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学课件管理规划_第1页
市场经济学课件管理规划_第2页
市场经济学课件管理规划_第3页
市场经济学课件管理规划_第4页
市场经济学课件管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微观部分With the aspiration of success, all of you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绝望之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第一章 导言 本章学习的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假定,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1、 自由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nomic goods) (1)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够自由取用的物品。例如空气、阳光、数量是无限的。 (2)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可得到的物品。例如小汽车、足球。它对人类有用但数量有限(稀缺)。 3. 经济学的产生和经济学的定义 (1)产生:由于人类欲望是无穷,而资源是有限的,于是就存在着(1)生产什么(what)(2)生产多少(how many)(3)如何生产(how)(4)为谁生产(for whom)(5)何时生产(when)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产生了经济学。 经济学:经济学是以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在何时生产何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其消费使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好处: (1)个人:懂得如何合理支配资源。 (2)企业:懂得如何赚钱 (3)政府:制定政策 2. 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和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经济物品和资源的这一特性称为稀缺性。 注:参照系:人类无穷的欲望。 人类的五层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1.机会成本:把一定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例1:一亩地用于生产 小麦 棉花 产值 500 600 例2:土地用于生产 水稻 小麦 棉花 产值 700 500 600 例:大学毕业后的时间分配: 出国 工作 学习 3.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社会在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只生产两种产品(X ,Y),则该两种产品的最大可能性组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直角坐标系中又可以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经济含义:(1)在可能性边界以下:未充分利用 缺乏效率(2)在可能性边界上:充分利用(3)在可能性边界以外:不可能达到的点 特点: 凹向圆点。原因是成本递增,边际生产率递减。 一定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会随着二者发生变动。 三、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 1、资源配置:指的是总量既定的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合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的用途。具体地说,资源配置问题包含以下几方面:(1)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那些产品。(what)(2)采用什么方法生产。(how)(3)被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for whom)(4)何时生产,(when)即边际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 2.资源利用问题:他研究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例如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实际的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可能实现的最大产量。 3.经济体制的分类及其与资源配置和利用关系( 1)自给经济:定义:每个家庭(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就其少数消费品用以对外交换。这种经济体制成为自给经济体制。( 与资源配置的关系: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消费决定,效率低下)。( 2)计划经济:定义: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如何分配等问题由中央计划当局决定。这种经济体制称为计划经济体制。 从理论上说,这种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可以达到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但实际上,由于政府不可能完全拥有计划和政策所需的信息,所以往往是缺乏效率的。 (3)市场经济体制:定义: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基本上由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同时又是产品的需求者,各自独立的分散的决定。这种经济体制成为市场经济机制。 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完全由市场的价格机制决定。它也不能完全地解决资源的配置和利问题,往往会存在“市场失灵”的情。 (4)混合经济体制 四、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 1)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确定及其相应关系的经济学。( 2)内容,见目录,国民收入决定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点、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 、微观、宏观经济学关系 结合生产可能性边界,西方经济学史。互为前提:微观经济学是以资源和有效配置为目标,采取个量分析方法,假定资源利用问题已经解决。宏观经济学则以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假定资源配置利用问题已经解决。他考察的是微观经济分析中被假定为已知和既定的被使用的生产资源总量的大小是怎样决定摹相当于做月饼:做多大由宏观决定,如合做以及做好后如何分配由微观决定。 五、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根据选择原则,西方经济学可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这种经济学称为实证经济学。 例如:研究上海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多少,全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多少,为什么只有这么多,等等都属于经实证济学范畴。 特点:(1)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作为检验标准。(2)有正误之分。( 2)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这种经济学称为规范经济学。 例如:今年的发展速度应该不应该确定为8% 东西部差距应大些还是小些? 特点:不具有客观性,即规范命题没有正误分。( 3)二者的关系:互为补充,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他们都与经济目标有关,目标的层次越低,越与经济运行密切联系,越具有实证性,目标层次越高,越具有规范性。第 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1.个量和个量分析:个量是单个经济变量的简称。它包括单个商品的产量、成本、利润、要素数量、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等。