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整理的各行业企管,经济,房产,策划,方案等工作范文,希望你用得上,不足之处请指正河责某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1 方案编制总则1.1 简介在建某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某高速)是A至B国道主干线的组成部分,东起某庄(C至D高速公路终点),西至E西部某县与F市交界处附近的城村,建设里程136.2km,工程总投资41.33亿元。该工程于1998年1月开工,预计2001年全线通车。某高速属于国家限期完成的重点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建成某高速,对加速国家公路网的建设,促进河南及A市、某峡两市乃至西北各省的经济发展,缓解A市至某峡间现有公路运输紧张状况,适应今后国民经济发展对运输能力的需求,并承担铁路的短途运量,发挥运输综合效益,都是十分必要的。某高速位于河南省西部山岭重丘区,沿线岩土类型较多,沟谷发育,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作为一种线型工程,某高速在其建设过程中,无论填方或挖方路段都将破坏原地表植被,其扰动、破坏地面的类型较多。某高速全线136.2km,无一处隧道工程,穿越山岭均采用劈山开路,最大挖方深度达35m。与其它公路工程相比,某高速的弃土、弃石方量相对更大。这些弃土、弃石由于受地形及运输条件的限制,很多就近弃于附近的沟岔内、山坡上,有的甚至顺河倾倒。这些松散的废弃物,孔隙大、结构疏松,遇到洪水将极易产生水土流失,淤塞河道,影响行洪,直接威胁着附近的陇海铁路、310国道甚至某高速自身的安全,威胁沿线城镇、村庄的安全,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及生活。因此,尽快编制某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迅速对沿线的弃土、弃石场采取防护措施,恢复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而破坏的土壤植被,不仅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沿线铁路、公路、村庄、城镇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5年5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4)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5)河南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6)土地管理法;(7)公路法。1.2.2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提供的某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1.2.3 某高速水土保持编制单位“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某高速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及水利部对大纲的审查意见。1.2.4 某高速水土保持编制单位“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与方案编制委托单位“河南省交通厅”关于编制某高速水土保持方案共同签订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书。1.3 采用技术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 157721995);(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GB/T 157731995);(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1995);(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 16453.116453.61996);(7)防洪标准(GB 5020194);(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9)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10)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洪水暴雨洪水图集;(11)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2 建设项目及周边地区概况2.1 建设项目规模、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布局某高速公路位于河南省西部,东起A市东头庄,西至某峡西部陕县与灵宝交界的城村,建设里程136.2km,全程共分8个合同段。本段公路路线布设与陇海铁路、310国道相距不远,自东而西成并行之势。A市至渑池段,路线布设在陇海铁路、310国道北侧,至渑池县英豪镇连续跨过310国道和陇海铁路后,路线走在陇海铁路、310国道南侧,在某峡市南部再次跨越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直至某峡市西该段路线终点。该项目主要工程量包括:路基填方2435万m3,路基挖方3328万m3,特大桥10座长10610m,大桥37座长8132m,中桥3座长285m,涵洞122道,交叉工程互通式立交7处,分离式立交88处,通道129处。