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生科动生大纲(李战永)_第1页
05生科动生大纲(李战永)_第2页
05生科动生大纲(李战永)_第3页
05生科动生大纲(李战永)_第4页
05生科动生大纲(李战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70016 课程学时: 64+36课程学分: 4 开课学期: 6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专业 一、教学目标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讲述人体及高等动物机体的各种功能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态度。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它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动物体的机能。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1、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阐述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有机体的主要生理过程与机制、活动规律与调节,从机能方面认识人和动物机体。2、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生理学教学应以学生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三、预修课程动物学人体组织解剖学生物化学四、学时分配章节讲授内容讲授学时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10第三章血液4第四章血液循环10第五章呼吸4第六章排泄6第七章消化和吸收4第八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2第九章中枢神经系统10第十章感觉器官6第十一章内分泌生殖6五、讲授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的和要求:1.掌握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定义;2.掌握神经调节的概念及其特点;3.掌握体液调节的概念及其特点;4.掌握自身调节的概念;5.掌握反馈调节定义、特点及意义;6.熟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前馈控制系统7.了解生理学任务、研究水平、研究方法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临床关系2.生命的基本特征3.内环境与稳态4.生理功能的调节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难点:1.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2.生理功能的调节3.正、负反馈与前馈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命现象的基本生理特征第二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第三节 内环境与稳态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第二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等。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和形成的离子机制3.局部兴奋、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4.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影响因素5.肌肉收缩原理和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难点1.继发性主动转运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3.前负荷、后负荷及肌肉的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第三章 血液教学目的的和要求:1.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及生理意义、血细胞的生成调节及其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生理止血过程、血型分型依据、输血原则2.熟悉:血细胞的生理功能3.了解:血细胞生成的调节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血浆渗透压及其生理学意义2.生理止血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输血原则难点1.血浆渗透压;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第四节 血液凝固第五节 免疫系统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第四章 血液循环教学目的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心脏泵血过程与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及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生理特性、植物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等。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心脏泵血机制及过程2.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3.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4.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5.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意义。6.微循环的组成、调节及意义。7.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难点: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离子机制2.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3.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机制4.微循环的调节5.心血管中枢、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心脏生理第二节 血管生理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第四节 器官循环 第五章 呼吸教学目的的和要求:1.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2.掌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掌握呼吸节律的维持和呼吸运动的调节等。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与胸内压的概念、形成、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2.肺通气阻力:肺泡表面张力、肺表面活性物质,非弹性阻力。3.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量、功能余气量的含义;肺换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4.呼吸中枢节律的形成及呼吸运动的调节难点1.胸内压的形成2.肺泡表面张力3.胸廓弹性回缩力4.气道阻力5.肺泡通气量6.肺换气影响因素和呼吸运动调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肺通气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第三节 气体运输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教学目的的和要求:1.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特性、胃肠神经支配、口腔内消化、大肠内消化;2.掌握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和吸收;3.掌握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2.头期、胃期与肠期胃液分泌调节的过程及特点;3.胰液、胆汁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胰液分泌调节机制。难点:胃液分泌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胃内消化第三节 肠内消化第四节 吸收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教学目的的和要求:1.了解食物的能量指标,能量代谢的测定;2.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及其测定;3.