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云密布的欧洲.ppt_第1页
战云密布的欧洲.ppt_第2页
战云密布的欧洲.ppt_第3页
战云密布的欧洲.ppt_第4页
战云密布的欧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导 入,20世纪初列强强占的殖民地和划分的势力范围,结合地图分析20世纪初世界格局的特点?,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1.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1891年1900年,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3.5%、4.8%和2.6%;1901年1914年,分别为1.4%、4.8%、1.8%和3.3%,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规律,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 性加强了。1870年,英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法国居第二位。但到19世纪末,新兴的美国跃进第 一位,德国先后超过法国和英国,跃居第二位。政 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力量对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新兴帝国主义 国家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 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议一议:资本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与占有殖民地的状况不一致,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各国突然开始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赛跑,大家竞相奔向荒芜的地区。人们不仅需要他们,为了在那里出售自己的商品;人们需要他们,也是因为那里往往有许多在自己国内没有的东西。但是,这样的原材料从殖民地输送到欧洲越多,工厂生产的产品也就越多,也就越驱使人们热心地寻找愿意购买它们的大量产品的地方。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结合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原因。,2.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想一想,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 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 样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 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德国为什么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引起的影响是什么?,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 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1887年),漫 画 德国(左)向英国(右)提出挑战,分析:英德矛盾的焦点?,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欧洲列强矛盾错综复杂,法德矛盾,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使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国内各阶级一致要求报仇雪恨。 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克里孟梭疾呼:“我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第三仍然是复仇” 。,1908年10月,奥匈帝国宣布正式将波黑两省并入自己的版图,塞尔维亚提出强烈抗议,并作出战争的准备。俄国表示要援助塞尔维亚。德国宣布支持奥匈,俄国同德、奥德矛盾加深。,俄、奥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德皇威廉二世,威廉二世(18591941) 18881918年,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容克资产阶级的侵略政策,扩军备战,深与法、俄、英矛盾,与奥匈帝国结成“三国同盟”,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逃亡荷兰。,2.三国同盟的形成,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1882年5月20日) 第一条 缔约国互相承允彼此和平友好,并不得参加目的在于反对它们之中任何一国的同盟或协定。它们约定,对可能发生的一般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交换意见,它们并彼此承允,在它们各自利益的范围内,给予互相支持。 第二条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第三条 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 第四条 如果一个非本条约签字国的大国威胁缔约国之一的国家安全,而受威胁的一方因此被迫与其作战,缔约国另外两方必须对它们的盟国采取善意中立。在此情形下,它们都各自保留权利,在它们认为适当时参加战争并与它们的盟国共同作战。 第五条 如果在以上各款所预见的情况下缔约国任何一方的安宁受到威胁,缔约国应就为了实行最后合作而应采取的军事措施及时进行会商。它们约定,今后如果共同参加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非经它们之间共同商定,不得订立停战协定、和约及条约。 第六条 缔约国相约对本条约的内容及其存在保守秘密。,画中的三位皇帝,从左至右依次是意大利国王温伯特一世、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奥匈帝国皇帝法兰西斯约瑟夫一世。这幅画现藏于杜林意大利统一运动博物。,三国同盟中的三位皇帝,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18681918),俄国沙皇。他在位期间,不断对外发动战争,与法、英两国结成“三国协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自任俄军总司令,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被处决。,3.“三国协约”的形成,爱德华七世,(18411910),1910年,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局面形成,通过这个协约,英国稳定了它在欧洲大陆的地位,但这个同盟的形成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后奉行的对外 政策被称为“光荣孤立”。它的含义一般 指不在和平时期同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 期义务,特别是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读一读,议一议:英国和法国是在什么基础上达成一致的?,法国政府方面声明,它不要求英国占领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妨碍英国在埃及国内的活动。