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苯乳酸 的乳酸菌分离筛选及菌种鉴定 李兴峰 , 江 波 , 潘蓓蕾 , 沐万孟 , 张 涛 1 (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江苏无锡 , 2 1 4 0 3 6 ) 2 ( 中国食 品科 学技术学会 , 北京 , 1 0 0 8 3 3 ) 摘 要 通过对 自然发酵泡菜 中乳酸菌的分 离, 建立 了一种准确 、 快速 的苯乳酸产 生菌的筛选方 法。在 1 1 2株筛 选菌株 中, 获得 1 株苯乳酸高产 菌株 S K 0 0 7 。研究 了苯 丙氨酸对苯乳酸合 成的影响, 即增加 苯丙氨酸 的浓度 可以 提高苯乳酸产量, 苯丙氨酸是苯乳酸合 成的前体 。高产菌株 经 1 6 S r D N A 序列初步鉴定为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s p , G e n B a n k接受号为 D Q5 3 4 5 2 9 。系统发育分析表 明它与植 物乳杆菌(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p l a n t a r u m ) 亲缘关系最近。 关键词 苯乳酸 , 乳酸 菌, 菌株筛选 , 1 6 S r D NA, 苯丙氨酸 苯乳酸( p h e n y l l a c fi c a c i d , P I A) , 也称 3 一 苯基乳 酸 或 B 一 苯乳 酸 , 即 2 一 羟基一 3 一 苯基 丙 酸 , 是 近 年来 发 现 的一种新型天然防腐剂。1 9 9 8年, Di e u l e v e u x | 1 发现 白地霉( G e o t r i c h u m c a n d i d u m)发酵的干酪对单核 细胞增 生李 斯特 菌 ( L i s t e r i a mo n o c y t o g e n e s ) 有很 强 的抑制作用, 通过分离、 鉴定 , 最终确定苯乳酸是其 中 的主要抑 菌物质 。2 0 0 3年 , L a v e r mi c o c c o _ 2 研 究 了苯 乳酸对多种引起食品腐败的真菌的作用 , 发现其有宽 广的抑菌谱 , 如抑制黑曲霉( A s p e r g i l l u s n i g e r) 、 黄 曲霉 ( A s p e r g i l l u s f l a v u s) 、 娄地青霉 ( P e n i c i l l i u m r o q u e f o r t i ) 等 。与 Ni s i n ( $ L 链球菌素) 相 比, 苯乳酸 抑菌谱宽 , 能抑制多种食源性致病菌、 腐败菌 , 特别是 能抑制真菌污染 ; 溶解性好 , 易于在食品体系中扩散 ; 稳定性高, 具有宽广 的 p H 范 围和热稳定性 , 这些优 点决定了它在食品工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_ 3 。 苯乳酸可由多种微生物产生, 如 白地霉口 、 丙酸 菌 6 3 和乳 酸菌 _ 5 。由于乳 酸菌具 有 GR AS ( 公 认 为安 全) 资格 , 可广泛用于发酵食 品的生产。2 0 0 0年 , L a v e r mi c o c c a 从 酸 面 团 中 分 离 到 的 植 物 乳 杆 菌 (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p l a n t a r u m )2 1 B能 产 生 苯 乳 酸 , 这 是关于乳酸菌产生苯乳酸的首次报道。随后 , 相继发 现乳 酸菌 的一 些属种 能够产 生苯乳 酸 , 如 2 0 0 2年 S t r o m_ 8 等从青贮饲 料中分离到 1株 Lp l a n t a r u m Mi L AB 3 9 3 ; 2 0 0 3年 , Ma g n u s s o n 从青 草 中分 离出 苯 乳 酸 产 生 菌 株 ,鉴 定 为 棒 状 乳 杆 菌 ( L c o r y n i f o r mi s )。V a l e r i o r 】 叩 等 报道多种乳 酸菌 能够 产生苯乳酸, 但产量较低 , 并且菌株个体差 异大。因 第一作者 博士研究生 ( 江波教授为通讯作者)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 点项 目( 2 0 4 3 6 0 2 0 ) 收稿 日期 : 2 0 0 6 一O 8 1 6 , 改 回日期 : 2 0 0 6 一O 9 2 9 此, 从不 同来源分离筛选能够产生苯乳酸的乳酸菌非 常重要 。 文 中从 自然发酵的泡菜中分离 、 筛选产苯乳酸的 乳酸菌 , 研究苯乳酸的生物合成并且利用 1 6 S r DNA 序列对高产菌株进行初步鉴定。 l 材料 与方法 1 1 试 验材 料 1 1 1 样 品采 集 泡菜 样 品购 自无锡 天润 发超 市 。 1 1 2 培养 基 MR S培养基 ( g L ) : 葡萄糖 2 O , 酵母膏 5 , 蛋 白 胨 1 O, 牛肉膏 1 O , K HP O 2 , 乙酸钠 5 , 柠檬酸二铵 2 , Mg S O47 H2 O 0 5 8 , Mn S O44 H2 O 0 2 5 , 吐 温 8 O 1 mL。调 PH 至 6 2 6 4。 保藏培养 基 ( g L ) : 葡萄 糖 1 5 , 酵母 膏 1 O , C a C o3 1 5 , 琼 脂 1 5 , p H6 2 6 4 。 分离培基 ( g L ) : MR S培养基 中添加质量分数 为 3 的 C a C O 。 、 2 的琼 脂 。 筛选培养基 ( g L ) : 同 MR S培养基 。 1 1 3 主要 试 剂 苯 乳 酸 、 苯 丙氨 酸 , 购 自 S i g ma公 司 。