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系统的管理模型_第1页
税收经济系统的管理模型_第2页
税收经济系统的管理模型_第3页
税收经济系统的管理模型_第4页
税收经济系统的管理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税收经济系统概述1第二节税收经济系统研究的必要性2第二章税收经济系统的研究方法4第一节社会经济系统研究方法4第二节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6第三章税收经济系统的结构模型13第一节税收经济系统动力模型13第二节税收经济系统模型的结构假设14第四章税收经济系统的数学模型22第一节税收经济系统数学模型的机理22第二节税收经济系统数学模型的公式28第三节数学模型参数值及初始条件41第四节仿真及其运算50第五章税收经济系统模型的分析与应用54第一节税收经济系统模型的结构分析54第二节税收经济系统模型的政策评价57第三节税收经济模型的预测61结束语67参考文献69文档由本人精心搜集和整理,喜欢大家用得上,非常感谢你的浏览与下载。凡本厂职工应热爱电厂、热爱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发扬“团结务实、争创一流,立足岗位,爱厂敬业,尽职尽责,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圆满完成各项生产和工作任务,为华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2019整理的各行业企管,经济,房产,策划,方案等工作范文,希望你用得上,不足之处请指正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税收经济系统概述一、税收经济系统概念及特点1、税收经济系统的概念税收经济系统是研究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税收作用问题,它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主要研究谋求经济发展的税收与经济系统。2、税收经济系统的特点在整体思维规范下,一般认为,税收经济系统具有以下六个明显的特点。(1) 税收经济系统是极为复杂的系统(2) 税收经济系统是开放系统。(3) 税收经济系统是动态系统。(4) 税收经济系统是复合系统。(5) 税收经济系统是有人直接参与的系统。(6) 税收经济系统具有独特的目的性。二、经济发展中的税收作用1、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谋求持续的经济增长,税收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可归结为资本,劳动和技术,而税收不论是对于资本形成、劳动力供应还是技术进步都能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税收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艰巨的产业结构化任务,不仅需要改变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结构”,而且必须解决现代工业部门的结构优化问题。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运用税收手段发挥作用。3、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区域间的“二元结构”,即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并存。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以达到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在发展中国家谋求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税收手段的有效作用不可忽视。4、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着收入分配上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而实现收入公平分配,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出现两极分化,则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实现收入公平分配任务是比较重的。在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过程中,搞好税收调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5、控制通货膨胀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有着高于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而通货膨胀往往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大敌。鉴于此,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积极防止通货膨胀。在防止通货膨胀方面,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有效的运用税收手段。在提高医疗卫生与教育科技水平、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税收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总之,税收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稳定与协调增长,即谋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税收经济系统研究的必要性一、税收经济系统的提出1、研究背景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发达国家则出现“滞胀”,也深感需要促进经济发展。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税收受制于经济发展;同时,税收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重视税收手段的运用。