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第一讲: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规划理论的早期探索(从霍华德到沙里宁) 2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 3城市规划实践的发展(从城市美化、新城市运动到城市更新),规划理论的来源,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多元和复杂的。Camp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几个基本事件: (1)田园城市(Garden City, E.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1,Burnham); (3)公共卫生改革(Public Health Reform) 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而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文(Owen),圣西门(Saint-Simon)。傅利叶(Fourier)、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三个阶段的划分 Donald Kruekeberg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段: (1)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非职业时期; (2)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 (3)1945200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时期。,规划理论的来源,七个阶段的划分 Peter Hall将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七个阶段: (1) 18901901:病理学地观察城市; (2) 19011915:美学地观察城市; (3) 19161939:从功能观察城市: (4) 19231936:幻想地观察城市; (5) 19371964:更新地观察城市; (6) 19751989:纯理论地观察城市; (7) 19801989:企业眼光观察城市;生态地观察城市;再从病理学观察城市 。,规划理论的来源,历史时期的划分方法 年代分段法Donald Krueckeberg,各个阶段互不交叉。 思潮分段法Peter Hall,以规划理论对待城市的观察角度作为依据,他所划分的规划理论时段之间在时间上有相互重叠和交叉。,规划理论的来源,历史时期的划分方法 一般而言,对规划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有三种基本类型: (1)以时间的自然延续来划分。如Donald Krueckeber只的划分方法,将某一时段的规划理论或规划实践作为这一年代的特征; (2)以主流思潮为主线,再划定年代的上下界线,如Peter Hall的划分方法; (3)以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规划理论的来源,历史时期的划分方法 吴志强的划分法以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将过去100多年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1)18901915核心思想词: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艺术设计,市政工程设计; (2)19161945核心思想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当代城市,广亩城,基础调查理论,邻里单元,新城理论,历史中的城市,法西斯思想,城市社会生态理论; (3)19461960核心思想词:战后的重建,历史城市的社会与人,都市形象设计,规划的意识形态,综合规划及其批判;,规划理论的来源,历史时期的划分方法 吴志强的划分法以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将过去100多年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4)19611980核心思想词:城市规划批判,公民参与,规划与人民,社会公正,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意识,规划的标准理论,系统理论,数理分析,控制理论,理性主义; (5)19811990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 (6) 19902000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规划理论的来源,以上城市规划历史发展的轨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六个阶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不仅仅受到规划本身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文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等等,在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上,表现为不同理论、方法之间的相互融合,这一倾向表现的非常明显。 由上述每个阶段表现核心思想的词汇可以看出,相当数量的词汇并非规划专业专用词汇,它们大多数都反映了当时时代发展的社会潮流。说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受到时代思想潮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就是与这些思想、潮流不断融合,从而不断演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规划理论的来源,历史时期的划分方法 方澜等的划分法以思潮为主,将战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划分为: 1、由“艺术”到“科学”:城市规划的“物质形体设计”传统转向系统理性的城市规划 2、从技术性角色到“管理者”和“联络者”:城市规划从实质性规划到更为过程性规划的过渡 3、后现代思想与多元论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规划理论的来源,历史时期的划分方法 仇保兴的划分法以思潮为主,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将过去100多年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六个转变: (1)三大运动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2)功能、理性主义繁荣的产物雅典宪章 (3)从分解到综合,规划的系统分析时代 (4)回归现实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分析的日益兴起 (5)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冲突 (6)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均衡精明增长,规划理论的来源讨论题,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是什么? 历史背景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城市美化? 理论渊源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平等传统思潮,田园城市、现代城市、广亩城市?,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公共卫生运动城市化发展初期,人类高度聚居导致了传染病的迅速蔓延。 1347年一1352年,欧洲发生鼠疫(黑死病) ,死亡人数达3 000万以上, 主要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等死亡人数占半。1350年1400年, 欧洲人均寿命从30岁缩短至20岁。在随后的300年间,多次爆发各种疾病, 最主要的是鼠疫,还有天花、伤寒等。