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_第1页
C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_第2页
C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_第3页
C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_第4页
C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C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125011124杨博机械工程系学生姓名: 学号: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部: 许鑫专 业: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 年 六 月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C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 系部: 机械工程系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125011124 学生: 杨 博 指导教师(含职称): 许 鑫 (讲师) 专业负责人: 田 静 1 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主要任务:了解C6140普通车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数控车床传动传动系统及结构。完成C6140普通车床简易数控横向、纵向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目标:机床工业是机器制造业的重要部门,肩负着为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是使现代化工业生产具有高生产率和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的保证。设计机床的目标就是选用技术先进。经济效果显著的最佳可行方案,以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文献综述等;(2)论述简易数控化改造的依据。(3)分析C6140车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车床的相关技术参数及精度分析;(4)完成机械结构设计,对主要零件进行验算;(5)运用AUTOCAD绘制机械结构装配图和主要部件图2张;3主要参考文献1 张新义主编经济型数控机床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2 张柱银主编数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 李培江普通机床的数控改造研究机械管理开发2002.2第1期61-624 唐宗军.机械制造基础M. 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5 周鹏翔、刘振魁主编.工程制图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5月4进度安排设计各阶段名称起 止 日 期1查阅相关材料,撰写开题报告2014年3月9之前2掌握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法,了解C6140的机构2014年3月10日到2014年4月153完成对C6140车床的机械部分的分析与设计2014年4月16到2014年5月164完成相应的工程图设计说明书等整体设计2014年5月17到2014年5月315校订装订说明书,PPT制作2014年6月1到2014年6月20C6140车床数控化改造之机械系统改造摘要:利用数控系统改造车床是提高老设备利用率的一种重要手段。改造后的机床除了能加工平面及孔等简单的零件外,还能加工形状复杂(如加工圆弧面、斜面及凸轮等)的零件,具有高精、高效及加工面广等特点,还可以减少人工的工作量,只要输入一定的加工程序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工结果。本文介绍了一种C6140车床数控改造的机械系统部分改造的一种方案。论文最后对系统的误差及精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建议。