相应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税收作用的问题,即税收经济系统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将为发展中国家有效的运用税收手段提供指导。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进行了十多年市场取向的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的经济和税收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世纪的来临,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经济背景下,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产业发展迅猛,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日渐深入,中国加入WTO势在必行。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稳定和协调增长的结果,由于税收具有聚财与调控的功能,因而它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谋求经济发展的税收经济系统问题意义重大。2、目前研究的不足如何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发展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的现行研究尚嫌不足。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有有效的发展税收理论作指导,以求确定可行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我国关于经济发展与税收问题的研究尚嫌零碎,缺乏系统性,在整个税收理论体系中还没有确立起应有的地位。在国际财政学界,关于经济发展与税收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成果可借鉴。但其仍存在不足:部分学者仅仅将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组成内容来加以研究,而没有将经济发展与税收问题的研究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就国际财政学界单独研究发展税收问题的文献来看,不同研究内容之间往往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不利于税收理论的深化。在国际财政学界,从事发展税收问题研究的学者中有一大部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决定了其研究成果难免存在着同发展中国家实际应用的差距。二、研究思路和结构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不能就税收论税收,要时刻从税收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方面去考虑税收的效率。研究税收经济系统的问题,应当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税收作用来讨论。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税收经济系统动力模型,从税收影响的角度分析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税收调节机制。本论文的研究结构为: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了税收经济系统的概念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是对税收经济系统建模方法的研究。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建立了税收经济系统的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第五章是对税收经济系统模型及其仿真结构的分析与应用,对模型作了结构分析、政策评价和趋势预测。第二章税收经济系统的研究方法税收经济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要应用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各种理论上的设想一般都不宜直接在实际系统上做试验。于是,人们就希望有社会经济系统的“实验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模型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使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模拟成为现实。社会经济模型通常是指以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把社会经济过程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他们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抽象成一套数学式子和算法,用来进行预测或政策、方案等的分析。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各种软件的出现,计算已不成问题,社会经济模型的建立和运用更为集中在模型的建立上。第一节社会经济系统研究方法一、社会经济模型体系概念及优点1、社会经济模型体系的概念社会经济模型体系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按照大系统的思想和观点建立的一组相互联系的社会经济模型。2、社会经济模型的优点运用社会经济模型具有如下的优点:(1) 能够给社会经济现象以定量描述和定性解释;(2) 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描述客观社会经济过程中复杂的因果关系,分析出那些因素及关系是主要的;(3) 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在想定的方案或政策下,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4) 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仿真,在几秒钟内显示出某个方案在几十年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以便在科学的评价指标下进行多方案比较,提出最优的发展方案,供决策参考。 