掌握食物的卡价、氧热价、呼吸商、能量代谢、体温等概念;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食物的能量指标的几个概念;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状态的概念;3.散热的不同方式及体温调节。难点:1.食物的能量指标;2.能量代谢的测定;3.体温调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能量代谢第三节 体温及其调节第八章 排泄教学目的的和要求:1.了解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中的作用2.掌握尿生成的过程3.掌握泌尿功能的调节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尿生成的过程2.尿生成的调节难点: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2.尿液浓缩与稀释的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尿的生成第二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教学目的的和要求:1.掌握神经元与突触的类型、突触传递过程及其特点;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及其原理;2.掌握中枢抑制的类型及其机制;3.掌握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其功能;4.掌握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及其机制;5.掌握自主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对内脏活动的调节;6.掌握两种睡眠时相的特点及其意义;7.熟悉神经递质与受体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8.熟悉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概念、递质、受体和功能;9.熟悉神经反射活动的规律。反射弧,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0.熟悉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1.熟悉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12.了解轴浆运输和神经营养性作用;13.了解非化学性突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14.了解大脑皮层感觉区和运动区的定位及其功能特征;15.了解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和脑电活动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原理及其特征。2.突触的基本结构,化学性突触兴奋传递过程及其机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的过程和机制,以及突触传递的特征。3.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和功能。4.脊休克、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5.自主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活动特点。.6.睡眠的两种时相及其意义难点:1.突触的可塑性和兴奋传递的其他方式。2.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对运动的调节。3.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脑电图的波形,诱发电位产生的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突触的传递及反射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第十章 感觉器官教学目的的和要求: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光和声音以及前庭器官感受原理;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折光系统功能及感光功能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眼的感光功能,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4.前庭器官的功能难点:1.眼的折光成像原理、光学系统的折光特性 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3.前庭器官的感受原理4.嗅觉、味觉的功能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 视觉器官第二节 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第三节 其它感受器第十一章 内分泌生殖 教学目的的和要求:1.掌握激素的概念,丘脑下部与腺垂体结构与功能联系。2.掌握腺垂体的生长素、促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掌握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4.熟悉激素的分类及其特点。5.了解腺垂体分泌七种激素以及神经垂体分泌的升压素和催乳素的功能及其分泌调节;6.了解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盐皮质激素的分泌部位、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7.掌握睾酮的生理作用;8.掌握雌激素的生理作用;9.掌握孕激素的生理作用;10.熟悉睾丸的生精过程;卵巢生卵、排卵过程及月经周期;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1.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2.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3.雄激素的生理作用4.雌激素的生理作用;5.孕激素的生理作用。难点:1.激素调节方式的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3.甲状腺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内分泌生理第二节 生殖生理六、教学方法 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动手操作和电化教学相结合。七、成绩考核 总成绩包括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占总成绩9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试卷内容含基本理论(80分)和实验内容(20分)。八、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三版,王玢、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参考书目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版,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制定:生命科学学院解剖生理教研室执笔人:李战永审定人: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 070016 课程学时: 64+36 课程学分: 4 开课学期: 6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说 明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作为考试课程,首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阐述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有机体的主要生理过程与机制、活动规律与调节,从机能方面认识人和动物机体。其次,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生理学教学应以学生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一、各章考点第一章 绪论1.生命现象的的基本生理特征2.人体生理机能调节方式的种类、概念、特点3.新陈代谢的概念,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构成4.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意义;稳态的概念、生理意义;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常见的正反馈生理过程 第二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1.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的种类、特点2.可兴奋性组织;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阈刺激、阈电位的概念3.电紧张性扩布、阈下总和的概念;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过程4.RP的概念、表现及其离子机制;AP的概念、表现及其离子机制;AP的产生过程5.AP的特点,“全或无”的概念6.AP的传导机制、方式及特点7.