关键词:数控改造,机械系统,开环系统,伺服电机Reform of the mechanical system of C6140 lathe numerical control transformation.Abstract: Utilizing NC system reforms lathe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heighten the rate of old equipments. The innovated lathe characterizes high precision high efficiency and wide-machining and so forth, and it can save workload .Only some machining program input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 will be don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way of economic NC reform of C6140 lathe at its mechanical system .The reformed system uses microcomputer to control the servo electromotor. The x-axis and y-axis forward-moving systems are controlled by respective electromotor. The ordinary screw lever will be changed into a pair of gears and rolling-bead screw lever. The servo motor will drive gear to move, and then spread the kinetic energy to rolling-bead screw lever, and the rolling-bead screw lever run and move the gears .In the end, making an analysis on the error margin and the precision and giving methods for amelioration and advice.Key words: NC reform,mechanical system,open-hoop system,servo motor目 录1 前 言12 总体设计方案112.1 对机床改造的方案112.2 实现的目标123 传动系统的改造1231 机械部分的数控化改造1232 进给传动系统的改造13321 改造要求13322 进给机构的改造13323 导轨副的改造1433 纵向(向)进给系统改造14331 改造要求及目标14332 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15333 切削力的计算15334 滚珠丝杠设计计算16335 有关齿轮计算17336 转动惯量的计算18337 所需转动力矩的计算1934 横向(Y向)进给系统设计与计算20341 切削力计算20342 滚珠丝杠设计计算20343 齿轮及转矩的计算22344 转动惯量的计算22345 所需转动力矩的计算234 步进电机的选择2441 步进电机选用的基本原则2442 步进电机的选择255 分析误差来源2651 机械结构原因2652 齿轮副误差补偿分析2653 滚珠丝杠副误差补偿分析26结 论28参考文献29致 谢31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1前 言由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普通机床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加工工艺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如果设备全部更新换代,不仅资金投入太大成本太高,而且原有设备的闲置又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对原有设备进行经济型数控改造。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率,改善加工工艺还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因此方法对于中小型企业是十分有效的。该课题来源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利用大量闲置旧机床,对起进行数控化改造后,成为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的经济型数控机床,是一种推陈出新、盘活存量资金的有效办法,是低成本自动化的必由之路。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是以数控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机械制造产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机床;其技术范围涉及很多领域: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等。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目的和背景:(1)微观看改造的必要性 可以加工出传统机床加工不出来的曲线、曲面等复杂的零件。 