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9214-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铁屑与氰化钠反应制得的亚铁氰化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
范围与适用性:明确了该标准适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抗结剂使用的亚铁氰化钠,规定了其生产和应用需遵循的具体准则。
-
技术要求:详细列出了亚铁氰化钠的质量指标,包括纯度、水分含量、水不溶物、氯化物、硫酸盐、铁含量、砷含量、铅含量等具体限量值,确保产品安全无害。
-
试验方法:规定了各项指标检测的详细实验步骤和方法,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检验规则:说明了产品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项目、批次划分原则及合格判定标准,确保每批产品均符合质量要求。
-
标志、标签、包装:要求产品外包装需清晰标注产品名称、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信息、执行标准号、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等,便于消费者和监管机构识别与监督。
-
运输和贮存:提供了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遵循的条件,避免受潮、污染,保证产品性质稳定,不降低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2-12-25 颁布
- 2013-01-25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GB 2921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铁氰化钠 2012-12-25 发布 2013-01-25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发布 GB 292142012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铁氰化钠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氰化钠和硫酸亚铁或者以还原铁粉、氢氧化钠和氰化氢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亚铁 氰化钠。 2 化学名称、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十水合亚铁氰化钠 2.2 分子式 Na4Fe(CN)610H2O 2.2 相对分子质量 484.06(按 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淡黄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50 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 色泽和状态 状态 粒状或粉状晶体 3.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亚铁氰化钠Na4Fe(CN)610H2O含量,w/% 99.0 附录 A 中 A.4 氰化物 通过试验 附录 A 中 A.5 铁氰化物 通过试验 附录 A 中 A.6 氯化物(以 Cl 计) ,w/% 0.2 附录 A 中 A.7 硫酸盐(以 SO4计) ,w/% 0.07 附录 A 中 A.8 干燥减量,w/% 1.0 附录 A 中 A.9 水不溶物,w/% 0.03 附录 A 中 A.10 砷(As)/(mg/kg) 3 GB/T 5009.76 铅(Pb)/(mg/kg) 5 GB 5009.12 GB 292142012 2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警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 GB/T 66822008 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GB/T 601、 GB/T 602、GB/T 603 的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试验 A.3.1 试剂和材料 氯化铁(FeCl36H2O)溶液:100 g/L。 A.3.2 鉴别方法 称取 0.1 g 试样,溶于 10 mL 水中,加入 1 mL 氯化铁溶液,有蓝黑色沉淀生成。 A.4 亚铁氰化钠Na4Fe(CN)610H2O含量的测定 A.4.1 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质中,硫酸铈与亚铁氰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亚铁 氰化钠含量。 A.4.2 试剂和材料 A.4.2.1 硫酸。 A.4.2.2 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cCe(SO4)2=0.1 mol/L。 A.4.2.3 1,10-菲罗啉-亚铁指示液。 A.4.3 分析步骤 称取约 1.5 g 试样,精确至 0.000 2 g,置于 500 mL 锥形瓶中,加入 225 mL 水溶解,沿瓶壁缓缓加入 25 mL 硫酸,边摇边加入 3 滴 1,10-菲罗啉-亚铁指示液,用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颜色由桔黄色变为 纯黄色。 同时做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 其他加入的试剂量与试样溶液的完全相同, 并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A.4.4 结果计算 亚铁氰化钠Na4Fe(CN)610H2O含量的质量分数 w1,按式(A.1)计算: 100 1000)( 0 1 m MVVc w%(A.1) 式中: c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V滴定试样溶液所消耗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V0滴定空白试样溶液消耗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m试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M亚铁氰化钠Na4Fe(CN)610H2O的摩尔质量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484.06) ; GB 292142012 3 1000换算因子。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 大于 0.3。 A.5 氰化物的测定 A.5.1 试剂和材料 A.5.1.1 硫酸铜溶液:1 g/L。将 0.1 g 硫酸铜溶于 100 mL 氨水溶液(115)中。 