这段时期的死亡人数超过了历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 1894年始于香港的鼠疫,当年就死亡2547人,波及60多个国家,死亡总人数达到1 000万。鼠疫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主要由来自疫区的外轮水手和乘客的传染。 1875年英国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Public Health Act,规定地方当局有义务建设标准的给水、排水系统, 有权制订规划实施细则, 并规定每一居室的最小面积和街道的宽度。在随后的50年,英国的城市规划一直由卫生部负责,后改由健康部负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环境保护运动从175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 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城市化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活居住条件的恶化。 1870年,英国铁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煤占三分之一,出口贸易占四分之一。1851年,英格兰地区已有50 人口居住在城市。 铁、煤矿、港口、棉花产区附近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平均每间住房有两人以上居住,空气、水污染严重,生活环境恶劣,1885年曼彻斯特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29, 婴儿的死亡率高达80。 罗伯特欧文倡议通过有效规划兴建工人住宅区来改善工人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健全服务设施,并倡导各阶层平等相处,得到了社会承认。 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 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城市美化运动19世纪后期欧洲许多工业国郊区化取代城市化,城市中心环境恶化,导致城市美化运动产生。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就非常重视城市美化,但其目的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美化不同。 城市中迅速兴起的中产阶层、白领阶层,为逃避城市污染和高犯罪率,纷纷移居环境良好的远郊区。许多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成为穷人及无家可归者聚居地。汽车的兴起使市内交通更为拥堵,为郊区化进一步加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利物浦郊区十年间人口增长62 ,而城内人口下降22。 1853年巴黎行政长官豪斯曼(Haussman)开始实施巴黎改建,在旧市区开辟大马路, 拆除旧城, 整治环境。其目的是:隔离不同的社区, 便于军队快速进入平息骚乱。 美国:1850年末开始公园运动;1893年芝加哥举办了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使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全面展开,并对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次城市美化运动就是从古典主义出发,试图以几何轴线和一系列公园、广场和景观大道来拯救沉沦的城市。 霍华德发表明日的田园城市并于1903年在英国莱奇沃斯Letchworth实践。该市设计人口35 000人, 周围被绿带包围。对日后城市规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田园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概念、空间模式和现实意义?,社会背景 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 17711858)与“新协和村(Village of New harmony)” 查勒斯傅立叶(Charls.Fourier, 17721837)与“法郎吉(phalanges & phalanstere)” 1845年恩格斯(F.Engels)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对当时曼彻斯特工人的生活状况的触目惊心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是导致当时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潮迅猛发展的一个直接原因,直接导致了规划应该去做什么的基本核心理论问题。造就了花园城市等现代城市则划方案的社会意识基础 。,在大约10002000英亩的土地上建造可容纳1200人的公社,居住区为方形合围院落,园内设有公共餐厅、学校、图书馆、成人聚会点、体育设施和绿化,附近有工厂、手工作坊和其他农业用房,村外有耕地、牧场和果园,全村产品集中存放公共仓库,统一分配,财产共有。18171820年间曾试图说服英国政府采用,未果。随1825年率900人往美国印第安纳州试验,15万美元买了120Km地建设协和村,但以失败告终。,主张通过集体协作形成普遍调和的社会状态。将人类历史分为八个阶段,以第八阶段“大调和”为终极目标,并描绘出了具体的社会及居住组织形态。 提出以“法郎吉”作为居住的基本单位以取代公社,以叫“法郎斯特尔”的巨型建筑取代边界模糊的城市。平面为的phalanstere占地1平方英里(约250ha),可容纳15001600名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居住(不以家庭为单位),组成“按贡献分配”的共同体。 18301850年间,在法国、俄国、美国、阿尔及利亚进行了50个试验,多未成功。但法国企业家Guise的钢铁企业家Godin为其工人所建造的Familistere属例外,其保留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方式。,“ 田园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概念、空间模式和现实意义?,主要概念 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1902年再版时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对西方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人们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其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边缘地区设有工厂。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不超过3万人,超过这一规模,就另建新的城市,以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现有大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田园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概念、空间模式和现实意义?,空间模式 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六分之一,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58000人)是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往来于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或田园城市之间。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农业学院、疗养院等。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农业用地永远不得改作它用。