个量分析即分析单个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总量和总量分析:总量即经济总量的简称,它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量、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息、汇率及这些变量的变动率等。增量分析即分析经济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边际增量分析: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如决定应变量的量值。例如:比如在研究价格对商品供给量的影响时,采用变量增量分析时,商品供求量变动多少。 4.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1)内生变量:由经济模型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2)外生变量:指不是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而且外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例如:假设商品的供给曲线为: QS =6+5P 商品的供给曲线为: QD= 10-4P+3M 均衡条件为:QS=QD 5.存量和流量 (1)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数值。 (2)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例如:我国于1997年的GDP、GNP、国民收入。 二、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1.均衡: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况。它可以分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均衡点时,供给等于需求。 2.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时的价格决定。这种假定其他经济单位、其他市场与所研究的经济单位和市场互不影响。 3.一般均衡分析: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供给、需求相互影响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对确定。这种分析称为一般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数理经济学:凹规划) 1.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的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他完全抽去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考察某些经济事物的方法。例如:考察目前国内粮食市场的价格时,假定中供给状况与需求状况是即定的,在此前提下考察其均衡状态。 2.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也即变化前后均衡状态的比较。 3.动态分析:即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它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以及他们在每个时点上变动的速率。 总结最优化、边际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1.定义:只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言之,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就叫做经济模型。表示方法:数学方程式、图形、文字、例如:Q=8-5P 2.建立经济模型的注意事项:( 1.)模型往往都有前提假设,离开这些假设,模型无意义。( 2)建立模型时,要抓住主要因素。( 例如研究茶叶出口情况时,应该研究价格、国外茶叶生产情况、国内替代产品价格等,其中,应该抓住价格。Q=f(Pt,q,P5) Q=f(Pt) ) 五、理性人假设 1.理性人假设:指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厂商、政府)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符合始终如一的偏好原则。这一假设称为经济理性人假设。 2.理性人的特征:( 1)完整性:他了解自己偏好。( 2)传递性:( 3)有理性的选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经济上体现为追求其经济目标的最优化。 注意:1、理性人并不等于自私自利的人,并不是经济人 2.这一假定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按照习惯办事。作业:本章习题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变动 一、需求的概念和分类: 1、需求:是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于某一商品的某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数量。 2、分类: (1)个人需求:是单个消费者和家庭对某种商品需求。 (2)市场需求:把商品市场上某一商品所有的个人需求即把每一个可能的价格相对应的每个人需求量相加,便得到该商品的市场需求。 二、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1、需求表:其他条件不变时,描述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商品需求量的表格。 2、个人需求表:描述某经济人对某一产品与任一价格时相对应的需求数量的表格。 市场需求表:描述市场上所有经济人对某一商品与价格相应的需求数量的表格。 例:见课本 3、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用图示法把需求表中需求量于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种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的曲线,称为需求曲线(demand curve)。需求曲线可分为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即为市场需求曲线。 4.需求规律( law ofdemand ):一般情况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依存关系,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则需求量增加。这是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注:例外情况 (1)吉芬商品(假伪商品):马铃薯。 (2)相征社会地位(炫耀性)物品:珠宝。 (3)某些商品,在价格上幅度升降时,需求量按正常行情况变动;价格大幅度升降时,需要量违反需求规律,例如证券、黄金市场。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 将影响需求量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需求量作为因变量,用以表达需求量与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称为需求函数。 记作:Qd=f(T,I,P,E)在具体研究中,往往假定I、Pi、E等因素不变,仅仅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此时,函数为:Q=F(P), 若为线性关系,则:Q=a-p 注:需求函数亦可以分为个人需求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substitute effect):替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时,需求影响称为替代效应。例如:猪肉和牛肉。猪肉价格上升时,牛肉相对便宜,人们将多买牛肉,少买猪肉。猪肉价格下降时,则反之。 2、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因为商品价格变化后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对需求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例如:假使我们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收入保持不变(100),大米原来价格1.00圆/斤,可买100斤,现在价格2.00圆/斤,可买50斤,这样,由于大米价格上升,我们对它的需求量肯定会下降,这种效应称为收入效应。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需求规律,这是这两种效应的结果。 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在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Move along the curve)。