量子式释放的概念8.神经肌肉传递的特点9.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肌丝滑行学说的内容;横桥的特征10.前负荷、后负荷、初长度的概念;11.单收缩的概念及过程;完全强制收缩和不完全强制收缩的概念,曲线特征第三章 血液1.基本概念:血量、贮备血量、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叠连、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血液凝固、血清、纤维蛋白溶解、红细胞血型、交叉配血试验2.正常值:血量、各种血细胞、血浆渗透压、血浆的pH值、NaHCO3/H2CO3 、血红蛋白、RBC寿命3.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4.血液的组成5.血浆渗透压及其生理学意义6. RBC形态和功能、RBC的生理特性、RBC生成所需原料、RBC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7. WBC分类、功能8.血小板的形态和机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9.凝血的三个阶段(基本步骤)10.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的基本过程11.抗凝物质的种类、阻止血液凝固的体外因素12.纤溶系统的组成、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种类13.ABO血型系统的分型根据、ABO血型的检测14.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5.输血原则、输血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第四章 血液循环1. 心肌细胞的类型2. 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3. 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4. 心肌的生理特性5. 正常典型心电图波形及各波形生理意义6. 心动周期和心率的概念正常值7. 心脏的泵血过程及机制8. 第一二心音的区别9. 每分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的概念10.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1.血压的概念12.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13.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14.中心静脉压概念15.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16.组织液的生成动力17.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18.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9.心血管的最基本的中枢20.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节的种类;21.体液调节的因素;局部血流调节的机制22.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器、反射效应、生理意义2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构成、生理作用24.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第五章 呼吸1. 呼吸过程2. 呼吸运动的概念及形式、呼吸频率的概念、正常值3. 肺内压、胸膜腔内压概念4. 基本肺容积和肺活量5. 每分通气量概念、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概念6. 为什么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通气效果好?7. 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8. 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9. 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10. CO2的运输形式11. 肺牵张反射概念、表现形式及调节过程12.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1.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方式2.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4. 胃的运动形式;胃运动的调节5. 胃的排空及其调节6.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7. 小肠的运动形式8. 胰液的性质和成分作用9. 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10.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11.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和途径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1.新陈代谢、能量代谢、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基础状态的概念及测定要求4.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5.皮肤散热的方式6.温度感受器的分类7.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第八章 排泄1.泌尿系统的功能2.尿液的生成过程3.滤过膜的构成和作用4.有效滤过压的形成 5.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血浆清除率、肾糖阈、渗透性利尿的概念6.Na+、cl-、H2O的重吸收机制; 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机制;葡萄糖的重吸收机制7.肾髓质渗透梯度的表现及形成机制8.肾小球滤过的调节9.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1.突触后电位、EPSP、IPSP、突触的抑制、传入侧枝性抑制、回返性抑制、突触前抑制、递质、受体、运动单位的概念2.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的抑制的分类3.受体分类4.反射的概念和分类;反射弧的组成5.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6.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机制7.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支配规律8.脊休克的概念、主要表现、产生原因9.去大脑强(僵)直的概念、主要表现、产生原因10.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基底神经节损伤的主要表现11.小脑的功能12.丘脑的核团的分类13.特异投射系统的构成、特点、作用;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构成、特点、作用14.大脑皮层第一感觉区投射规律;视觉代表区的投射规律15.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16.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内容17.强化的概念;建立经典的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条件反射消退的概念、原因18.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诱发电位的概念19.记忆的过程20.学习和记忆的机制21.正常脑电图的基本类型、生理意义22.睡眠的时相及各时相脑电图特征、一般特征第十章 感觉器官1.眼的调节概念、内容;2.眼的折光异常的表现、原因及校正方法;3.视觉二元学说;4.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区别;5.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6.暗适应和明适应的概念、机制;7.视觉的三原色学说;8.视野、视敏度的概念;影响视野的因素;9.行波理论;10.微音器电位、前庭反应、眼震颤的概念;11.前庭器官的组成,各自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12.四种基本味觉。第十一章 内分泌生殖1.激素的概念、分类、一般特性2.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的分泌特点及生理作用;3.腺垂体分泌激素的种类; 4.生长素的作用 5.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6.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7.肾上腺皮质激素分类,各自生理作用8.胰岛素的生理作用9.睾丸的功能10.卵巢的功能11.