,“ 田园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概念、空间模式和现实意义?,空间模式 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有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了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 田园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概念、空间模式和现实意义?,现实意义田园城市与卫星城镇 卫星城镇的理论就是从“田园城市”发展而来的,其影响深远的两个典型事件: 一是巴黎郊区卫星城建设。1912年到1920年,为解决巴黎城市困局,规划者在16公里以内的地方,建造了28座卫星城; 一个事件是1917年,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原则,提出了大赫尔辛基方案。 卫星城正是在“花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要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卫星城的思想就被引用到北京的城市规划中,1980年代,为解决中心城镇人口膨胀等诸多问题,卫星城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中国城市兴起。,沙里宁提出,在赫尔辛基附近建设一些可以解决一部分居民就业的“半独立”城镇,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紧张。在他的规划思想中,城市是一步一步逐渐离散的,新城不是“跳离”母城,而是“有机”地进行着分离运动,即不能把城市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市中心区,应实现城市功能的“有机疏散”,多中心地发展;郊区的卫星城,应该创造居住与就业的平衡,这样不但可减轻交通的负担,更会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科比西埃、赖特、盖迪斯、沙里宁、芒福德、简雅可布的城市规划思想要点、社会影响及社会经济背景,勒科比西埃现代城市设想 勒.科比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生于瑞士,原名夏尔爱德华让耐格里。于1917年移居巴黎。为使其建筑与绘画职业分开,他采用了笔名他外祖母家族的姓科比西埃。20年代已经成名,当时他为国联在日内瓦的建筑物设计的方案,曾被建筑审理团两次选中,但是又两次因为国联的官员在细节上做文章而被推翻。 他设计的全部建筑不足一百个,但是它们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为里约热内卢的教育部大厦设计的通风式窗户被广泛模仿。他在美国的唯一建筑哈佛大学视觉艺术中心,于1963年完成。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变得愈来愈孤僻,但他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在他逝世之前一直有增无减。 1965年8月27日,建筑师勒科比西埃,不幸在里维埃拉游泳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终年77岁。,勒科比西埃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在1922年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以及他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书中提供了一个300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有将近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5%。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围的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勒科比西埃现代城市设想,现代城市的平面是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科比西埃特别强调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在规划方案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铁路车站,在车站上面布置了一个出租飞机起降场。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勒科比西埃现代城市设想,1931年科比西埃发表了 “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此方案是他以前城市规划方案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他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他认为,城市必须是集中的,只有集中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而得到解决的。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高层建筑是科比西埃心目中象征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图腾,在技术上也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同时也可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空间和绿化,因此在高层建筑之间保持有较大比例的空旷地。 柯比西埃的理想是在机械化的时代里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花园的田园城市。因此他规划的城市是“在花园中的城市”,而不是霍华德似的“城市中的花园”式的田园城市。 城市的道路系统应当保持行人的极大方便,这种系统由地铁和火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组成。建筑物的地面全部架空,城市的全部地面均可由行人支配,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距地面5m高处设汽车运输干道和停车场网。,勒科比西埃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是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现代城市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这些逐步形成了他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并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之中。 柯比西埃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而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一直要到50年代初应邀主持昌迪加尔的规划时才得以充分施展。该项规划在50年代初由于严格遵守雅典宪章而且布局规整有序而得到普遍的赞誉。 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中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比西埃、赖特、盖迪斯、沙里宁、芒福德、简雅可布的城市规划思想要点、社会影响及社会经济背景,赖特(F.I.Wright) 广亩城 赖特处于美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他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现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设想,从而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 1932年出版了消失中的城市,随后出版了宽阔的田地一书,并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 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 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并认为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科比西埃、赖特、盖迪斯、沙里宁、芒福德、简雅可布的城市规划思想要点、社会影响及社会经济背景,赖特(F.I.Wright) 广亩城 他在书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来临”。