其 他材 料 为 市售 , 甲醇 为 色谱纯 , 试 剂为分 析 纯 。 1 2主要设 备 Ag i l e n t 1 1 0 0高效 液 相 色谱 仪, Ag i l e n t Z o r b a x S B C 1 8反相 色谱 柱 ( 1 5 0 mm4 6 mm,5 Jf上 m) 。 1 3实验方 法 1 3 1 从 泡菜 中产 苯乳 酸的乳 酸 菌的方 法 取不 同泡菜汁液 5 mL接种于 MR S液体培养基 中, 3 O C培养 2 4 h进行富集 。取 0 1 mL适 当稀释度 的菌液倒平板 , 3 0 “ C培养 1 8 2 4 h 。挑取有碳酸钙 2 0 0 7 年 第 3 3 卷 第2 期 ( 总 第 2 3 0 期 ) I 1 。 。 。 。一 维普资讯 AN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I N D U 溶解圈的单菌落划线纯化并镜 检。将获得 的乳酸菌 接种 MRS液体培养基 , 3 0 培养 7 2 h后 , 采用高效 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的苯乳酸含量 , 得到的高产 菌株于 4 保存 。 1 3 2添加 苯 丙氨 酸 的生物 转化 发酵转化直接在 1 9 I R S培养基 中进行 。将不同 浓度的苯丙氨酸加入 MR S培养基后调节 p H为 6 2 - -6 4 , 1 2 1 灭菌 2 0 r ai n 。高产菌种活化 2代后 , 以 2 的接种量接种 , 静置培养 7 2 h 。每样 3 个平行 。 1 3 3 反 相 高效液相 色谱 法测 定苯乳 酸含 量 参考 Va l e r i o等方 法 1 , 适 当修改 。HP L C条 件 : 流动相为 0 0 5 的三氟乙酸 甲醇( A) 和 0 0 5 的三氟乙酸 水( B) 的混合液 , 梯度洗脱程序为 : 0 2 0 rai n由 1 0 A线性变化至 1 0 0 , 2 0 2 3 rai n保 持 1 0 0 A, 2 3 2 5 rai n由 1 0 0 A线性变化至 1 0 。 流速 1 mL mi n , 检测波长 2 1 0 n m, 柱温 3 0 。 1 3 4 1 6 S r DNA序 列 的测定 、 分析 1 6 S r D NA测 序 由宝 生 物 工程 ( 大 连 ) 有 限公 司 完成 。将 测 得 的 1 6 S r DNA 序 列在 NC B I 核 酸 数 据 库中进行 B L AS T搜索与其相似性最高的序列 , 并 提 交 G e n B a n k 。然后从数据库 中获得高相似性 的 1 6 S r D NA序列 , 用 C l u s t a l X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 , 校准 里 、 -, 一 5 1 0 l 5 时 间rai n 苯乳酸标样 排齐后构建系统发育树。 2 结果与讨论 2 1 泡菜中产苯乳酸的乳酸菌分离、 筛选结果 利用稀释平板法从 自然发酵的泡菜样品中共分 离出 1 7 5株菌株, 经过镜检得到 1 1 2株乳酸菌。将 乳酸菌接种于 MR S液体培养基发酵, 3 0 静置培 养 7 2 h后检测 上 清液 中苯乳 酸 的含量 。结 果发 现 , 4 2株菌的发酵液中苯乳酸含量低于 1 6 6 mg L; 6 0 株菌产生 的苯乳酸浓度范 围在 1 6 6 6 3 1 mg L ; 1 0株菌产 生 的苯 乳 酸 含 量 超 过 6 6 4 mg L 。这 表 明大部分乳酸菌可以产生苯乳 酸, 但苯乳酸的产量 取决于菌株个体。菌株筛选结果见表 1 。 表 1 产苯乳酸的乳酸菌菌种筛选结果 乳酸菌菌株 S K 0 0 7显示 出最高的苯乳酸合成 能力 , 在 MRS培养基中 3 0 培养 7 2 h , 苯乳酸的产 量可 达 9 1 mg L 。菌株 S K0 0 7的发 酵上 清液 的 HP L C图谱如图 1 所示 。 5 1 O l 5 时间 mi n S K 0 0 7 上清液 图 1菌株 S K0 0 7发酵上清液的 HP L C图谱 Va l e r i o c 等对在发酵食品中作为发酵剂或非发 9 4 6 2 mg L。( 3 ) 苯乳 酸和羟基苯乳酸均不产 生的 酵剂的几 乎所 有代 表乳 酸菌 进 行 了研 究, 根据 在 乳酸菌 , 苯乳 酸 1 6 6 mg L、 羟基苯 乳 酸 3 6 4 MR S培养基 中的苯乳酸和羟基苯乳酸的产生情况将 mg L。按照此分类方法 , 菌株 S K0 0 7应属 于第 2类 乳酸菌分为 3 个类群 : ( 1 ) 既产生苯乳酸又产生羟基 群 ,与 该 群 中 产 苯 乳 酸 最 高 的L e u c o n o s t o c 苯乳酸的乳 酸菌, 苯乳酸浓度范围为 2 6 5 6 7 6 3 6 me s e n t e r o i d P s s u b s P s e n t e r o i d P s I TMY3 0的产量 mg L 、 羟基苯乳酸的浓度范 围为 1 2 7 4 5 2 7 8 mg ( 9 4 6 2 I n g L ) 相近 。 L 。( 2 ) 只产 生 苯乳 酸 的乳 酸菌 , 浓 度 为 2 8 2 2 2 f 2 0 0 7 V o l, 3 3 N o , 2 ( T o t a l 2 3 0 ) 咖 枷 0 维普资讯 颤翻 2 2 苯丙氨酸对高产菌株 S K 0 0 7 合成苯乳酸的影响 酸使反应 向苯乳酸方 向进行 , 因此苯乳 酸产量增加。 在 MRS培养基 中添加 不 同浓度 的苯 丙氨 酸, 乳酸菌 S K0 0 7利用苯丙氨酸的合成苯乳酸可能的代 3 O 培养 7 2 h , 测发酵液 中苯乳酸含量( 图 2所示) 。 