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场水土保持施工方案_第1页
石场水土保持施工方案_第2页
石场水土保持施工方案_第3页
石场水土保持施工方案_第4页
石场水土保持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综合说明 41.工程概况41.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情况5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5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61.7水土保持监测71.8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71.9结论与建议71.10 方案特性表92方案编制总则102.1编制的目的和意义102.2编制依据11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142.4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142.5方案编制深度和设计水平年163项目概况173.1项目基本情况173.3工程占地及防治责任范围193.4工程土石方量193.5施工组织203.6工程投资204项目区概况214.1地形、地貌214.2地质概况214.3水文214.4气象214.5土壤及植被22土地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概况224.6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23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245.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与制约性因素分析评价245.2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评价255.3土石方平衡、挖方利用评价255.5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265.6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分析265.7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27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286.1工程占地的说明286.2责任范围界定的依据286.3防治责任范围28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297水土流失预测297.1预测范围和时段的划分297.2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307.3水土流失预测成果317.4 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33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措施布设358.1 防治目标35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35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368.4分区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378.5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398.6水土保持施工组织399水土保持监测419.1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和意义419.2监测时段419.3监测范围及单元划分419.4监测点位429.5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429.6监测工作量479.7监测单位及费用489.8监测管理489.9监测成果4910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4910.1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原则、依据、方法4910.2投资概算概述5310.3水土保持效果预测6410.4水土保持损益分析6411案实施保证措施6511.1组织领导与管理6511.2落实水土保持后续设计66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投标6611.4水土保持工程监理6611.5水土保持监测6611.6施工管理6611.7监督检查及验收6711.8 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方法6712 结论和建议68附图1. 杨梅坑明亮石场地理位置图2. 杨梅坑明亮石场地貌及水系图3、杨梅坑明亮石场总平面布置图4、杨梅坑明亮石场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5、杨梅坑明亮石场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6. 南丰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分区图7. 杨梅坑明亮石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图8. 杨梅坑明亮石场措施总体布置图9、挡土墙、排水沟、沉砂池设计图10.杨梅坑明亮石场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置图1 综合说明1.工程概况1.1.1项目概况杨梅坑明亮石场矿区位于南丰城的中部,东经:1162955 1163013,北纬:2795027105,距县城10公里。该石材地有至石场的乡村路在采石场傍边经过,行政区划属莱溪乡杨梅坑村民委员会管辖。本石矿属民营企业,项目性质为已建工程,设计年生产能力2.4万立米/a花岗石。工程占地总面积4.49hm2,其中:永久占地4.09hm2,临时占地0.4hm2。工程于2000年1月开始施工,2000年9月建成生产,估算总投资350万元。矿体埋藏浅,矿山露天开采。1.1.2项目区概况(1)水文气象本工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暖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达269天,四季分明,境内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偏北风,风力一般为1-2级。县内平均气温18.2,多年平均降水量1736.4毫米,全年主要降水集中在46月份,平均达874.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4%,11月至次年1月降水最少,平均163.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9.4%。本工程位于盱江上游,盱江多年平均流量113立米/秒。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深969.3毫米,其分布趋势与降水大致相同,径流在年内的分配也不平衡,年际变大也很大,一般以36月为最大,约占全年54%,以10月到次年1月为最小,约占全年18.8%。(2)地质、地震本区位于南丰县中部,是个盆地地形,属武夷山脉,为东北西南向的华夏式构造,属侵蚀构造丘陵地形。地处华南褶皱系赣东南褶皱武夷隆起之宁都南城拗断束中,系北东向的狭长断陷盆地,未见有明显的断裂构造发育,据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基本裂度区划图,本区属度以下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红壤土、紫色土及潮土。红壤、黄红壤和黄壤土是主要的土壤、面积大,分布广。天然红壤酸、瘦、粘、板结、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3)土壤植被红壤、黄红壤和黄壤土是主要的土壤、面积大,分布广。土壤的PH值5.57.5。工程区的植被发育较好,山坡多为灌木丛所覆盖,坡地公路边为当地居民农田种植物,主要南丰蜜桔,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上。项目采区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也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殊要求。