A.5.1.2 滤纸:将一条滤纸用硫酸铜溶液润湿,并将湿的滤纸置于硫化氢气体中,使滤纸呈棕色。 A.5.2 分析步骤 称取约 1 g 试样,溶解于 100 mL 水中。滴 1 滴此溶液于滤纸(A.5.1.2)上,应无白色环状产生。 A.6 铁氰化物的测定 A.6.1 试剂和材料 A.6.1.1 硝酸铅溶液:10 g/L。 A.6.1.2 对二氨基联苯的乙酸(12)饱和溶液。 A.6.2 分析步骤 称取约0.1 g试样,溶解于100 mL水中,滴1滴此溶液于点滴板上,加1滴硝酸铅,再加几滴对二氨基联 苯的乙酸(12)饱和溶液,不应有蓝色沉淀或蓝色出现。 A.7 氯化物(以Cl计)的测定 A.7.1 试剂和材料 A.7.1.1 硝酸溶液:14。 A.7.1.2 硝酸银溶液:17 g/L。 A.7.1.3 无氯化物的硫酸铜溶液:50 g/L。称取5 g无氯化物的硫酸铜(用分析纯的五水合硫酸铜重结晶两 次制得),溶于水,稀释至100 mL。 A.7.1.4 氯化物(Cl)标准溶液:0.01 mg/mL。 A.7.1.5 蓝色石蕊试纸。 A.7.2 分析步骤 称取0.50 g0.01 g试样,加水溶解后,在搅拌下滴加12.5 mL无氯化物的硫酸铜溶液,搅匀,将此溶液 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待上层溶液澄清后,干过滤,弃去初始20 mL。移取5.00 mL滤液置于50 mL比色管中,加水至25 mL,用硝酸溶液中和(以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再加入1 mL硝酸 溶液,1 mL硝酸银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避光放置10 min,所呈浊度不应深于标准比浊溶液。 标准比浊液的制备:移取5.00 mL氯标准溶液于50 mL比色管中,加水至约25 mL,滴加无氯化物的硫 酸铜溶液,使其颜色与稀释至25 mL的试样溶液的颜色相同,加入1 mL硝酸溶液,1 mL硝酸银溶液,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避光放置10 min。 A.8 硫酸盐(以SO4计)的测定 A.8.1 试剂和材料 A.8.1.1 盐酸溶液:13。 A.8.1.2 氯化钡溶液:250 g/L。 A.8.1.3 硫酸盐(SO4)标准溶液: 0.05 mg/mL。 GB 292142012 4 A.8.1.4 蓝色石蕊试纸。 A.8.2 分析步骤 称取0.50 g0.01 g试样,置于50 mL比色管中,加入30 mL水溶解试样,用盐酸溶液中和至蓝色石蕊试 纸变红,再加入1 mL盐酸溶液,3 mL氯化钡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 min,所呈浊度不应深 于标准比浊溶液。 标准比浊溶液的制备:移取7.00 mL硫酸盐标准溶液于50 mL比色管中,加入1 mL盐酸溶液,3 mL氯化 钡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 min。 A.9 干燥减量的测定 A.9.1 仪器和设备 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可控制在105 2 。 A.9.2 分析步骤 称取约2 g试样, 精确至0.0002 g。 置于预先于105 2 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称量瓶中, 于105 2 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 A.9.3 结果计算 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w2,按式(A.2)计算: % m mw.mm w100 37210 11 2 )( (A.2) 式中: m干燥前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1干燥后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w1按A.4测定的亚铁氰化钠含量的数值; 0.372 1亚铁氰化钠中结晶水的分子质量与亚铁氰化钠Na4Fe(CN)610H2O的分子质量之比。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 大于0.05。 A.10 水不溶物的测定 A.10.1 试剂和材料 硫酸铁铵溶液:50 g/L。 A.10.2 仪器和设备 A.10.2.1 玻璃砂芯坩埚:滤板孔径 5 m15 m。 A.10.2.2 电热恒温干燥箱:能控制温度在 105 2 。 A.10.3 分析步骤 称取约 50 g 试样,精确至 0.01 g,置于 400 mL 烧杯中,加 300 mL 热水使试样溶解。趁热用预先于 105 2 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玻璃砂芯坩埚过滤,用热水洗涤至滤液中无亚铁氰化钠(用硫酸铁铵溶液 检验) 。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于 105 2 干燥至质量恒定。 A.10.4 结果计算 水不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突破与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开放大学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 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汉语言文学自考古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
- 医药销售人员合规管理手册
- 岗位晋升申请书撰写技巧
- 物业管理服务评价体系
- 二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企业借贷合同范本及风险防控指导
- 企业车辆保洁服务管理规范
- 四史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舞龙舞狮二级裁判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9.《复活(节选)》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翡翠玉石翡翠玉》课件
- 2025-2030中国成品润滑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保密警示教育典型泄密案例教育学习
-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申请表
- 乡村积分超市协议书
- 小学一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
- 电焊工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DB42-T 2051-2023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及保护界桩设置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