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ppt_第1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ppt_第2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ppt_第3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ppt_第4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浙江省教研室 喻伯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掀开了科学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2004年,教育部组织了专家组,对颁布的课标进行修订。 2006年,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重新对各科课标进行修订。 2008年6月,新修订的小学科学课标征求意见,见/ 2008年12月,完成课标修订。,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小学科学课是建立在二十余年小学自然(常识)教学改革基础上的新课程。 小学科学课是国际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成果影响下建设起来的新课程。 借鉴、应用了大量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成果。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附录:,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 总目标 二、 分目标 三、 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生命世界 四、物质世界 五、地球与宇宙,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 教学建议 二、 评价建议 三、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 教材编写建议 五、 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六、 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附录:,一、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 二、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 三、案例,小调查,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对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你影响最深刻的是哪三个关键词?,统计结果,一次调查结果,素养50,探究50,合作15,学生8,情感8自主5,体验5,活动4,评价3,理性1,倾听1,生命教育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修订后的表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分组讨论,1、你认为科学素养指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指标? 2、我国当前的公众科学素养怎么样?请以具体事例说明。,米勒的公众科学素养的标准,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如基本词汇和概念。 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影响的理解。,回顾“华南虎”事件,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并引发全国性关注。 15日,网友称虎照原形系年画,并将年画传到网上。紧接着,四川、广东等地相继发现相同年画。与此同时,年画生产商展示了2002年制作的存档底版图。 受年画影响,“挺虎派”官员态度开始动摇,并暗示照片有假。 11月25日,网易独家曝光全套“华南虎”数码照片,将该事件最核心的证物呈现在公众面前。,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发致歉信称,该厅在没有进行实地调查、缺乏实体证据和没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的情况下,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反映其工作作风漂浮工作纪律涣散等问题。致歉信还称虎照鉴定结果一出,将向社会公布。 6月2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西安 止园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一时间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有了确定的结果,该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徐春华向新闻媒体宣布:2007年10月5日,陕西省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为造假。,怎样判断野生华南虎的存在? 活体-标本-遗留物-照片-痕迹 凭几张照片能否确定野生华南虎的存在?,流行的网络歌曲,一二三四五,上山拍老虎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山中没老虎,搞只假老虎。他说这是华南虎,用脑袋担保这是华南虎” 。,人们是怎样质疑虎照的?,植物与老虎不相称。10月19日:中科院研究员傅德志,称自己以一个从事植物研究二十余年的权威科学家的身份,“敢以脑袋担保”照片有假。 年画虎 平面虎,最后公安机关怎样认定照片上的虎不是真正野生华南虎?,展示拍照用的年画虎 还原拍照的场景 出示虎爪模型 证人,从科学的角度看“华南虎”事件,关键词:证据! 怎样的证据才是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结论应该建立在怎样的证据之上? 质疑精神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们的学校科学教育是否应该关注此类事件?,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些专家对科学素养的理解: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品质 课标对科学素养的理解: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请问各位,在你小学的时候,读过的自然课,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当你教过自然、常识和科学之后,对你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的印象,老师说:凡是黑体字的内容全部要背出来、默出来,下次都要考试的。 到现在为止我能够背出来的,只剩下一句话。 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老师曾经做过的一个演示实验:茎的输导作用。,曾经的调查,我的几个喜欢自然的学生 火车上碰到的学生 一个岩石缘的学生 对三个女孩的调查,一位学生的来信,“省里的老师,我要把我们的科学老师杀了,因为他把我们的兴趣教没了”。,说起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一本22年前的手抄本。 手抄本 一段难忘的记忆,留下我任教的经历。,我的任教经历,1987年余姚实验小学实习分配任教自然; 每周17节课,带田径训练队、帮助大队部工作、带兴趣小组等。 第一次获得宁波市比赛一等奖。 1990年在昆明参加全国比赛。 1994年省录像课一等奖。 1996年参加省小学常识巡回讲座团。 1997年参加教材修订,1998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0年评为特级教师。 2003年调入省教研室。,为了上好一节课,到山上捉蚂蚁,捉蟋蟀; 在冬季看星星; 带领学生做标本; 实验室成了收集站; 出差必定狂书店,买书籍; 每周一节研究课,每个班级不同的方法; 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能吸引学生。,我的爱好,兴趣广泛:上课、练书法、种花草、打乒乓、羽毛球、下棋、钓鱼。 原则:干一行爱一行。 体会:只要辛勤耕耘,果实总会有成熟的一天。,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主体 探究 科学素养,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中的三个重要的词: 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 学习主体,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活动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是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请讨论,你对探究是怎样理解的?课程标准所附的“鸡瘟的案例”,它属于科学探究吗?,科学探究案例,去年夏初,我们这里流行鸡瘟,蛋鸡大量死亡。我家一窝鸡突然也有几只染上了鸡瘟。爸爸 到兽医站买回20多元治鸡瘟的药,但给鸡喂后效果不佳,结果我家也死了10只鸡。爸爸妈妈担心一窝鸡都会染上鸡瘟,愁眉不展。 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鸡群中有几只鸡特别有精神,一点儿也不打蔫。(提出问题 )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暗下决心认真观察其中的究竟。,从这天起,每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寻找这几只鸡,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表现。只是这几 只鸡经常远离鸡群,跑到邻家的菜地去觅食。我发现韭菜畦里的土松松的,并且有些小窝窝,仿佛鸡在那里钻过,而韭菜却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有鸡啄过的痕迹。难道韭菜对 预防和治疗鸡瘟有作用?(假设和预测)我抱着尝试的心理开始做试验。首 先选两只病鸡作为试验对象,从菜园里割回一小把韭菜,把韭菜捣烂撮成豌豆般大小、鸡刚好能够吞下的丸 ,一天分早、中、晚3次定时定量(每次3丸)给两只病鸡喂药。(制定计划),开始几天,鸡的病状没有什么变化。第四天早上,我又给鸡喂药,发现鸡略微有了一些精神,好像有了食 欲,我忙抓来一把小米,它们能啄上十几下,这坚定了我试验的信心。我按前3天的方法继续喂上3天,奇迹果然出现了,病鸡竟活泼起来了。为了进一步验证试验的准确程度,我把3 只病鸡和3只无病鸡分别进行笼养试验,并做好了病鸡观察记录: (搜集整理信息),我根据鸡的病情定量喂药,结果病鸡痊愈了。这说明韭菜确实能防治鸡瘟。(思考与结论)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人都知晓了,乡亲们都按我的方法进行预防和 治疗,效果也十分理想。(应用并进一步验证),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 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 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计划 观察实验 整理信息 思考结论 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是一个线性过程, 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式化的过程,不是一个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几个环节组成的过程,即不是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许多人所熟悉的 “ 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 的过程。,科学探究是多侧面的活动,需要观察 需要提出问题 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需要设计调研方案 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 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 需要把研究结果告之于人 需要明确假设 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 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科学探究的5个要素,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萃取几个典型要素: 1、问题的提出与聚焦 2、制定研究计划 3、收集与获得证据 4、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交流与表达 这5个要素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课堂教学的主体,请讨论:课堂教学中,谁是主体?请用证据说明。 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课程标准给我留下了什么,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 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以探究为核心,进行探究式教学。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