1.1.3立项概况该岩矿产资源用途广泛,需求量甚大,主要用于混凝土骨料、筑路粒料等方面,石矿的建成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石矿于2010年7月取得了采矿权,南丰县国土资源局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该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4.49km2。1.1.4方案编制深度及方案设计水平年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有关要求,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所处的设计阶段要求相适应,本项目已进入到运营期,因此本水土保持方案按运营期的要求进行编制。方案设计水平年为方案实施完验收后的第一年,即为2013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2011年7月,受石场委托,本设计站承担了杨梅坑明亮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任务,根据有关要求,方案编制技术人员针对该项目特点,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踏查,收集了大量的工程、水土保持相关的资料与图件,经分析设计,于2011年 8月完成了杨梅坑明亮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情况项目区位于省级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南丰县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为二级。 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1)从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土石方量、矿区选址、投资、环境容量、环境保护和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占用和破坏水土资源等方面综合考虑,主体工程建设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矿区选址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是合理的。(2)工程土石方开挖、回填利用、土方利用合理,土石方利用合理,不产生弃土。施工过程及施工工艺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3)主体工程设计中各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是按照矿业、水利等行业规范、标准设计,基本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但就整个工程而言,既要重视对主体的防护,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和使用后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恢复植被,需在方案中补充设计,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石矿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4.49hm2,其中项目建设区:即工程永久占地、建设期间的各种临时征、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理范围,项目建设区面积 1.25hm2,包括开采作业区、碓料区、弃土区和办公生活区。其中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的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是建设单位应该负责防治的区域。该项目的直接影响区按流域范围计,面积约为3.24hm2。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类比的方法预测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结果为: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4.49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4.49hm2;工程建设生产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 190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95t。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是采矿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运营期后表土被覆盖,水土流失程度可降至轻度以下。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1.6.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开采作业区、碓料区、弃土区和办公生活区,根据防治分区,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基础上,把开采区、碓料区、弃土区作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组成。1.6.2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施工期末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面积达到4.49hm2,其中植物措施面积2.9hm2,工程防护面积1.59hm2。临时防护措施主要有洒水抑尘、临时拦挡、临时苫盖等,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保持主要工程类型和工程量详见第八章内容。1.7水土保持监测初步拟定在采矿区分别设置两个监测点。监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前、施工期(包括施工准备期)和运行期。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量及变化、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保持防治效果监测。采取观察检测排水口泥沙排放含量的方法监测场地水土流失情况。水土流失量每年6、7、8、9月各监测一次,降大暴雨(日降水量大于30mm)加测一次。各区域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状况及盖度春秋两季各测定一次。扰动地表面积,破坏植被面积,在施工前、中、后各监测一次。1.8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该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32.49万元,具体包括:工程措施9.22万元,植物措施0.44万元,临时措施2.68万元,独立费用14.07万元,基本预备费1.59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4.49万元。通过实施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控制,方案实施后,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6.7,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拦渣率为96.7,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5.5,林草覆盖率为30。均能达到预期目标。