英国政府正式承认,法国,特别作为其属地在广大地面上与摩洛哥毗邻的国家,有权维持摩洛哥国内秩序,并提供行政、经济、财政和军事的改革所必需的援助。 摘自1904年英法协约,诺贝尔和平奖奖章,诺贝尔(1833-1896),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诺贝尔的和平愿望,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生活的年代,欧洲正经历着两次工业革命,到处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开矿修路,兴建工厂,都需要炸药爆破,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动他发明了无烟火药。无烟火药与以前使用的黑色火药相比,爆炸力大大提高。对于无烟火药用于军事方面,诺贝尔设想:如此大的杀伤力会使人们对战争望而却步。然而科学家的美好愿望没有变为现实。诺贝尔在其遗嘱中规定,由诺贝尔基金提供的奖项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活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每项奖包括一枚金质奖章、一张奖状和一笔奖金。,生产炮弹工厂,生产的炮弹,德国生产大炮的克虏伯军工厂,坦克生产线,英国坦克,马克沁机枪,毛瑟枪,英国的装甲巡洋舰,德国战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一战中的德国潜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炮,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1.欧洲列强展开军备竞赛,19021914年,德国的军费开支增长2.7倍,俄国 和法国分别增长1.1倍和0.8倍,而英国到1911年军费 开支也增长了19%。,疯狂的扩军备战,18801914年各国陆海军总人数(单位:万人),德皇威廉二世,“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人类最可尊贵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 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 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 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 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 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我不劝你们去工作,我劝你们去战争。我不劝你们求和平,我劝你们求胜利。将你们的城市建到维苏威火山脚下!将你们的船只派往从未探索过的海洋!在与旗鼓相当的敌手的战争中生存!只要你们还未成为统治者和占有者,那么你们就去做强盗和征服者。 德国哲学家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2.各国统治者纷纷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涉及到外国的纠纷,都被当做事关国家“权利”和 “荣誉”的事情,引起轩然大波。一个本国公民,不 管其品行如何,也不管处于什么原因在外国遭到侮 辱或杀害,立即就会被当做民族英雄而受到本国人 民的同情和拥戴,并在全国激起强烈的爱国情绪和 对当事者的仇恨。,摘自美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都坚信本国文化具有无比可拟的优越性,而战争则是执行文化传播的“天意”和“使命”。法国人指责德国文化“粗鲁野蛮”,德国人污蔑法国文化“腐朽堕落”。 摘自美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非与他们自己有同样的名称,讲同样的语言”,“民族情绪远远超出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摘自美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讨论: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课外阅读,19121913年间为争夺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而发生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019135) 巴尔干同盟对土耳其的战争。20世纪初,巴尔干各族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意土战争(19111912)期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巴尔干同盟,1912年10月9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向土宣战,17、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先后参战。保军进攻色雷斯,在东部战场与土军战斗中部战场(马其顿北部)主要是塞、土两军角逐,西南战场(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南部)则是希、门、塞三国联军与土军抗衡。土军三面受敌,节节败退。10月底保军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至11月中旬,土耳其的巴尔干属地只剩君士坦丁堡、盖利博卢半岛、亚得里亚堡(今埃迪尔内)、亚尼纳、斯库台五处。11月初,土耳其请求欧洲列强调停,并于12月 3日与保、塞、门三国签订休战协定。,在欧洲列强斡旋下,1912年12月16日土耳其与四交战国在伦敦议和谈判。会上争执最激烈的是土耳其欧洲领土的边界问题,土耳其拒绝割让亚得里亚堡和爱琴海岛屿。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国内发生政变,新政府在德国的支持下,态度强硬,和谈破裂。2月3日,战事再起。3月 5日,希军攻克亚尼纳。3月26日,保、塞联军攻陷亚得里亚堡。4月22日,斯库台土军投降。土耳其再次求和。 5月30日,土耳其与巴尔干四国签订伦敦条约。条约规定,埃内兹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线以西的土耳其欧陆属地(阿尔巴尼亚除外)和克里特岛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阿尔巴尼亚独立,但须受俄、英、法、德、奥、意六大国监督;爱琴海诸岛问题则由德、奥、英、俄四国处理。,战后,巴尔干诸国的组合发生变化。原先的反土同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两个集团:一方是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另一方是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这两个集团的背后各由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1882)的势力操纵着。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参考书目: S.B.费伊著,于熙俭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商务印书馆,北京,1959。 (S.B.Fay,The Origins ofthe World War I,2nded., New York,1956.) 张联芳、王延生:“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