可以实现加工的柔性自动化,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实现“柔性自动化”加工。 加工零件的精度高,尺寸分散度小,使装配容易,不再需要“修配”。 可实现多工序的集中,减少零件 在机床间的频繁搬运。 拥有自动报警、自动监控、自动补偿等多种自律功能,因而可实现长时间无人看管加工。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工装,缩短了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可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等等。此外,机床数控化还是推行FMC(柔性制造单元)、FMS(柔性制造系统)以及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基础。(2)宏观看改造的必要性从宏观上看,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工业,由于对其机械工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使得他们的产品竞争力大为增强。而我国在这方面比发达国家约落后近20年,数控化率极低。这也说明了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进行经济型数控机床开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机床更新途径。在当前的市场需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需要迅速地开发出新产品,以低价、好质量、快速去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数控机床最适宜加工小批量、多品种、高精度、形状复杂、生产周期短的零件;数控机床的柔性化加工,符合产品频繁变化的要求。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状况:目前,数控技术正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而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所以,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数控系统的伺服驱动从直流向交流全数字式转变,系统体系结构从封闭向开放转变,控制系统由专用计算机向通用计算机转变,能根据控制对象迅速、灵活地更改软硬件,具有联网通信功能等,主要就是:1、智能化 2、网络化 3、集成化 4、微机电控制系统 5、数字化 (1)性能发展方向随着柔性制造系统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集成系统的不断成熟,对数控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数控机床信息化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高速高精高效化采用高速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并改善机床动、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 柔性化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群控系统的柔性。 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指一次装夹后,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 实时智能化现代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发展将通过快速作出实现最佳目标的智能决策,对机床的工艺参数进行实时控制,使机床的加工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基于CAD和CAM的数控编程自动化。 发展可靠性最大化。它采用更高集成度的电路芯片,同时通过自动运行诊断、在线诊断、离线诊断等多种诊断程序,实现对系统内硬件、软件和各种外部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报警。(2)功能发展方向 用户界面图形化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 科学计算可视化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实现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数控技术领域,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 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插补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等。