1.9结论与建议1.9.1结论主体工程推荐方案无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工程建设虽然扰动地表、破坏植被,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但通过实施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控制,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1.9.2建议针对方案编制后期的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注重方案的落实建设单位要注重水土保持方案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成立水土保持项目机构,专人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最大限度的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2)完成后续设计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根据现场主体进度情况进一步深化方案设计工作,保证各项防治措施顺利实施。(3)重视临时防护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水土保持防治的意识,加大临时防护力度,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人为水土流失,对临时堆土、堆料区必要的苫盖、拦挡,大风天采取洒水抑尘措施防治风蚀。(4)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监测工作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理资质的单位负责各项治理措施的监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和治理进度,合理控制投资,及时发现水土流失危害及隐患,完成监理工作总结,为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依据。监测单位按照监测实施方案开展水土流失动态和水土保持防治效果的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项目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监测数据反映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情况,为建设单位科学决策和开展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1.10 方案特性表杨梅坑明亮石场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地理位置莱溪乡杨梅村所在流域长江所属行业交通总投资(万元)350土建投资(万元)260建设时间(含准备期)12个月设计水平年2013项目组成建设内容长度/面积(m/m2)挖方量(万m3)填方量(万m3)开采区11232m0.70.7碓料区12358m0.30.3弃土区3250m0.20.2办公生活区1156m0.10.1国家、省级防治区所属类型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地貌、土壤类型岗地丘陵、黄红壤气候植被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草灌植被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1500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500扰动地表面积(m2)1250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m2)44900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m2)12500项目建设区(m2)12500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190直接影响区(m2)32400新增水土流失量(t)95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整个项目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6.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6.7林草植被恢复率(%)95.5林草覆盖率(%)30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防治面积(m2)投资(万元)主体工程区表土剥离,浆砌块石挡土墙砼排水沟,沉沙池绿化开挖临时排水沟400米12500直接影响区织袋装土临时挡土墙150立方米32400弃土场区表土剥离,浆砌块石挡土墙砼排水沟,沉沙池绿化3250水土保持总投资32.49 防治费12.34独立费14.07水土保持补偿费4.49 监理费 4监测费9.5方案编制单位广昌县水土保持局水土保持勘测设计站联系人及电话项目负责人及电话传真地址电子信箱邮编2 方案编制总则 2.1编制的目的和意义2.1.1 编制目的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在充分了解工程建设区自然环境特征、水土流失现状、社会经济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工程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形式、范围和水土流失影响程度,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和“生态优先”的原则,明确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措施防治责任范围、防治目标、采取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遏制工程建设产生水土流失,维护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编制该水土保持方案是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范围、目标、任务以及因建设中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应交纳的补偿费。(2)为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及监测提供依据,为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提供执法依据。(3)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能,应纳入主体工程中。(4)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2.1.2 编制意义石矿工程建设区域位于省级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南丰县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壤侵蚀严重,工程建设活动损坏了原生地貌和植被,使表土层抗蚀能力明显减弱,从而诱发新增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以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水土保持及其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行业标准、规范和本工程有关的技术资料为基础进行的,其目的是遏制工程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针对主体工程建设特点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控制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水土保持方案将由于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限度,维护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保障工程建设安全运行,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的,对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2.2编制依据 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颁布);(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颁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颁布);(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颁布);(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8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发令257号);(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 (9)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2.2.2部委规章(1)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第22号令);(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局14号令);(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5号,1995年5月30日发布,2005年水利部令第24号修订);(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6号,2002年12月1日,2005年水利部令第24号修订);(5)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1月31日);(6)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令 2005年第24号);(7)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水利部令2005年第25号);(8)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令2006年第28号)。2.2.3规范性文件(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 国发200038号文);(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 国发199836号文);(3)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1993年1月19日国发19935号);(4)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38号文);(5)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修订建设工程监理与咨询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6)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2006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07】28号);(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8)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2004年8月18日);(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 (10)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 保监200115号文);(11)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 办函2002154号文);(12)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公厅2005年121号); (13)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文);(14)关于加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0497号文); (15)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通知(水保2003202号文);(16)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文);(17)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 2.2.4技术标准、规范(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T50433-2007);(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0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6)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7)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9)防洪标准(GB50201-94);(10)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 (1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 (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2002年);(13)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PL/T5088-1999);(1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15)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5-2001)。 2.2.5有关技术文件及资料(1)南丰县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2)石场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说明书(3)有关部门提供的气象、水文、地质及水土保持相关资料。(4)技术服务合同。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项目区位于省级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南丰县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为二级。2.4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2.4.1指导思想本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突出河道治理和道路建设特点为主线,以减少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减轻项目区原地表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工程建设,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保证“三同时”的落实。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预防保护与执法监督相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尽量减少对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减少地面侵蚀、绿化、美化和优化项目区生态环境,全面防治水土流失,确保项目工程安全运行。2.4.2编制原则石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防治新增水土流失、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同时,根据工程建设特点,须遵循以下原则:(1)责任明确的原则 按“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明确建设单位关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通过外业调查、勘测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查清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征,根据工程特点,合理界定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在防治范围内负责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从工程建设投资中列支。