且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时,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中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赖特对于广亩城市的现实性一点也不怀疑,郊区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亩城思想的体现。,沙里宁(E.Saarinen)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在1942年出版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详尽地阐述了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因此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与此相一致的,或者说,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由此,他认为“有税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沙里宁(E.Saarinen)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前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历的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他这种改建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 (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 (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沙里宁(E.Saarinen)有机疏散理论,因此有机疏散就是把大城市目前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基于此,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著特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成一个一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沙里宁(E.Saarinen)有机疏散理论,要达到城市有机疏散的目的,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手段来推进城市建设的开展,沙里宁在书中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发展思想、社会经济状况、土地问题、立法要求、城市居民的参与和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他认为“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因为前一种方法能给城市的各个部分,带来适于生活和安静的居住条件,而后一种方法能给整个城市带来功能秩序和工作效率。所以,任何的分散运动都应当按照这两种方法来进行,只有这样,有机疏散才能得到实现。,P.格迪斯(Patrick Geddes),P.格迪斯(18541932)是英国 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现代城市研究和区域规划的理论先驱。他生于苏格兰,曾在伦敦大学攻读生物学,后在丹迪大学、伦敦大学、孟买大学执教。著有进化中的城市等书。 他是区域规划思想的倡导者。他认为,城市与区域都是决定地点、工作与人之间,以及教育、美育与政治活动之间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基本结构。他突破了常规的城市范围,强调了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这些思想对大伦敦规划和美国田纳西流域规划都有影响。 他主张城市规划工作要以居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见为基础,尊重当地的历史和特点,避免大拆大建。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该城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美学等因素,充分利用调查所得的体验以指导工作。,P.格迪斯,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与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城市规划家要把城市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与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再作规划。 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P.格迪斯,他反对命令式的形式主义的城市规划和单纯的专家技术规划,极力提倡在规划过程中逐渐认识城市的全部职能,在城市的演变中确定是保护、更新,还是改造或拓展。他认为城市从根本上讲应该得到保护和使用,而不应该随意拆毁、穿行。 他率领学生在爱丁堡进行贫民区的改建,赎买小块空地建设义务维护的公园,修建学生公寓,使学生能体验社会基层的生活。他还应邀到印度进行许多城镇的规划,并撰写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rnford)1895年10月1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符拉兴镇。高中毕业后,从1912年至1918年先后就读于纽约城市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并在纽约大学学习过社会研究。1914年开始接受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城市与区域规划科学的先驱之一帕特里克格迪斯的启蒙影响。1923年芒福德成为美国区域规划协会的基本会员。 1938年发表城市文化一书,从此享誉世界。他强调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应重视各种人文因素,从而促使欧洲的城市设计重新确定方向。第二次大战前后,他的著作被波兰、荷兰、希腊等国家一些组织当作教材,培养了新一代的规划师。,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芒福德曾被许多英语国家的重要建筑和城市规划机构聘为荣誉成员。 19511959年,芒福德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规划教授;19591 961年任研究教授;19611964年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威斯雷因大学任研究教授。 芒福德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的领域,而深入到哲学、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他曾十余次获得重要的研究奖和学术创作奖,其中包括1961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学金奖,1971年获莱昂纳多达芬奇奖章和1972年获美国国家文学奖章。,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芒福德毕生撰写了30多本书和千余篇论文。 著名著作有:City in Evolution、Men Must Act、Renewal of Life (含四卷:Technics and Civilization,1934; The Culture of City, 1938; The Condition of Man, 1944; The Conduct of Life, 1951)、城市发展史(The City in History,1961),其中后者被译成中文。