本段公路按重丘区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24.5m,双向四车道27.5m;硬路肩及土路肩分别为22.5m、20.75m,中央分割带为2m。本项目路基占地总面积13831.8亩,养护、管理、服务设施占地共计735亩,全线征地总面积为14566.8亩。2.2 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等某高速贯穿A市、某峡两市,整体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为黄土丘岭,中西部则山峦重叠,溪涧纵横。沿线岩土类型较多,沟谷发育,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两个地质段:A市到新安段为黄土丘陵,多呈梁、峁地貌,局部呈黄土塬,冲沟发育,岸高达2040m以上;新安到某峡段穿越崤山山脉,为山岭重丘区,沟谷发育,局部呈鸡爪地形。某高速位于黄河南侧陇海铁路附近区域,沿线属我国第二台地的山地丘陵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及局部的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中元古界等组成。(1)黄土:某峡市绝大部分为中更新统黄土状亚粘土夹棕红色古土壤薄层,仅塬梁顶部残存少量上更新统浅黄色黄土状亚粘土,泥化程度高,无湿限性;但沟谷两侧垂直裂隙发育,多呈陡壁。(2)岩石:在义马、新安县局部地段,出露有第三系砾岩、砂岩和泥岩,三叠系红色砂岩和泥岩。在观音堂附近为二叠系灰黄色泥质砂岩及泥岩,寒武系石灰岩及泥页岩,元古界安山岩及安山玢岩。上述岩石风化壳厚35m,多为残积含泥碎石土和红色粘土。某高速沿线经过的区域多数为农田耕地,另有部分荒坡地及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区,地面物质主要由农作物及林草组成。地面植被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两类。天然植被主要是少量的原始次生林和天然草地,主要树种乔木有落叶松、水曲柳、栓皮栎、楠斗树等,灌木有紫穗槐、连翘、白腊条、胡枝子、杭子稍等,天然草类主要为黄倍草、白羊草、茅草、芥草等;人工栽培植被主要为人工林地和人工种草,人工林包括用材林和经济林,用材林主要是松、柏、桐树、杨树、榆树、柳树、椿树、刺槐等,经济林主要是苹果、梨树、桃树、核桃、柿树、大枣等,人工种草主要为人工牧草。2.3 项目及周边地区气象、水文、河流等情况项目通过地区具有明显的暖温带气候特征,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温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2.613.9,一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31.2),七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8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18.8。年平均降水量467543mm,雨季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其它月份则降雨量稀少。初霜期在每年的10月中旬,终霜期在每年的5月初,无霜期167218天,地面最大冻结深度2030cm。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春秋两季为过渡区,风向多变,年平均风速3.54.0m/s。某高速处在黄河流域,自东向西沿线穿越的主要河流有金水河、洪阳河、涧河、青龙涧河及苍龙涧河。涧河属于洛河支流,发源于陕县北段村,汇流面积1430km2,河道长度104km。与某高速在k76+860处相交,交叉断面以上集流面积42.7km2。金水河属于涧河支流,发源于新安县正村乡上坡,经五头东入孟津及A市市郊区,汇入涧河,河道全长30km,流域面积226km2,与某高速在k11+025处相交,交叉断面以上河道长19.5km,控制流域面积112.7km2。洪阳河也为涧河支流,发源于渑池县正村乡北部的轿顶山,河道全长23km,与某高速在k41+225处相交,交叉断面以上河道长度21km,控制流域面积110km2。青龙涧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陕县南部的大南山、方山和三角山下,汇流面积487km2,干流长度起40km。路河交叉位置处高速公路桩号为k113+450。河道上游有总库容2327万m3的中小型水库6座,控制流域面积140km2。苍龙涧河也为直接入黄河道,发源于陕县南部的甘山北坡,与高速公路在k125+452处相交,流域面积178km2,河道长度约40km。河道上游支沟发源,并有张家河、后河、吊坡及张家坡4座小型水库。2.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规划项目区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大致分为农业耕地、林地和荒地三大部分,另外还包括少量的水域和草地。农业用地一般占总土地面积的2128。农业用地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川台地少,坡耕地多,广种薄收。特别是在大于25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不仅农业产量低而不稳,而且加剧了水土流失。林业用地一般占到28左右,大多经营管理粗放,产材产果率低。项目区内荒地面积占到29左右。荒地一般为荒坡荒岭,自然植被多为荒草野树,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是整个水土保持规划的实质部分。第一,规划首先考虑基本农田用地。沟台地、川地、水平梯田都尽可能发展为水浇地,坡度平缓土质较好的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作为基本农田用地。