补偿功能如间隙补偿、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带平滑接近和退出刀具半径补偿等。 内装高性能PLC数控系统内装高性能PLC控制模块,可直接用梯形图或高级语言编程,具有直观的在线调试和在线帮助功能。 多媒体技术应用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3)体系结构的发展 集成化、模块化、采用高度集成化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 网络化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采用此模式易于将实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融于一体,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它将各高新技术融于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我国机床行业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从低档到高档次的产品,但是,我国数控机床领域与美国、日本和欧洲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推广和普及使用数控车床。为降低设备采购成本,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将普通车床改造为数控车床,不但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还可以充分利用旧的普通车床,从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为使数控改造取得满意的效果,在改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普通车床改造的工艺流程一般情况下,机床可以保留的部分包括主轴箱,床身,大、中溜板,尾座等。机床改造前,应先将要改造的机床进行大修处理,大修处理范围包括:主轴箱传动精度调整,主轴径向跳动及轴向窜动精度修复,机床导轨平面度及直线度、卡盘装夹精度调整等,达到一定精度要求后再进行数控改造。数控改造部分包括增加数控装置,X,Z轴驱动器及驱动电机,换装X,Z轴滚珠丝杠及电动刀架,增加必要的控制电器、开关,冷却液及润滑装置改造等。(2)数控装置和驱动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数控改造有2种方案: 步进电机 的开环系统方案,系统中没有反馈电路,不带检测装置,控制指令单向传递,系统对工作台的实际偏差不能修正,控制精度取决于步进电机的步进精度和传动机构的精度,其控制精度不高。 采用伺服电机的半闭环系统,检测元件装在电机轴或丝杠轴的端部(一般是集成在伺服电机内),系统的闭环控制环内不包括机械传动环节,反馈的仅是进给传动系统的部分误差,一般是电机轴或丝杠轴的角位移、角速度经转换处理后成为工作台的实际位移,由于采用高分辨率的反馈检测元件(主要是编码器),且传动部位具有补偿功能,因此,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精度与速度。二种方案相比,前者经济性好,后者加工精度较高。采用哪种方案关键要看加工对象的精度要求,如果能够满足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应优先采用步进电机的开环方案,既可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又可以有效降低改造成本。此外,数控装置的控制精度一定要和电机以及滚珠丝杠精度匹配,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加工效果。目前,国内一些数控品牌如广州数控、四维数控、华中数控、新方达等采用步进电机的数控装置都将PLC集成在数控装置中,改造起来非常方便,控制精度也比较高,许多品牌和型号已经可以达到微米级的控制精度,有着较高的性价比,可以优先选用。3 数控装置要求数控装置的选择是数控改造的关键,性能过高,功能过多,会造成改造成本的增加,反之如果性能较低,功能较少,则不一定能够满足加工需要,因此,需要结合零件的性能要求和基本属性进行合理选用。滚珠丝杠的选用和安装:按照循环结构来分,滚珠丝杠可以分为内循环式和外循环式,其中内循环式又可分为浮动式法兰型螺母结构,浮动式法兰、直筒型垫片预紧螺母结构,浮动式法兰、直筒型螺纹预紧螺母结构等;外循环式包括插管埋入式法兰型螺母结构,插管埋入式法兰、直筒型垫片预紧螺母结构。经济型数控改造方案最常用的是内循环浮动式法兰型螺母结构滚珠丝杠,该种结构的丝杠具有成本低,传动精度可靠的优点,缺点是能够承受的额定静、动载荷较低,不适合大余量强力切削。滚珠丝杠的精度一般可以分为7个等级,即1,2,3,4,5,7,10级,1级精度最高,依次逐渐降低,选择的原则也要结合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以及与数控装置和电机的控制精度相匹配。