(图形见课本) 2、需求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行动(shift of the curve)。(图形见课本)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的概念和分类 1、供给(supply):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的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供给的分类: (1)个别供给:单个厂商对某种商品的供给。(2)市场供给:指该商品市场所有个别供给的总和,即与每一个可能的销售价格相对应的每个厂商的供给量的总和。 二、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 1、供给表(supply schedule)是描述在每一个可能价格降商品供给量的表格。它也可以分为个别供给表和市场供给表。 个别供给表:是反映个别厂商商品供给情况的表格。 市场供给表:反映整个市场某商品供给情况的表格。 2、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其他条件不变时,在直角坐标系下,表示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的曲线。 3、供给规律(law of supply):一般情况下,在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价格升高,供给量升高;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这一规律称为供给规律。 (注:供给规律反映的是一般的情况,正常情况。) 例外:(1)某些原来只能以手工、个体制造的商品,技术进步后会使得厂商尽管在较低价格小仍然愿意提供更多商品。(2)劳动的供给(3)证券、黄金市场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函数 1、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2)生产要素的价格:使得成本上升,供给减少(3)其他商品的价格:例如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4)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技术提高,供给上升。(5)对于未来的预期(6)政府的税收政策:对某种产品增加税收,会使得价格上升,气候、厂商数量等亦会影响,但不是生产要素。 2.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如果把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将它们之间关系用函数表示出来,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 记作:Qs=f(P,Pi,Pj,q,E,g),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紧紧抓住商品自身价格这个主要因素,研究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那么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Qs=f(p)如果为线性关系,则为:Qs=-c+dp. -c表示P=0的时候的供给量。若P=0,则Qs=-c。但因为生产者提供的产量显然不可能是负数,所以P=0时,Q=-c的经济含义是:销售价格必须高于c/d,生产者才会提供产量,这是因为:在这个方程中,Qs=0时,P=c/d意味着只有Pc/d时,才会有产品被提供到市场上。 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在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Move along the curve) 。(图形见课本) 2、供给的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即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在图形上表示为整条供给曲线移动(shift of the curve) 。(图形见课本) 第三节 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 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交易量):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这种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均衡交易量(均衡产量)(equilibrium quantity)是指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 图形见课本 2.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的决定(图形见课本) (1) 假设某种商品市场开始时价格为P1(P1P) 此时供过于求,产品卖不出去,就会导致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价格下降,产品的供给量减少,从而最终达到平衡点。例如:我国的vcd机的厂商之间的竞争,服装市场的降价 (2) 假设该商品市场开始的价格为P2(P2 Ed1。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别(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将需求价格弹性分为): (1). Ed = 0 即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么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棺材) 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与横轴(Q)垂直的直线。 (2). Ed = 即弹性无穷大,表示在既定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是无穷大的,而一旦高于 既定价格,需求量即为零。说明需求量对价格极其敏感。在图上表现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例:非常罕见 (3). Ed = 1 即需求是单位弹性,它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按同一比率发生变动。即价格变动1%,需求量亦变动1%。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与直角双曲线。 (4). Ed 1 即需求缺乏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价格变动的1%时,需求量变动 1,即需求富于弹性,它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变动1%,在坐标图上的表现: 例:奢侈品,如黄金,首饰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 需求强度越大,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越小,弹性越小, 需求强度越小,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越大,弹性越大, 例:粮食品的需求量强度 奢侈品的需求强度 粮食的需求弹性 0 。一般说来,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Em1;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Em1。 4。劣等品: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都随之下降的商品称为劣等品,其Em 0 Exy越大,替代性就越强。如大米和面条,青菜和白菜。 互补品: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x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增加),则称x和y商品为互补品,其Exy 0 。 其| Exy | 越大,互补性越强。 例;如小汽车和汽油。 