第二,林业用地主要布置在沟坡、山坡、沟头及大于25的坡耕地上,利用退耕的土质较好坡耕地及坡度较缓的荒坡,建造经济林,发展果园。第三,牧业用地规划。利用退耕的部分坡耕地及原来的天然草地和立地条件较差的土地,人工种植优良牧草;利用野草丰富的荒山、荒坡、荒沟进行野草改良,发展畜牧业。通过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使农、林、牧比例趋于合理,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农、林、牧各业快速协调发展。2.5 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和会经济状况某高速贯穿A市、某峡两市,除A市、某峡两市外,沿途经过的县级城市还包括孟津、新安、义马、渑池及陕县。A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人称“九朝古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全市面积15208.6km2,人口607万人。A市是一个以机械工业为中心、国家大型骨干厂矿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目前已形成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轻纺、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34个工业部门。其中拖拉机、轧路机、铜材、平板玻璃、水泥、单晶硅、耐火材料等支柱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在全省及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1997年A市市工业总产值525.15亿元,占全省的9.31,国内生产总值335.01亿元,占全省的8.21。某峡市位于河南西部,面积10496.6km2,人口216万人。某峡市是东南沿海及中原地区与西北五省区联系的咽喉,是晋、陕、豫三省交界三角地带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以轻纺、电力、机械制造、冶金、化工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1997年某峡市工业总产值176.05亿元,占全省的3.12,国内生产总值130.93亿元,占全省的3.21。2.6 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土(石)特点某高速全线采用机械化施工。设计中结合路线平、纵、横三方面,对路基土石填方和挖方进行调配,调配原则为:尽可能移挖作填,以减少废方和借方;弃方要有出处,可填沟造地,不占或少占农田,以防水土流失,堵塞河道或冲淤农田;路基填方借土结合地形、农田排灌等情况选取土源。施工中,多数标段能够按设计原则进行借土和弃土,个别标段由于受地形条件及其它因素影响,将多余的废方弃于河道内、水库库区内,有的甚至将河道拦腰截断,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严重影响了河道、水库的防洪安全。2.7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通过查阅某高速设计图纸及现场踏勘、调查,依据某高速线路工程地质分布图及收集到的沿线A市、孟津、新安、渑池、义马、陕县及某峡等地的水土流失分类分级图,某高速沿线经过的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及强度大致分为四个区域:I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付区。自某高速起点至陕县东部路段(桩号范围大致在K0+000K85+500),除了义马市东部部分路段(桩号范围大致在K47+500K52+000)为土石山区以外,其余均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付区。该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立黄土和红黄土,水土流失沟道以重力侵蚀为主,坡面以水蚀为主。因该区沟壑纵横,所以侵蚀沟经常出现泻溜、崩塌、滑坡、坍塌等现象。多年平均径流深150180mm,土壤侵蚀模数在4000t/(km2a)左右,属中度侵蚀区。II区,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渑池县东部一部分、义马市西部、陕县东部路段(桩号范围大致在K47+500K52+000及K85+500K100+500)。该区山高坡陡,土层薄,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常见的水土流失形式有面饰、砂砾化面饰、沟蚀、滑坡等,局部地区由于地形陡峭,疏松碎石多,集水面积大也常有泥石流发生。从总体上看,由于该区植被相对较好,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25003000 t/(km2a),属轻、中度侵蚀区。III区,黄土阶地区。主要分布在陕县东部陕县与某峡市湖滨区交界附近路段及湖滨区大部分路段(桩号范围大致在K100+500K119+138)。黄土阶地土壤结构松散,易被暴雨冲刷形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年均土壤侵蚀模数在5000 t/(km2a)左右,局部可达6000 t/(km2a)以上。据陕县水保站在火烧阳沟定点实测结果,年均侵蚀模数达6310 t/(km2a),属强度侵蚀区。IV区,台塬沟壑区。主要分布在湖滨区西部及陕县西部路段(桩号范围大致在K119+138K135+500)。塬面两侧多被深沟切割,冲沟发育,塬面大致平整为良田,植被稍好,水土流失较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在2400 t/(km2a)左右,属水土流失轻度区。