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综述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旨在对当前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理论与方法相关文章进行综述。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理论;1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从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来看,早在1939年10月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里就增加了对内部控制审查评价的规定,但是早期内部控制评价是作为一种审计程序进行发展和研究的。一直到1979年4月30日,SEC发布的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中提议管理层要在年度报告中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才开始涉及到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评价的规定。在1988年7月19日SEC才正式颁布了报告管理层的责任要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负责并评估有效性,只是由于成本巨大没有得以执行(张龙平,陈作习,2008)。之后内部控制制度日臻完善,2002年07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的出台推动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在SOX法案的强制执行内部控制评价下,SEC,AICPA,事务所和上市公司各方都积极的针对内部控制评价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同时,其他国家也开始关注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我国于2008年6月28日由财政部、审计署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问题都做出了相关的规定。2内部控制评价评述2.1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理论基础上内部控制评价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在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上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早期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都集中在内部控制鉴证领域,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关注不多。吴水澎,邵贤弟,陈汉文(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较早研究了COSO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其中提到国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新趋势是“控制自我评估”(CSA,Contolselfapraisal)并进行了简要介绍。朱荣恩,应唯,袁敏(2003)引用了McGladrey&Pullen会计师事务所和KPMG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两份报告中新的观点,美国内部控制的评价研究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我国应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建立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王立勇,张秋生(2004)认为目前忽视了面向管理由内部审计实施的评价,这种评价在我国现阶段意义尤为重大,并以此为立足点对管理方面评价中主体定位问题加以研究,指出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并受审计委员会委托保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过目前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皆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文胜泽(2007)从管理学、经济学角度论述了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理论,有信息经济学与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科斯理论、控制理论等十种理论,使得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理论不仅仅局限于审计和公司治理领域,而扩展到了整个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性质做了更深入的诠释。另外,刘明辉,张宜霞(2002)借鉴了契约理论和经典经济学理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性质和内涵作了一定的探讨,认为内部控制测评后仍存在很大的风险。邓春华(2003)从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角度出发,探讨了经济学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影响和借鉴作用。朱荣恩,应唯,吴承刚,邓福贤(2004)讨论了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预防作用,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八个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在我国企业实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内部会计控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并提出了完善建议。张宜霞(2007)认为由于需求的差异以及自身专业领域的限制,人们赋予了“企业内部控制”不同的范围和性质,这既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务上的偏差,又忽略了内部控制系统整体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应该从企业整体效率的角度重新界定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和性质,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分别制定评价标准,为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建立指明了方向。2.2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文献综随着内部控制评价理论的发展,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较早的方法有运用专题讨论会、内部控制调查表、内部控制流程图进行初步分析,进一步发展后开始引入数量统计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开始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关于构建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的研究有:张谏忠,吴轶伦(2005)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宝钢的运用为案例,详细说明了宝钢运用调查问卷,作业层级评价标准分析风险控制点,制作“风险控制矩阵”并实施整改的过程。戴彦(2006)通过对A省电网公司的研究,设定目标,流程分析和风险评估,围绕“资金流”构建评价体系,并依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设计权重指标实施评价。重点提出在企业庞大的体系运作下,要找准切入点进行评价。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2007)以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为案例,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建立流程图与指标体系详细说明了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较适用于评价定性指标,它可以将评价中用模糊语言描述的定性属性定量化,较好地克服信息的模糊性,减少不确定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观因素对权重设定的影响,使评判结果更为准确客观。因此该方法成为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如周春喜(2002)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定性指标进行了定量化处理。在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能从总体上反映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层次分析法对设定评价框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在最低层评价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在对权重的设计中仍含有较多的个体因素与主观判断,尽管一些研究引入了新的方法来弥补缺陷,如姚靠华,蒋玲玲(2007)重点分析了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内部控制评价影响因素的权重,并把案例推理运用其中,推理过程通常分为案例描述、案例检索、案例采用与方案生成三个主要步骤。王海林(2006)对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概念,并从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构建了新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同时详细分析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机理和过程。李小燕,田也壮(2008)试图在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吸收国外内部控制先进理念,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和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评估标准的确立有机结合起来,以创建持续改进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评估标准。但定性指标的权重设定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时,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定量研究尤为重要,继而产生了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运用基础上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戴毅,吴群,谌飞龙(2007)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每个因素的权重都很小,如果经过算子综合评判,就可能会出现没有价值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骆良彬,王河流(2008)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分解为三级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从定性评价到量化评价的模糊映射。还有一些其他的数学模型方法:王立勇(2004)指出目前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工作仍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方面,定量研究十分罕见,并提出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以企业业务流程图设计为基础设计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可靠性框图和模型。徐程兴(2008)针对现实中获取模型所需样本较小的问题,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炭业务服务协议书
- 物流加盟合作协议书
- 相约旅行免责协议书
- 租房修缮房屋协议书
- 父母家产继承协议书
- 生活交费服务协议书
- 物流公司装车协议书
- 电子离婚合同协议书
- 牛肉成品供货协议书
- 电费分摊比例协议书
- 2025年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与参考答案
-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4》解读
- 《让子弹飞》电影赏析
-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部编版)
-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木工车间粉尘清扫制度
- 外研版七年级上册单词表全部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委托书万能模板快来保存2024年
- 敦煌的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社区饮水机占地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