(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针对主体工程和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基本要求,严格规范施工单元界限,规范施工队伍的行为,减少土石方临时堆放及地表裸露的时间,及时配置临时防护措施,施工中始终贯彻“先拦后弃、预防为主”的原则,土石方的调配及综合利用及时。同时,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使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降到最低。(3)生态与主体并重的原则 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在服务主体工程的同时,对项目区环境和周边的生态系统负责;水土保持工程设置中,以防治水土流失和增加生态效益为目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可能以植物措施为主,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分区防治的原则按照工程特点,将水土流失特点相近的区域划分为一个防治责任区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5)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合理布置各种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永久性防治措施与临时性防治措施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与主体设计中已有的措施相互衔接,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作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设计中通过水土流失防治区域的划分,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思路,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水土保持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达到控制和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6)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项目分区的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注重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的合理搭配,做到“标本兼治”。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及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经验,选用当地适生的植物品种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类型及设防标准,提高措施布置的适宜性。(7)永临措施结合的原则 本方案报告书在措施的布设上,充分考虑永久防护措施与临时防护措施的结合布置,在节约资金的同时,可达到减少二次扰动土地的目的。(8)生态协调的原则本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尽量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在工程措施的基础上,注重植物措施的配置,乔、灌、草合理配置,力争做到建设后与当地生态相互协调。(9)经济合理的原则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的选择,从工程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在保障水土保持功能、有效防治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的同时减少运营期间的养护工程量,经济合理、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2.5方案编制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2.5.1方案编制深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原则,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同步。主体工程设计阶段为初设阶段,故方案的设计深度为初设阶段。 2.5.2设计水平年方案设计水平年为方案实施完验收后的第一年,即为2013年。2.5.3 方案服务期本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确定方案服务期为5年。3 项目概况3.1项目基本情况3.1.1项目名称、法人、地理位置项目名称:杨梅坑明亮石场新建工程项目建设法人代表:许明亮项目地理位置:位于南丰县莱溪乡,坐标位置:东经:1162955 1163013,北纬:2795027105。详见项目区地理位置图。3.1.2工程规模及特性杨梅坑明亮石场,属建设生产类项目,2010年7月办理了采矿证,采矿证许可证号c ,发证机关为南丰县国土资源局,有效期1年,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生产规模2.4万立米/年。 矿产品开采加工破碎后, 用于周边生产建设的建筑材料石材。工程特性及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1。表3-1工程特性指标表项目名称杨梅坑明亮石场工程建设地点南丰县莱溪乡所属流域长江流域工程性质续建工程总投资(万元)350建设规模(万立米/a)2.4有效期限2010年7月2011年7月其中土建投资(万元)260矿区范围矿区面积4.49(hm2)总工期(月)采矿工程矿石储量(万t)可采矿体花岗岩矿体厚度(m)主矿采矿方法露天开采服务年限(a)53.2工程总体布局项目区总平面布局包括开采作业区、碓料区、弃土区和办公生活区等设施组成,生产矿石经破碎后全部外运。各部分具体布局如下:(1)开采作业区本石灰石采矿区布置在北部和南部,占地面积约1.12hm2。(2)碓料区生产石料堆放区,布置在北部和南部,占地面积约1.24hm2。(3)弃土区弃土放置区,布置南部,占地面积约0.33hm2。(4)办公生活区本工程办公生活区位于矿区中部,占地面积为1156m2,主要为办公室、食堂、值班室等。(5)供排水水源及供水:生活用水水源取自就近自来水。还可用于地面生产系统防尘洒水和洗车用水。工业场地室外排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污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工业场及堆石场内的地表雨水采用场内明沟排入道路两侧排水系统内送往附近的荒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除:由于矿区人员较少,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很少,排出的水可为场地洒水除尘,故不需设排水设施。矿区排水条件较好,雨季偶遇洪流直接涌入坑口的可能性极小。在工业场地平台及矿石堆场周围亦应设引水沟,以防暴雨冲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工业场地平台边坡采用浆砌石挡墙。(6)输电线路矿区用电电源采用架空方式由经过本矿区地方配电线路引自工业场变压器室,进线电源电压等级为1KV。(7)外运道路本工程矿区有一条乡间道路,可直接引接利用,本工程不新建设外运矿石道路。3.3工程占地及防治责任范围3.3.1工程占地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4.49hm,环境影响评价认为,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很小,且利远大于弊。对工程建设期间扰动地表部分进行适当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恢复后,没有影响工程建设的环境控制因素,工程建设完全可行。3.3.2防治责任范围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项目直接影响区。(1)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占地(含临时施工占地)、弃土场占地,占地面积为1.25hm。(2)项目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影响的范围。据概算,本工程直接影响区约为3.24hm。