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卷的考查特点及备考对策.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卷的考查特点及备考对策.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卷的考查特点及备考对策.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卷的考查特点及备考对策.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卷的考查特点及备考对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卷的考查特点 及备考对策,内容提要: (一)例谈高考历史卷的考查特点 1、着力考查的几种能力。 2、试题考查特征(内容和形式)。 (二)备考复习的对策 1、“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2、提高备考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第一部分:例谈高考历史卷的考查特点。 1、高考卷的格局特征。 2、具体考查哪些能力? 3、试题内容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 4、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5、反思我们的教学:问题与出路。,结合具体的高考题目,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这些题目考查什么能力?如何考查?预估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何应对和改进?,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国家政体是君主制,统治者被称为天子和皇帝。天子一词始自周朝。春秋时期,天子已经常见。到了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王不再是周王的独自尊号,许多诸侯也自己称王,这时天子更成为周王的称号。现在所见的战国诸子书纷纷称天子。孟子更在讨论周室班爵录之制时谈到当时的爵制是“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顾炎武解释说,“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代耕而赋之录,故班录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是故知天子一位之意,则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录以代耕之意,则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顾炎武的解释,能说明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潮,即天子虽然是天之子,但是与其他爵位甚至和庶人是一样的要为天服务,并没有特别的地方。,秦汉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秦始皇虽然号称尊崇法家,但仍然有传承的儒家爱民思想。在他的各地刻石中,有“憂恤黔首,朝夕不懈”、“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烹灭强暴,拯救黔首”等说法,证明他认为皇帝应该关心百姓的生活,爱护他们。汉代外儒内法,这种说法就更多了。汉文帝除肉刑诏说百姓不教而刑加焉,“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所以决定废除肉刑。以后抚恤百姓、爱护人民的口号历代不断,而且也不乏一些实际措施,如给公田,贷种食,尊崇孤老,赐女子百户牛酒等。,中国古代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官僚制度,这一制度从秦汉时即已开始,中央有三公九卿,分管各项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地方则有郡县制。中央政府的一套机构,以宰相为首,宰相负责处理各项政务,权力很大,而且官僚机构成长以后,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运行机制,和独断专行的皇帝发生冲突,所以历史上不断发生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即没有经过官僚制度的手续,皇帝不能下达命令。说的是唐刘祎之任宰相,被人诬告,刘认为对他宣布的敕没有经过正式手续,所以不接受。虽然武则天以“拒捍制使”的含糊罪名赐死刘神之,可是并不能说她的敕合乎手续。唐玄宗时人李华在中书政事堂记中,更记下了对君权的限制,即“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即宰相有制度化的议论、批评皇帝的权力。,皇帝为了摆脱官僚制度的束缚,于是另外起用一批自己亲近的臣下,这些人并不是正式的官僚,往往是皇帝的私人臣仆,但这些私臣官僚化时,他们又形成了对皇帝权力的制约,于是皇帝再次设法摆脱之,形成中国官僚制度历史上的一个循环变化。这就是秦汉时的宰相,到唐代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取代,形成唐代的多人宰相制,这些宰相后来又逐渐为翰林学士和枢密使所取代,明清取消宰相,可是又出现了内阁和军机处,即事实上皇帝摆脱不了官僚制度的束缚,因为皇帝不能事事亲历亲为,必须依靠臣下来办。这一变化正说明,中国古代的中央决策机构中,有三种权力制衡作用,即皇帝、宰相、近臣三者间的互相制衡,这就是说,皇帝不能把国家之事变成自己的家事,体现了家国不能一体的原则。,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西方古代,国家的主要形式是君主制,君主制下就会有君主是民之父母的思想发生,流传。但西欧的这种思想没有中国的强烈,因为西欧国家还有一个教会,教皇、神甫、牧师等独占了民之父母的称谓和地位,使得国王被称为民之父母的机会减少。中国君主力量强大,特别是宋代之后,明清王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专制君主制,皇帝、官僚被称为民之父母的情况大为增加。被称为民之父母,是否就意味着君主可以把国家当成自己的私产呢?这可以有两种分析。,一方面,在君主制下,确实有国君把国家当成自己私产的倾向存在,这就是所说的皇帝以“四海为家,兆人为子”,有时可以恣意妄为。因为君主制原则上说,就是一人独裁的政权。但是从制度上说,中国古代是天命王权,皇帝奉天承运才能统治,是受天的委托而进行统治的,如果统治不好,就要被天抛弃。所以皇帝、天子不能恣意妄为,而要敬天保民。官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更使政治制度的运行成为国家的专门机制,不是天子、皇帝个人可以左右的,公、私在这里是有区分的。所以,中国古代的家国并非一体。西方人制造的中国古代家国一体论,其真实意图在于说明中国是专制主义的统治,没有独立的个人观念,没有个人主义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