谢途径见图 3 : 罢 鞴 苯 丙氨酸 g L 图 2 苯丙氨 酸对 S K0 0 7合成 苯乳 酸的影 响 ( 注: P h e : p h e n y l a la n i n e , 苯丙氨酸; P L A: p h e n y l l a c t i c a c i d , 苯乳酸) 随着苯丙氨酸浓度 的增加, 苯乳酸逐渐增加 ; 当 苯丙氨酸浓度为 1 7 5 g L时, 苯乳酸产量可达 2 3 0 mg L 。表明苯丙氨酸是苯乳酸合成 的前体物质。这 与 V a l e r i o I 1 。 。 等人 的报道类似 , 在 S M 培养基中增加 苯丙氨酸的浓度可以提高 L p l a n t a r u m I TM2 1 B合 成 苯乳 酸 的产 量 。 Ki e r o n c z y k l 1 等人 研究 干酪 的风 味物 质 时发 现, L a c t o c o c c u s l a c t i s s u b s p c r e mo r i s 将 苯丙 氨酸 转化成苯丙酮酸和苯乳酸 , 进而合成有效 的风味化合 物羧酸。据此推测, 添加苯丙氨酸后发生 了下述 反应 : 苯丙氨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发生转氨反应 , 将 氨基转移给 a 一酮酸生成苯丙酮酸 , 苯丙酮酸在羟基 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进一步生成苯乳酸。添加苯丙氨 苯丙氨酸 苯 丙酮酸 苯乳酸 图 3 菌株 S K0 0 7 利用苯丙氨 酸合成苯 乳酸可能的代谢途径 2 3高产菌株的初步鉴定 2 3 1 菌株形态特征观察 菌株 S K0 0 7菌落培养 特征 : 3 0 培养 2 4 h , 在 MRS +3 C a C O。固体培 养基上 形成 明显 的透 明 圈, 菌落光滑、 湿润 , 乳 白色。 2 3 2 1 6 S r DNA序 列 测定 测序结果表 明, 该 菌株 1 6 S r DNA序列共 1 4 8 3 b p , 将序列到 NC B I 进行 B L AS T, 同源性结果见表 2 。结果发现 , 它与乳杆菌属 (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的 1 6 S r DNA序列 同源 性最 高 , 其 中最 高 的 已知 菌有 L a n t a r u m WC F S 1 、 L p e n t o s u s。分析比对结果 , 菌 株S K0 0 7 的 1 6 S r DNA 序 列 与 L p l a n t a r u m WC F S 1只有 3个碱基的差别, 因此可以将 S K0 0 7鉴 定为 乳 杆 菌 的 一 个 种 , 命 名 为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s p S K0 0 7 。将其 1 6 S r DNA序列提交 Ge n B a n k得到 的 接受 号 为 DQ5 3 4 5 2 9 。 表 2 S K 0 0 7的 1 6 S r D N A在 G e n B a n k中的序 列同源性分析 参考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s p S K0 0 7的 1 6 S r DNA序 列 在Ge n B a n k 的 比 对 结 果 ,用C l u s t a l X 做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s p S K0 0 7的 系 统 发 育 树 , 结 果 如 图 4 所示 。 由图 4可 以看 出 ,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s p S K0 0 7与 L p l a n t a r u m Mi L AB 1 4的亲缘 关 系最 近 。 由 NC B I 的 B L AS T 可 知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s p S K0 0 7与 L , l a n t a r u m Mi L AB 1 4的 同 源 性 只有 9 8 , 而与 L a n t a r u m WC F S 1 、L p e n t o s u s却有 9 9 的 同源 性, 这 是 由 于 B L AS T 时取 的 是 序 列 的 全 长, 而 C l u s t a l X做系统发育树时系统会截去某些长序列两 端的一些短片断, 使最终参与排序比对 的片断长度相 图 4 L a c t o b i c i l l u s s p S K0 0 7 1 6 S r DNA 序列 的系统发育树 笙 蔓 箜 整 蔓 塑 f 星 蔓 塑 ) I 3 差砉 呦垂言 维普资讯 F O O D A N D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I N D U S T R I E S I 同。把 1 6 S r D NA作为鉴定依据的是其中的可变区, 因此截去序列两端保守 区的一些小片段不会影响结 果 , 所以利用 C l u s t a l X做 的系统发 育树较 为可信 。 此外 , 结果表明, 用 1 6 S r D NA序列鉴定乳酸菌时较 适用 于属 以上 的分 类单 位 , 但 对 属 以下 的分 类单 位 , 如种和亚种就显得分辨率不足。 3 结 论 ( 1 ) 建立 了一种准确 、 快速 的苯乳酸产生菌的筛 选方法 。从传统发酵泡菜 中分离 、 筛 选得一高产菌 株, 苯乳酸的产量与 目前报道的乳酸菌中的最高产量 接近 。 ( 2 ) 添加苯丙氨酸可以提高苯乳酸的产量 , 苯丙 氨酸是苯乳酸合成的前体物质。 ( 3 ) 高产菌株经 1 6 S r DNA序列鉴定为乳杆菌, 命 名为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s p S K0 0 7 , 提交 Ge n B a n k得 到 的接受号为 DQ5 3 4 5 2 9 。 