二、税收经济系统模型的选择1、各模型用于税收经济系统的局限性社会经济模型的多形式性是世界各国的学者都注意到的问题。目前社会经济模型主要有四大类,即投入产出、计量经济学、经济控制论和系统动力学。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是个不相同的。他们各有优缺点,各有适用的场合,这些在组织模型体系时都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投入产出模型将生产函数看作为线性的,这与实际情况不仅不相符;它也没有真正解决技术变化、生产和收入中的时间滞后等一系列动态问题;同时,编制投入产出表又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特别在分类很细的情况下费用将会急剧增加。由于存在上述种种缺点,投入产出分析,很难在税收经济系统中准确的应用。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去预测未来的基本思路是依据过去的发展趋势去推测未来。当经济处于平衡发展时期时,这种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当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时,若还按历史数据构造定常参数的模型去推测未来,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而在实用中他们的预测期限都较短。另外,计量经济分析成败的关键是统计资料的数量与质量。在我国建国以来的30多年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造成了统计制度的不完善和统计资料的不完整,这就给计量经济在税收经济模型中的应用带来了局限性。经济控制论是将控制论应用到经济领域的一门学科。它利用经济理论与观测数据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建模方法上依靠统计方法与传统的数学逻辑式。经济理论大多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而且传统的数学工具很难分析研究非线性关系,因此,很难描述复杂的和非线性的动态系统。控制论目前还是在线性系统中应用较成功,对非线性系统其应用与理论都受到了限制。这就决定了其应用的范围,他们主要研究系统平衡点或工作点附近的特性,较适合作短期预测,较难进行长期过程的研究。2、系统动力学用于税收经济系统的优越性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尤其是税收经济系统这样的复杂系统,各种理论上的设想不宜直接在实际系统上做试验。于是,系统动力学模型成为了一个模拟实验室。税收经济系统动力模型把税收与经济发展过程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它们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抽象成一套数学式子和算法,用来进行经济预测或税收政策、方案等的分析。应当客观地科学地评价模型库中割裂模型方法的优缺点,不要将不同学派的模型方法对立起来,各种模型方法相互渗透,应充分研究并利用它们的互补性。系统动力学则借鉴了以上学科在模型精度与确立系统模型参数方面的技巧,认为社会经济系统本身不仅有清晰、确定的相互关系,还存在着模糊,随机的因素。这些因素和关系很难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描述。系统动力学与以上学科进行比较,更注重系统的内部机制与结构,强调单元之间的关系与信息反馈。系统动力学模型能描述系统内各种非线性的逻辑函数与延迟因素。因此,系统动力学可以处理高阶数、多回路和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与巨系统的问题。(1) 擅长处理经济的周期性问题(2) 擅长处理长期性问题(3) 在数据缺少的条件下仍可进行研究(4) 擅长处理高阶、非线性、时变等税收经济系统存在的问题(5) 对预测的态度是强调条件第二节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一、系统动力学概念及特点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是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数字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的研究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定量方法。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教授于50年代中期创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本质上是带时滞的一节微分方程组。但是这种方法在建模时借助于流图,其中流位变量、流率变量、辅助变量等都具有明确的物理(经济)意义,可以说是一种面向实际的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一般用DYNAMO语言书写。这种专为SD设计的通用的连续系统仿真语言,使用方便,它备有20多种函数,包括表格函数,延迟函数,阶跃函数,脉冲函数和随机函数等供选用。用户只需按DYNAMO用户手册上的规定书写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设置仿真参数,即仿真的时间、步长、输出打印间隔、输出表式和图式等。配上DYNAMO编译程序的计算机接受上述程序后,一般能在数十秒至数分钟内完成一次仿真运算,并以用户指定的图和(或)表的形式打印输出结果。二、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1、系统理论系统动力学把一切被研究对象都看成系统。系统有自己的边界,边界以内,有若干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着。系统的边界以外叫系统的环境,系统环境为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且对系统产生约束力。系统有自己的追求目标,系统是一个活动着的整体。系统动力学着眼于系统全局的、宏观的动态行为。在这个基础上,系统动力学使用了系统设计的概念。