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个人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东莞市某幼儿园为例_第1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个人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东莞市某幼儿园为例_第2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个人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东莞市某幼儿园为例_第3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个人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东莞市某幼儿园为例_第4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个人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东莞市某幼儿园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个人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东莞市某幼儿园为例2014年4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位论文写作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写作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4年4月5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网上服务。(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2014年4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个人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东莞市某幼儿园为例摘要选取东莞市某幼儿园150名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原因。从个人职业成就感、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东莞市某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个人成就感低和情绪衰竭最严重,总体幼儿教师处于中等倦怠水平。研究发现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个人原因主要有幼儿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差、职业角色混乱、教学年龄长、教师的年龄,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缓解此幼儿园老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方法。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策略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aso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Job Burnout Sense in Preschool Teachers and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in the case of certain kindergarten in Dongguan cityABSTRACTIn this paper, preschool teachers of certain kindergarten were tes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ing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e of job burnout among teachers of the kindergarten and reaso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sense of job burnout from perspectives of sense of individual career achievement,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dehum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he severes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chool teachers are the low sense of individual career achievement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moreover, the preschool teachers are generally in a moderate burnout level. The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individual reasons that are influencing the sense of job burnout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are: the low salaries and poor benefits to the preschool teachers; mixed job role; long teaching ages; ages of the teachers. Upon that, countermeasures for solving the job burnout problem of preschool teachers were come up with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 job burnout; reason; strategy目 录1.文献综述11.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11.1.1什么是职业倦怠11.1.2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1情绪衰竭1非人性化1个人成就感降低11.1.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21.1.4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表现2生理心理方面2个人生活方面2工作方面21.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31.2.1.国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感相关背景的研究31.2.2.国内有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相关研究41.3问题提出52.研究方法62.1被试62.2研究工具62.3数据统计与分析73.研究结果73.1东莞市某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73.2东莞市某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74.讨论与分析124.1.关于不同年龄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显著差异分析124.2.关于不同婚姻状况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显著差异分析134.3.关于不同年收入的幼儿教师倦怠状况显著差异分析134.4.关于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显著差异分析145.结论146.建议146.1幼儿教师个人方面146.1.1.改变认知,增强自我心理适应能力146.1.2.正确地面对教师角色,避免角色混乱156.1.3.学会人际沟通的艺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56.1.4.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156.2幼儿园方面166.2.1.提高幼儿教师福利待遇166.2.2.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166.2.3.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16参考文献18附录一19附录二21致  谢2241.文献综述1.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1.1.1什么是职业倦怠激发和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将活动导向某种目标的行为背后存在一种动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发、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产生于需要,并和人的兴趣、价值观、抱负水平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当动机消失,为之所推动的行为就会自然消失【1】。