水土流失防治情况:针对以上水土流失分区情况,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1)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付区,采取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方法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在梁峁顶栽植水土保持林,以用材林为主,梁峁坡上部建立果园,梁峁坡下部修水平梯田,建立基本农田。在“V”字型沟道或“U”字型沟道的上游,修建谷坊、拦沙坝,在“U” 字型沟道修淤地坝,改滩造地,建立基本农田。概况起来讲就是“用材林压顶,果树缠腰,农田座底”。(2)土石山区。坡面治理以植物措施为主,从上到下,首先是山坡防护林,采用人工种植或封山育林的形式提高植被覆盖度,其次在山坡上土层厚的地方修水平梯田,或坡式梯田,建立基本农田或经济林带。沟边修沟边埂或沟头防护工程。沟背栽乔、灌混交林。沟底在“V”字型沟道修建谷坊、拦沙坝、淤地坝等,在“U”字型沟道,改滩造地建立基本农田,同时栽种沟底防护林。从上游到下游,从坡面到沟道节节拦蓄,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3)黄土阶地区。针对黄土阶地区土壤松散的特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有:坡面以生物措施为主,尽可能少松动土层,减轻坡面侵蚀;沟头修建防护工程,并配合沟头防护林,以尽量拦截坡面径流;沟道内则修建谷坊、淤地坝、拦沙坝等,以削减洪量,减少水土流失。(4)台塬沟壑区。塬面修建高标准的水平梯田、蓄水保土。实行农林间作,营造塬面防护林,控制塬面径流。充分利用田坎、地边埂,种植灌木、黄花菜、金银花等增加植被覆盖度。3 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3.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某高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基本上可分为建设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两个时段。在建设施工期,由于公路路基开挖或回填、取土取料等等原因,破坏了公路沿线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扰动土壤表土结构,致使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侵蚀加剧;同时,路基开挖造成大量的废土、废石由于地形或运输条件上的限制,只能就地就近排放于沟头、沟岔、山坡上,甚至直接倾倒于河道中,这些松散的废弃物极易随洪水而流失。在公路建设运行期,因施工破坏而加剧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采取了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后逐渐得到恢复和改善,公路沿线新增及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治理和控制,各种型式的水土流失都将逐步减小直至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因此,主要预测公路建设施工期水土流失情况。根据某高速主体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总工期为4年,则水土流失时段取为4年。3.2 预测的内容和方法3.2.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某高速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主要由路基挖压占地(包括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养护区、服务区占地,改路、改沟、改河占地,边沟急流槽及截水沟占地)、取土场开挖损坏土地和弃土、弃渣场占压土地三部分组成。预测方法包括直接采用、实地调查和图面直接量测三种。公路路基挖压占地可直接采用某高速设计施工图中已经计算的线路征占地面积;取土及弃土场挖压占地则是采用实地调查法和利用某高速沿线1/2000及1/万地形图直接量测法,推算已经和可能破坏的程度和数量。某高速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详见表3.2.1。3.2.2 弃土、弃石、弃渣量预测3.2.3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预测3.2.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3.2.5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3.3 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4.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某高速属于在建工程项目,目前大部分土石方工程已基本完工。根据这一特点,某高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原则是在符合国家及有关技术规范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某高速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已经考虑的防护排水工程设计进行评价,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水保措施给以承认,对主体工程设计中考虑不全面的部分加以补充完善。