首先,确定系统的目标,然后确定组成系统的子系统(划分边界),建立各子系统相互关系,在确定内部的控制机理,建立系统的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构造,或称为一个构架,由这个构造产生系统的行为。这里应该强调,所谓构造要涉及到系统的微观构成,或称为微观构造,所谓系统的行为,则是整体的、宏观的行为。或者说,系统动力学是用微观的构造产生宏观的行为。2、信息反馈理论Jay W. Forrester教授成功的把三十年代以来各种反馈概念控制论(Cybernetics)反馈系统概念、伺服系统(Server Mechanism)的反馈控制等,应用于社会系统。使我们了解到如何利用信息,并通过系统构造来控制系统的行为。构成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信息反馈环。如果系统的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系统的决策改变,因而使系统产生新的行动,在改变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进而影响系统未来的决策,如此循环下去,就是信息反馈系统。3、决策理论(Decision Theory)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政策(Policy),什么是决策(Decision)。所谓政策就是组织为达到目标而施加控制的原则、规划或有关说明;所谓决策,就是按照政策规定的原则,并参照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决定,同时产生行动。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控制系统的行为。决策论的发展主要起源于军事,自二战后,由于国际军事的演变以及新武器的发展,仅依据军事家们得知关于经验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必须研究高级指挥员在决策过程中的丰富经验,以及思考过程。这种决策过程的研究,逐步发展为决策理论。今天,这种决策理论不仅用于军事,而且用于社会各层次问题的决定上。系统动力学模型,要描述决策者的思考过程与决策过程,模仿决策的基本构造即系统在不同决策下的行为。4、系统力学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系统力学,根据古典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融合系统的概念之后,把社会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流体化。按照流的特点来把握系统的行为。流体在系统中流动,必然产生某种堆积现象,象液体在容器中一样。堆积的物质要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将通过信息的传递作用于决策者,迫使决策者做出必要的决策。流系统正确的描述了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延迟现象,并可以定量化。信息通道也是用流来描述的。系统力学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支柱之一。当我们展示系统动力学流图时,看到的是各种流、流的积累、控制流的阀门。5、仿真(Simulation)技术仿真技术发展较早,可以说,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仿真技术就被人们重视了。五十年代,仿真技术已经在军事上得以应用,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帮助,清楚的了解一个复杂系统的行为。近年来,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及管理。6、电子数字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社会系统仿真运行,不能由手工计算或借助其他计算器来实现,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由于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用于社会系统仿真并支持战略决策,将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三、动力学系统的分解与协调系统工程包含分解协调技术,这种方法及其应用处于整体性原则的支配之下。如何将对象系统按照不同层次或阶段,以致逐个的把组成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区分开来进行分析,是复杂的整体大系统,变幻为许多简单的小系统,这对于认识整体系统,做出决策,以及协作配合关系极大。而现代对大系统的分解,实际上贯穿于从系统分析、设计、决策以至系统控制管理全过程中。如果就系统的目标函数而言,大系统可分解为N个子系统,既系统的整体目标是可以分散的,这是进行系统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先决条件。其函数表达式是:其中,J为大系统整体目标函数,Ji为子系统目标函数,i=1,2,n。系统的协调不等于总体的协调;前者的目的和出发点虽然是整体。在系统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步的工作,即全面处理各子系统相互作用问题的调节和控制,这就是系统的协调。一个规模庞大的系统,只有在系统的动态过程中达到各方面的真正协调,才能出现整体的步调一致,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优化。在这里,整体问题P的目标是使复杂系统的整体准则取极值,而Pi是局部求解的,要使为避免子问题Pi之间的冲突而引进一个干预向量或协调参数,并用Pi()代替Pi,有对于系统的协调,存在一个求极值问题 (整体准则) 约束条件为经济总体的分化和整合,通过相应的终结,相互作用,而形成经济总体联系的内在机制。四、系统流图由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以至于无法仅凭借寓言和文字对其行为和结构作准确描述。单用方程是不能清晰的描述反馈环的机理,为了便于掌握社会系统的构造和动态特性以及便于人们关于系统特性的讨论和沟通,系统动力学采用流图这种描述形式。系统动力学系统流图有四个基本组成要素:表示积累的Level;决策函数Rate;信息流;物流。下面说明这些构成要素的表达形式。1、积累Level积累是存在于系统内部的流的堆积。例如,库存量、人口量、资本存量等都可以用Level表示。Level在流图中可以用一个矩形符号表示,在矩形内写上变量的名字。