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工艺流程.ppt_第1页
煤制油工艺流程.ppt_第2页
煤制油工艺流程.ppt_第3页
煤制油工艺流程.ppt_第4页
煤制油工艺流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循环水流程图及分析,循环水流程简图,取样点 排污水到回用装置,补充水,补充水,补充原水(生产水):DD(1900)补水量占循环水量的3%-5%。 冷却塔:三座,单塔冷却水量为4500m3/h; 循环水泵:共三台,正常运行情况下,两备一开; 系统中设有旁滤器(无阀过滤器):降低循环水的浊度,如果浊度偏高,此阀自动启动。 加酸装置:主要加入硫酸,用以降低循环水的碱度,由于硫酸盐溶解度大于碳酸盐的溶解度,所以也大大降低了结垢倾向。,加药装置:主要加入絮凝剂、阻垢剂(有机磷),保证循环水对换热器不腐蚀,不结垢。 二氧化氯发生器:杀菌 循环回水监测挂片分析频率:1次/月 监测换热器:1次/3月(列管,代表了管线的腐蚀程度),循环水分析项目及其控制指标,pH值的测定:pH值的变化不大,指标为8-8.9,操作中,以pH=6.86定位,pH=9.18校准;电极的寿命一般在半年左右。 2、电导率:指标不高于4000。 3、浊度:20NTU 4、总磷:总有机磷:4-12 mg/L; 5、总铁:2 mg/L ,a、磺基水杨酸法,b、邻菲啰啉法(盐酸羟胺将高铁还原为亚铁);,6、余氯:0.21.0 mg/L,DPD分光光度法和邻联甲苯胺-亚砷酸盐法;显色后,溶液显淡红色,余氯有漂白作用,含量太高会褪色,需稀释; 7、硝酸根、亚硝酸根:实测值,判断循环水水体属于氧化态或还原态; 8、钾、钠:火焰光度法 10、COD: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 12、总碱 13、总硬,二、玻璃量器的使用,量入容器:量筒、容量瓶、量杯等 1、玻璃量器 量出容器:滴定管、吸量管、移液管等 我们在化验室的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有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2、滴定管及其使用,常量分析最常用的是容积为50mL的滴定管,最小刻度0.1mL,因此可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一般读数误差为0.02mL;另外还有容积为10mL、5mL、2mL、1mL的微量滴定管。 分类:酸式滴定管(酸管)具塞滴定管,用来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凡是能与橡胶反应的溶液(如高锰酸钾、硝酸银等),滴定时: 应使滴定管尖嘴部分插入锥形瓶口下12cm处,滴定速度不能太快,以每秒34滴为宜,切不可成液柱流下,边滴边摇。 向同一方向作圆周旋转而不应前后振动,那样会使溶液溅出。临近终点时,应1滴或半滴的加入,并用洗瓶吹入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使附着的溶液全部流下,然后观察锥形瓶,观察终点是否达到。如未达到,继续滴定,直至准确达到终点为止。,读数: a、注入或放出溶液后,需待30s1min后才能读数; b、滴定管应垂直的夹在滴定台上读数或用两手指拿住滴定管的上端使其垂直后读数; c、对于无色溶液或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实际的最低点,对于有色溶液,应使视线与液面两侧的最高点相切,初读和终读应用同一标准。,3、移液管及其使用,无分度吸管通称移液管,有分刻度的移液管又称吸量管,其准确度较差一些。 吸取溶液的方法: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或吸量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预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浅或太深,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内污染溶液,太深又会在管外沾附溶液过多。,4、滴定管和吸量管的使用注意事项,a、在精密分析中使用移液管和吸量管都不允许在烘箱中烘干; b、移液管与滴定管常配合使用,因此使用前作两者的相对体积校准;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吸量管每次都应从最上面刻度为起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而不是放出多少体积就吸取多少体积。,5、容量瓶的使用:,试漏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检查容量瓶瓶塞是否密合,为此,可在瓶内装入自来水到标线附近,盖上塞子,用手按住塞子,倒立容量瓶,观察瓶口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把瓶直立后,转动瓶塞约180后再倒立试一次,为使塞子不丢失不搞乱,常用塑料线将其拴在瓶颈上。 注意事项:1在精密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