表3-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划分项目分区占地面积(m2)开采作业区11232碓料区12358弃土区3250办公生活区11563.4工程土石方量本石矿主体工程建设共动用土方量2.6万m3,其中填方量1.3万m3 ,挖方量1.3m3,挖填平衡无弃方。石矿建设土石方工程数量汇总如表3-5。 表3-4工程施工期主要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万m3项目开挖量填方量本区利用量区间转运调配情况调入调出开采作业区0.70.70.60.1调出部分用于工业场地碓料区0.30.30.30.1建筑物基础回填及生产平台填方利用弃土区0.20.20.2全部利用无弃方办公生活区0.10.10.1合计1.31.31.20.10.13.5施工组织3.5.1施工工艺采矿工艺流程:地表残坡积物剥离穿孔作业爆破作业分选作业破碎作业采装作业运输作业。矿山(QHD110)潜孔钻机1台及手持式风钻由固定空压机 (VF9/7)供风。按爆破设计的炮孔位置、深度,采用潜孔钻机钻孔。钻凿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顺序进行,成孔后的孔眼应堵塞加盖,避免钻机移位时杂物进入炮眼。装药前检查各炮眼孔位、深度、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有无堵塞、孔壁是否有掉块以及孔内有无积水。清孔采用高压风进行吹孔,孔口周围的碎石、杂物清除干净,对于孔口岩石破碎不稳固段,应进行维护,避免孔口形成喇叭状。钻孔结束后应封盖孔口或设立标志。在网络检测无误 、防护工程检查无误、各方警戒正常情况下,由指挥员下达命令起爆。起爆采用非电方式。爆破完成,间隔规定时间后,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处理瞎炮,无误后解除警戒,即可开放线路。开采方式采用从上到下分级开采的方式开采,每级坡高10m,最底坡高为10m,台阶坡面角为5165度,清扫平台宽均为4m。石料经分选、破碎后采用挖掘机铲装,自卸汽车运输。3.5.2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确定的场地总平面图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3.6工程投资工程概算总投资35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260万元。 4 项目区概况 4.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貌单元属于岗地丘陵,岗顶、岗面多为经济作物南丰蜜桔种植区,地形起伏不大,较为平缓,剥蚀比较强烈,多数呈“U”型沟谷,低洼四周均为水田耕作区,排灌渠网交织密布。4.2地质概况南丰县地处华南褶皱系赣东南褶皱武夷隆起之宁都南城拗断束中,系北东向的狭长断陷盆地,未见有明显的断裂构造发育,据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基本裂度区划图,南丰县属度以下区。地质岩性类型情况:由花岗岩、变质岩及混合岩、红砂岩、砾岩和第四系冲积土、沙砾石层组成。项目区出露地层岩性以花岗岩为主,局部有红砂岩、砾岩、第四系冲积土出露。4.3水文南丰县位于抚河上游盱江段,盱江多年平均流量113m3/秒。盱江西岸有洽村水、上古水、甘坊水、三坑水、三溪水,其流向大致由西向东流入盱江;盱江东岸有九剧水、密江水、沧浪水、赖源水、中和水,其流向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流入盱江,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26km。项目区位于盱江东岸。项目区内多年平均径流深969.3mm,其分布趋势与降水大致相同,径流在年内的分配也不平衡,年际变大也很大,一般以36月为最大,约占全年的54%,以10月到次年1月为最小,约占全年的18.8%。4.4气象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特点。据项目区所在地南丰县气象站的资料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6.6,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6.9和29.3,极端最低气温为-10.8(1991年12月29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0.1(1988年7月18日)。多年无霜期为269d。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63.4mm,最大年降水量2431mm(1997年),最小年降水量1062mm(1993年)。全年主要降水集中在46月份,平均达874.3mm,占全年降水量的50.4%,11月至次年1月降水最少,平均163.4mm,占年降水量的9.4%。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日数年平均5d,大部分集中在46月。区域内风向冬季为偏北风,夏季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1.8m/s左右。项目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春寒、小满寒、洪涝、干旱、高温逼热、寒露风、冰雹、大风等八种。气象特征值详见表4-1。表4-1 主要气象资料特征值表项目单位数量降水量多年平均mm1763.410年一遇最大1hmm160.550年一遇最大24hmm187.34月-6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50.4气温年均16.6极端最高40.1极端最低-10.810积温5120无霜期天250大风日数d124.5土壤及植被项目区内土壤母质以花岗岩类风化物为主,局部有较大面积的红砂岩类风化物、第四纪红色粘土、近代河积物分布。项目区内分布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等。红壤为项目区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其次为黄壤,pH在46之间。项目区植被主要是经济作物南丰蜜桔,还有一些林地及草灌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49hm,其中林地面积1.89hm,耕地面积0.6hm,果园面积1.2hm,水域面积0.0hm,其它用地面积0.8hm,具体见下表及附图:表4.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项目区总面积(hm)林地(hm)耕地(hm)果园(hm)水域(hm)其它用地(hm)4.491.890.61.20.8项目区所在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东邻福建,交通发达,鹰瑞高速公路、昌厦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建设中的向莆铁路穿境而过,是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陆路货运要塞、沟通闽三角与中西部的交通节点、联纵潮汕地区和内陆腹地的必经之地。全县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辖5乡7镇1场,人口近30万。全县2010年生产总值完成43.5亿元,增长14%;实现财政收入3.7亿元,增长3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4.2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9亿元,园区税收完成5800万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100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00元,增长10%,继续位列全省前茅;全省安全感调查公众满意率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前十位。 4.6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4.6.1 水土流失现状 经现场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程度以中强度为主,水土流失总面积2.63hm2,占总面积的58.6%,其中轻度流失面积0.86hm2,占流失面积的32.7%,主要分布在稀疏林地内;中度流失面积0.83hm2,占流失面积的31.6%,主要分布在近几年开发的果园内;强度流失面积0.25hm2,主要分布在临时道路区;极强度流失区面积0.72hm2,主要分布在开采区及堆料区。侵蚀模数大约有5000t/km2a。