积累Level有比较严格的计算公式,即为现在的积累值等于前次的积累值加上流入流与流出流值差,如图2-2-1所示。为了进一步说明Level的计算公式,我们假定,观测的时间间隔为DT,容器的流入速率为R1,流出速率为R2,前次液面观测值为L0,因而,本次液面观测值为:L=L0+DT*(R1-R2)L=DT*(R1-R2)INVT库 存 量图2-2-1 Level的符号2、流速RateRate表示在Level与Level之间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流。在系统动力学流图中,Rate的符号如图2-2-2所示。入库量和出库量即为流速Rate,通过Rate的箭头表示流。Rate又称为决策函数,因为它可以控制流入流和流出流的大小,可以描述包括决策者在内的决策机构的决策功能。图2-2-2 库存模型库存模型中,库存量是物流网络中的积累Level,来自工厂的产品是流入库房的流入流,向顾客的销售量是Level的流出流。其中流入流由入库量控制,流出流由出库量控制。3、流的分类对应系统动力学的四种流,用以构成系统动力学模型,这四种流是:物流、订货流、资金流、信息流。4、辅助变量辅助变量是设置在Level和Rate之间的信息通道之中的变量。当Rate的表达式很复杂时,可以用辅助变量描述其中的一部分,使Rate的表达式得以简化。它们的符号为一圆圈,如图2-2-3所示。图中应注明变量名字和它的意义。NIC常规存货覆盖率DIV期望库存量图2-2-3 辅助变量的表示 图2-2-4 常数的表示 5、常数的表示方法在仿真运行期间,某个参数的值保持不变称为常数,常数是用菱形框表示,如图2-2-4。常数可以直接输入给Rate变量,或通过辅助变量输入给Rate变量。6、信息的取出信息产生的地方可以是Level变量、Rate变量或者常数量。信息的取出如图2-2-5所示。图2-2-5 信息的取出7、系统的边界流从我们研究的系统之外流入,并由系统再流向外部世界,按照时间的先后把外部世界表示为源与漏,如图2-2-6。源和漏只是表示一种形式,对系统的描述增加清晰感,而对系统的行为无任何影响。源漏图2-2-6系统的边界源和漏8、流图间的关系当一个系统由几个流图来表示,表示此流图的变量与别的流图的变量有关时,可以按图2-2-7来表示。图中的IVST和EK表示在别的流图上定义的变量。图2-2-7流图间的关系五、系统分析程序由税收经济模型的建立与运用所构成的大协同系统分析程序,大致如图2-2-8所示。从图中可看出,税收经济系统分析的过程大概分四个阶段:1、制定模型又叫定式或设定(Specification),即形成假设,描述大协同经济结构,把大协同经济理论表述成为可作数量统计处理的数学模型。这是基本的一步。2、估算参数这是最能反映税收经济系统分析特定的重要一步。估算的质量决定于观察资料的好坏和所取样本的大小,重用的资料一般有时间数列(从同一实体取得的特定的大协同经济变量在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循序时期内一系列数值)、横断面资料(在同一时期内或同意试点上的不同实体的特定的大协同税收经济变量的一系列数值)以及两者的结合。3、检验模型已估算好的模型是待用的装置,正式使用之前,还应对它进行检验、证实。通过模拟测验来检验模型理论假设是否正确、估算的参数是否合理、分析效果的灵敏度和预测能力的大小。4、运用模型经过检验的模型有三种用途: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这三种用途是紧密联系的。税收经济系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具有大工作量的系统工程,每一步的分析都是理论系统与实际系统的结合过程。在制定模型的过程中,应用税收经济理论构筑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关系,应用数学工具来选取和识别方程式;在估算参数的过程中,应用统计方法,加工时间数列和横断面经济资料,估计模型参数;运用数学工具提供解法,编制程序,计算模型,检验后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作进一步修正;在运用模型的过程,利用计算技术来模拟求解,数学工具来帮助分析,经济资料来补充说明,税收经济理论来说明结论,模型的应用也是对税收经济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本文的模型系统建立和分析基本根据以上流程进行。计算技术(程序)经济资料制定模型估算参数检验模型运用模型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统计方法数学工具税收经济理论说 明 结 论指导和假设选取和识别方程式用样本推论总体经过加工的时间数列和横断面资料分析的依据或工具分析的步骤:分析的目的:修订模型修正参数提供解法帮助分析补充和发展理论补充资料模拟求解编制程序和上机计算图2-2-8 税收经济系统的分析程序第三章税收经济系统的结构模型第一节税收经济系统动力模型一、税收经济系统动力学定义动力学与静态学相反,它包含时间这个持续变量。税收经济系统动力模型是运用动态分析方法研究税收经济体系中,各种变量的运动和变化的理论。动力分析要求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必须明显的表示出来,并且认为在一定的点上税收经济变量的值部分的取决于以前某一时点上有关税收经济变量的值。二、模型经济模型结构总图图3-1-1 税收经济模型结构总图税收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关联的系统,它主要由财政税收子块、收入消费子块、存货子块、最终销售子块、劳动力子块、需求子块、货币与利率子块、价格子块、资本子块和产出子块组成。这些子块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而子块与子块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组成了网状的系统结构。其关系图如图3-1-1所示。三、模型的建立与运算本文的税收经济系统模型没有采用传统的系统动力学语言DYNAMO编写,而是应用了1998-2000 Ventana Systems, Inc.开发的Vensim PLE编写,它具有更强大的功能,支持更复杂的大系统。四、模型的应用建立税收经济模型的目的有三个:(1)结构分析即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定性的分析;(2)预测未来即预报未来时期某些经济变量的数值;(3)政策评价通过各种政策的仿真对各种政策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某个具体的税收经济模型来说,其研究目的可以是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第二节税收经济系统模型的结构假设本模型的经济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四个宏观税收经济模型,模型是一个整合了四个宏观经济模型的显著过程: Samuelson的乘数加速器模型; Hicks(1939)和其继承者的IS-LM模型; Dornbusch和Fischer(1978)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Metzler(1941)的存货调整模型。