二供给弹性(P61) 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供给弹性中最基本的一种,一般所说的供给弹性就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 1 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弹性):指一种商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其弹性系数Es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用公式表示: Es =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 (Qs/Qs) / (P/P) = (Qs/P)*(P/Qs) 2 供给价格弹性的弧弹性计算公式: Es = (Qs/(Q1 + Q2)/2)/(P/(P1 +P2)/2) = (Qs/P)*(P1 + P2 )/(Q1 + Q2) 2 其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s = limp0 (Q/P)*(P/Q) = (dQ/dP )*(P/Q) (当弧弹性上的P0时,弧弹性就是弹性,而数学上把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比的称为导数) 4 供给弹性的类别 (1)、Es = 0 , 供给无弹性 例:古董 (2)、Es = , 供给弹性无穷大 例:商品严重过剩 (3)、Es = 1, 单位弹性 例:罕 (4)、Es 1, 供给富于弹性 5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1) 时间长短:时间越长,弹性越大。 (2) 成本的变化:如果产量提高后,单位成本提高很小(需从利润的角度来考虑: = P C) ,则供给弹性就大;如果产量提高后,单位成本提高很大,则供给弹性就小; (3) 生产的难易程度 越难生产,弹性越小 (4) 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规模变化越易,弹性越大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 基数效用理论 一、效用和边际效用 1效用(utilily):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一种心理感受 (用U来表示) 例1:比如:人们消费开水(喝开水)能够解渴,喝的越多,满足程度越大。这就是开水的一种效用; 例2:喝酒: 满足人们对酒的欲望,这就是其效用; 事实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消费就满足人们欲望的行为。 那么,如何衡量人们通过消费所获得的欲望的满足程度的大小呢? 经济学上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种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 2基数效用:指可以用基数1、2、3、4等具体数字来衡量的效用。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特点(1)、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来衡量和计算;(2)人们能够准确地知道每一单位的商品能给它带来的效用的大小。 3总效用: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效用的总量。(用TU表示) 例:假设消费者消费4个苹果,每个苹果的效用分别为4、3、2、1单位,则总效用TU = U1 + U2 + U3 + U4 = 10单位 一般地,假设消费者消费几个单位的商品(x),则其基数效用与总效用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TU = F(x)= Ux1 +Ux2 +Ux3 +Uxn 如果消费者同时消费两种商品,则消费这两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可以表示为: TU = f (x ,y ) 4.平均效用(Average Utility 简写 AU) 指:消费者消费若干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时,平均每单位商品或劳务提供的效用。 以X表所消费商品的数量,则: AU = TU / X 5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所消费的一定数量的商品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所提高的总效用。(用MU表示)。(讲课时用P 69 表格) 从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来看,边际效用就是指该物品X的消费量每增加(减少)一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用数学表示: 若商品无限可分(面粉),则 MUx = limx0(TUx / x) = dTUx / dx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指随着消费者所消费的物品数量的增加,其总的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边际效用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总效用有可能达到一个极大值,超过这一点,物品的边际效用是负数,总效用将减少。 用数学语言表示: dTUx / dx总是下降,当 dTUx / dx0时,TU dTUx / dx=0时,TU最大, dTUx / dx0时,TU d2TU/d2X MUy/Py ,则=消费者必将增加X的购买=使X的边际效用,即MUx=MUx/Px 由于M一定,Qx必使Qy= MUy=MUy/Py=消费者再次权衡MUx/Px和MUy/Py的大小:1若MUxPxMUyPy则连续上述过程,选择X; 2若MUyPyMUxPx则选择y。这两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至Mux/Px = Muy/Py,此时停止选择,TU最大,达到均衡。 例:设M =98,购买二种物品X、Y,PX=4元/Kg,PY=2元/Kg。 结论: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的条件是:消费者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约束条件是:Px*x+Py*yM 四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 MUX/PX = MUY/PY=,恒定不变(一定时期内)=MU和P必须同方向同比例变化;购买数量增加(减少),边际效用递减(递增)。=购买数量Q增加(减少)时,价格P必须下降(上升)。 结论: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 2 序数效用理论 一序数效用(用序数表示的效用)理论(P74):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无法以具体数字来表示的,只能有大小次序的区别,即效用仅是次序概念,不是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说明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这一理论称为序数效用理论。 二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假设某个消费者消费X、Y两种相互具有替代性的物品,他何以在效用不变的前提下选择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则在坐标图上将这些效用相同而组合不同的点连接起来后所得到的曲线,称为无差异曲线。又叫等效用线。在该曲线上任何两点的效用相等。 注:随着收入水平的升高,上述无差异曲线将外向移动。假设收入增加程度无限可分,则无差异曲线可以划出许多条。经济学上将这些无差异曲线称为无差异曲线群(图)。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反证:如相交,则同一点表示有两个效用,代表两种效用水平,这与无差异曲线定义相背。 (2)无差异曲线图上的许多无差异曲线中,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3)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X与Y这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是负数。 边际替代率(MRSxy = Y/X): 指为了保持效用量不变,X每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减少的Y的数量。y与x处于反方向运动,所以任一点上 MRSxy = -(Y/X) MRSxy = -(Y/X)= MUX/MUY 边际替代率的经济意义:在无差异曲线上,当X0时,Y亦趋近于0,于是 Y/X 就是一个极限,即在X0时:Y/X =limx0(Y/X)=dY/dX 于是MRSxy = -(Y/X)= -(dY/dX)= MUX/MUY -(dY/dX)表示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 MRSxy。 三预算线及其移动 1预算线:(如图所示)消费者收入(M)和商品(X,Y)的价格(Px,Py)一定的前提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数量(M / Px,M / Py)是一定的。 连接所能购买的X商品的数量和Y商品的数量的直线AB 称为预算线,其斜率的绝对值为Px / Py。例: 假设M= 12元 ,Px = 2 元, Py = 3 元 ,则M / Px = 6 ,M / Py =4 ,则预算线如图所示: 2.预算线的移动: (1)Px变化,Py 不变时,M /Py不变,M /Px变化,于是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