1 2 3 参 考 文 献 E ) i e u l e v e u x V。Va n De r Py l D,C h a t a u d J ,e t a 1 Pu r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a n t i Li s t e r i a c o mp o u n d s p r o d u c e d b y G e o t r i c h u m c a n d i d u m J Ap p l i e d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1 9 9 8,6 4 ( 2 ) :8 0 0 8 0 3 La v e r mi c oc c a P,Va l er i o F,Vi s c o nt i AAn t i f ung a l a c t i vi t y o f p h e n y l l a c t i c a c i d a g a i n s t mo l d s i s o l a t e d f r o mb a k e r y p r o d u c t s J Ap p l i e d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2 0 0 3,6 9 ( 1 ) :6 3 4 6 4 0 Di e u l e v e u x V 。Le ma r i n i e r S,Gu e g u e n M An t i mi c r o b i a l s p e c t r u m a n d t a r g e t s i t e o f D - 3 一 p h e n y l l a c t i c a c i d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Fo o d Mi c r o b i o l o g y ,1 9 9 8 ,4 0( 3 ) : 4 Di e u l e v e u x VGu e g u e n M An t i mi c r o b i a l e f f e c t s o D 3 phe ny l l a c t i c a c i d o n Li s t e r i a mo no c yt oge ne s i n TSB Y E me d i u m,mi l k ,a n d c h e e s e J J o u r n a l o f F o o d P r o t e c t i o n ,1 9 9 8,6 1 ( 1 0 ): 1 2 8 1 1 2 8 5 5 S c h n u r e r J ,Ma g n u s s o n J An t i f u n g a l l a c t i c a c i d b a c t e r i a a s b i o p r e s e r v a t i v e s J T r e n d s i n F o o d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2 0 0 5 ,1 6 ( 1 -3 ):7 0 - 7 8 6 Th i e r r y A , Ma i l l a r d M B Pr o d u c t i o n o f c h e e s e f l a v o u r c o mp o u n d s d e r i v e d f r o m a mi n o a c i d c a t a b o l i s m b y P r o p i o n i b a c t e r i u m f r e u d e n r e i c h i i J L a i t ,2 0 0 2 ,8 2 ( 1 ) :1 7 3 2 7 La v er mi c o c c a P,Va l e r i o F,Ev i d e nt e A ,e t a 1 Pur i f i c a t i on a n d e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no ve l a nt i f un ga l c ompo un ds f r om t he s ou r d ou gh Lac t o b ac i l l us pl ant ar u m s t r a i n 21 B J Ap p l i e d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2 0 0 0 ,6 6 ( 9 ) : 4 0 8 4 -4 0 9 0 8 S t r o m K, S j o g r e n J ,B r o b e r g A, e t a 1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p l a n t a r u m M i LAB 3 9 3 p r o d u c e s t h e a n t i f u n g a l c y c l i c d i p e p t i d e s c y c l o( L - P h e - L P r o)a n d c y c l o( L - Ph e - t r a n s 4 0H L - P r o )a n d 3 - p h e n y l l a c t i c a c i d J A p p l i e d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2 0 0 2 ,6 8 ( 9 ) :4 3 2 2 - 4 3 2 7 9 Ma g n u s s o n J,S t r o m K,Ro o s S,e t a 1 Br