这四个模型是当今宏观经济课程中关于经济周期和政策调整部分中最常用到的,形成了绝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对于如何进行政策调整这一问题的知觉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术界的许多文章在描述如何动态进行政策调整时,都在很大程度上以这四个模型为其理论依据。税收经济模型把这四个传统模型用反馈环这一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了重新表述,这四个模型的结构整合成一个税收经济系统的动态基本模型。各个模型的结构在整合成一个连贯模型的过程中,都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建模要求以及税收经济系统的特点,有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但是基本遵从原理论思想的精髓。模型在决策子模型等多个子模型中进行了再构筑,使整个模型更合理,更有力,更完整。一、乘数加速器模型在Samuelson(1939)文章中,第一次清楚地阐述了宏观经济动态模型,指出了其模型中乘数和加速现象的相互作用。1、乘数加速器模型的重要概念Samuelson的模型只是对经济运行的初步表述,但是它包含了形成税收经济模型的几个重要的概念。(1) 消费和产出的相互依赖消费需求依赖于产出水平,产出又会受需求水平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产生了乘数器过程。(2) 投资由需求决定需求的增加要求资本储量也随之增加,以保持生产过程中的因素平衡。为了这个研究目的,通过表述投资为资本需求的函数以及资本需求为期望需求水平的函数,有利于重新表述投资与需求的关系。投资对需求的依存关系产生了加速器过程。通过加速器,需求的变化导致产出变化以及一定比例的资本需求和投资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将进一步影响需求。2、对乘数加速器模型的改进为了使Samuelson的模型更符合近代的宏观经济结构,对模型进行了一些小的修改。(1) 产出变化和消费变化的时滞产出变化和消费变化之间是一个简单的指数平滑均值(或称Koyck滞后),而不是离散的时滞量。消费量的时滞效应符合Friedman(1957)的永久收入假设。消费是永久收入的一部分。永久收入是当期可支配收入的指数时滞量。当期可支配收入等于总产出减去净税额。(2) 投资决定公式投资决定于期望资本存量和实际资本存量的差值,而不是需求变化率。投资是由一个简单的资本存量调整公式决定的。总资本投资是资本折旧加上期望资本存量和实际资本存量差值。实际资本存量是投资和资本折旧之间差值积累的结果。(3) 生产能力概念的引入对Samuelson基本模型的进一步改变是引入了生产能力概念。在Samuelson的模型中,产出只是一个阶段需求的迟滞,没有考虑生产的能力。这一概念引入后,产出量既受需求的影响,又受潜在产出的影响。潜在产出是简单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Function),包括劳动力和资本两个因素。劳动力和资本都是根据期望需求量的变化来调整的。期望需求是当期需求的平滑均值。劳动雇佣量随需求的短期变化而改变,同时资本随需求的长期变化而改变。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差值可以用不同时期资本利用率的变化来解释。(4) 劳动力储备总量概念的加入对Samuelson模型的最后一个改变是加入了一个劳动力储备总量概念。今后,劳动是用来指就业者,以区别当前就业的总人数和劳动力的总人数。假设期望就业量由就业水平用来指数调整而来。净新增雇佣率是期望雇佣量和实际雇佣量差值的固定比例部分。期望雇佣量与短期期望产出直接成比例。以上对乘数加速器模型的修改都没有违反Samuelson模型的理论。实际上,这些修改仅仅是对产生乘数和加速现象的非均衡调整过程进行了更清晰的阐述。修改后的乘数加速器系统如图3-2-1所示。图表列出了每个主要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五个存储变量都以长方形来表示。修改后的乘数加速器模型比原模型有更丰富的动态内容。新模型中所有的概念都已经阐述清楚。3、乘数加速器模型的动力学描述图3-2-1 改进的乘数加速器模型图3-2-1被叫做因果链图。图中的每个箭头都代表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个封闭的因果链就是一条反馈环路。反馈链的正负可以通过考察它所包含的因果链的极性来决定。正反馈链包括零个或者偶数个负因果链,负反馈链包括奇数个负因果链。正反馈链是自我加强环路,负反馈链是自我调整环路。因果链的极性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得到:驱动变量的变化产生与被驱动变量相同还是相反方向的变化。如果驱动变量的变化与被驱动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那么这是正因果链;如果驱动变量的变化与被驱动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那么这是负因果链。例如:产出的增加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所以产出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因果链是正的。另一方面,资本和投资之间的因果链是负的,因为资本储量的增长会减少投资比率。从图3-2-1可以看出,乘数和加速机制都是正反馈环路。因为环路中不存在任何负因果链,所以这两种环路都是正的。图形上部的乘数环路表明,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变化可以扩大需求的变化。假设总需求发生了变化,通过乘数环路来追溯它的影响。总需求的增加在短期时滞后,将导致短期期望需求的增加。短期期望需求的增加会提高就业需求,从而通过增加就业来增加实际产出。产出的增加反过来又增加当期可支配收入,在一段时滞后,增加消费支出,消费的增加进一步扩大了总需求增加。同样,通过加速环路来追溯总需求变化产生的影响。