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1】。1.1.2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Masfach和Jackson认为“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这是目前各国学者广泛认同和接纳的给职业倦怠所下的定义。具体而言,职业倦怠分为三个层面:情绪衰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和个体压力维度,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情绪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2】。非人性化非人性化又称为“去个性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指个体感受到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负性情绪,并在工作中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疏远的态度【2】。个人成就感降低个人成就感降低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指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效能感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2】。1.1.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国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这个定义的界定一直有研究和总结,最终把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提出来,指的是幼儿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的心里反应,是教师伴随着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幼儿教师也属于教师职业的一种类型。1.1.4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表现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理心理方面这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研究表明88.5%的受试感觉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86.7%的受试总在担心出事故;63.8%的人反映自己常感烦躁,常希望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呆一会儿【3】。个人生活方面研究表明63.8%的受试认为工作占据了自己很多原本应该享有的闲暇时间;47.3%的受试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坏;常常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的人达55.9%。看来,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相当一部分教师【3】。工作方面研究表明65.6%的受试反映自己上班时常常盼望着下班,以便找地方放松一下,以缓解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71.0%的人表示下班后根本不愿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受试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26.9%的受度后后悔当初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不容盲目乐观。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她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而疲惫和对事故的担忧,更是成为困扰几乎所有的幼儿教师(85%以上,包括“基本无倦怠”的教师)的突出问题。这一情况很值得重视和深思【3】。1.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职业倦怠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的重视,人们也将职业倦怠视为一种职业疾病,它容易发生在各种与人打交道的服务行业中,如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教师就是这一现象的高发人群。在我国,职业倦怠已成为教师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4】。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这个职业是表现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谋求自我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心理平衡的主要源泉。然而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对象是3-6岁的儿童。幼儿期的儿童身心发展迅速,但幼儿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还不够平衡,生活自理能力也不独立,因此导致幼儿教师既是幼儿的指导者也是幼儿的保育者,保育与教育并重【5】。保育和教育工作成为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和监督,幼儿教师的身心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消极因素,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乃至个人一生都产生重大的影响【6】。因此,研究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教育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幼儿园就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对于学校安排的工作能推则推,敷衍了事;对工作没有积极性、进取心,业务能力停留在原有的教育教学基础;对孩子没有耐心,得过且过,因此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本次研究主要是想针对东莞市某间大型幼儿园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找一定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1.2.1.国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感相关背景的研究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主席就敏锐地指出:“一种新的“疾病”已经在折磨我们的教师了,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它很快就会流行起来。他所说的“流行病”,就是职业倦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关注自此开始【7】。而对作为个人根源的归因方式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如认为个人相信内控点还是外控点的不同影响倦怠的产生,通过研究结果发现那些相信外在控制点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Fred等对191名城市小学教师的调查研究也表明,那些外控的、对学生怀有监督主义观念的教师具有更高水平的人格解体,更强烈的低水平的个人成就感;Gold考察了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学生的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后也发现,那些报告在学生控制方面有困难的老师更有可能感知到较高的人格解体和较低的个人成就感。自从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它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延伸到了教学领域,并引起了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兴趣【8】。职业倦怠的观点:临床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组织观点和社会历史观点。(1).临床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费登伯格。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2).社会心理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勒诗和佩斯。