一般情况下,传动精度主要有2个指标,即行程偏差和行程变动量。虽然数控系统可以对滚珠丝杠传动误差进行补偿,但从应用角度来讲,丝杠的传动精度要求也不能过低。对于一般使用要求,滚珠丝杠在任意300mm轴向行程内的变动量应不能超过005mm,行程偏差小于002mm,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工艺系统的改造精度。滚珠丝杠在安装时应注意调整丝杠间隙,可用百分表测出具体的间隙值,在加工程序中予以补偿或重新调整丝杠间隙。丝杠两端轴承座及其连接处刚性要好,否则易产生丝杠轴向窜动,造成工件加工过程中轴向或径向尺寸不稳定。滚珠丝杠安装时,一定要确保其轴线同与之配套导轨的平行,另一方面要考虑温度都升高队滚珠丝杠造成的影响。因为滚珠丝杠运转时,其温度的升高会影响到滚珠丝杠的传动精度,因此随着滚珠丝杠温度的升高,热应力效应会使滚珠丝杠轴向伸长。这点在高速高精度机床中比较显著。影响滚珠丝杠文斗升高的因素是预警力和润滑不良。其原因是在提高滚珠丝杠副的反向传动精度和轴向刚度时,为避免造成机械传动系统的爬行现象,是螺母预紧力超过预定值,预紧力过大会造成传动效率降低、摩擦力增加、磨损增大、使用寿命降低等缺陷。在滚珠丝杆的里安装方式里有固定端和支撑端一说,这主要是为了补偿丝杠发热伸长时的变形,固定端是丝杠的受力端,丝杆受到的外力都是由固定端承担的,而支承端只是为了避免丝杠悬垂来支承丝杠用的;固定端要经过计算设计的,而支承端与常用轴承座区别不大,只是轴承座孔与轴承外径为滑动配合且轴承外圈不用压紧罢了;用一般的轴承座时要去掉压紧法兰盘并将配合尺寸改成滑动配合。(1)丝杠间隙过大 丝杠预压问题 滚珠丝杠预压的目的是为了取消轴向间隙并降低因轴向力的弹性位移,提高丝杠的刚性,一般预压方式有双螺母拉伸(或压缩)预压、单螺母过大钢球预压、单螺母导程便宜预压等形式。无预压的滚珠丝杠会有相当的背隙存在,当垂直放置时,螺母会因自身的重量而造成转动下滑,因此只适用于较小操作阻力的及其,对定位精度不作要求的场合。 扭转变形问题 滚珠丝杠副某组件选材不合适 热处理不当:硬化层太薄,硬度分布不均匀或材质太软。 实际不合理:丝杠的长径比越小刚度越高,建议长径比应在60一下,如果长径比太大丝杠会产生自重下垂。滚珠丝杠只有单端支撑,另外一端自由悬浮的结构刚性较弱,应尽量避免。 轴承选用不当 通常滚珠丝杠选用角接触轴承进行支撑,最好使用60度压力角设计的丝杠专用轴承。当滚珠丝杠受轴向载荷负载时,一般的深沟滚准轴承会产生一定量的轴向背隙,因此深沟球轴承并不适用于滚珠丝杠固定端,除非用于对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自由端处。 轴承背对背组合(DB)的有点事作用点间的距离较大,刚性叫好,缺点是较易受几何精度的影响。轴承面对面组合(DF)的有点事较易组装,受集合精度影响较小,但作用点间的距离较小,刚性较差,设计时应以实际加工和使用情况选择何种轴承组合形式。 轴承安装不当 当轴承与滚珠丝杠轴肩处贴合不实,在承受轴向负载的情况下会产生背隙,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丝杠轴肩过深、过浅或轴承没有安装到位造成的。 丝杠上用于安装轴承定位轴肩与锁紧螺纹牙型轴心的垂直度超差,或锁紧螺母面与轴承靠面平行度超差,会导致轴承的倾斜。因此丝杠用于安装轴承的锁紧螺纹牙型与轴承定位轴肩面必须同时加工,才能确保垂直度,如果以研磨方式加工更好,且锁紧螺母应选用精密专用型。 轴承座内腔定位面及压盖安装面对轴承孔轴心垂直度超差也会引起轴承倾斜,且内腔定位面处难以加工和测量。 支撑座的表面或平面度超差 不论结合组件表面是研磨或铲花,只要其平行度或平面度超过公差范围,将会影响工作台运动时的位置定位精度,通常可在支撑座与基本件之间增加调整垫片来达到调整的目的。驱动器和驱动电机:如果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方案,驱动器和驱动电机可采用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和驱动电机(目前国内一些品牌驱动器已采用五相混合式),驱动器结构一般为高速单片机嵌入式,通过优化电路,提高控制性能;驱动方式采用PWM(脉宽调制)恒流斩波控制,三相正弦波电流输出,并提供零位信号输出;应具备矢量细分技术,电机每转细分应不小于12 000脉冲(003)以确保驱动精度的可靠性,并具备完善的过载、过热、过压、短路等保护功能;控制精度要与CNC装置的控制精度和滚珠螺母丝杠精度相匹配;功放电压应达到DC300 V,以确保电机高速运转时仍有高转矩输出;具备掉电相位记忆功能,驱动断电后自动记忆当前相位;位置脉冲方式为单双脉冲控制,整半步运行模式;步进电机要求低速运行平稳,最高转速不小于1500rmin,以满足高速加工的需要;额定功率、额定转矩、最大转矩可视比,可以优先选用。主轴调速改造:普通机床进行数控改造时主轴调速一般有自动和手动2种方案可供选择,自动方案是主轴电路上增加主轴变频器,通过在程序中指令设定,调整变频器输出频率,从而达到改变电机运行频率和速度的目的,采用变频器变频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采用机床原来的主轴普通电机,方便的进行转速调控,因而改造成本较低;缺点是普通电机通过变频在较低转速运行时,运行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因此,采用此种方法进行主轴变速时不能设定太低的转速。