对于施工过程中已成事实的随意取土及弃土,按水土保持要求提出治理措施,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方案。某高速水土保持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公路路基征占地范围内及沿线弃土场、取土场的水土流失防治要求;使由于公路建设及大量的弃土、取土所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某高速自身以及相邻的陇海铁路、310国道的安全运行,沿线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沿线城镇、村庄人民群众的安全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4.2 某高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本方案设计深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某高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公路建设征占地、取土取料场、弃土场等项目建设区及直接影响区。4.2.1 项目建设区(1)路线征占地面积包括高速公路安全隔离栅以内的路面、路基边坡、路堑边坡以及截水沟、排水沟占地面积;管理所、服务区、养护区、收费站占压地面积;互通式立交的匝道、连接线征占地面积;改路、改沟、改河挖损破坏地表植被面积。某高速全线长136.2km,线路占地总面积13831.8亩,养护、管理、服务设施占地735亩,全线占有土地总面积14566.8亩。(2)弃土弃石场某高速全线共有弃土弃石场88个,弃土弃石总方量 万m3,占压土地总面积 亩。(3)取土场全线共设取土场50个,取土总量 万万m3,占压土地总面积 亩。4.2.2 直接影响区由于公路建设打乱了现状坡面排水系统,洪水集中排泄,从而加剧了局部地区地表或沟道的冲刷侵蚀;大量由松散土石组成的弃土、弃石场由于没有采取拦挡防洪措施,洪水季节,在弃土、弃石场的不稳定临空面上常常发生泻溜、崩塌、滑坡、坍塌等现象,压毁农田,淤积河道,甚至堵塞了现状陇海铁路及310国道上的涵洞。这些,均属某高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直接影响区。某高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详见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A市至某峡段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附件(以下简称某高速水保方案报告书附件)中“某高速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某高速属于在建工程项目,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规定及实际施工情况,本次直接编制达到技施设计深度要求的水土保持设计。4.3 某高速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某高速水土保持防治体系按其特点可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公路建设区、弃土弃石区、取土区。各分区根据其水土流失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详见下图。4.4 分区防治措施4.4.1 防治措施选定的原则因势利导,变害为利;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洪与水土流失防治并重;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并举;补充完善主体工程设计,为主体工程安全服务。4.4.2 公路建设区(1)路基、路面排水路堤区:路面水采用土路肩设挡水埝,约40m设一集流送水槽送至路堤边沟。填土高度低于8m的路堤坡面水直接流入路堤边沟,填土高度大于8m的高路堤坡面水用路堤平台截水沟截流,然后通过集流送水槽送至路堤边沟,路堤边沟落差较大处,设置跌水急流槽。路堑区:路面水横向直接流入路堑边沟,低于12m的路堑坡面水直接流入路堑边沟,深路堑坡面水,用路堑平台排水沟截流,然后通过纵、横向急流槽流至路基边沟,在部分路堑的段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路堑顶截水沟(或叫天沟),避免路线外坡面水流至路堑坡面。设有超高的路段,超高路面排水分路堤区和路堑区两种类型。路堤区采用浅碟式中央分割带集水井排水,路堑区采用中央分割带集水槽排水。沿线设置有基本连续的路基边沟,与桥涵连接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路基排水综合体系。(2)路基防护根据某高速设计施工图及现场踏查的实际施工情况,路堑、路基防护包括了工程护坡、植物护坡及综合护坡等多种防护形式。填方路段的路基防护,根据填方高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了相应防护措施,一般情况为下部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或浆砌片石护坡结合挡墙护脚,上部采用混凝土网格植草综合护坡工程;挖方路段路堑防护,下部采用浆砌片石护坡,上部石质路段一般采用机械喷播植草和固定钢丝网喷混凝土护坡,土质路段则一般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经过踏查和分析,认为公路建设区已经设有的路基、路堑坡面防护措施完全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和标准,但对于深挖方土质路段存在的裸露路堑坡面,显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条“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工程,;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因此,这部分坡面还必须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考虑到路堑坡面坡度一般都在1:0.51:0.75,直接在坡面植树种草难度较大,设计中采用沿每一级路堑坡脚种植一排爬墙虎的方式进行植物防护。