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二、考核方法及基本题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考试课,采用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卷面包括理论内容及实验内容,其中理论内容占60,实验内容占30(具体分配见实验教学大纲),平时成绩占10。基本题型包括:选择题(单选、多选)、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制定:动物教研室执笔人:李战永审定人: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70016 课程学时:100 实验课程学分:1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开课学期:6实验学时:36 应做实验个数:13 所属实验室:动物生理实验室 二、实验教学目的及要求 1. 通过实验课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生理学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2. 使学生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基本方法,锻炼整理分析实验所得结果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理论课中的某些基本理论。 3. 通过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为学习相关课程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技能的培训,并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三、考核形式及要求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等五部分内容。其中:目的与方法可简单写;结果包括实验得到的数据、图表及现象等;分析与讨论部分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核心部分,要求针对结果,利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结果分析和现象讨论;通过分析与讨论得出结论,用一两句简单的话加以概括。2.考核方式(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综合评定和笔试相结合。(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平时成绩(10分),在全部实验做完之后,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动手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给予综合评定;笔试成绩(20分),试题含在期末理论试题卷面中,分数占全部卷面分数的20。实验课成绩占本门课程成绩的30,即30分。四、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生理学实验(第二版) 解景田 赵静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参考书目生理学实验 孙久荣 黄玉芝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生理学实验教程 王庭槐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年五、实验课内容实验一实验编号:0700161实验名称:常用生理仪器的使用及实验室注意事项实验学时:3实验类别:必做实验性质:演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2.介绍实验室的情况及试验前、中、后应该注意的事项3.掌握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实验内容:介绍常用解剖器械的名称以及各自正确的使用方法;学习手术结的打法;学习计算机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习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及内容要求。主要仪器:常用解剖器械,粗线,计算机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各种换能器(肌张力、压力、温度、呼吸),刺激输出导线和刺激电极,带双凹夹的铁支架,标本屏蔽盒,玻璃分针,蛙板,铜锌弓等。实验二实验编号:0700162实验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实验学时:3实验类别:必做实验性质:演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蟾蜍的正确捉拿方法2.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实验内容:以蟾蜍为材料,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主要仪器:常规手术器械、铜锌弓、烧杯、培养皿、蛙板等。实验三实验编号:0700163实验名称: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实验学时:3实验类别:必做实验性质:演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骨骼肌单收缩的时程2.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3个时期实验内容:以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用电刺激方法记录骨骼肌单收缩曲线,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过程;主要仪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脑,打印机,肌肉张力换能器,刺激输出导线和刺激电极,带双凹夹的铁支架,标本屏蔽盒,常规手术器械,大剪刀,玻璃分针,蛙板,铜锌弓等。实验四实验编号:0700164实验名称:刺激参数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学时:3实验类别:必做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关系。2.观察骨骼肌单收缩过程,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3个时期。3.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4.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实验内容:以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用电刺激方法确定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过程;以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和电脑记录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并打印作为实验结果。主要仪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脑,打印机,肌肉张力换能器,刺激输出导线和刺激电极,带双凹夹的铁支架,标本屏蔽盒,常规手术器械,大剪刀,玻璃分针,蛙板,铜锌弓等。实验五实验编号:0700165实验名称:蛙类心室肌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学时:3实验类别:必做实验性质:演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暴露蛙心的方法2.学会描记正常蛙心搏动曲线的方法3.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4.通过实验掌握心肌产生期外收缩的条件与代偿间歇的机理实验内容:以蟾蜍为材料,描记正常蛙类心脏搏动曲线;在心室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以额外刺激,记录心室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主要仪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脑,打印机,肌肉张力换能器,刺激输出导线和刺激电极,带双凹夹的铁支架,常规手术器械,大剪刀,玻璃分针,蛙板等。实验六实验编号:0700166实验名称: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心音听诊实验学时:2实验类别:必做实验性质:演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人体间接测压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心音的听诊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实验内容:利用血压计、听诊器测定人体的血压。主要仪器:血压计 听诊器实验七实验编号:0700167实验名称:人类ABO血型鉴定实验学时:1实验类别:必做实验性质:演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学习鉴定血型的方法,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实验内容:利用人标准血清(抗A、抗B),鉴定自己的血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