,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芒福德的主要学术观点 城市观 区域观 规划观,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城市观 城市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人类文化的沉积,始终倾注全力于研究文化和城市的相互作用。 城市是大地的产物 城市是时间的产物 城市的发展可概括为六个阶段: 原始城市(Eopolis) 城邦(Polis) 中心城市(Metropolis) 巨型城市(Megalopolis) 专制城市(Tyrannopolis) 死城(Nekropolis),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区域观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机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有机体为了维持自身生命形态,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和周围环境建立积极的联系。同理,人类社会也必须和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供求上积极地相互平衡,才能持续发展。 区域城市的生态环境。区域是地理要素、经济要素、文化要素的综合体,可称为人文区域; 区域和城市的关系。区域间的界线是渐变的;区域的划分要研究其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每个区域都存在着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区域的合理开发。自然会影响文化的兴衰; 区域的经济联系三种类型:自给自足,就地平衡;专门化生产区域,进出口平衡;文化区域,部分自给自足、部分专门化 土地私有制区域开发的最大障碍,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规划观 城市和区域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生态系统,因而进行城市或区域规划时必须认真研究这个系统。 对形式主义的批判批判巴洛克规划 正确的规划方法 第一阶段:调查 第二阶段:评估 第三阶段:编制规划方案 第四阶段:实施,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对现代城市建设的评价 非城市的非规划(Non-City & Non-City)不考虑社会需求的城市布局和城市规划 自然景观和城市面貌强调户外空间的生物学功能、户外空间的社会功能 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运输为了什么?,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对我们的启示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关键是满足人的需求,核心应该是关心人的生活环境的建设 要警惕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巴洛克城市,简雅各布斯 (Jacobs, Jane),生平简介 1916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小镇,中学毕业后她接受了一段时间速记员培训后,去了当地一家报纸斯克兰顿论坛做义务记者。经济大萧条时期她去了纽约,为时尚杂志Vogue撰稿。22岁去哥伦比亚大学进修了2年,随后进入战争信息办公室工作。 1944年和一位擅长医院规划的建筑师结婚。在丈夫影响下,开始对建筑发生兴趣,并成为建筑论坛的助理编辑。1958年,为财富杂志撰写了市中心为人民而存在的文章。该文随即被一部关于城市问题的颇为畅销的集子爆炸的大都市选中,其作品开始引起财富杂志、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包括芒福德在内的众多纽约文化界人士的关注。,简雅各布斯 (Jacobs, Jane),生平简介 1959年,当得知其想写一本关于城市设计的书之后,洛克菲勒基金会立即资助她去美国各大城市旅行并专注于写作。 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问世。 简雅各布斯是过去半个世纪中对美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影响最大的人士之一,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震撼了当时的美国规划界,被视作美国城市规划转向的重要标志。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这本书终结了五十年代美国政府以铲除贫民窟和兴建高速路为特征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当年的美国公职规划学会(APAO)会长丹尼斯奥哈罗也抱怨道:“简雅各布斯的书对城市规划来说是非常有害的,但我们将不得不和它生活在一起。”,简雅各布斯 (Jacobs, Jane),导言 第一部分 城市的特性 一 人行道的用途:安全 二 人行道的用途:交往 三 人行道的用途:孩子的同化 四 街区公园的用途 五 城市街区的用途,第二部分 城市多样化的条件 六 产生多样性的因素 七 主要用途混合之必要性 八 小街段之必要 九 老建筑之必要 十 密度之需要 十一 有关多样性的一些神话,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目录,简雅各布斯 (Jacobs, Jane),第三部分 衰退和更新的势力 十二 多样性的自我毁灭 十三 交界真空带的危害 十四 非贫民区化和贫民区化 十五 渐次性资金和急剧性资金,第四部分 不同的策略 十六 对住宅的资助 十七 被蚕食的城市与对汽车的限制 十八 视觉秩序:局限性和可能性 十九 拯救和利用廉租住宅区 二十 地区管理和规划 二十一 城市的问题所在 致谢,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目录,简雅各布斯 (Jacobs, Jane),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正当有识之士在呼吁清除贫民区,打开城市空间的时候,她却提出要增加城市人口的多样性、密度和活力,让人和各种活动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混乱。 死与生中还具体提出了增强地方社会多样性的一些基本要素:一条街道或一个社区必须包含若干基本功能,街区要短,楼宇在年龄、状况和功能方面必须多样,人口必须密集等等。,简雅各布斯 (Jacobs, Jane),1968年迁居多伦多,此后她在有关发展的问题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并担任城市规划与居住政策改革的顾问。1974年成为加拿大公民。除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外,她的著作还有城市经济学(1969)、分离主义的问题(1980)、城市与国家的财富(1984)、生存系统(1993)。 雅各布斯于2006年4月25日在多伦多逝世。逝世当日,多伦多市长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说:“简雅各布斯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而为人们铭记,她的洞察力和作出的贡献将改变北美城市发展的方式。”,城市规划实践发展,城市美化运动 新城市运动 城市更新,规划理论的来源讨论题,“ 田园城市”思想的主要概念、空间模式和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比较分析科比西埃、赖特、盖迪斯、沙里宁、芒福德、Jane.Jacobs的城市规划思想要点、社会影响及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功能理性主义规划思想的要旨、代表人物、主要作品和产生背景。 