如果采用手工变速方案,则不需要对主轴传动系统的电路做任何改制,只需要在变速的程序段指令前加暂停指令(G04或MO),使机床暂时停止运行,手工调整主轴箱转速后,继续执行后面程序指令加工零件即可。数控装置应具备以下基本性能要求:(1)硬件的要求数控装置应能满足交流伺服、混合式步进、反应式步进等多种驱动系统的要求。采用16位以上的CPU,主频速度较高,大规模的CPLD可编程芯片,以确保复杂曲面的插补计算速度;液晶显示屏幕可尽量大一些,以方便进行编程、数据的观察;中文菜单全屏幕编辑,具备快捷键功能,操作简单;具有试刀、对刀功能,可实现任意点起动,任意点结束;具有刀补、换刀、主轴倍率、进给倍率功能;若对切削有特殊需要,还应考虑增加DA无级变速功能,使之满足恒线速切削要求。(2)对性能的要求控制精度应小于001mm,加工程序存储量应不小于32 KB并具有断电保护功能;工作状态应包括文件管理、空运行、手动、自动、回零、MDI及对刀等基本的功能;编程方式包括增量编程和绝对编程,能实现各坐标反向间隙补偿及刀具补偿;可实现直线插补、圆弧插补、螺纹插补、循环加工等基本G指令,以满足零件结构多样化加工需要;T(刀具)功能完备,一般应具有8刀位控制,8组刀补功能,并可实现换刀偏置、试切对刀、自动补偿等功能;M功能完备,应可实现4个停止指令(MOO,M01,M02,M30)、主轴正反转、发信、程序跳转、子程序调用等。(3)对通信接口的要求由于数控装置程序存储量有限,为方便地实现程序的输入、输出和外部存储,数控装置上最好具有通信接口,常用的RS232接口就可以满足其要求。(4)对参数设定功能的要求参数设定功能应包括设定工件号、快进速度、刀架反转时间、主轴最高转速、顺序号增量、间隙补偿、换刀偏置等,通过对上述参数的设置,可使编程及对丝杠和刀具参数的设置更加方便,有利于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提高。(5)文件管理功能基本的文件管理功能应包括程序段号、容量的显示,可以使程序段清晰并及时提醒操作者对程序进行管理;全屏幕程序编制、检查和修改使编程操作舒适方便;程序诊断、复制、删除等功能,可实现程序管理的简便以及对程序的校验和相似程序的复制修改。(6)对通信接口的要求由于数控装置程序存储量有限,为方便地实现程序的输入、输出和外部存储,数控装置上最好具有通信接口,常用的RS232接口就可以满足其要求。(7)对参数设定功能的要求参数设定功能应包括设定工件号、快进速度、刀架反转时间、主轴最高转速、顺序号增量、间隙补偿、换刀偏置等,通过对上述参数的设置,可使编程及对丝杠和刀具参数的设置更加方便,有利于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提高。(8)冷却液及润滑系统改造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对机床原来的冷却系统进行特殊改动,从经济性上考虑,可以采用手工打开却液泵进行加工过程中零件的冷却,如果有特殊要求,一般CNC系统上都有冷却液接口,可通过PLC设置,实现冷却液的自动开关。机床润滑系统改造可以采用加装润滑泵,通过PLC设定润滑时间的方法进行改造,润滑时间可设定为工作若干时间进行润滑加油的定时润滑方式,这样可极大地降低手工润滑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的保养水平。(9)电器系统改造如果改造的车床使用年限已经较长,可以利用数控改造将现有的电器部分进行更新。如果设备没有特殊的功能要求,电器改造比较简单,主要增加的电器元件包括主轴、丝杠电机变压器,X,Z轴驱动器,电动刀架控制器,以及必要的控制开关、继电器等,若主轴有变速需要,则需要增加变频电机或变频器。(10)数控改造后机床应达到的基本技术要求无论是采用步进电机的开环系统还是采用伺服电机的半闭环系统,数控改造后机床的主要技术性能必须满足如下要求:床身导轨平行度O01mm;纵向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O02mm;横向导轨的平行度O03mm;溜板移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O015mm;重复定位精度,Z轴O01mm,x轴O01mm;定位精度Z轴O02mm,X轴002mm;精车外圆精度,圆度0005mm;圆柱度O03mm;端面平行度002 ram300mm。数控改造后,机床的技术性能只有符合上述要求,才能确保数控设备高精度、高性能、高效率的优点,满足各种通用加工的需要。本文对C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的主要过程:(1)收集车床的技术参数,进行数控化改造的方案设计和总体设计。(2)具体地完成对开环控制系统机械部分的改造设计计算。(3)依据设计计算和改造实际绘制除了改造后车床的(X轴)和纵向(轴)的设计装配图,以及总外型布局图。(4)分析在数控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法。2总体设计方案机床改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在改造前,应对要改造的机床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修理,使其恢复原有的精度或尽量高的精度。