公路建设区水土保持措施详见某高速水保方案报告书附件中“某高速路基、路堑排水防护布置图”。4.4.3 弃土弃石区4.4.3.1 弃土弃石场类型某高速全线共有弃土弃石场88个,按废弃物堆放的位置和地形情况可分为沟头弃土、沟岔弃土、顺沟(河)弃土、弃土填沟、弃土成坝和弃土填砖场取土坑、河滩洼地及自然凹坑等6种类型。沟头弃土场一般位于沟道的顶部,上游汇流面积很小,弃土场临空面坡脚不会受到洪水的冲刷;沟岔弃土场其实也属于沟头弃土,与沟头弃土场所不同的是,这些弃土均堆置于主沟道的小沟岔上,由于沟岔较短,弃土场临空面坡脚有可能遭受到主沟道洪水的冲刷;顺沟弃土一般为顺沟道的一岸或两岸堆土,这种弃土场都不同程度的缩窄了沟道行洪断面;弃土填沟是顺自然沟道弃土,这些弃土场或者抬高了现状自然沟底,或者将现状沟道填平;第六标段的626号弃土场是将弃土直接横沟堆放形成一个土坝,属于乱弃乱倒;弃土填砖场取土坑、填平河滩坑坑洼洼及一些自然凹坑等均属弃土造田。某高速各弃土场所处位置、编号及弃土场类型详见表4.4.3.1。表4.4.3.1 某高速弃土场基本情况表标段弃土场编号下路桩号与高速路相对位置所在县(市)弃土类型NO.11-15+550路右20m孟津县填砖场取土坑1-26+900路左100m孟津县顺沟弃土1-311+850路右20m孟津县弃于沟头1-412+125路右20m孟津县弃于沟头N0.22-112+900路右50m新安县弃于沟头2-219+900路右20m新安县弃于沟头2-320+500路左300m新安县弃于沟头2-422+000路左1200m新安县弃于沟岔2-522+250路右150m新安县弃于沟岔2-623+100路左20m新安县弃于沟岔2-724+800路右50m新安县弃于沟岔2-825+800路左200m新安县弃土填沟2-927+200路右300m新安县弃土填沟2-1028+200路右300m新安县顺沟弃土2-1128+200路右1000m新安县弃于沟头2-1228+800路右500m新安县弃于沟头2-1330+030路右800m新安县弃于沟头2-1434+015路右50m新安县弃于沟头2-1534+440路左50m新安县弃于沟头2-1636+200路左200m新安县弃于沟岔2-1736+500路左100m新安县弃于沟岔2-1837+070路左沟道内新安县弃土填沟2-1937+800路左沟道内新安县弃土填沟2-2038+400路左200m新安县弃于沟岔NO.33-147+300路左50m渑池县顺沟弃土3-247+800路右200m渑池县顺沟弃土3-348+000路右200m渑池县弃于沟头NO.44-148+30049+100路右50500m义马市弃于沟头4-251+300路左501600m义马市弃土填沟4-351+300路右50m义马市弃于沟头4-452+000路左30m义马市弃于沟头4-553+400路右20m义马市顺沟弃土4-653+700路左200m义马市顺沟弃土NO.55-160+114路左1200m渑池县顺沟弃土5-260+661路左0300m渑池县弃于沟岔5-360+990路右30m渑池县弃于沟岔5-464+038路右渑池县弃于沟岔续表4.4.3.1 某高速弃土场基本情况表NO.55-566+100路右渑池县地方修路5-677+370路右100m渑池县弃土填沟NO.66-183+800路右250m陕县弃于沟头6-284+400路右5m陕县弃于沟头6-385+200路右1000m陕县弃于沟头6-485+300路右5m陕县弃于沟头6-585+650路左5m陕县弃于沟头6-685+900路左5m陕县顺沟弃土6-786+100路右5m陕县弃于沟头6-887+200路右150m陕县弃于沟头6-988+400路左5m陕县弃于沟头6-1089+600路右30m陕县弃于沟头6-1190+918路右200m陕县顺沟、填沟6-1291+400路左10m陕县弃于沟头6-1392+150路右150m陕县顺沟弃土6-1493+200路左100m陕县弃于沟头6-1594+550路右100m陕县弃于沟头6-1695+100路左150300m陕县弃于沟岔6-1797+400路右约50m陕县顺沟弃土6-1897+500路右约200m陕县弃于沟头6-1998+100路右50m陕县顺沟弃土6-2099+380路左200m陕县弃于沟头6-21100+500路右约300m陕县弃于沟岔6-22101+550路右20m陕县弃于沟头6-23101+750路右40m陕县弃于沟头6-24101+910路右300m陕县弃土填沟6-25102+560路左20m陕县弃于沟头6-26102+970路左500m陕县弃土成坝6-27103+995路左20m陕县弃于沟头6-28104+130路右10m陕县弃于沟头6-29104+500路右30m陕县顺沟弃土6-30105+120路左50m陕县弃于沟头NO.77-1106+400路右150m湖滨区顺沟弃土7-2106+900路右60m湖滨区顺沟弃土7-3107+200路左350m湖滨区填河滩凹地7-4107+500路左100m湖滨区填河滩凹地7-5108+000路右30m湖滨区填河滩凹地7-6109+550路右340m湖滨区填河滩凹地7-7110+450路右350m湖滨区填河滩凹地续表4.4.3.1 某高速弃土场基本情况表NO.77-8115+600路右300m湖滨区填河滩凹地7-9119+750路右50m湖滨区弃于沟头7-10119+950路右50m湖滨区弃于沟头7-11123+100路左200m湖滨区弃于沟头NO.88-1125+452路右2000m陕县填河滩凹地8-2125+854路右4000m陕县填河滩凹地8-3125+854路左2000m陕县填河滩凹地8-4126+457路左1000m陕县填河滩凹地8-5126+457路右1000m陕县填河滩凹地8-6126+457路右1000m陕县填自然凹坑8-7126+457路右2000m陕县弃于沟岔8-8126+732路右2000m陕县顺沟弃土4.4.3.2 沟头弃土场防护措施沟头弃土场一般位于主沟的顶部,或者虽处于沟岔上,但临空面坡脚位置较高,远在主沟道洪水位以上。