比较系统综合规划、分离渐进式规划、倡导式规划、新马克思主义规划、新自由主义规划、后现代主义规划方法、理念的要点、代表人物、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雅典宪章 威尼斯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 佛罗伦萨宪章 北京宪章,第二讲 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化与城市增长 城市形态及其演化机理 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与宜居城市 城市特色与城市发展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城市化与城市增长,城市化 对城市化的理解 城市化的相关理论 城市化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影响 城市增长 城市增长的内涵 城市增长的动力机制 城市增长的社会经济影响,城市化与城市增长,城市化 对城市化的理解 人口、产业、生产生活方式、景观的变化,不同学科的关注重点 城市化的相关理论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动力机制、城市化超前/落后工业化) 二元结构理论、三元结构理论 城市化的推拉理论 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 我国的农民工、民工潮、民工荒人口的跨地区流动 城市化引起的村镇体系变化空心村、闲置村庄建设用地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城市化与城市增长,城市增长 城市增长的内涵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用地扩展,城市竞争力 城市增长的动力机制 非农经济的聚集、增长带动人口聚集、用地扩张 文化与制度的重要作用 城市增长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 城市社会分化与空间分异 城市贫困 城市灾害人为、自然 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污染,城市形态及其演化机理,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的概念 演化机理,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与宜居城市,生态城市 概念的提出 生态城市的标准 生态城市规划 山水园林城市 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标准 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的概念 宜居城市的标准,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与宜居城市,生态城市 概念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生态因素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生态、经济、社会都要可持续。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以人为主体,倒金字塔式营养结构,变化更快的动态系统,具有动态性。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与宜居城市,生态城市 概念的提出,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与宜居城市,生态城市 概念的提出,城市特色与城市发展,城市特色 何谓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的实质 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的价值 特色城市 何谓特色城市 如何建设特色城市,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理性思考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措施,第三讲: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倡导性规划与公众参与 新城市主义理论 精明增长理论 “反规划”途径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研究,第四讲 城市规划编制实践相关理论,一 相关概念 二 规划编制的依据 三 规划的目标 四 规划的实施,1. 规划的概念,(1)规划的主体政府 公众利益的代表者 有权威对城市内各个体和组织的利益进行分配 有能力保证规划的实施,1. 规划的概念,(2)规划的客体 城市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 为“满足市民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开展的对城市物质或非物质设施和环境的“设计、安排”。,1. 规划的概念,(3)规划的核心 城市和区域发展 发展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基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阶段更要求以发展为先。 发展是全方位和可持续的,但经济发展是基础的基础,城市规划必须充分领会和体现这个道理。,1. 规划的概念,(4)规划的目标 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目标 目标是规划设计的依据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布局、规划管理来实现的 目标具有多维性、层次性,1. 规划的概念,(5)规划的合理性 专业上的科学性与实施管理上的可行性 符合技术标准规范,经济合理 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具有操作性,1. 规划的概念,(6)规划的实施 政策、法律和组织的保障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 组织机构,2. 规划编制的依据,法律依据 城市规划法及相关法律 技术依据 相关标准、规范、办法等 理论依据 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 现实依据 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2. 规划编制的依据,(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决定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因素 区域分工理论(资源禀赋理论)、成本比较理论 2)城市与区域发展容量的限制 水、地、能源等资源的支撑能力资源容量 城市及其区域对污染的自净能力生态环境容量 城市合理规模各种条件综合决定的,而非仅由经济效益决定的。,2. 规划编制的依据,(2)社会背景 历史与文化背景 1)历史基础 规律与借鉴,文化的传承 历史的纵横剖面分析 2)文化背景 城市和区域文化既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后者是人们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它存在于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组织的整合功能。 任何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协调发展,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其基础是区域文化背景的力量。从宏观层面看,文化发展不仅以物质文化、科技文化形式直接推动生产发展,还以政治制度形式、思想意识形态为推动区域发展提供保障。从微观层面看,各经济主体的文化建设,对弘扬其精神,塑造形象,提高其文化含量,从而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 规划编制的依据,(2)社会背景 人口与劳动力及就业问题 1)人口与劳动力的数量及其增长变化 城市规模的人口因素决定(经济因素?人均GDP与城市化城市化的低质推进) 2)人口与劳动力的素质 自然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 3)就业与失业 民工潮与民工荒;伪装失业(非公开失业)与公开失业 4)脑流失问题 教育的成本与效益,创新型城市建设,伪装失业这概念原来并不是针对不发达经济而提出来的,最初提出这概念的是琼.罗宾逊。她指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解雇工人,其结果就会使得许多工人不得不从事更加劣等的职业。