需求的增加将引起长期期望需求的提高,从而推动资本需求的增加。资本需求的增长将提高投资率,进而增加总需求。乘数和加速环路都扩大了需求变化。修改后的乘数加速器模型同Low(1976)的模型很相似,但是,Low在模型中没有加入本文以下所要涉及的利率、价格和存货问题。二、IS-LM模型ISLME利率X收入Y01、IS-LM模型原理图3-2-2 ISLM曲线图Hicks(1937)第一次提出了IS-LM模型。从Hicks文章发表以来,IS-LM模型已经在大多数宏观经济教科书中,作为基本分析框架所使用。在这里I指投资,S指储蓄,L指流动偏好(货币需求),M指货币供给。IS曲线表示投资和储蓄的关系,LM曲线表示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关系。ISLM曲线的标准形式如图3-2-2。IS曲线表示在货物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利息率和收入水平的关系。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S=I,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L=M。根据ISLM曲线,当IS和LM相交在E点时,就达到了两个均衡。2、IS-LM模型的动力学描述IS-LM模型可以被看作乘数加速器模型的延伸,它在乘数加速器模型中加入了基本的财政系统。从动力学的观点来说,IS-LM模型给原模型加入了一个新变量以及一个负反馈环路。这个新的变量是利率,利率改变着资本的持有费用,因而是决定期望资本存量的一个变量。利率的增加会导致资金成本的增加,从而减少期望资本存量抑制投资。利率通过一个有些复杂地过程,本身是产出的函数。假设在一定价格水平和不变的期望货币流转速度下,产出的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为了维持更高的交易流量,需要更多的货币量。但是货币的供应被假定为是外在稳定的。利率机制调和了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之间的矛盾。利率的升高增加了持有资本的机会成本,从而压制了货币的需求。假定货币市场可以很快出清,因此,更简单的说,这一假设是指利率随时会调整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差值,使他们相等。图3-2-3 IS-LM模型(加入利率)如图3-2-3所示,在基本的乘数加数器模型中,产出,利率和资本需求之间的因果链完整的构成了一个新的负反馈环路。总需求的增加提高了产出,产出的增加又导致平均产出的提高,平均产出的提高会提高货币需求,但是利率将增加以维持货币市场的平衡。利率的增加提高了资金持有成本,降低了资本需求存量,压制了投资,投资的降低将中和总需求开始的变化。从图3-2-3可以看出,新的利率环路是负的,因为它只在利率和资本存量需求之间包括一条负因果链。新的负环路产生了补偿反馈,通过现有的货币存量和价格水平来使需求和产出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原理Dornbusch和Fischer(1978)以及许多其他作者的著作中都提到需求供给模型,它是对IS-LM模型构架的一个相对近期的延伸。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已经在大部分中高级宏观经济课本中成为标准。2、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改进模型中主要的新变量是价格变化,另外加入了一个负反馈环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心的结构如图3-2-4所示。在讨论新的因果链时,最好从期望资本开始后向讨论。期望资本现在是利率的函数,利率的决定同在IS-LM模型中利率的决定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价格现在和产出及货币存量一样进入了利率公式。价格乘以产出得到了交易的名义价值量(P*Y=M*V)。利率变化使得货币需求刚好等于在当期名义交易率下的货币供给。图3-2-4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可变价格)价格水平由菲利普斯曲线决定。菲利普斯曲线指出了价格变化与失业率的关系。当失业率降低,工资成本的增长率提高,导致价格的提高。在一个高的失业水平下,工资的支付量减少,降低了成本,导致价格的降低。失业率是固定的总劳动力数量中没被雇佣的那一部分的比例。菲利普斯曲线价格变化的效应假定实际工资是一个常数,由于劳动供给或者需求过量而引起的工资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价格的变化。四个宏观经济模型都没有考虑到实际工资的改变。此时,这个新的负反馈环路的影响可以被检验。总需求的增加导致期望需求和就业的增加。就业的增加减少了失业,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引起了价格的提高。价格的提高增加了货币需求,从而提高了利率。更高的利率较低了资本储量需求,抑制了投资需求。低的投资最终减少了总需求,中和了最初总需求的增加。四、存货调整模型1、存货调整模型理论Metzler(1941)略述了一系列简单的存货调整模型。它的最近期的最复杂模型被本论文所采用。存货是最终产品的储存,最终产品储量随着产出增加,随着最终销售减少。存货是产出减去销售的积分值。通过影响期望存货投资需求和存货需求,存货会反馈影响产出。在导入存货这一概念前,需求只是由最终销售决定,最终销售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所组成。在存货加入后,总需求还包括一个存货投资需求指数。存货投资需求等于期望和实际存货的差值的一部分。存货需求与长期期望需求是成比例的。2、存货调整模型的改进新的存货调整模型结构突出表现在图3-2-5中。模型加入的最重要特点是增加了一个关于存货和就业的负反馈主要环路。新环路的影响可以从总需求开始追溯。总需求的增加提高了短期期望需求,将推动就业需求。就业需求的增加会提高雇佣和就业水平。高的就业会提高产出和存货积累。增加的库存压制了存货需求的投资,结束了负反馈环路。在分析模型的行为是可以看到,存货雇佣环路在产生模型的经济周期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图3-2-5中加入存货的模型,表面上与Mass(1975)的模型相似。变量的选择是一样的。但是,模型的精妙结构是很不一样的。Mass使用了许多与本文中所引用的四个理论模型基本无关的假设。图3-2-5 完整的基本模型(加入存货)五、税收经济系统模型的因果图加入政府决策系统后,税收经济系统因果关系图如下3-2-6所示。