行处理。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应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13)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要时应考虑防臭和脱臭措施。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蔽。所谓封闭,是指用盖子或其他设备封住臭气发生源;所谓吸收,是指用化学药剂来氧化或净化臭气;所谓掩蔽,是指采用掩蔽剂使臭气暂时不向外扩散。3.9.2污泥浓缩池设计污泥浓缩池采用间歇式重力浓缩池,设两池 污泥量: 一沉池实际排泥量:Q=SN/1000=0.5100000/1000=50 二沉池剩余污泥量:=0.5(260-30)23000/1000-0.0757417.514000.75/1000=2061kg/d 式中 生活污水Y介于0.5-0.65,城市污水Y介于0.4-0.5 生活污水介于0.005-0.1,城市污水介于0.07左右。有机物含量65%,则(干污泥比重)=250/(100+1.5Pv)=250/(100+1.565)=1.26 湿污泥含水率99.5%,r(湿污泥比重)= 故剩余污泥为 Q1=Q+X=50+411.76=462m3/d每池 Q=231 m3/d混合污泥含水率 P1=(5095%+41299.5%)/462=99% 浓缩后污泥含水率 P2=(5090%+41297.5%)/462=96.7% 经浓缩后分离出的污水量 q= 浓缩时间介于12-16h之间,选取t=12h,则水量为 V=qt=11.9612=143.52m3 有效水深取h1=4m A=V/h1=143.52/4=35.88m2单个池 =10.64 m2D= 浓缩后的污泥量 污泥量 清水区下再设1.2m高泥区 则斗中体积为 泥斗 r2=1m 则3.5m33.9.3储泥池设计计算:共设2座储泥池,单个池子的进泥量储泥时间为T=10h,则单个池子容积为:贮泥池尺寸:设计单池直径8m,高3.5m,取超高0.3m,总高3.8m.第4章 附属建筑物的确定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尺寸统计表名 称尺 寸沉砂池10(m)3(m)初沉池D=22m曝气池1626(m)5.5(m)二沉池D=28m接触池11(m)34(m)浓缩池D=12m机修房15(m)6(m)门卫室6(m)4.5(m)泵房18(m)9(m)办公楼30(m)12(m)污泥压缩池95.5脱水池D=11消化池D=10第5章 净水厂总平面布置5.1 厂区平面设计 5.1.1 平面布置原则 1) 按功能分区,配置得当。主要是指对生产、辅助生产、生产管理、生活福利等部分的布置,要做到分区明确、配置得当、而又不过分独立分散。 2) 功能明确,布置应凑。首先应保证生产的需求,结合地质、地形、土方、结构和施工等多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布置时力求减少占地面积,减少连接管的长度,便于操作管理。 3) 顺流排列,流程简洁。处理构筑物尽量按流程方向布置,避免与进(出)方向相反安排,个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渠)应以最短路线布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转弯和用水泵提升,严禁将管线埋在构筑物下面,目的在于减少能量损失,节省管材、便于施工和检修。 4) 充分利用地形,平衡土方,降低工程费用。 5) 必要时应预留适当余地,考虑扩建和施工可能。 6) 构筑物布置应注意风向和朝向,将排放异味、有害气体的的构筑物布置在居住于办公场所的下风向;为保证有良好的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布置应考虑主导风向。 7) 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的必要通道,满足物品运输、日常操作管理和检修的需要。 8) 处理厂内的绿化面积一般不小于全厂总面积的30%。5.1.2 总平面布置 1) 污水处理厂分为办公区、污水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各区之间以道路、绿化分隔,自成体系。2) 首先对处理构筑物和建筑物进行组合安排。布置时对其平面位置、方位、操作条件、走向、面积等统盘考虑。安排时应对高程、管线和道路等进行协调。构筑物之间的净距离,按它们中间是道路宽度和铺设管线所需宽度,或者按其它特殊要求来定,一般为520m。3) 生活附属建筑物的布置,宜尽量与处理构筑物分开,单独设置,可能时应尽量放在厂前区。应尽量避免处理构筑物与附属生活设施的风向干扰。4) 道路、围墙及绿化带的布置。通向一般构筑物应设置人行道,宽度1.52.0m;通向仓库、检修间应设置车行道其路面宽为34m,转弯半径为6m,厂区主要车行道宽56m;车行道边沿至房屋或构筑物外墙的最小距离为1.5m。道路纵坡一般为1%2%,一般不大于3%。5) 污水厂布置除应保证生产安全和整洁卫生外,还应注意美观、充分绿化,在构筑物处理上,应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相称,在色调上做到活泼、明朗和清洁。应合理规划花坛、草坪、林荫等,使厂区景色园林化,但是曝气池、沉淀池等露天水池周围不宜种植乔木,以免落叶入池。6) 污泥区的布置。由于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一般与污水处理相互独立,且污泥处理过程卫生条件比污水处理差,一般讲污泥处理放在厂区后部;若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沼气,着应按消防要求设置防火间距。由于污泥来自污水处理部分,而污泥处理脱水出的水分又要送到调节池或初沉池中,必要时可以考虑某些污泥处理设施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组合。7) 管道的平面布置。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应有连通管渠,还应有使各处理构筑物独立运行的管渠。污水厂应设置超越全部或部分处理构筑物,直接排放水体的超越管。综上所述,结合厂址地形地貌等条件,该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如附图所示。5.2 厂区高程设计5.2.1 高程布置注意事项 1) 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并留有适当余地,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能正常运行。2) 污水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