她认为这些工人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为负,井把在这样低的边际生产率下的就业叫做伪装失业。 罗宾逊在给伪装失业下定义时不仅考虑到了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人具有伪装失业现象,同时也指出不发达的农业部门存在伪装失业。,伪装失业,伪装失业(过剩劳动力、潜在失业)及其他 现在已不拘泥于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假说,对伪装失业赋予了稍广的含义。凡是那些处在落后部门的、边际生产率极低的劳动力或处于最低生存费均衡状态下的劳动力也叫“伪装失业”或“过剩劳动力”。拉尼斯等人有时还把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劳动力叫做剩余劳动力。 另外,在日语中还有“潜在失业”一词,它与伪装失业的意思相同。无论是伪装失业,还是潜在失业,都使用了失业二字,但它与凯恩斯理论中所说的失业是不向的,尽管人们得到的收入极低,但它们还是处在就业状态。 古典就业理论认为,在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条件下,不可能存在失业,但在极个别情况下,边际生产率近于零的就业,即“伪装失业”是可能存在的。然而,凯恩斯认为,失业是存在的,但“伪装失业”这种概念在理论中根本不存在, “失业”和“伪装失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难以使它们在同一理论模式中共存。但是,在现实的经济中,两者却是并存的。,2. 规划编制的依据,(2)社会背景 政策与制度 1)政策与区域和城市发展 区域和城市政策的目标 区域和城市政策工具 区域和城市政策效应 2)制度与区域和城市发展 制度因素的作用分析 制度创新与区域和城市发展,2. 规划编制的依据,(3)地理位置的作用 1)地理位置的作用 中心位置、交通枢纽位置、战争策源地 2)分析思考 问题1: 那些区域的发展受到地理位置的强烈影响?广东、深圳、上海?地理位置具有动态性,西安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汉唐辉煌,而此后陷入衰落,(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地理位置的变化是否起了重要作用?汉唐辉煌还能否再现吗? 问题2:为什么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多分布在沿海? 问题3:为什么世界上的富国并不都是资源丰富的国家,而资源丰富的国家却多半是穷国?即使在一个国家内也是如此?,2. 规划编制的依据,(4)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1)经济发展 发展水平的度量 用什么标准去度量区域发展的水平?数量、质量?,发展水平的度量,单一指标 总量指标GDP、GNP、绿色GDP 平均指标人均GDP、人均收入或消费水平 相对指标反映增长速度的指标、反映结构的指标(如城市化水平、反映工业化水平的霍夫曼系数、反映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 综合指标 UNRISD(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指标体系 PQLI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指标体系 HDI人类发展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指标体系,GDP指标,优点是简单明了 但缺点很多:如统计项目和价格不够真实;无法反映分配状况:汇率问题(购买力平价);不能反映GDP增长过程中的社会代价等*,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尼维阿罗斯基(Niewiaroski, N. H.)14个变量的体系 阿尔德曼(Adelman, I.)和莫里斯(Morris, C. T.)41个变量的体系 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提出的16个变量的体系 * 优缺点*,反映结构的指标,反映人口城乡分布状态的城市化水平 在全部居民中,城市人口(市和镇)所占百分比。 反映工业化水平的霍夫曼系数 反映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 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人类发展指数(HDI),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0年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 包括三个变量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社会教育水平、人均收入,再取平均值 * 优缺点*,2. 规划编制的依据,(4)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1)经济发展 发展阶段的判断 a.库兹涅茨理论; b.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c.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d.霍夫曼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e.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2. 规划编制的依据,(4)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1)经济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概念 相关理论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产业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临床心理学病例分析应用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护理护理计划设计检测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麻醉科药物应用与效果评估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肝胆胰外科手术技术及护理试题练习卷答案及解析
- 话题作文“孝”(2017年内蒙古通辽中考满分作文7篇)
- 2025年康复运动处方定制技能操作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医师影像学分析与诊断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签三方协议书注意什么
- 2025年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评价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科生长发育评估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云南红河红家众服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工作人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明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仁怀市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案a
- 中国工商银行2026年度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气象系统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模拟试卷(结构化小组)
- 风力发电项目审批流程及要点梳理
- 医院污水站维护方案(3篇)
- 视频监控考核管理办法
- StarterUnit3Wele!SectionB1a1e(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快递安全收寄培训课件
- 抖音公会入股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