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886.9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乳糖醇(也称为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乳糖为原料,通过催化氢化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乳糖醇。

一、技术要求方面,标准详细规定了乳糖醇的产品分类、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及微生物限量。其中,理化指标涉及乳糖醇的含量、干燥失重、砷、铅、铜、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等具体参数,确保其质量与安全性。

二、试验方法部分提供了检测乳糖醇各项指标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糖醇含量,以及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来评估其干燥失重、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状况等。

三、检验规则明确了产品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要求,确保每批产品均符合标准规定。同时,规定了对检验结果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式,强调必须重新加工或作为非食用用途处理,不得流入市场。

四、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确保产品信息清晰准确,便于追踪管理,并对乳糖醇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条件进行了详细说明,以防产品变质,保障最终食品的质量安全。

该标准的实施,为乳糖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检验及应用提供了统一规范,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886.98-2024
  • 2016-08-31 颁布
  • 2017-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886.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又名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pdf_第1页
GB 1886.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又名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pdf_第2页
GB 1886.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又名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886.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又名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1 8 8 6 .9 82 0 1 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 又名4 - - D吡喃 半乳糖 - D - 山梨醇) 2 0 1 6 - 0 8 - 3 1发布2 0 1 7 - 0 1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 布 G B1 8 8 6.9 82 0 1 6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糖醇( 又名4 - - D吡喃 半乳糖- D -山梨醇)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乳糖醇( 又名4 - - D吡喃半乳糖- D -山梨醇) 。 2 化学名称、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4 - - D吡喃半乳糖- D -山梨醇 2.2 分子式 C1 2H2 4O1 1 2.3 相对分子质量 3 4 4.3( 按2 0 0 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 色泽无色 状态结晶粉末或液体 将样品置于清洁、 干燥的白瓷盘中, 在自然光 线下, 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G B1 8 8 6.9 82 0 1 6 2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 乳糖醇含量( 以干基计) ,w/% 9 5.01 0 2.0 附录A中A. 3 水分,w/% 结晶粉末 1 0.5 液体 3 1.0 G B5 0 0 9.3卡尔费休法 氯化物( 以干基计) / ( m g / k g ) 1 0 0.0 附录A中A. 4 硫酸盐( 以干基计) / ( m g / k g ) 2 0 0.0 附录A中A. 5 灼烧残渣( 以干基计) ,w/% 0.1 附录A中A. 6 其他多元醇( 以干基计) ,w/% 2.5 附录A中A. 3 还原糖,w/% 0.1 附录A中A. 7 镍(N i) / ( m g / k g ) 2.0 附录A中A. 8 铅(P b) / ( m g / k g ) 1.0G B5 0 0 9.1 2 G B1 8 8 6.9 82 0 1 6 3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 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 B/T6 6 8 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 中所用标准溶液、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和制品, 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 B/T6 0 1、G B/T6 0 2 和G B/T6 0 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 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溶解度 易溶于水。 