他们认为倦怠有3个主要特征: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感到耗尽、用完;性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即表示冷酷、麻木,非人格地对待来访对象;缺乏个人成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即觉得无效能和缺乏适应性。(3).组织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奎内思。奎内思认为,许多人对工作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因此,容易产生幻想破灭和倦怠。他还认为导致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处于过多刺激的情境(如教师教太多的学生);另一类是个体面对有限的刺激情境缺少挑战(如教师多年教同一班或同一门学科)。(4).社会历史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的萨若森。他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此观点强调,当社会条件不能提供一个有助于与人联系的情境时,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困难的【9】。1.2.2.国内有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相关研究我国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目前国内的职业倦怠研究的主要群体是以小学教师为为主。而在教师行业中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和缺乏。其中,在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看法。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会给幼儿园、幼儿教师本人及幼儿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对幼儿园而言:职业倦怠将导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关系不和谐;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及教学水平的发挥,从而造成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低下;职业倦怠将导致教师离岗,从而影响幼儿园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对幼儿教师个体而言:职业倦怠使教师经常体验到紧张、郁闷、疲劳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另外,职业倦怠使幼儿教师丧失工作热情,成就感降低,从而阻碍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10】。对幼儿而言:幼儿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大的受害者,当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她们将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幼儿,如谩骂、体罚幼儿,这些行为将严重挫伤幼儿求知的积极性,而且有可能给幼儿的心灵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关注。因此,我们探究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对我们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一定的重要性。1.3问题提出现在当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无形中同时也给我们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的压力。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发现职业倦怠如果从业者无法缓解由各种因素导致而成的工作压力,不能够适当的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那么就会容易消极情绪严重恶化循环,最终容易形成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倦怠问题。在幼儿园教师方面,北京师范大学一项专门就首都幼教职业倦怠状态进行的调查显示,有明显倦怠倾向的幼儿园教师比例高达59.5%,其中生理心理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按被调查教师所选题目的百分比排序,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依次表现为疲惫不堪(88.5%)、担心出(86.7%)、焦躁不安(65.9%)和常常只想一个人呆着什么话也不说(65.6%)。过度劳累和对事故的担心使得多数幼儿教师身心疲惫,焦躁不安【11】。教师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会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因此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好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受到广泛关注。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幼儿教师作为基础的教育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群体,幼儿身心发展与幼儿教师离不开半点的关系,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容易在此萌生【11】。其中最容易就是体现在个人就业成就感,工作热情衰减,和职业压力这三个维度中。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怠倦中的核心成分,是指个人工作热情逐渐衰减,表现为厌倦、愤怒等等情绪。长期情绪衰竭容易导致人格解体,个人对工作对象的冷漠、疏离,持消极否定的态度。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及访谈调查,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可以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12】。而大量的研究往往关注组织、社会和职业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了个体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东莞市某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原因分析,职业倦怠感的个人原因包括教龄、年龄、婚姻、学历、编制或非编制等一些个人方面的因素。2.研究方法2.1被试本研究以东莞市某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选取东莞市某幼儿园里的15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再随机选取数名幼儿教师进行访谈。2.2研究工具2.2.1问卷法本研究主要根据东莞市某大型幼儿园里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借用王欢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问卷”(见附录一),对于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3份。其中无效问卷为17份。问卷里面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幼儿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当中的基本信息成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因素分析。第二部分就是选项问题,测量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程度。因问卷采用5点积分,中数为3,如果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在2.5分以下,表示不存在倦怠或有轻度倦怠,如果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在2.5分到3.5分,表示存在中等程度的倦怠。大于3.5分则表示存在严重的倦怠。其中,情绪衰竭是第1、2、3、6、8、12、13、14、20题,非人性化是第5、10、11、15、16、22题,个人成就感是第4、7、9、17、18、19、21题。2.2.2访谈法访谈采用自编半结构访谈的访谈提纲(见附录二),共7个题目。访谈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教龄、学历、任教年级、职务、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感受以及这些感受的表现、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征以及对此的感受、目前工作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以及对自己本专业发展的方向。