o a d a n d c o mp l e x a nt i f u ng a l a c t i vi t y a mo ng e nv i r on me nt a l i s o l a t e s of l a c t i c a c i d b a c t e r i a J F E MS Mi c r o b i o l o g y L e t t e r s , 2 0 0 3 , 2 1 9 ( 1 ): 1 2 9 1 3 5 1 O Va l e r i o F,La ve r mi c o c c a P,Pa s c al e M ,e t a 1 Pr od uc t i o n o f p h e n y l l a c t i c a c i d b y l a c t i c a c i d b a c t e r i a :a n 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 s e l e c t i o n o f s t r a i n s c o n t r i b u t i n g t o f o o d q u a l i t y a n d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J F E MS Mi c r o b i o l o g y L e t t e r s , 2 0 0 4 , 2 3 3 ( 2 ) :2 8 9 2 9 5 1 1 Ki e r o nc zy k A,Sk e i e S,La n gs r ud T,e t a 1 Co op er a t i o n b e t we e n La c t o c o c c u s l a c t i s a n d n o n s t a r t e r l a c t o b a c i l l i i n t h e f o r ma t io n o f c h e e s e a r o ma f r o m a mi n o a c i d s J Ap p l i e d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2 0 0 3 , 6 9 ( 2 ) :7 3 4 7 39 1 77 - 1 83 S c r e e ni n g a n d I d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Phe n y l l a c t i c Ac i d 。 p r o d u c i n g La c t i c Ac i d Ba c t e r i a Li Xi n g f e n g , J i a n g Bo , Pa n Be i l e i 。 , M u W a n me n g , Z h a n g Ta o l ( Th e Ke y L a b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S a f e t y ,Mi n i s t r y o f Ed u c a t i o n ,S o u t h e r n Ya n g t z e Un i v e r s i t y,W u x i 2 1 4 0 3 6,Ch i n a ) 2 ( Ch i n e s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1 0 0 8 3 3 ,Ch i n a ) AB S TRA CT S c r e e n i n g m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模拟屏设备身份认证与数据可信溯源体系探索
- 健康保险合同草案
- 2025年农业经营合作合同
- 临床常用抢救药品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
- 2025年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策划运营的旅游产品创新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特色小镇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旅游与共享经济融合创新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特色小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与旅游融合可行性分析
- 2025年3D打印在制造业的定制化革新
- 2025年3D打印器官的医学突破与挑战
- 2025年3D打印技术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 2025年深圳中级电工试题及答案
- 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
- 企业工伤赔偿培训课件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案
- 工会专用账户管理办法
- 中科大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件第4章 细胞工程
- 肝血管瘤护理查房
- 世纪佳缘会员管理制度
- 2025年甘肃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邻里纠纷及其合法合理处理课件
- 天线原理与设计-第八章抛物面天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