A.2.2 比旋光度 样品溶液( 1 0 0g /L) 的比旋光度 m(2 5,D) 为(+1 3+1 5) () d m 2 k g -1。 A.2.3 高效液相色谱 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 样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和乳糖醇标准样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A.3 乳糖醇含量和其他多元醇含量( 以干基计) 的测定 A.3.1 方法提要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 通过色谱柱使样品溶液中各组分分离, 用示差检测器 检测。 A.3.2 试剂和材料 A.3.2.1 乳糖醇: 标准样品。 A.3.2.2 山梨糖醇: 标准样品。 A.3.2.3 甘露醇: 标准样品。 A.3.3 仪器和设备 A.3.3.1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A.3.3.1.1 示差检测器。 A.3.3.1.2 过滤器:0.4 5m滤膜。 A.3.3.2 进样器 自动进样器或微量进样器, 5 0L或1 0 0L。 G B1 8 8 6.9 82 0 1 6 4 A.3.4 色谱分析条件 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见表A. 1, 各组分的近似保留时间见表A.2。其他能达到同等分离 程度的色谱柱和色谱操作条件均可使用。 表A. 1 色谱柱和典型色谱操作条件 色谱柱 柱长3 0 0mm, 柱内径7. 8mm, 多孔性离子交换树脂Am i n e xH P X8 7( 钙型) 或用于碳 氢化合物分析的相应的柱子 柱温 8 51 流动相水( 脱气) 流动速度/ (m L/m i n) 0.6 进样量/ L 1 0 表A. 2 各组分的近似保留时间 组分名称近似保留时间/m i n 乳糖醇 1 2 核糖醇 1 5 赤藻糖醇 1 6 甘露醇 1 8 半乳糖醇( 卫矛醇) 2 0 山梨糖醇 2 1 A.3.5 分析步骤 称取4g( 以干基计) 的试样, 精确至0. 0 0 1g, 加1 0m L水溶解, 为试验溶液。取1 0 L试验溶液进 样分析。记录乳糖醇及其保留时间之后的色谱峰。同时测定标准样品的峰面积。试样主峰的保留时间 和乳糖醇标准样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一致。 A.3.6 结果计算 乳糖醇含量: 比较试样的响应和已知纯度的乳糖醇标准样品的响应, 即可得出。 其他多元醇含量: 测量在乳糖醇峰和山梨糖醇峰之间出现的所有峰的面积。这些峰面积之和表示 的质量不得大于干燥样品质量的2. 5%。 A.4 氯化物( 以干基计) 的测定 A.4.1 试剂和材料 A.4.1.1 硝酸溶液:1+9。 A.4.1.2 盐酸溶液:0.0 1m o l /L。 A.4.1.3 硝酸银标准溶液:c(A g NO3)=0.1m o l /L。 G B1 8 8 6.9 82 0 1 6 5 A.4.2 分析步骤 称取1 0g( 以干基计) 的试样, 精确至0. 0 1g, 置于5 0m L比色管中, 加水3 0m L溶解。如液体呈碱 性则用硝酸溶液中和, 再加硝酸溶液6m L, 加水至5 0m L。如样品为液体, 则将样品加入比色管, 加水 至5 0m L。另取一比色管, 加入3. 0m L盐酸溶液, 加硝酸溶液6m L, 加水至5 0m L。如液体不够澄清, 则将上述两液体在相同条件下过滤。然后分别加入硝酸银标准溶液1 m L, 充分混合, 在暗处放置 5m i n, 在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观察两液体的浊度。试样溶液的浊度不应大于标准比浊溶液的 浊度。 A.5 硫酸盐( 以干基计) 的测定 A.5.1 试剂和材料 A.5.1.1 盐酸溶液:1+4。 A.5.1.2 氯化钡溶液:1 2 0g/L。 A.5.1.3 硫酸溶液:0.0 1m o l /L。 A.5.2 分析步骤 称取1 0g( 以干基计) 的试样, 精确至0. 0 1g, 放入5 0m L比色管中, 加水3 0m L溶解。如液体呈碱 性则用盐酸溶液中和, 再加盐酸溶液1m L, 加水至5 0m L。如样品为液体, 则将样品加入比色管中, 加 水至5 0m L。另取一个纳氏比色管, 加入4. 0m L0.0 1m o l /L的硫酸, 加盐酸溶液1m L, 加水至5 0m L。 如液体不够澄清, 过滤。然后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2m L, 充分混合, 在暗处放置1 0m i n后在黑色背景 上从比色管上方观察两液体的浊度。试验溶液的浊度不应大于标准比浊溶液的浊度。 A.6 灼烧残渣( 以干基计) 的测定 称取2g( 以干基计) 的试样, 精确至0. 0 0 01g。硫酸添加量为0. 5m L。灼烧温度为8 0 0 2 5。其他按G B/T9 7 4 1进行。 A.7 还原糖的测定 A.7.1 试剂和材料 A.7.1.1 硫酸铜溶液: 取硫酸铜(C u S O4H2O)1 2.5g, 溶于水, 并定容至1 0 0m L, 混合。 A.7.1.2 碱性酒石酸盐溶液: 称取酒石酸钾钠3 4.6g和氢氧化钠1 0g, 溶于水并稀释至1 0 0m L, 放置 2d后, 经玻璃棉过滤。 A.7.2 分析步骤 称取7g试样, 精确至0. 0 1g, 用3 5m L水溶解于4 0 0m L的烧杯中, 混匀。加2 5m L 硫酸铜溶液 和2 5m L碱性酒石酸盐溶液。在烧杯上加盖玻璃, 加热至沸并维持沸腾2m i n。用经过热水、 乙醇和乙 醚洗涤, 在1 0 0干燥3 0m i n后质量恒定的布氏漏斗过滤沉淀物氧化亚铜。过滤器上收集的氧化亚铜 先用热水, 然后用1 0m L乙醇, 最后用1 0m L乙醚充分洗涤, 在1 0 0下干燥3 0m i n。得到的氧化亚铜 的质量不应大于2 0m g。 G B1 8 8 6.9 82 0 1 6 6 A.8 镍(N i) 的测定 A.8.1 试剂和材料 A.8.1.1 甲基异丁基酮。 A.8.1.2 冰乙酸溶液:3 0%( 约5m o l /L) 。 A.8.1.3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溶液:1 0g/L。 A.8.1.4 镍标准溶液:0.0 1m g/m L。 A.8.2 仪器和设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放射源为镍空心阴极灯, 检测器为空气-乙炔火焰, 可测量波长为2 3 2. 0n m。 A.8.3 试验溶液 称取2 0. 0g 试样, 用由等体积的冰乙酸溶液和水组成的混合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 0 0m L, 以备测试。 加2. 0m L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溶液和1 0m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