本次访谈的目的主要是想进一步了解东莞市某幼儿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访谈对象主要从东莞市某幼儿园抽取3名幼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方式访谈。2.3数据统计与分析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20.0数据分析软件,利用了方差分析法,得出均值与概率,从而从差异显著性中获得相应的分析。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这个三个维度上呈现不同的特点。3.研究结果3.1东莞市某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东莞市某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由于幼儿园教师里的性别、教龄、职称、学历、职务、年收入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在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这个三个维度上呈现不同的特点。表1   教师总体倦怠情况倦怠程度人数占样本比例不倦怠或轻度3324.8中度9571.4比较重度53.8表1显示,在调查的这133名幼儿教师中,有24.8%的人是有不倦怠或轻度倦怠的情况。有3%的人是倦怠比较严重的。剩下大部分都是处于中等程度倦怠,占比71.4%。说明幼儿教师的倦怠程度比较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去重视和注意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去采取有效的方法去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表2   不同维度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均值标准差情绪衰竭2.820.742非人性化2.752.759个人成就感降低2.871.770倦怠2.810.506从表2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非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是:2.820.742,2.752.759,2.871.770。这表明东莞市某幼儿园的幼儿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降低最严重。而非人性化相对不是特别严重。3.2东莞市某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个人影响因素分析整体上看,东莞市某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维度,非人性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并不明显。从前面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东莞市某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和特点与教师的个人背景因素有很大联系。3.2.1.性别表3   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态比较性别NMSDtP情绪衰竭男242.380.643.366.001女1092.920.73非人性化男242.350.692.972.004女1092.840.75个人成就感降低男242.590.662.002.047女1092.930.78从表3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性别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女性的情绪衰竭程度、非人性化程度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均比男性更为强烈。从事幼教工作的主要是女性居多,在表格中可以看出在男女幼儿教师倦怠情况的比较中,女性是远远比男性的职业倦怠情况要严重。3.2.2.年龄表4   不同年龄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比较年龄NMSDFP情绪衰竭25周岁以内433.030.741.791.15225-30周岁502.710.7530-35周岁282.710.5535周岁以上122.791.00非人性化25周岁以内432.620.843.374.02125-30周岁502.660.7030-35周岁282.860.6135周岁以上123.330.81个人成就感降低25周岁以内432.890.80.843.47325-30周岁502.870.7530-35周岁282.980.7435周岁以上122.560.82从表格4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年龄对非人性化有显著性差异,幼儿教师的非人性化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经过事后检验发现:35周岁以上和25周岁以内,25-30周岁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5周岁与25周岁以内,25-30周岁,比较的P分别为0.004,0.005,而其他组间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0-35周岁显著高于25周岁以内和25-30周岁 3.2.3.学历表5   不同学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比较学历NMSDFP情绪衰竭中专423.020.751.759.158大专542.740.74本科292.750.72硕士82.540.67非人性化中专422.610.843.470.018大专542.720.72本科292.800.55硕士83.520.89个人成就感降低中专422.890.81.218.884大专42.910.75本科292.800.78硕士82.730.81从表格5可以看出,经过方差分析,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上的F统计值分别为1.759、3.470、0.218,对应的概率P为0.158、0.018、0.884。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学历对非人性化有显著性差异;幼儿教师的非人性化程度随学历增加而增强;幼儿教师的学历对情绪衰竭有显著性差异,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随学历增加而减弱。根据事后检验发现:硕士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硕士与中专,大专,本科比较的P分别为0.002,0.005,0.016而其他组间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2.4.教龄表6   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教龄NMSDFP情绪衰竭0-5年652.730.84.816.4875-10年412.850.6710-15年182.950.6215年以上93.050.42非人性化0-5年652.830.801.698.1715-10年412.550.7010-15年182.760.7415年以上93.060.66个人成就感降低0-5年652.890.81.089.9665-10年412.820.7810-15年182.880.6015年以上92.940.85从表格6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教龄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教龄幼儿教师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大体发展趋势是随着教龄的增加,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有所减缓,只是在教龄达到15年以上的幼儿教师群体中又有回升的趋势。教龄大于15年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较其他教龄的幼儿教师强。随着幼儿教师教龄的增加,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逐渐增强,个人成就感降低情况逐渐减少。教龄与教师职业倦怠确实存在相关性,且是一个波动的过程,有着上下变动的走向,尤其要对5-11年教龄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给予特别的关注。3.2.5.职称表7   不同职称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比较职称NMSDFP情绪衰竭无职称992.830.76.174.914幼二222.740.78幼一82.850.68幼高43.000.44非人性化无职称992.700.741.654.180幼二222.830.75幼一83.291.01幼高42.630.37个人成就感降低无职称992.870.79.939.424幼二222.710.60幼一83.070.92幼高43.320.69从表格7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教龄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均无显著性差异,职称越高的教师,其职业倦怠感相应地越低。3.2.6.