在某高速88座弃土场中,沟头弃土场为37座,占了弃土场总数的42。沟头弃土场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上游汇流面积较小,坡面以上来水量不大;二是弃土场临空面坡脚不会遭到洪水淘刷。由于这种类型的弃土场相对危险程度较轻,设计中除个别地形位置特殊的弃土场专门进行防护设计外,其余均套用定型设计。参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 16453.31996沟头防护工程,沟头弃土场多采用蓄水型防护措施,个别处在小沟岔上紧邻高速公路的沟头弃土场,由于公路路面排水要通过这些小沟岔送入主沟道,也可采用排水型防护措施。蓄水型防护措施,一般是在弃土场临空面坡肩以上35m处,围绕弃土场临空坡面修筑土埂,拦蓄坡面以上来水,制止径流直接冲刷弃土坡面。排水型防护措施则一般在弃土场顶面设排水沟接路面排水沟,弃土场坡面设急流槽,每级台阶及坡脚设消能设备。某高速所有的沟头弃土场边坡高度均大于4m、自然堆放坡度均陡于1.0:1.5,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弃土场边坡防护应采用削坡开级工程。堆置高度小于20(12)m,采用直线形削坡开级;堆置高度大于20(12)m,采用阶梯形;堆置高度大于30m,则采用大平台形削坡开级形式。通过削坡,使现状较陡的自然堆土坡度达到1.0:1.51.0:1.75的稳定边坡坡度。对于通过大平台形削坡开级后形成的堆土边坡,还应通过边坡稳定计算验算其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采用 法。削坡推缓后的弃土坡面一般采用植物护坡,坡面采用草灌混植,横向每3m种植一排紫穗槐,株距1m,两行紫穗槐之间种植草木樨、沙打旺等草种;对于个别紧靠高速公路的沟头弃土场,从保障公路安全运行和美观方面考虑,坡面选用混凝土网格中空植小冠花综合护坡措施。削坡开级形成的平台根据平台宽度不同分别种植一排或多排紫穗槐。坡脚根据废弃物类型分别采用工程或植物措施,对于弃土场一般紧邻坡脚种植两排紫穗槐,株距、行距均为1m,然后再种植两排刺槐,株距、行距各2m;对于弃石场,坡脚则采用挡土墙拦挡措施结合刺槐防护林。各种类型的沟头弃土场防护详见“沟头弃土场防护工程定型设计图”以及某高速水保方案报告书附件中“13、14、21、215、62、610、79弃土场防护工程设计图”。4.4.3.3 沟岔弃土场防护措施沟岔弃土场同样具有上游汇流面积较小,坡面以上来水量不大的特点。与沟头弃土场所不同的是,沟岔弃土场临空面坡脚经常要受到主沟道洪水的淘刷。沟岔弃土场除临空面坡脚均采用工程措施防护外,其他坡面防护措施均同沟头弃土场。坡脚防护根据弃土场堆置位置及地形条件分别采用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和挡土墙结合砌石护坡等,护坡高度一般采用2.5m。对于沟岔较短的弃土场,现状弃土坡脚已伸人主河道中,削坡开级将会使坡脚进一步前推,从而影响主沟道正常行洪。这种情况的弃土场坡脚防护一般采用挡土墙工程,既保护坡脚免受洪水淘刷,又为弃土坡面削坡开级提供了条件。对于削坡开级后弃土场坡面仍不会影响主沟道行洪的沟岔弃土场,坡脚则采用浆砌石或干砌石防护。4.4.3.4 顺沟弃土防护措施在某高速88座弃土场中,顺沟弃土是形成危害较严重的弃土类型之一,因此,这部分弃土场也是本水土保持方案进行重点防护设计的一类。15个顺沟弃土场除了类型非常类同或危害很轻的5个没有进行专门防护设计外,其余10个都有典型设计。顺沟弃土一般都将不同程度的缩窄沟道行洪断面,影响沟道安全泄洪。因此,顺沟弃土场防护设计必须要防洪与水土流失防治同时考虑。对于弃土场以上沟道汇流面积较小,弃土缩窄河道断面较轻的情况,防护设计的重点是弃土场本身水土流失防治设计,一般不进行专门的水文水力计算;对于弃土场以上沟道汇流面积较大、洪峰流量较高,且已严重阻塞沟道的,则防护设计的重点是防洪工程设计,通过水文分析计算确定设计标准情况下上游来水的洪峰流量,通过水力计算确定设计标准的河道洪水位,弃土场坡脚工程措施防护高度则要根据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济学考研备考心得分享
- 降低化学工业排放标准方案
- 企业员工激励方案调研
- 工作总结:计划执行与目标实现
- 仪表工业故障诊断预案
- 年终总结:别具一格风采独特
- 2025浙江丽水缙云县壶镇中学招聘代课教师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分析初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 2025云南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面向社会招聘公益性岗位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1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理解保险的作用
- 电网络分析课件
- 韩国《寄生虫》电影鉴赏解读
- TTT系列课程-结构化思考力
- 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登记表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封起DE日子博文 2006
- 离心压气机设计-第一部分
- 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服务方案
- 锂离子电池生产安全讲座
- 输电线路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