具体见附图 4.6.2水土保持现状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和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2050年),项目区所在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多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和大胆实践,项目区所在县南丰县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辖区内水土保持的组织管理;全县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大力推行山、水、田、林、路、能、居统一规划,综合防治,实现了由零星、分散到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由注重生态效益转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由重工程措施转到工程、林草、耕作措施相结合,由单纯的防护性治理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及由重治理轻管护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转变,水土保持工作走上了依法防治、综合治理的轨道。如洽湾镇的里程小流域治理,注意体现“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一是精心设计,按适地适树原则,选好适宜经果林生长的水土流失地,并科学地规划好道路、灌排设施,在“精”字上下功夫;二是高标准整地,在各精品果园示范区采取修梯田结合挖沟筑埂、挖水平条带种草,再定植果木,在“质”字上下功夫;三是优选蜜桔果树品种,既要符合立地条件,又要符合市场规律,做到费省效宏,在“效”字上下功夫。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和大胆实践,项目区所在地南丰县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999年,南丰县被列入“国家生态项目建设县”,生态项目共对大堡、赖源等6条小流域进行了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6km2。在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南丰县还加强了水土保持法规建设,执法队伍建设和水土保持重点案件查处等预防监督工作,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基本改变了治理落后于破坏的被动局面。一是县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中队,配备有专(兼)职监督执法人员和管护员;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先后制订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乡(镇)、村也制订了水土保持封禁管护公约;三是实行水土保持方案联审联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大了水土流失案件的查处力度,基本控制了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四是严格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同时做好开源节能工作。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5.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与制约性因素分析评价水保方案比选主体工程设计没有专门的水土保持章节,无方案比选。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及制约性因素分析评价(1)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评价无方案,无从比选评价。(2)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项目区不属于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水土流失重点科研试验等区域,地形地质条件较好,该项目区不存在水土保持限制性因子。5.2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评价工程总占地面积为4.49hm,全为永久占地。占地类型主要包括果园、林地、耕地、水域及其它用地。永久占地基本改变了原有土地类型和功能,完工后大部分转变为工程建设用地。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工程建设永久占地对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长期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工程占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工程建设临时占地对土地利用方式仅有短期影响,没有根本改变工程占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综上所述,石矿工程建设用地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规定。5.3土石方平衡、挖方利用评价根据工程土石方挖、填方量统计分析,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2.6万m3,其中开挖量1.3万m3,回填总量1.3万万m3,工程土石方达到总体平衡。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项目尽量移挖做填、尽量纵向利用,挖方得到充分利用,无弃方和借方,减少了占地面积和对地面的扰动及植被的破坏,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5.4施工工艺分析评价主体工程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力施工为辅。建筑工程基础开挖弃土可作为平台的填土,其他挖出的土方临时堆放在施工场地两侧(均在征地范围内,不需要临时占地),可做为基础回填土或随路基修筑过程用于路基填筑。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场外道路与施工场地先进行场地平整,采用机械结合人工的施工方法。设计利用原地形的自然地势移挖作填,既可减少施工开挖和回填量,也能减少对地面的扰动,起到降低土壤风蚀沙化的作用,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综上所述,主体工程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尽量安排交叉施工,以缩短施工工期。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评价,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等尽量从减少水土流失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基本合理。5.5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主要集中在采石场区内,包括表土剥离、开挖边坡的稳定措施等。表土剥离:工程施工前对地表进行剥离,剥离面积约为2000m2,剥离厚度约1.5m,共剥离表土约0.3万m3,集中堆置于表土临时堆场,用于后期绿化覆土。开挖边坡稳定措施:为保证开采边坡的稳定,主体工程设计采取从上到下分级开采的方式开采,每级坡高10m,最底坡高为10m,台阶坡面角为5365,清扫平台宽均为4m。5.6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分析工程施工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扰动原地貌,使地表抗蚀性、抗冲性降低和改变土体结构,增加水土流失物质源等方面,另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也将产生一定范围的影响。(1)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 扰动原地貌,使地表抗蚀性、抗冲性降低工程施工建设需进行建筑物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