这样才能保证在实施改造后,机床的精度不至于降低;(2)改造时,应尽量保留机床的原有功能,特别是手动功能,如此可为操作人员提供方便的 加工条件;(3)原有车床的传动链终端一般为T型丝杠,它的传动精度低,运动阻力大,所以应把它改为滚动丝杠;(4)在旋转坐标系、平面和旋转坐标系结构的改造中,应将支架设计为活动式,以便于拆除,为平面坐标系方式的加工提供方便。21对机床改造的方案经改造的主要有机械部分和数控部分。系统保留原有的手动机构。将C6140车床数控化改造后,使系统能够控制主轴转速,并实现其正反转控制工作台,实现其纵、横向进给运动。控制冷却和润滑,通过键盘输入加工程序。C6140车床数控化改造后半自动的。床身的上部内装主轴传动系统为主轴变速系统,这部分采用原机床的主轴传动系统。床身的底部是可作冷却液箱的底座,数控系统显示器及按键位于操作者的右边,便于观察、调试和操作。床身右侧的电器箱内装有两坐标的进给伺服控制系统,床身左侧的电器箱内装有主控器和强电系统。显示器采用LED,用以显示输入的程序,机床的实际位置和已存储的各种信息。手动操作时,显示器可作为数字读出装置使用。数控系统采用为两坐标开环控制,由步进电机经一级齿轮减速后驱动。可实现两坐标直线插补和两坐标圆弧插补。采用系列单片机组成微机控制系统,它的可靠性高、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且功能强,速度高。数控系统还有刀具长度偏移和半径补偿功能,自诊断功能,可进行自动加、减速,并具有备用电池,停电是可做存储已编程序的电极。采用微机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由I/O接口输出脉冲信号,经光电隔离电路,功率放大再传给步进电机,驱动滚珠丝杠转动,从而实现X、Y 两个方向的进给运动。总体设计如下图2-1所示:图2-1系统控制原理图22实现的目标论文中主要讨论在对C6140车床进行数控化改造。C6140车床是车圆柱面和车螺纹的通用机床,它没有准确可靠的定位装置,车工件时位置精度一般靠模板的精度和人工划线的精度来保证,故其加工精度低于数控机床。由于普通车床的柔性差,不能满足市场对形状复杂、精度高、小批量、多品种零件需求。而数控化改造后系统采用步进电机为驱动执行元件的开环系统,并且采用CNC数控系统控制X、Y工作台,即采用以MCS-51单片机为控制系统,实现两坐标联动改造,使得改造后的机床能加工除了车圆柱面和车螺纹等简单的零件外,还能加工形状复杂(如加工圆弧面、斜面等)的零件,且加工精度高、效率高,满足市场的需求,且价格较廉。3.传动系统的改造31机械部分的数控化改造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主要特点:(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2)广泛采用高效、无间隙传动装置和新技术、新产品;(3)具有适应无人化、柔性化加工的特殊部件;(4)对机械结构、零部件的要求高。主传动系统不变,进给系统采用滚动丝杆副螺母副代替原有丝杠副,以提高机床运行精度。考虑到改造的目标及成本的原因,决定C6140车床的主轴支承仍采用滚动轴承支承,导轨仍使用动压导轨。32进给传动系统的改造 321改造要求进给伺服系统改造后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的好坏。也因此对进给伺服系统提出了改造设计要求:(1)提高传动部件的刚度,减小传动部件的惯量;(2)减小传动部件的间隙,并减小系统的摩擦阻力;(3)高精度 就是说伺服系统的输出量能复现输入量的精确程度。(4)稳定性好 指系统在给定输入或受外界干扰作用下,能在短暂的调节后,达到新的或者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5)快速响应,无超调 它是衡量伺服系统动态品质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系统的跟踪精度。(6)低速大转矩 机床加工的特点是在低速时进行重切削。因此,要求伺服系统在低速时要有大的转矩输出。(7)调速范围宽 指机械要求电机能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在数控机床中,由于加工用刀具、被加工材质及零件加工要求的不同,为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最佳切削条件,就要求伺服系统具有足够宽的调速范围。322进给机构的改造考虑到该数控系统是开环控制,没有位置反馈,故进给系统尽可能的要减少中间传动环节。本车床的X,Y两轴进给系统去掉了原来的进给系统的中间传动环节,直接采用了步进电机一级减速齿轮滚珠丝杆的传动方案。拆除原来的丝杆,增加少量的机械附件,就可安装步进电机及滚珠丝杆螺母副,带动工作台移动。我们选用步进电机的型号为110BF003,步进电机步距角选用,扭距是7.84Nm,电机脉冲当量:。323导轨副的改造C6140车床采用的是铸铁-淬火刚滑动导轨,动、静摩擦系数相差较大,低速易出现爬行,平稳性和定位精度较低,能量损失大。在数控改造中可采用在原导轨上粘贴聚四乙炔软带涂层的方法,以减小摩擦系数,增加耐磨性,且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和抗震性,该方法实现易、费用低。