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介入学科普知识,神经介入治疗图例,动脉瘤栓塞示意,血管狭窄支架治疗,脑血管畸 形栓塞治 疗前后,蛛网膜下腔出血,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血管破裂以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是脑表面的一层膜状结构)就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上经常表现为脑池脑沟脑室内散在高密度影象,有时形成血块。病人如果清醒常会形容“炸裂样头痛”。重的病人可以很快昏迷,死亡。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其次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硬化,淀粉样变,血栓形成,血液病,感染,过敏性疾病,中毒,肿瘤,维生素K缺乏等。但以动脉瘤破裂最为常见,发展也最为凶险。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那些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前经常有诱因,比如情绪激动,便秘,重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酗酒等。典型表现则以突发“炸裂样头痛”为表现。部分病人表现很快出现意识障碍,还可以 因为出血刺激引起脑心血管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其他表现还有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腰骶疼痛,颈项发硬,肢体功能异常,眼睑下垂,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等,老年病人有时反应迟钝。,脑动脉瘤凶险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很凶险 !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十分凶险的疾病。因为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具有很高的死亡率,部分重病人甚至来不及送到医院。由于动脉瘤有时无诱因或轻微诱因就可以导致再出血,因此医生经常把动脉瘤比作“不定时炸弹”。一般首次出血的病人死亡率在30%,再次出血的病人死亡率超过50%-60%。死亡的常见原包括再次出血以及出血后血管痉挛导致缺血改变,还可以因为其他并发症等死亡。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治疗? 动脉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局部出现薄弱,在血流冲击等因素下逐渐隆起,形成瘤样改变。当该血管壁逐渐变薄,最终可以导致出血,危及生命。由于该种疾病是高风险,致死致残率高的疾病。因此对于治疗选择一定要慎重。病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有治疗条件的规模较大医院(具有脑血管造影设备和专业人员,具有动脉瘤治疗条件)。到达医院后医生将会根据病人情况,先行部分检查。如果病人情况允许,可以行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决定进一步治疗措施(介入栓塞或者手术夹闭动脉瘤等)。,动脉瘤的治疗,介入栓塞动脉瘤和手术夹闭动脉瘤各有何优缺点? 一般来讲,介入栓塞通过股动脉插管,在DSA机器导引下将细小的管道系统经过血管到达颅内,把栓塞材料填入瘤腔,达到防止再出血的目的,是微创治疗手段。而手术则是通过开颅,将动脉瘤夹闭。介入治疗一般创伤较小,头部无手术疤痕等优点,目前为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很多大医院推崇。开颅手术则具有较大创伤等缺点。但并不是所有动脉瘤都适合手术或者介入栓塞的,具体应该采用哪种治疗措施,必须专科医生根据动脉瘤部位,大小,瘤颈宽与窄,与周围血管关系,以及患者血管条件,全身情况,社会情况综合因素,并结合医院条件等分析决定。无论哪一种治疗,对于动脉瘤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家属在决定治疗前,必须全面考虑。,神经介入治疗动脉瘤,治疗前,3D图像 显示动脉瘤,治疗中填入微弹簧圈,治疗后 动脉瘤治愈,神经介入是通过血管(常选择股动脉)建立治疗通道,将细小的管道通过血管送达颅内 病灶部位,进行治疗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的应用使神经介入技术 广为 应用,比如脑动脉瘤,各种类型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病,某些脑肿瘤术前栓塞等。但并不 是所有病人都适合神经介入治疗的,这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及要求制订具体方案。,神经介入检查与治疗对象,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等缺血性疾病和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出血盗血性疾病。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 颅脑外伤所致CCF。 顽固性鼻出血 脊髓血管性疾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禁忌症,对造影剂过敏者。 严重高血压,舒张压110mmHg(14.66kPa)者。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竭及心律不齐者。 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CT 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均能于手术前后非创性地评价血管形态和解剖的改变,但是,这2 种技术存在空间分辨率较低、整体性差、易产生假阴性结果或夸张血管狭窄程度以及不能准确提供尤其是颅内血液动力学信息等不足。因此, 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仍被认为是诊断颅内血管异常的金标准,目前仍是颅内血管诊断的金标准,新技术新材料使神经介入 舞台更宽更大,更好的影像设备(MR、DSA) 更好的导入方法与器具 基因及生物工程材料,成篮技术 Basketing Technique 球囊再塑形技术 Balloon Remodeling Technique 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 Stenting & Coiling Technique 双微导管技术 Double Microcatheter Technique,弹簧圈固位技术 Coil-retention Technique,弹簧圈固位技术 针对颅内宽颈动脉瘤 表面改良弹簧圈 降低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再通率 带膜支架 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新克星 静脉入路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解决方案之一 非粘附性液体栓塞剂Onyx 根治颅内巨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希望,血管内治疗材料科学发展阶段,球囊栓塞(Serbinenko 1973) MDS栓塞(Hilal 1988) GDC栓塞(Guglielmi 1991) 血管内支架(Higashida 1997) ONYX液体不粘胶(Mawad 2000),并发症,神经介入的并发症特点(与其他介入相比较)是由脑和脊髓的特殊解剖、生理、生化特点决定的:功能重要(生理),解剖复杂(形态),代谢率高(B.O.G 血氧糖),可塑性差(损伤后不可恢复)。 神经完整性 并发症 功能重要 重要功能丧失:瘫、失语、昏迷、死亡 解剖复杂 介入技术操作难度大 代谢率高 并发症可在数分钟内出现,小的操作即 可造成 可塑性差 并发症出现后难恢复,神经介入并发症,(一)分类有许多方法,比如:与病因有关。 1缺血性:脑和脊髓梗塞;痉挛 2出血性: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AVM)破裂出血 3过敏性或中毒性:材料过敏;造影剂 过敏 4其它:,神经介入并发症,(二)与操作过程有关: 1普通介入造影操作的并发症:穿刺点血肿, 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喉头痉 挛与水肿,下肢动脉缺血、闭塞(小儿大导管)。 2脑梗塞:导管内纤维碎片、凝血块进入脑动 脉。 3特殊病例中常规操作亦可造成并发症:如基 底动脉大夹层动脉瘤正常量造影剂可致死 亡;有血液系统疾病的、血管脆性改变的, 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老人阅读题目及答案
- 现代刑侦推理题目及答案
- 葡萄糖知识培训课件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3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 2025计时工的劳动合同
- 物权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电气设备采购合同
- 新实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 课件 U6 China and the World
- 营销师操作规程培训课件
- 2025联营企业合作协议
- 鼓号队培训课件内容
-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2
- 2025山西吕梁文水县公办幼儿园幼儿业务辅助人员招聘1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柚子树栽培技术
- 上腔静脉综合征护理查房
- 安徽省2025年公需科目培训测验答案(科目一)
- 2025年新退休返聘人员协议书
- 公共财产管理办法
-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解读
- 造纸工艺工程师(涂布)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