图3-2-6 税收经济系统因果关系图论文模型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模型是按连续的时间序列所编写,而不是象原来Sameulson和Metzler的模型一样是离散的时间序列。连续的时序形式允许使用平滑滞后函数,而连续计算之间的离散步骤不支持其动态特征。其次,模型用动力学的方法处理在动态平衡操作点附近的宏观经济变量。模型隐含的假设是增长的动力学和波动的动力学是分离的。增长仅仅产生了平衡操作点的变化趋势。再次,模型是需求限制的。劳动力和资本的供给是不受限制的,只要需要就可以供给。第四章税收经济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税收经济系统数学模型的机理一、税收经济系统流图根据税收经济系统因果关系图,税收经济系统流图如图4-1-1所示,采用1998-2000Ventana Systems, Inc.开发的Vensim来绘制。四个宏观经济学模型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税收经济系统动力模型,同时还改变了个别结构使整个模型更为合理、完整和连贯。二、税收经济系统数学模型机理1、税收经济系统控制论系统动力学在税收经济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系统控制研究。税收经济控制论与税收经济系统分析有密切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税收经济控制论研究税收经济系统内部传递信息和控制调节的问题,它的任务是要建立一套新的效率高成本低的税收经济系统。现在,税收经济控制论已发展到系统税收经济控制论。所谓税收经济动态系统,可用如下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来描述: (4-1-1)或 式中的为向量,E、A、B为常阵。E可以是奇异阵。当E为满秩阵或单位阵时。式4-1-1刻画为如下的通常系统: (4-1-2)或 图2-2-1 发展税收经济系统流图一个良好运行的税收经济系统被认为是同时采用“市场调节器”和“计划调节器”,这已为控制理论分别研究。然而,如何将“市场调节器”和“计划调节器”与实际系统有机结合,这对于税收经济控制论来说,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一更深刻的问题,即在社会经济总体中,组织图4-1-1税收经济系统流图和自组织、常规控制和非常规控制作为对立统一体自始至终都存在。当环境没有很大的变化,内部的动因也没有很大变化时,总体将处于平稳的发展时期,组织和常规控制是显性的,居于主导地位;这时自组织和非常规控制则是隐性的,处于“储备状态”。当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内部的动因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时,总体自身将处于转折节点,这是自组织和非常规控制就上升为主导地位,成为显性的;而组织和常规控制则服从于前者的要求,处于不定性(甚至隐性)的变化之中。在系统方式的规范下,人们试图根据非平衡系统理论来研究社会经济。这要求显选择变量,分析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建立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发展方程,通过对它的求解,找出社会经济系统在外参量的作用下,从无序到有序的序参量,并以它来制定政策,加以控制,是税收经济系统向着稳定有序化方向发展。这里一组变量来描述税收经济系统的状态: (4-1-3)q满足协同学的基本方程,即: (4-1-4)其中q是状态变量;是控制参数;是空间坐标;是微分算子(表示空间梯度);t是时间。方程(4-1-3)和方程(4-1-4)具有下列特性: 这是一阶微分方程组,状态变量q在时间历程上演化,因此这是一个进化方程。 方程是非线性贷款,所有的非平衡系统理论的方程都是非线性的。 控制参数表示系统外界对于系统的作用,通过改变控制参数来研究系统的行为。其中q是状态变量; 随机性,对于处于临界状态的系统,张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方程(4-1-3)和方程(4-1-4)是一阶非线性随机偏微分方程组的一般形式,被称为税收经济系统的系统发展方程。2、税收经济系统总数学模型根据建模的原则,数学模型有机理型(或称结构型)和参数型之别。从系统内在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机理型模型。有些系统的内部机制比较复杂且难以辨识,则可通过收集或测量系统的大量有关数据建立参数型模型。不管哪类模型都只是复杂的实际系统的简化与抽象。它所容纳的变量是有限的,所研究的关联作用与影响只是局部的,所擅长的功能也是有所侧重的。要比较完整的描述税收经济系统单纯靠一个算式是行不通的。称集合s的元素,即属于税收经济问题范围的函数为税收经济模式。一个税收经济模式是一个函数: (4-1-5)可以考虑,构成模式fs(x)值的数据可由以下三个方面采集:(1) 动力结构建立不同子系统的指标。 产出子块指标有:产出Output(Y);潜在产出Potential Output (PTY);平均产出Average Output(AY);技术进步Technical Progress(TP);平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ey);生产函数资本指数Exponent on Capital i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平滑平均产出时滞Time to Smooth Average Output(tsay);产能利用率Flexibility of Capacity Utilization(fcu)。 劳动力子块指标有:就业Employment(E);就业期望值Desired Employment(DE);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U);迟滞失业Lagged Unemployment(LU);平衡就业Equilibrium Employment(ee);自然失业率;实际工资Real Wage(rw);就业调整时间Time to Adjust Employment(tae)。 需求子块指标有:短期期望需求Short-run Expected Demand(SED);长期期望需求Long-run Expected Demand(LED);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平滑短期需求时间Time to Smooth Short-run Demand(tssd);平滑长期需求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