33纵向(向)进给系统改造331改造要求及目标工作台的进给运动是由步进电动机由一级消隙齿轮经滚珠丝杠螺纹副,带动工作台移动。其中在纵向(轴)进给系统的改造布置中,滚珠丝杠、轴承支架固定在工作台上,随工作台移动。步进电动机经降速齿轮和滚珠丝杠的螺母固定在床鞍上,通过滚珠丝杠的转动,实现工作台与床鞍之间的相对移动。滚珠丝杠螺母副,它的特点是在具有螺旋槽的丝杠螺母间装有滚珠作为中间传动元件,以减少摩擦,丝杠与螺母之间基本上为滚动摩擦。滚珠丝杠螺母副的优点有:(1)传动效率高,摩擦损失小,使用寿命长。(2)给予适当预紧,可消除丝杠和螺母的螺纹间隙,反向时就可以消除空程死区,防止失步;定位精度高,刚度好。(3)有可逆性丝杠和螺母都可以作为主运动件,故可以从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也可以从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4)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传动精度高。附:C6140车床的主要参数如下表3-1表3-1 C6140车床的主要参数工作台面宽长(mm)3201250工作台最大行程(mm)横向400纵向750主轴转速(r/min)201500最大工件质量(Kg)150快速进给速度(m/min)横向1.54纵向2.3机床进给部件重量(N)横向4410 纵向 2156332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机床进给部件参数初选:横向工作台及夹具重量:(估计值) (式3.1)滚珠丝杠的基本导程:螺纹升角: 行程:快速进给速度:(经验值) (式3.2)333切削力的计算现在以工作寿命和实际加工过程中的最大切削力为基础进行设计计算,以确保平常工作状态下的工作安全和可靠。由机床设计手册可知,切削功率; (式3.3)公式中N电机功率,查机床说明书,N4KW;主传动系统总效率,一般为0.60.7取0.65; K进给系统功率系数,取K0.96则:4*0.65*0.96=2.946KW又因为FZ/v6120 (式3.4)FZ=6120NC/v (式3.5)式中 v-切削线速度,取v100m/min.主切削力FZ=6120*2.496/100=152.76(kg/f)=1527.6(N)由可知,主切削力FZ=CFZapXFZfYfzKFZ (式3.6)查表得:CFZ=188kgf/mm2=1880Mpa XFZ=1 YFZ=0.75 KFZ=1则可计算FZ如表3-2所示:表3-2 切削力的参数计算ap(mm)222333f(mm)0.20.30.40.20.30.4FZ(N)112515241891168722872837当FZ=1520N时,切削深度ap=2mm,走刀量f=0.3,以次参数作为下面计算的依据。从机床设计手册中可知,在一般车削外圆时:FX=(0.10.6)FZ FY=(0.1540.7)FZ取FX=0.5 FZ =0.5*1527.6=763.8N FY=0.6 FZ=0.6*1527.6=916.5N334滚珠丝杠设计计算综合导轨车床丝杆的轴向力:P=K FX+f”(FZ+W) (式3.7)式中 K+1015,f=0.150.18,取K=0.16。则:P=1.15*763.8+0.16(1527.6+800)=1250.8N(1)强度计算:寿命值Li=60niTi/106 (式3.8)Ni=n主f/L0=1000vf/(DL0) (式3.9)取工件直径 D=80mm,查表得 Ti=15000h则:ni=100*100*0.3/(3.14*80*6)=20r/minLi=18最大动负载 Q=PfWfh (式3.10)查表得运转系数 fW=1.2 硬度系数fH=1则: Q=*1.2*1*1250.8=3933.6N根据最大动负载荷Q的值,可以选择滚珠丝杠的型号。参照汗江机床厂的产品样本选取FC1B系列,滚珠丝杠直径为,型号为FC1B325E2,其额定动载荷是10689N,所以强度足够。(2)效率计算根据机械原理公式,丝杠螺母副的传动效率为: (式3.11)式中 摩擦角=10 螺旋升角325=0.935166(3)刚度验算:滚珠丝杠工作负载p引起的道程变化量1= (式3.12)式中 L0=6mm=0.6cm; E=20.6166N/cm2滚珠丝杠截面积 F=2=(2.8031/2)23.14 (式3.13) 则 L1=5.910-6滚珠丝杠受扭拒引起的导程变化量很小,可忽略,即L=L1, (式3.14)所以:导程变形总误差为=100/L0L=100/0.6*5.9*10-6=9.8m/m查表知E级精度丝杠允许的螺距误差(1m长)为15m/m,故刚度足够。(4)稳定性验算:由于机床原丝杆直径为30mm,现选用的滚珠丝杠直径为32mm,支撑方式不变,所以稳定性不存在问题,可不进行验算。335有关齿轮计算传动比 I=L0/360P=0.75*6/(360*0.01)=1.25 (式3.15)齿轮材料极其许用应力的确定:小齿轮用45#表面淬火 齿面硬度为45HRC大齿轮用45#调质处理,表面硬度为220HBS。因Hlim1=1120Mpa, Hlim2=550MpaSH=1.1 故:H1=1190MpaH2=500Mpa因Flim1=240Mpa Flim2=190Mpa SF=1.3 F1=185MpaF2=146Mpa齿面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