婚姻状况表8   不同婚姻状况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婚姻状况NMSDtP情绪衰竭未婚362.600.734.228.042已婚972.900.73非人性化未婚362.400.7211.591.001已婚972.880.73个人成就感降低未婚362.620.795.464.021已婚972.960.74从表格8可以看出,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这三个维度上的t值分别为4.228、11.591、5.464,对应的P是0.042、0.001、0.021,幼儿教师的婚姻状况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已婚的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非人性化程度,个人成就感降低均比未婚高;还可以看出,不同婚姻状况幼儿教师在非人性化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只是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已婚幼儿教师表现出严重的情绪衰竭,但在个人成就感方面却没有明显地降低现象。未婚幼儿教师虽然没有明显的情绪衰竭,但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却有点严重。3.2.7.编制表9   不同编制职工的幼儿教师倦怠情况比较编制NMSDtP情绪衰竭在编教职工842.800.760.0300.964非编教职工492.830.73非人性化在编教职工842.880.822.1470.145非编教职工492.680.72个人成就感降低在编教职工843.200.7116.163.000非编教职工492.680.74   从表格9中可以看到,幼儿教师的婚姻状况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均无显著性差异;有编制的幼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降低均比无编制的低;3.2.8.年收入表10   不同年收入的幼儿教师倦怠状况比较年收入NMSDFP情绪衰竭5万以下902.790.701.060.3695-6万233.050.866-7万142.740.767-8万及以上62.590.84非人性化5万以下902.730.731.471.2255-6万232.960.946-7万142.760.687-8万及以上62.250.39个人成就感降低5万以下902.960.733.235.0245-6万232.910.806-7万142.540.777-8万及以上62.140.80   从表格10中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年收入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均无显著性差异;幼儿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随收入的增加而降低;   根据事后检验可以得出,年收入对个人成就感有差异。事后检验发现,78万及以上与5万以下,56万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11,0.028,其他组间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2.9.职务表11   不同职务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职务NMSDFP情绪衰竭教师1022.800.78.189.828中层干部262.860.64园级领导52.980.54非人性化教师1022.740.77.452.637中层干部262.850.77园级领导52.530.30个人成就感降低教师1022.850.80.199.820中层干部262.910.69园级领导53.060.68  从表格11中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职务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均无显著性差异4.讨论与分析4.1.关于不同年龄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显著差异分析  在访谈某幼儿园A教师中得知,该名教师现37岁了,工作的情绪就不稳定,在从事幼儿工作的时候容易发生消极的心情。在回答幼儿园工作情况中可以了解到该名教师工作一天并不是十分累,因为一天的工作每天都重复着,因此没有难度可言,同时在反复完成这些工作的时候,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这不是因为累而发自出来的感受,而是非人性化的感受,是自然而然能够表露出来的,情绪上很难以控制的。在访谈幼儿教师在这份职业上的一些切身感受和体验这个问题上,有女幼儿教师说:“在幼教行业中,女性的比例永远是超过男性许多倍的,这样我们的工作压力相对而已也就增加,情绪变化大,而且在个人成就方面也自然比男性的低了。不同年龄幼儿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以25岁为界,26岁以上幼儿教师情绪衰竭程度要严重些,年轻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较轻。4.2.关于不同婚姻状况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显著差异分析    在我访谈问题“您有没有感受到精疲力竭、厌烦或者倦怠的情况?请结合您的工作实际谈谈”和“你认为结结了婚对于你现在的工作有影响吗?”中,D已婚女幼儿教师回答,她说:“从事幼教工作期间如果结了婚,那么自己的事业不但有明显的拖累,而且家庭的一些事情也不能兼顾,因为如果在幼儿园里面工作了一天,家里的繁琐事情也要等我回家处理,这样长期下去,我会形成严重的角色混乱,出现情绪难以控制的情景。而在访谈中的B未婚女幼儿教师中可以看出,该名女教师的教师职业倦怠感并不是十分严重,比已婚教师相比要好很多。已婚幼儿教师和未婚的情绪衰竭程度上是存在机器显著的差异,已婚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更严重一些,未婚幼儿教师反而在情绪衰竭上不存在差异;在以上两个访谈中也可以明显知道,一些已婚女教师不但在幼儿园里面担当着所有孩子的责任的同时,回家还需要成为家庭里面的一个主妇,照顾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这样一天下来,已经结了婚的女幼儿教师是比未婚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而且在情绪变化上也大有不同,面对角色变换,很多结了婚的女教师都感会有混乱和情绪难以控制的局面。4.3.关于不同年收入的幼儿教师倦怠状况显著差异分析  从访谈中,某位幼儿教师说:“每个月拿那么一点点的薪水,而我却每天都很劳累地完成一天的带班工作。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会感到我的薪水与我所付出的劳动成反比例的状态,我拿的薪水很低,但是对于我的工作量远远是超于大家所想到的。每天带班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繁琐,而且需要去注意每一位幼儿,一不小心会招到领导或者家长的投诉。年收入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反而就减少,因此年收入5万以上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都比年收入高的教师强。幼儿教师待遇低,福利差,逐渐产生失落感,许多教师心理失衡并最终导致职业倦怠。4.4.关于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显著差异分析  教龄达到510年的时候迅速增长到最高程度。这与幼儿教师作为女性在该时期既要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强烈期待又要兼顾个人家庭生活的身心负担,以及最初对新工作的热情的消失和对于来自教学的、人际关系的和班级幼儿的压力体验逐渐加深,从而导致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程度上升是分不开的。在访谈某幼儿园B教师中,得知该名幼儿教师是一位本科毕业的幼儿教师,在访谈工作感受中这位老师说:“我从事了那么多幼教工作,每一年都是重复着每一年的工作,不断在进修,不断地在研究和提高自己的学历,但是越是一直做下去,我就到很厌倦,对这份工作的热情越来越低了,导致我的情绪起伏大,时常出现低落消极的思想。”从访谈中我们可以得知,教学年龄不断地增长的同时,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就越发严重,个人成就感不断增强,容易出现情绪失控和人格解体的局面,由于长时间的教学使得教师不断地增加压力,而且在开始工作的热情随着教学时间增长而不断减少,幼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5.结论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幼儿教师个人成就感低和情绪衰竭最严重。(2)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不同的婚姻状况,年收入和教龄以及教师年龄均对其职业衰竭产生影响。6.建议6.1幼儿教师个人方面6.1.1.改变认知,增强自我心理适应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正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明白幼教事业的局限性及其限制性。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树立正确的观念,正视职业倦怠的问题,学会自我调查和增强自我心理适应能力。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孩子无私的爱和宽容的精神是防止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其次应该清楚地知道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来源是教师在工作上的压力,学会减压和放松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条理性,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好好地交接和处理工作上的问题。教师还应注重个人的情绪调节,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6.1.2.正确地面对教师角色,避免角色混乱在本文的研究中,大部分的幼儿教师是女性,剩下极少人是男性,在这样职业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更应该正确地面对教师角色,且研究中多数已婚的女性,在兼顾教师职业这个角色外,下班后还需要照顾家庭生活。因此,在容易产生角色混乱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工作的时候注意集中精神,下班的时候就放松去照顾家庭,不应该把此作为自己生活的压力去看待,正确面对自己的角色,很多研究表明职业角色混乱、角色冲突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幼儿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单就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来说,就有多种,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孩子的朋友、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朋友与知已、心理治疗工作者等等。因此,幼儿教师在不同的人心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出现角色冲突及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幼儿教师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即所谓职业角色混乱,分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权利、目标、地位和应尽的义务。6.1.3.学会人际沟通的艺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合作伙伴,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所缓解。有调查研究证明,可以利用人际互动降低工作倦怠,幼儿教师人际关系指幼儿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前者应该健全各种例会制度,鼓励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合作攻关,实行个人奖励与群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当然,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大家联络感情的有效手段。对于后者,教师可采取“接待日”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或成为教师教育的助手,积极与家长合作,形成一种团队的合力、和谐的氛围,为教育工作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防止教育枯竭的发生。6.1.4.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缓解幼儿职业倦怠问题,更重要的是靠幼儿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文化素质。好的学历能够让个体在工作中寻找更好的方法去放松自己的压力,只有精通了自己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胜任感、轻松感,才不会为工作所累,工作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百分之百的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幼儿工作,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却有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感觉工作很吃力。6.2幼儿园方面6.2.1.提高幼儿教师福利待遇提高幼儿教师福利待遇,有助于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本文研究里可以看出年收入5万以下的教师是占最大的。年收入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反而就减少,因此年收入5万以上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都比年收入高的教师强。幼儿教师待遇低,福利差,逐渐产生失落感,许多教师心理失衡并最终导致职业倦怠。因此,幼儿园应该首先从经济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予以肯定,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使幼儿教师在经济方面足以维持充裕的生活,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这样幼儿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就有所提高,自我评价就有所提高,从而对工作的投入大大增加,才能激发蕴藏在幼儿教师身上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繁重的幼儿工作才会变得轻松而愉快。6.2.2.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家园联系方式,让公众明白幼儿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爱心与责任心,同时有着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职业。根据梁慧娟的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中表明,专业发展机会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最大。教师享有的专业发展机会越多,其职业倦怠感相应越低。对于一些非在职编制幼儿教师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工资,满足幼儿教师正常的物质需要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确保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按时发放的同时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6.2.3.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控制幼儿园班级的“师幼比例”。幼儿园应适当增加班级的数量,减少每班幼儿数量,增加教师数量。管理部分应该按照各级各类幼儿园标准严格控制班级人数。这样教师会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到每一位幼儿,不仅教育质量会有所提高,同时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给幼儿教师的工作减压,如减少加班时间和不必要的常规工作等,以减轻幼儿教师的身心疲惫。其次,增加对一线教师的赏识和理解,减少园领导与教师的冲突,增强园内的人际和谐。参考文献1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05):32-35.2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30-35.3刘晓明,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J.中小学教育,2004,(1).4林琳,内江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5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20116张学军,教师职业倦怠浅析N.洛阳农专学报,1992,16(2):59-62.7李江霞.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观点J.教育科学,2003,1.8赵娜,秦金亮.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3).9赵宜君.个体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及其自我干预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4:64-66.10康丹,吴菊蓉.福建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罗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归因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91-192.12黄秋燕.南昌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